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0 毫秒
1.
经济法的调整范围是学界多年来最为关注的基本理论问题之一.文章指出划分法律部门的实质标准是利益,而不是调整对象和方法.正是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利益需求,才造就了不同的法律部门.社会整体经济利益是经济法的立身之本.一个法律部门出于对某种利益保护的需要,往往调整不同性质的社会关系.同一性质的社会关系由于承载了不同的利益,也往往需要不同的法律部门共同调整,经济法与民法、行政法的关系正是如此,它们共同促进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法律观的形成经历了从唯心主义发展而来的过程。这一过程可划分为既相区别又相联系的三个时期,其历史唯物主义法律观的形成发生于第三时期,形成的标志是其这一时期的巨著《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法律观的转变在逻辑上的集结点是对人的本质的探讨,也就是说,马克思对法的探讨一直都与其对人的本质的探讨紧密相关。当对人的本质的认识产生转变时,马克思对法的本质的认识也发生着几乎完全相同的转变。这种情形之所以出现是因为马克思始终把人看作社会关系的凝聚点。当他认识到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又进一步从社会关系中分解出生产关系这一基本关系时,他的历史唯物主义法律观的形成也就水到渠成。  相似文献   

3.
海商法、海事法的概念,可以在不同的语境下根据需要灵活使用。狭义海商法的调整对象应定义为"海上运输中发生的特定社会关系"和"与船舶有关的其他特定社会关系",广义海商法的调整对象既包括平等主体之间的海商法律关系、海运服务贸易法律关系,又包括非平等主体之间的纵向海事行政关系、海上刑事法律关系。广义海商法含有多个部门法属性,可以作为独立的法律部门。准确理解海商法的概念、调整对象、属性有利于解释相关理论争议,解决有关法律实践问题,促进海商法研究与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经济法基本价值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法的基本价值是经济法理论中的一个基本问题,它与别的法律理论一样,由经济基础决定并服务于经济基础,它必须与当代经济社会的发展相协调.首先介绍了研究经济法价值的必要性和曲折性;接着阐明了确立经济法价值的理论预设确立过程中需遵循的原则,法律与经济基础的关系,不同的经济法价值理论;最后指出经济法的基本价值在于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5.
教育法的法律地位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教育法的调整对象主要为教育关系和教育关系在我国的充分发展看,教育法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从教育关系作为基本的社会关系、教育法的法律依据和教育法的实践看,教育法是一个基本的法律部门.因此,教育法法律地位的确定具有有利于教育法体系自身的完善和推动教育发展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任何一个法律部门,都有其立法的基本原则。这些基本原则,普遍适用于该法律部门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的各方面和全过程。这些基本原则,对法的意识的形成,对立法和司法实践,对法学理论研究,都有着巨大的意义。 我国民族法的基本原则,和其它法律部门的基本原则,存在着本质上的一致性。但是,民族关系是社会关系中一个特殊的领域,调整这种关系的立法原则,不能不具有自己的特点。全面研究这些特点,是正确地进行民族立法的一个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7.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理论是民事诉讼法学三大理论基石之一。对这一重要的理论问题 ,学界有不同的认识 ,但各种学说均有其内在的缺陷。欲正确反映我国民事诉讼中各种法律关系的本质 ,且对民事司法公正的实现有所助益 ,无疑应将其置于我国的宪政语境下加以考察。鉴于检察机关在国家权力体系和民事诉讼中的特殊地位 ,将民事诉讼法律关系定位在由审判法律关系、争讼法律关系和检察监督法律关系构成的特殊社会关系是较为科学的。  相似文献   

8.
"法律体系"是法学基本范畴之一。目前,我国法理学已初步建立起了关于法律体系的基本理论框架,但在许多方面并未取得完全的共识。笔者就法律体系的客观与主观相统一的基本属性、法律体系的外部特征、法律体系与立法体系的关系、法律体系之基本构成要素———法律部门的界定及其划分标准等问题进行了进一步澄清。  相似文献   

9.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是行政法学的基本理论问题之一.行政合法性原则是指行政权力存在、运用和行政必须依据法律、符合法律,而不得与法律相抵触.这一原则是行政法的基本原则之一,而且是其首要原则.本文主要从行政合法性原则的基本内容以及适用范围方面对行政行政合法性原则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0.
劳工政策是由政府制定的、用以保障劳动者基本权益的各类法律、法规和条例等.近年来劳工研究的理论发展至少表现为4个方面:即公民权或公民社会视角、文化视角、阶级视角和后现代主义视角,这些理论从国家与社会关系、文化和意义符号、利润和财产关系以及性别、阶级和城乡关系的重叠来理解劳工状况.这4种取向可形成分析劳工政策的不同理论框架和学术成果.  相似文献   

