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中国哲学史上长期探讨和争论的一个大问题,也是与美学有着重要联系的问题。这个问题的焦点和主要的表现形态,就是天人合一与天人相分之争。天人合一的思想在中国古代的哲学史、政治史、宗教史乃至美学史上影响很大,其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即强调人应当顺应自然,亦有消极的一面,以致形成唯心主义的天命观。但无论其积极的或消极的方面,都对后世美学思想和文艺思想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因此,天人合一是中华美学重要的基元命题之一。  相似文献   

2.
[摘要]今释是以儒入释的著名人物,是特定时代士大夫的典型代表,是明清之际大变革时代思想开启的先觉者。他又是明清之际的著名诗人、词人,且是书坛圣手,擅长翰墨,尤善草书。在中国禅宗书画美学思想由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转型中,今释可称为领军人物,他在书学、画学等诸多方面,都有建树,对中国禅宗书画美学思想作出了重要贡献。他提出的一些命题和主张,或者是发前人之未发,或者是发前人之已发,颇多创见和新意,在清代禅宗书画美学思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我国古代美学思想发展到明清己经是封建社会的晚期,这是一个由落后的封建社会意识向进步的资产阶级思想萌芽的历史转变时期。这一时期社会意识形态的变化表现突出,从理学的衰微、心学的修补到反道学思想的崛起,从反复古、反教条的审美创作的繁荣到重自然、重人性的艺术批判的兴盛,使社会思潮汇成一股强有力的浪漫洪流,把明清美学思想迅速地向前推进。崇尚理性的沿袭与新思潮的兴起由于受封建统治阶级的支配,在宋代一直处于主潮地位的理论对明清美学思想的形成带来很大影响。明代初年,胡广、杨荣曾奉命先后编撰《四书》、《五经》、《理性大全》共二百卷,而且要求全国的府、州、县及私塾推广时都要以“孔子所定经书诲诸生,毋以仪秦、纵  相似文献   

4.
走向美的乌托邦--张竞生美学思想的现代性审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现代性的三个层面入手,来解读张竞生美学思想,指出其美学思想实际上是包含着现代性的思想,不仅在中国现代美学史上有着独特地位,而且对今天中国的现代化也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是推动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重要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5.
明清美学是中国美学之集大成者,是中华古典美学的最后一次高峰。这一时期文化最突出的成就是小说创作。《红楼梦》则正是这一片丰美土地上滋生出来的一朵文学奇葩,它在小说构建上可能受到了《金瓶梅》的影响,但在美学思想方面则更多看到的是明清美学家,尤其是李渔的绰绰身影。  相似文献   

6.
明清绘画艺术的变形处理有其美学渊源,这和上古的美学思想和中华民族的审美心理结构是分不开的。这种美学思想到了明清时期,使得绘画艺术中的变形现象日臻普遍,主要代表人物有八大山人、陈洪绶、萧云从、金农等。这些画家也影响了后世画坛。  相似文献   

7.
大运河孕育了明清新思想,明清思想浪潮是围绕在运河两岸展开的。大运河的畅通促进了运河两岸社会观念的变迁,加强了南北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使人们的思想在明中期冲破程朱理学的束缚,萌发出了新思想的萌芽。明清时期的运河两岸是中国在那个时代思想最活跃和最有朝气的地区,也是思想变化最敏感的地带。明清时期的思想家或出生和成长在运河两岸,或在运河两岸地区求学、游历、任职。其思想产生、成长于运河,传播于运河。大运河不仅仅是一条经济之河、政治之河、军事之河,更是一条涌动的思想之河。  相似文献   

8.
"涩味"或"苦涩味"是古代中国人所发现、所品赏的纯然的茶味,并最早把茶与养生、与佛教禅宗的修行、与诗词绘画陶瓷等艺术样式结合起来,为茶道美学提供了几乎全部的艺术与审美体验,包括茶的味觉、视觉等,并赋予苦涩味以精神性与美学价值,由此初步奠定了茶道美学的基础。茶及中国茶文化东传日本之后,日本人对中国的茶之苦涩味进一步加以确认与接受,并把"涩味"作为茶人的人格境界、作为茶器的美学尺度。到了现代,中国的周作人,日本的冈仓天心、柳宗悦等,又对苦涩味加以文学、美学上的阐释与阐发,最终形成了具有东方美学特色的基于茶道的"涩味"美学。  相似文献   

