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以舟山群岛为代表的浙江海洋世界里,存在着异常丰富的海洋宗教信仰民俗,如潮神崇拜、船神崇拜、网神崇拜、渔事禁忌等,这些宗教信仰民俗大多是零散的,没有制度化的。但是“烧十庙·走十桥”这种信仰民俗活动,却有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内容和规范化的程式。所以虽然它只是舟山群岛上一种传统的信仰民俗,却早已经内化为一种普遍性的海洋民众意识,具有相当的海洋宗教信仰和民俗文化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祖先神传说是中国民间传说的组成部分之一。清代早期以来,以山东即墨县(含今即墨市,青岛市区和城阳区、崂山区等)为中心波及到胶东半岛以及东北三省的胡峄阳传说与信仰,是祖先神信仰普泛化具有代表性的个案。胡峄阳传说具有神奇性特征,它是胡峄阳信仰在民间广为流传并演进为地方保护神的重要基础。布衣学者胡峄阳由“人”到“神”的演进过程属于底层民众造神的选择,反映了具有神奇性特征的历史人物传说在社会民众中的传播和在信仰选择过程中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3.
区域内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是发展海洋经济的核心竞争力,以影响区域内海洋科技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为参照体系,从组织创新、知识协同、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等层面分析了浙江海洋科技创新协同的目标定位;并基于浙江海洋科技创新协同的目标基点,根据浙江省海洋发展规划对科技发展的需要与海洋创新主体特质建构了4种协同模式:以“市场交易”为纽带的组织外部协同,以“产权”为核心的组织内部协同,以“重大海洋科技攻关”为目标的项目协同,以“海洋科技与产业集聚”为中心的联盟协同等,促进海洋大科学时代浙江海洋科技与产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作为人们观念上的超自然的主宰——天,是到西周时才出现的。殷商时没有这样的“天”;具有同样宗教意义的神叫“帝”。郭沫若先生说:“卜辞称至上神为帝,为上帝,但决不会称之为天,天字本来是有的,如像大戊称为‘天戊’,大邑商称为‘天邑商’,都是把天当为大字的同意语。”(《青铜时代,先秦天道观之进展》) 殷商的帝是怎样产生的,含义何在呢?“殷人在当时是一个进步的氏族,万氏还在图腾信仰的时候,殷人就有了祖先的宗教,依靠这种信仰的主观因素,殷人全族出征,常战胜了(工口)方、土方、马方等部落。因此,祖先神显然比动植物图腾的旗帜是更有力的观念武器……另一方面看,殷代社会保存  相似文献   

5.
以“记纪神话”为研究对象,论述了日本神话中太阳神的诞生与死后复出、太阳神由自然神和动物神演化为天皇氏族祖先神的过程、太阳神与稻作民族和祭司的关系。认为日本各地的氏族原先有自己信仰的太阳神,后来随着天皇氏族掌握政权,其信仰的天照大神替代了其他氏族信仰的太阳神,成为天皇氏族的祖先神;她是稻作民族的守护神,是太阳神的祭司死后被升格为原先自己所祭祀的神祗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直到本世纪中期,羌族还保留着比较原始的多神崇拜信仰。据有关资料统计,羌族普遍信奉的神灵有几十种,而各地奉祀的区域性神灵则更多。羌族的神灵崇拜主要是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自然神包括天神、地神、火神、山神、树林神、牲畜神等,是羌人祭祀和崇拜的主要对象。祖先神一般供于家中,泛称家神。当然家神中也不一定全是祖先神,有的地方还将牲畜神等供于家中。各地供奉的家神在数量和称呼上出入颇大,但一般都供有人类祖先神木姐珠、  相似文献   

7.
关于中国陆域经济与海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业正在进入新的“凯歌行进”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已经提到日程,需要进一步加快陆域经济与海域经济的协调发展进程。为此,必须认清陆域经济与海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现实动力,认定陆域经济与海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社会价值,进行陆域经济与海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现状评价,做出陆域经济和海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创意,才能逐步实现从“经略海洋”设想到“海洋开发”战略的政策性安排。  相似文献   

8.
旧时 ,全国县城内文庙、文昌并存。文昌帝君司人间禄籍 ,从而远比孔夫子更受敬奉。文昌帝君的造作 ,属于我国特有的“人造神”一类型 ,即将虚无的神 ,按“人神合一”说落实为人。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美、日等国在我环台湾海域的非法测量活动日益猖獗,我国累计发现数十个海洋浮标漂移进入了我专属经济区海域,对我国海洋安全造成威胁,而运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有关规定并不能直接规范和管理.鉴于此,为加强对我国管辖海域涉外海洋浮标活动的管理,为规范国内科研部门与涉外组织在我国管辖海域利用海洋浮标进行的科研活动,我国有必要抓紧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海洋浮标管理规定”.本文仅就相关一般性问题、难点和热点问题开展一些立法探讨.  相似文献   

