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了解兰州市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自杀态度的现况,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探讨中学生自杀态度的影响因素;为心理危机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取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获取目标样本,使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SSMHS)、自杀态度问卷(QSA)等对2638名兰州市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所调查中学生中,存在不同程度心理健康问题的占40.91%(1044/2552),各因子的分布情况从高到低依次为情绪不稳定、人际关系敏感、学习压力、焦虑、抑郁等;对自杀行为持肯定态度的学生占10.93%(279/2552);对安乐死持肯定态度者占24.02%(613/2552)。结论:兰州市中学生中存在不同程度心理健康问题并对自杀行为持肯定态度的学生人数较多,对自杀行为及自杀态度的认识不容乐观。其中女生多于男生,高中生多于初中生。应及时采取综合性干预,以降低自杀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粤西大学生自杀态度及其与社会支持的关系,从而为开展大学生自杀预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该研究采用自杀态度问卷和社会支持量表,对粤西高校28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2.9%的大学生对自杀行为持肯定或理解态度,61.1%的大学生对自杀者持肯定或理解的态度;大一学生比大四学生.女大学生比男大学生,农村学生比城镇学生在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上持更否定排斥的态度;自杀态度与社会支持存在弱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考察大学新生抑郁对自杀意念的关系,以及自杀行为认识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方法:抽取福建两所高校大学新生1 395名(男生517名,女生878名),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自杀态度量表(QSA)?自杀意念量表,评定大学新生的抑郁症状?自杀行为认识和自杀意念?结果:大学新生的抑郁症状与自杀意念呈正相关(r=0.091,P ≤ 0.001),自杀行为认识分别与抑郁症状?自杀意念呈负相关(r=-0.309~-0.100,P < 0.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大学新生的自杀行为认识在抑郁与自杀意念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为0.03,P < 0.05)?结论:自杀行为认识在抑郁对大学新生自杀意念的影响中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自杀意念与家庭环境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发生率及其与家庭环境的关系,为心理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采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卷(UPI)、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对四川某高校2500名本科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是1.87%的本科学生有自杀意念,农村学生自杀意念的出现频率显著高于其他家庭学生;男女分布无显著差异;自杀意念与家庭环境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知识性、组织性因子呈负相关,与矛盾性因子呈正相关。得出自杀意念与家庭环境因素显著相关,在心理危机干预中应考虑采用家庭干预,以确保干预效果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了大学生对高等学校心理卫生课开设的态度和建议,以及开设心理卫生课程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第一次调查结果表明70%以上的大学生对心理卫生课的开设持肯定态度;第二次调查结果得出开设心理卫生课程能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开设前后的总体t值为2.41,p<0.05。指出,学习大学生心理卫生课程客观效果良好,是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此外,还讨论了高校开设大学生心理卫生课程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自杀是一种社会疾病,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其中,我国高学历人群的自杀问题已成为当今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究其原因,主要是:心理疾病的影响;家庭原因的诱导;学习压力的影响;情感问题的影响;就业压力的诱导。针对此,应采取如下措施:注意健康的人格培养;减少渲染自杀情绪、自杀的气氛;加强学校对自杀的危机干预。以此来减少高学历人群中的自杀行为,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面建设。  相似文献   

7.
网络与中学生人际交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网络对中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调查表明 ,我国 2 0 - 40岁的上网用户占总数的 83.5 % ,中学阶段网民占 1 4% ,从上网目的来看 ,中学生热衷于上网聊天交友的比例最高 ,占 48.8% ,以下依次为看电影等娱乐( 4 0 .5 % ) ,看新闻 ( 4 0 .2 % ) ,玩游戏 ( 39.2 % ) ,辅助学习 ( 38.6% ) ,收发电子邮件 ( 34.8% ) ,参加论坛讨论 ( 1 0 .4% ) ,其他 ( 1 1 .7% )。由此可见 ,网络对中学生人际交往产生的影响是比较突出的。网络是一个庞大的交际圈 ,中学生在网络上获得自由、快捷、廉价的交际服务 ,在交际时空、动机、态度、…  相似文献   

8.
论现代人之自杀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自杀系个人采取主动的方式结束自我生命的行为。现代社会的自杀问题比之传统社会更为严重 ,已经造成人类生命的巨大损失、公众精神的巨大痛苦和社会的重大难题。现代人的自杀行为虽然与精神疾病 (如忧郁症等 )有密切关联 ,但主要的还不是精神疾病所致 ,而是现代人独特的对待生命与生活的态度所引发的。所以 ,要解决现代人之自杀问题 ,必须从社会与人生两方面着手 ,尤其是要有对待生命的正确的态度和对生活意义的正确把握 ,并寻找到人生真正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9.
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满意度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研究生培养的质量问题,以太原、兰州、长春3市部分高校的硕士研究生为调查对象,开展了问卷调查,并对其中部分在读的研究生采取了面对面的方式或电话的方式进行访谈。结果表明:重点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对其培养质量持肯定态度,但满意度不高;非重点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对其培养质量持否定态度,且较不满意。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自杀行为极具危害性,已引起家庭、学校和社会的高度关注.一起自杀事件不仅给家庭带来不幸,也给社会带来不良影响,自杀行为引发的心理危机也给教育者敲响了警钟.文章通过对大学生自杀行为过程及原因的分析,从而得出一些启示,并提出了对自杀危机干预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11.
农村籍大学生基层就业意向调研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服务基层、建设家乡是当代大学生的神圣职责.农村籍大学生到基层就业不仅可以有效避开大城市激烈的就业竞争,而且还可以充分发挥其了解基层、熟悉农村的天然优势,实现大学生个人和服务单位的"双赢".那么,他们到基层就业的意向如何呢?调查显示:农村籍大学生对到基层就业持积极肯定态度的占总调查人数的38.5%,远高于占18.2%的持消极态度大学生比例.基层工作环境艰苦、发展空间小、父母既定期望等因素影响着他们到基层就业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了解湖南省中学生故意和非故意伤害行为现状与特点,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通过随机抽取湖南省不同地区20所中学的6 255名在校学生,采用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问卷调查表对故意和非故意伤害行为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发生率最高的是乘车不系安全带(67.8%),其次是骑自行车违规(54.1%),乘车不系安全带、横穿马路、骑自行车违规、到非游泳场所去游泳等行为的发生以初中生为高,受到欺辱、缺乏安全感、斗殴、自杀等相关行为以高中学生明显。骑自行车违规车、横穿马路、不安全游泳等相关行为发生率男生较女生高;女生不良情绪相关行为即受到欺辱、产生自杀的意念、有自杀的计划等行为的发生率则高于男生;乘车不系安全带、骑车违规、受过欺侮、缺乏安全感、到非游泳场所游泳等安全相关行为农村中学学生发生率高于城市中学学生,斗殴和自杀行为发生率城市中学较农村中学高。因此,湖南省中学生发生伤害危险行为情况不容忽视,并表现年龄、性别和生源地的差异性,建议通过学校、家庭、社区三联屏障,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达到预防、控制和减少伤害发生之目的。  相似文献   