9.
神韵作为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个审美范畴,其内涵是相当丰富和复杂的.明清两代的一些诗论家,在对其前代美学思想吸收含纳的基础上,认为"生气"是神韵范畴的重要内涵,并将其具体运用于诗歌批评实践中.  相似文献   

10.
神韵作为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个审美范畴,其内涵是相当丰富和复杂的。明清两代的一些诗论家,在对其前代美学思想吸收含纳的基础上,认为“生气”是神韵范畴的重要内涵,并将其具体运用于诗歌批评实践中。  相似文献   

11.
明清时期是中国叙事文学发展的成熟期和高峰期,该时期的叙事理论与实践充分体现了中国叙事学的"国情"特色,具有标本或示范功能.<明清叙事思想研究>分四个层面对此进行了富有成效的研究,即:从体制形态看明清叙事思想;王国维、梁启超的叙事思想;报刊语境、读者意识与近代叙事思想的变化和明清小说的叙事艺术.其研究的切入点和体例设置独具匠心,视野开阀,思路清晰,尊重历史,新见迭出,从整体上凸显了明清叙事思想的大致轮廓.  相似文献   

12.
明清两代朝邑县志今传较广者,分别为明韩邦靖、王学谟及清王兆鳌、朱廷模、李元春等编纂或主修。五部县志编纂目的 相似,然其编纂体例、内容特色、主导思想及成书情况等却不尽一致。比较它们的异同,从中可以看到这一时期我国古方志编 辑思想、体例变化及其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3.
元明清时期,陕西的书院对推动陕西及周边地区教育发展、弘扬关学、传播儒家文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经费问题是书院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书院实现教育宗旨的重要条件。依据《陕西通志》以及各县志资料,对元明清陕西书院经费的收入来源和主要支出进行了梳理与分析,从经济角度了解到古代陕西书院制度的管理及运营情况。  相似文献   

14.
与汉唐相比,明清关中文学实力风光不再,这主要是由于唐代中、后期以来政治、经济中心的东移,使关中失去了往昔的地域优势,文学环境相对封闭,这种境况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文学创作的活力,也会致使文学的传统得以保留,明清关中文学的“秦风”问题就是文学环境相对封闭的一种体现.明清关中士人对“秦风”的偏好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呈现弱化的趋势,在文学风格的取舍方面更加多元化.  相似文献   

15.
明清小说中的占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论述了古代占候术在明清小说中的种种表现。认为占候术对明清小说的结构艺术-诸如气氛渲染、伏线设置、情景描写等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同时也体现了明清人的原始心理和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6.
明清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土地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明清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土地利用状况是自汉、唐以来人地关系日益尖锐的结果。文章在分析了当时土地利用方式的基础上 ,进一步对形成土地集约化经营趋势日趋明显的原因进行了论述 ,并从明清时期的土地利用得出启示 :我国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7.
戴震的经学研究以先秦儒家的论述力驳朱熹的心性之学 ,肯定情和欲的合理性 ,力矫宋代理学与清前期的主流意识之谬 ,为推进当时思想的发展作出贡献。他的学术研究具有更深刻的内涵和独特的学术个性。  相似文献   

18.
复社是以衿绅阶层为主体成员的文人结社,因此衿绅阶层力量的强弱及其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复社的行动理念和模式。本文以明末清初江南地区衿绅势力的盛衰为背景动态地考察复社的活动.揭示出复社的影响力正是明末江南地区衿绅力量发展的集中体现,而清初这一地区衿绅力量的衰弱则必然导致文人结社的衰变。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学术史的角度指出三原学派是关学在明代的重要理论代表 ,分析了该学派的思想渊源和会通求实的理论特色 ,通过对程朱理学的继承和改造 ,他们发展出性理不二、尽心穷究的本体论体系和躬行义理、本于慎独的道德修养论 ,在实学思维方式中包含着明清之际“走出理学”的可贵萌芽。  相似文献   

20.
明清时期社会存在着许多民间宗教,依照社会学的观点,这些宗教可以分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生活等4种类型,各种类型虽然有明显的差别,但也存在交叉现象.由民间宗教而起的,最终转变为"邪教"的,不但被明清王朝的法律严加禁止,还曾经遭受过残酷镇压,其中成败的教训值得深思.不管邪教以什么形式出现,对于现有的社会秩序都是威胁,因此如何制止邪教的产生,防止邪教的蔓延,消除邪教产生的根源,肃清邪教的影响,就不仅是明清王朝所关注的问题,也是现代国家所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