10.
孝道在韩国     
吕睿 《华人时刊》2006,(2):74-74
在韩国,90%的国民认为,孝是人类一种生生不息的亲情之爱,是家和万事兴的基础。只有在家庭中尽孝,在工作上才能敬业,对国家才能尽忠。孝道作为儒家文化的基石,在韩国的社会精神文化生活中占有主导地位,浸透在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每年春节,韩国都会出现“千万人以上的大移动”,家家户户都要在正月初一之前赶回供奉祖先的长兄或长子、长孙家,参加祭祖的茶礼仪式。茶礼仪式在正月初一的清晨举行。先由主祭者焚香、下跪、叩头,祈求神降,再焚香行初献,接着是近亲行亚献,远亲行终献。然后再由主祭者劝祖先和诸神进酒进食。待祖先诸神“酒足饭饱”后,祭祀祖先的供品才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敏锐地意识到,国家遇到的许多重大问题大多集中在海洋上。过去,中国是个半殖民地国家,沿海成为帝国主义的“航道”,江河成了列强的“内湖”。解放后,海洋上外国舰船依旧横冲直撞,外国渔船在中国海域肆意捕捞,而中国渔船在国外屡屡被抓,根本体现不出中国海洋主权何在。  相似文献   

12.
湖南大学中国村落文化研究中心藏有大量道教造像记,其中不少造像记中所提及的像尊,姓名中都带有“法”字。这些带有“法”字像尊的原型,有许多都是造像者的祖先,它们多来自于湘西南地区,撰写的年代自明代至民国都有。这些造像记显示,任何的祖先崇拜都不是因为单纯地怀念祖先,而总是夹杂着世俗的愿望。造像者希望通过造像而得到像尊的庇佑,从而渡过难关。  相似文献   

13.
神农或者神农氏,一般认为是汉族神话传说中农耕技术的发明者,关于他的所有传说,都围绕其对农耕技术的发明而衍生。神农的核心身份为农业神,“神农”一词的本义与另一农业神形象“后稷”之名等效,都是指对农业的发明和引出,并含有诸侯、首领之义。对神农祖先神身份的认同主要源于神农神话与炎帝神话的合流,这一合流始于西汉,成熟于晋代。战国时期,崇古思潮盛极一时,神农在这一历史浪潮中被推出,这一形象据农生民,以农教民,对农耕文明生态中道德伦理的成立具有极其关键和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周代盛行祈寿之风,始于武王,迄于战国.周人不但在祭祀仪式中举行祈寿祝嘏,还将祈寿的祝嘏辞浇铸于祭祀或日常生活用的青铜器上;不但为自己祈寿,还在多种场合为君王、家人或朋友祝寿.周人祈寿的对象主要是祖先神,祖先神由天帝授权管理子孙寿命.祈寿嘏辞中,“万年”出现最为频繁,“眉寿”次之,“万年无疆”再次之.祈寿嘏辞可分为三类,在产生年代上有一定的规律性.长期的祈寿活动为战国时不死观念和神仙观念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5.
韩江流域上游存在着密集分布于贸易通道上、祭祀两个及以上不同姓氏祖先的合姓祠堂现象,揭示了明清时期当地人如何通过再造祖先来建立地缘和血缘共同体的文化实践逻辑。从居屋中的家神祖先到祠堂中的宗族祖先,“祖先”文化意义的流动体现了流域贸易、山地开发、国家进入三者紧密联系的历史过程。通过联结贸易网络的“流动的祖先”,可以理解明清时期这一地域经济、政治与文化秩序的整体性社会转型,以及当地人在流域贸易发展的不同阶段消除族群文化区隔、以聚合上下游资源为动力的地方秩序建构。以祖先源流为文化资源的流域贸易与国家正统的联结,形塑了当地人源自中原汉人移民的“客家”自我文化认同,奠定了后来这一区域具有强烈国家文化认同的客家族群之基础。  相似文献   

16.
关于宗教的几个问题孙英(中央民族大学德育教研室)一、宗教概念西文宗教“religion”一词,源自拉丁文“religare”或“religio”:前者意为“联系”,指人与神的联系;后者意为“敬重”,指人对神的敬重。①中文“宗”,本意为尊崇祖先神灵:“...  相似文献   

17.
作为第二届中国海洋文化节一项重要活动,浙江海洋文化研究会于2006年6月16日在舟山市岱山县隆重成立,并举行“中国海洋文化与浙江”学术研讨会。来自省内外80多位海洋文化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与会。浙江海洋学院院长苗振清教授在成立大会上致辞并提交《论国民海洋观教育》的重要  相似文献   

18.
商纣王认为自己“有命在天” ,统治权由殷人的祖先神也即社会的最高神上帝授予 ,故他的统治只需向上帝负责而不需顾及其他 ;项羽认为他的政权来自于楚人的支持与杰出的军事才能 ,故他的统治带有鲜明的地区色彩和军事色彩 ;隋炀帝的政权来自于宫廷阴谋与贵族阶层的支持 ,故他的统治立足于上层。三者的政治意识都具有极大的局限性 ,因而被历史所淘汰 ;然而时代的发展又使他们从视“天”为政权合法性的来源发展到视“人”为来源 ,这是社会的巨大进步  相似文献   

19.
泰国泰人有村寨柱、城市柱、父亲母亲神、祖父外祖父神、设曼神等地方保护神。人们定期祭祀这些神,并通过中介人向这些神诉说心愿,祈求帮助。泰国泰人的地方保护神崇拜包含着他们对神灵。土地和祖先的崇拜、对血缘关系的重视,以及原始崇拜和佛教信仰的相互融合与神力大于人力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0.
海神信仰是古人在海洋开发中借助想象征服海洋的幻想。广东海岸线长达4,300公里,占了全国的四分之一,“郡邑多濒于海”,人们的生活生产与海洋息息相关,海洋文化历来十分发达,海神信仰也非常普遍,“粤人事海神甚谨”。屈大均的《广东新语·神语》中不但详细地记载了广东海神信仰情况,而且对其产生、演变以及人们崇敬、征服和开发海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