13.
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和发展期的我国,社会矛盾加剧,自杀危机事件呈上升趋势,给社会带来很大的冲击,也使我国政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从维护国家和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根据自杀危机事件的巨大危害性、自杀方式特殊性、严密计划性和极强的目的性等特点,我国政府必须从社会层面着手,通过政府各个部门和社会机构的通力合作来建立长效的自杀干预系统:树立实事求是和科学理性的态度;构建较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针对青少年的自杀行为,建立起自杀预防的长远规划;建立完善的自杀研究和预防体系。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的自杀观念及其影响因素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该研究采用了抑郁自评量表(SDS)和影响因素问卷对442名大学生的自杀观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考察。结果发现:大学生自杀观念的检出率高达21.27%,其中存在轻度自杀观念者13.35%、中度自杀观念者4.75%、严重自杀观念者3.17%;男大学生的自杀观念多于女大学生;二、四年级大学生的自杀观念多于一、三年级大学生;抑郁情绪是导致大学生自杀观念形成的决定因素,抑郁情绪越严重者,自杀观念越强烈;就业压力、学习状况、人际关系、恋爱、家境等因素对大学生自杀观念的形成也有显著影响。研究显示:大学生是自杀观念形成的高风险人群;大学生的自杀观念受多个因素的影响,其中决定因素是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艺校学生心理健康状态和相关影响因素,建议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予以调节.方法:对508名艺校学生应用心理健康测查表(PHI)进行测查,并与全国青少年常模比较.结果:30.30%的艺校学生存在着轻度以上的心理问题,6.69%存在着中度以上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焦虑、抑郁、疑心、脱离现实等,艺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存在性别差异,女生多于男生,存在着年级差异,一年级多于二、三年级.结论:艺校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心理健康问题,学校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效调节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6.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自编的心理干预调查表对413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22.1%的中学生接受过心理干预;接受干预组的中学生在躯体化、人际敏感、焦虑和精神赢性四个因子上显著低于未接受干预组;接受干预组的女生在焦虑、精神病性两个因子上得分显著低于未接受干预组;初二年级接受干预组的中学生在人际敏感、精神病性两个因个子上得分显著低于未干预组,初三年级接受干预组的中学生在躯体化因子上得分显著低于未干预组。地震后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欠佳,心理干预能有效地改善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在重大创伤性事件后有必要及时给予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情感性障碍患者脑诱发电位(BEP)变异与自杀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国产脑诱发电位仪,记录了41例抑郁症、24例躁狂发作患者和33名正常对照者的3种脑诱发电位。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抑郁症和躁狂发作组均出现脑诱发电位主成分波幅降低,抑郁症VEP/P2潜伏期延迟[正常对照组(194±19)m s,抑郁症自杀史阳性组(212±22)m s,抑郁症自杀史阴性组(209±17)m s,P<0.01]。两组患者的BEP改变主要与患者有无自杀行为史有关。结论脑诱发电位临床价值得到了初步证实,与自杀行为相关的生物学指标研究中需进一步追踪随访。  相似文献   

18.
中国人与日本人自杀行为的历史文化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与日本同属高自杀率国家。中国人与日本人的自杀行为有着独特的历史文化因素:传统价值观对自杀行为的宽容甚至鼓励;史籍与语言———自杀的历史文化载体;日本源远流长的死亡之道“武士道”及切腹的思想;审美意识中的自杀与自古的崇尚和渲染;对自杀的法律评价;集团意识、依赖心理与自杀的“传染性”、集体性;情感模式中的拘谨自制等因素。  相似文献   

19.
中学生要写诗么?2007年的语文《高考考试说明》对此的回答是肯定的。能写格律诗词么?可能多数人对此持否定态度。下面我们对这一问题作一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传统教育是我国教育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学术界对传统教育的态度,大体上有三种见解:一是持否定或基本否定的态度;二是持基本肯定的态度(全盘肯定的见解末听说过);三是不先下结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持扬弃的态度。 对传统教育持否定或基本否定的同志认为:中国古代社会是一个超稳定性的封闭型社会。中国现代教育只能从中国现代化的实践中去探索,而不是“传统”的延长或放大。中国要现代化,急需科学与民主,而传统教育既不科学,又不民主,是保守的,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