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2 毫秒
1.
文章通过综合研究认为,《湘君》、《湘夫人》是屈原自疏和被召回时的作品。《湘君》写于楚怀王十五年稍后,《湘夫人》作于十六年左右。二诗用象征手法写出了屈原自疏后的焦灼心情和召回时的欢悦之态。屈原反覆强调的“练要”表明他非常注重修名。为了国家,他反覆托人致意君王,这便是作者多次提到的求媒。“求媒”是楚国处理君臣关系的文化惯例。屈原作品中大量的香草原是为了礼义的需要而佩用与栽种的,只有部分用来比人才和“美人”。屈原在洞庭湖畔的生活非常凄苦,但宅心君王的初志从未改变。  相似文献   

2.
湘君、湘夫人是一名二实。在古史、神话传说范畴,帝之二女即舜之二妃,是俗称的湘君、湘夫人。在屈原《九歌》的人物形象塑造中,湘君、湘夫人是湘水水神,是一对配偶神。《湘君》是写湘夫人(女神)寻觅、爱恋湘君(男神)的爱情诗,《湘夫人》是写人间男子(男巫)寻觅、爱恋湘夫人(女神)的爱情诗。  相似文献   

3.
<正> 在屈原的组诗《九歌》里,有两篇描写湘水之神的诗,即《湘君》和《湘夫人》。这两篇诗歌以沉郁的抒情笔调,采用对唱的形式,抒写了湘君、湘夫人这对爱神彼此相思、期待、追求、失望的离愁别绪,字里行间流露出缱绻缠绵的幽思,如泣如诉的哀怨,读来感人至深,堪称《九歌》中的上乘之作。  相似文献   

4.
《九歌》中《湘君》、《湘夫人》两篇,当为同一篇作品,但它们不是被割裂成为两篇,是在同一神话传说的基础上分经出来的两篇民间祭歌。后经屈原改编而成现在面貌。所以《湘君》、《湘夫人》应是“异同同源”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湘君》由湘君的女恋人单叙,她乘舟北上寻找湘君。《湘夫人》由湘夫人的男恋人单叙,他筑室水中洲上等待恋人相会。二篇采用《蒹葭》“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企慕情境”手法,是屈原失意前期的作品,表达了屈原对楚国某些上层人物的爱戴、失望和希望。对二篇作了白话翻译。  相似文献   

6.
关于《湘君》与《湘夫人》的人称问题,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说: 一是与诗题相反的第一人称说。即《湘君》以湘夫人为第一人称,表现湘夫人对湘君的思恋,《湘夫人》则以湘君为第一人称,表现湘君对湘夫人的思恋。此论又可分为两说:一是这种第一人称自始至终,一以贯之,文怀沙主此说,一是稍有变通,如马茂元认为《湘君》“通篇到底都是湘夫人思念湘君的语气”,但其中“驾飞龙兮北征”六句,则“是湘夫人的想象之词,她幻想湘君也可能前来和她相会。湘君从九疑溯(疑为“顺”之误)湘水北行,故云‘北征’”  相似文献   

7.
一如果说沈从文湘西小说中的人物身上有着某种原型,一般人肯定会大感惊诧,连作者本人也没承认过。但按照“原型批评”家们的理论:“诗只能从别的诗中产生,小说只能从别的小说中产生”“艺术作品不是某个艺术家个人的凭空创造,而是传统的产物”如果把沈从文湘西小说中所塑造的一系列青春少女形象放在整个中国文学的大坐标系中,我们会清楚发现她们与屈原《九歌》中的“山鬼”、“湘君”、“湘夫人”及曹植《洛神赋》中的洛神在精神内质上有着一脉相承的对应关系。那么,何谓原型呢?著名加拿大学者N·弗莱在《批评的解剖》一书中指出原…  相似文献   

8.
屈原《九歌》包括十一篇;《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所存问题颇多.比如,篇名之缘由何在?《国殇》是否当“不入《九歌》之中”?笔者认为《国殇》并非刘永济先生论定的太史公所读之《招魂》,是祭祀神灵,而非人鬼,当属《九歌》无疑.《九歌》除送神曲《礼魂》外,每篇祭祀一神,共祭祀十神,但其中湘君、湘夫人实为一神,即“湘灵”.九歌是九神之祭歌,这便是《九歌》得名之由.本文在上述整体认识之下,从抒情线索、语言特色,论证《湘君》、《湘夫人》是一篇之二章,探讨了屈原将之断为二章的原因,并指出后人因混章为篇而出现九歌祭十神的难以理解的事实.笔者好奇,是非得失容或不同于通人,然“道并行而不悖”,要亦无伤大雅也.  相似文献   

9.
《湘夫人》写一位人间男子寻觅、恋慕湘夫人 (女神 ) ,《湘君》写湘夫人寻觅、恋慕湘君 (男神 ) ,《山鬼》写一位人间女子寻觅、恋慕山鬼 (男性鬼神 ) ,此三篇是古代爱情诗的佳绝之作。  相似文献   

10.
古今研究者讨论的问题主要有三方面:(一)《九歌》的作者及写作年代。王逸认为《九歌》是屈原被放逐时所作,而朱熹《楚辞集注》则认为屈原在放逐期间仅仅对《九歌》作了修改润色的工作。郭沫若同意屈原作《九歌》的观点。游国恩则认为朱熹的说法接近事实。郭、游都认为《九歌》当是屈原早年得志时的作品。 (二)关于《九歌》的篇章次序。《九歌》共十一篇,王逸所列顺序是:《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从前注楚辞者,因为拘泥于九的数目,或合并《山鬼》《国殇》《礼魂》为一篇;或合并《湘君》《湘夫人》为一篇,《大司命》《少司命》为一篇,以求符合九数。不少研究者反对这种作法。姜亮夫排列《九歌》的次序为:《东皇太一》《东君》《云中君》  相似文献   