11.
2004年全国人大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修正案,标志我国人权保障进入新的时期。人权从字意上看就是人的基本权利,人的基本权利在法律规定中表现为公民的权利。为保障和实现公民权利,我国从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一原则出发,设计与安排了我国的政治制度,其中在人民代表大  相似文献   

12.
动产用益质权法律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产用益质权包含动产质权和动产用益债权两种不同性质的权利,是动产质押法律关系与动产用益债权法律关系竞合的产物。动产用益质权的设立弥补了质物不能用益的缺憾。动产用益质权法律关系,也可以同时是占有媒介关系的竞合。用益质权人占有的本权有两个,一是质押债权,一是用益债权。两种法律关系虽然竞合,但作为法律关系标的的给付并不相同,对孳息收取的效力也就不同。单纯的质权人只能收取天然孳息,应与法定孳息绝缘。  相似文献   

13.
资本主义法律自由观建构在个人主义哲学的基础上;社会主义法律自由观建构在马克思劳动哲学基础上。资本主义法律制度的个人自由主义,就是权利主义,强调每个人平等享有言论、信仰、人身安全特别是个人私有财产所有权等。社会主义法律自由观在强调个人基本人权平等的基础上,强调任何权利的实现都不是抽象的,需要具体的社会条件,政治上的权利平等需要经济平等的支持,社会财富的分配、占有、管理和消费都应该以生产劳动为基础,法律真正应该保护的个人私有财产权必须是劳动所得。社会主义法律自由观超越了资本主义法律自由观,更有利于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  相似文献   

14.
从逻辑上讲,并非不能将法律人格赋予动物。动物权利的保护,不应作为客体保护,而应作为主体来保护。主体的产生,乃是根源于社会利益和权利保护的需要。而主体在形成后也在不断扩张,诉讼实践就是主体扩张的重要动因之一。文章从主体、法律主体、民事主体、诉讼主体而及动物,以动物的生命权为核心,力图确立动物的法律主体地位。通过对动物主体地位及动物权利的论证,对人类中心主义法理念予以解构。   相似文献   

15.
受法律调整的社会关系即为法律关系 ,受刑法调整的社会关系即为刑事法律关系。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应是刑事法律关系主体双方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受刑法所保护的、被犯罪行为所破坏的社会关系 ,不应是具体的物、智力成果、行为。法理学、民法学、经济法学中均将法律关系客体界定为物、智力成果和行为 ,与刑事法律关系客体不一致。在理论上应将其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6.
弱势群体是社会上在经济收入、社会地位、权益维护、竞争能力等多方面处于不利与困难境地的人群,他们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他们合法权益的维护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法律援助是保护弱势群体合法权益的有效方法,应当进一步提高立法层次,制定《法律援助法》,强化政府责任意识,完善对弱势群体法律援助的制度体系,充分保障弱势群体的自由和权利,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7.
法制利益是权利的外化标志,而权利是法制利益的高度抽象.权利资源的有限性和利益主体对权力资源需求的无限性必然会引发利益冲突,当二者达到均衡时,产生法制均衡一良法.而这种法制均衡的精髓在于:法律制度的严苛程度是由权利的丰富程度的供给和需求两个因素共同决定的,而法律制度就犹如商品市场中的价格信号,是社会生活中多重利益主体理性博弈的均衡浮标.  相似文献   

18.
弱势群体是社会上在经济收入、社会地位、权益维护、竞争能力等多方面处于不利的人群,他们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他们合法权益的维护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法律援助是保护弱势群体合法权益的有效方法,应当进一步提高立法层次,制定《法律援助法》,强化政府责任意识,完善对弱势群体法律援助的制度体系,充分保障弱势群体的自由和权利,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9.
环境的社会控制是社会组织体系运用社会规范以及与之相应的手段和方式,对社会成员的环境污染与生态损害行为进行约束和禁止,对各类环境社会关系进行调节和制约的过程。法律手段是对环境实施约束的最有效的一种社会控制手段。加强对环境的法律保护,需要健全环境法律体系,严格环境执法,并使公民享有环境权。  相似文献   

20.
法律援助制度是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的重要途径,是建设和谐新农村的司法保障。然而,当前农村法律援助工作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深入分析农村法律援助制度运行中存在的难点,并进而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不仅是建设和谐新农村的内在要求,还有利于促进社会公正、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