11.
一部文学作品久读不衰,与其主题的广泛性不无关系,也与它的艺术魅力密不可分。《九歌·湘夫人》正是这样的艺术瑰宝。一、可以健康的心态自由阅读的艺术品《九歌》是远古时代的民歌,楚地的《九歌》是反映古楚人民宗教信仰和习俗的祭歌。而屈原《九歌》是“作于楚地,沿于楚俗,用于楚把,富有明显的民歌风格、地方个性和宗教色彩”①“基于楚民中广为流传的中国神话故事加工改制的极富浪漫主义精神的一组地方祭歌”②《湘夫人》和《湘君》是《九歌》中写天神、地抵、人鬼和送神曲中的“地抵”歌③。它以哀惋伤情,耀艳深华成为楚辞《九歌…  相似文献   

12.
屈原《九歌》中的《湘君》、《湘夫人》,在两千年来读者阅读接受中,被不同的时代的不同读者反复破译解释却最终仍是一个谜。二《湘》引起的审美效应与达芬奇蒙娜丽莎的微笑有异曲同工之妙,又宛若朱自清笔下梅雨谭的绿,绿得清澈醉人可你又看不透她。唯其蒙胧令人猜不透,才显出神奇瑰丽,才有着无限的诱惑和吸引。这是二《湘》魅力千古不衰的重要原因。正因为二《湘》形象意义的这种不确定  相似文献   

13.
屈原是楚辞的开创者,一部《离骚》成就了他“固已轩翥《诗》人之后,奋飞辞家之前”的旷世英名,他对后世的影响,更是“衣被词人,非一代也”。屈原刨作的楚辞体作品中,《离骚》是可以与日月争光者,此外,“绮靡以伤情”的就是《九歌》。在《九歌》中,屈原运用浪漫主义手法,把动人的传说、优美的景色、迷离的意境糅合在一起,深情描绘了楚地神女们惊天地、泣鬼神的爱情,开创了富有楚地文学特色的神女爱情模式。本文对屈原《九歌》的特点以及地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楚辞》的《九歌》是楚国民間的祭歌,相傳經过屈原的加工,这是很多学者都承认的。它一共包括十一篇。《东皇太一》是祭“天之尊神”的,当是楚人祭天帝之歌;《云中君》是祭云神的;《湘君》是祭湘水男神的,《湘夫人》是祭湘水女神的。《大司命》是祭主管寿命之神的;《少司命》是祭主管子嗣之神的;《东君》是祭太阳神  相似文献   

15.
楚辞自屈原陡然崛起,又在其身后很快走向式微。屈宋时代看不出显著的发展历程,汉代的发展更不景气。如此特殊的文学现象,与屈辞模式化相关。《离骚》呈现"问对"与"追求"模式以及六大"比兴"模式,《湘君》《湘夫人》《山鬼》《天问》亦存在相同的模式。《卜居》《渔父》《远游》《招魂》《大招》等也亦滋生于这几种模式之中。至于汉人所作楚辞,更多属"无病呻吟"。模式的再生力有限,特别是在叙事性的抒情诗中表现得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6.
鸳鸯是《红楼梦》中的一个女奴形象,她性格善良、热情,更可贵的是她敢于追求自己的感情幸福,痴情、执着而不为任何权势所动。不只是围绕她周围的司祺和其姑舅表兄这对野鸳鸯,就连林黛玉和贾宝玉这对爱情悲剧主人公,都受到了鸳鸯的影响。但是,强大的封建势力注定了她们爱情的悲剧命运。但她们为痴情勇敢反抗、执着追求的人物形象,却永远留在读者心里。  相似文献   

17.
屈原从巫术文化中吸收营养,创造出《九歌》这样瑰丽辉煌的绝唱,在中国诗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笔者试就《九歌》的艺术特色作一粗浅的探讨。真诚直率的感情美诗歌是表达感情的。《毛诗序》说:“诗者,志之所之也。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强调诗歌是感情的产物,这是我国古代诗论中一个传统看法。孔子曰:“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说明儒家又是以伦理道德来规范诗歌感情的表达。而代表楚文化精华的屈原,  相似文献   

18.
鱼玄机是唐代一位著名的女冠诗人。在她的诗中,有两首诗皆引用了宋玉《登徒子好色赋》中“邻女登垣”的典故,她是借“邻女”意象表达自己敢于主动、大胆寻求理想意中人的新型爱情观以及对人生幸福执着追求的人生态度,这是女性意识和作为人的意识的觉醒。鱼玄机的诗中可读出女性独特的思想和灵魂,也是一曲曲包含着女性血泪的爱情悲歌。  相似文献   

19.
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代表作《离骚》,是我国文学史上最长的一篇自传体抒情诗,在世界诗歌发展史上也享有很高的声誉。这篇千古传颂的杰作,体制博大,内容丰富,感情充沛,辞采绚丽,充满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朴素的辩证法因素,集中反映了屈原的哲学、政治、伦理和美学思想。我们可以说《离骚》是蕴藏着哲理的抒情诗,也是饱含着情感的哲理诗。前人对于《离骚》的研究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对它的美学特色和审美价值却论述较少。本  相似文献   

20.
论《离骚》是屈原的绝笔诗江立中(岳阳师专中文系)屈原研究,聚讼纷坛。屈原作品25篇,创作时间的轨行先后,就历无定论。这25篇的诠次问题,又突出地表现在《九章》与《离骚》10篇。关于屈原的绝笔诗,历来尽管持论不同,但都集中在《九章》与《离骚》诸篇。笔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