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关于东晋末年孙恩、卢循集团所进行的战争的性质,史学界已讨论多年。或以为南方豪族之起兵;或以为农民起义;也有以孙恩时期为农民起义,以卢循时期属封建割据的阶段论说。凡此种种,笔者唯能同意其中关于卢循阶段属封建割据之论断,对其余诸论,特別是关于孙恩阶段性质的诸种论断,均难苟同。我们认为:孙恩阶段是地道的流寇海盗集团作乱,至卢循阶段转变为封建割据。因卢循阶段的割据性质前人有论,本文仅对孙恩阶段的性质进行论析。  相似文献   

2.
在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历史进程中,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有千百次之多,而东晋末年,爆发于浙东绵延浙、苏、闽、粵、湘、赣等省,有众数十万,历经十一年之久的孙恩、卢循起义,就其规模和影响来说,在南方是空前的。可是,它是否算作农民起义,史学界看法却有分歧。在对起义群众和领导者的关系,对起义军领导人和封建王朝的关系以及对待农民军的破坏和滥杀的看法等方面,认识不一。本文试就这三方面探讨一下这次起义的性质。  相似文献   

3.
孙恩卢循起义是东晋南朝时期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战争,爆发在晋安帝隆安三年(399年),直到义熙七年(411年)失败,坚持斗争达十二年,最终动摇了东晋王朝的统治.这次起义发生在地主阶级门阀制度充分发展,社会矛盾极其复杂的基础上,领导人都出身世家大族,斗争过程中呈现出一些消极的东西.这些因素曾一度模糊着人们的视线,造成了一些错觉,因而产生各种不同的意见:或者说它根本不是农民起义,而是一群奉五斗米道的亡命无赖乘民心骚动的机会发动叛乱;或者说孙恩领导阶段带有农民起义的性质,卢循领  相似文献   

4.
古代浙东书法在中国书法史上有特殊的、重要的地域意义和风格意义,在浙东学术史上有重要地位。文章依历史发展和风格演变为序,综述古代浙东书法的发展概况,突出其两个辉煌时期和四座高峰。同时对古代浙东书法的特点进行评介。  相似文献   

5.
道教是以“得道成仙”为基本信仰的中国传统宗教,其奉为最高宗旨的“道”至今都是越南文化中最具有象征性和影响力的符号之一.从时间上看,道教在创立之初就传入越南,从民间传播到上层社会,19世纪又逐渐回归民间,形成了漫长的传播史.从传播途径上看,早期道教先从陆路(云南或广西)进入越南,后来在东晋时,孙恩、卢循起义又通过海路将天师道传入越南.金元时创立的全真道在明末清初南下传教的过程中,又通过多条线路进入越南.中国道教与越南道教形成了源流关系.道教在跨文化、跨民族、跨宗教向越南传播中形成了如下特点:神灵信仰是道教在越南传播的主要象征符号;道教经常与佛教相伴而行;道教神灵与越南民间信仰相混杂,衍化出一些具有越南民族文化特色的新道派,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母道教与高台教;劝善书是道教在越南传递教理教义和对民众进行道德教化的一种方式,在维系越南社会结构和文化系统的动态平衡方面发挥着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晋太元八年,东晋军队在谢安、谢石及其子侄的指挥下,获得淝水之战的胜利,东晋朝廷转危为安,陈郡谢氏由此成为晋末最显赫的士族之一。但此后经来自东晋政府上层的抑制,来自下层孙恩、卢循起义的打击,更经宋初改朝换代、皇权重振的冲击,短短的几十年时间里,谢氏家族迅速走向衰落。这一段史实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晋宋之际士族的衰落及士庶之间权力交替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东晋南朝墓志处于我国古代墓志从产生到定型的关键阶段,具有承上启下的历史地位。迄今为止,历代所见出土东晋南朝墓志共72方,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对于六朝历史、考古、文物、语言、文字等众多学科领域研究的开展,具有独特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六朝陶瓷是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创作的作品。以东晋为分界,其艺术风格在前后两个时期具有明显的差别。这一差异是由两个历史时期不同的审美取向所造成的:三国、西晋时期的陶瓷艺术直接继承的是汉文化因素,即以神学为主要审美取向;东晋、南朝时期的陶瓷艺术衔接了魏晋玄学思潮的影响,在艺术风格上以简约、幽雅,以及瘦骨清像的人物创作形象作为审美取向。  相似文献   

9.
论南宋浙东事功学派的历史地位陈国灿南宋时期,浙东地区(今钱塘江以东)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学术昌明,流派纷呈。其中,以陈亮为代表的永康学派、以叶适为代表的永嘉学派和以吕祖谦为代表的金华学派,俱以注重事功、提倡实学、讲究学术研究的经世致用闻名于世,是当时...  相似文献   

10.
历史时期滇藏地区均属于中华大地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们与中原王朝的交流互动系古代中国不同地区或不同政权之间的交往联络。换句话说,这是古代中国内部的政治生态式样。考察历史上滇藏地区与中原王朝关系发展的来龙去脉,可以发现滇藏地区所以认同中央王朝是有深刻原因的:地缘环境上的亲缘关系是滇藏地区认同中央王朝的自然因素,文化向心力是滇藏地区认同中央王朝的诱致因素,民族间的"三交"是滇藏地区认同中央王朝的基本因素,经济交往是滇藏地区认同中央王朝的决定因素,行政管辖是滇藏地区认同中央王朝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1.
秦晋淝水之战是中国古代史上的一次著名战役。这次战争的性质是南北两个封建割据政权之间的一场征服与反征服的战争,既不是兼并统一战争,更不是民族侵略,对前秦和东晋双方来说,都谈不上什么正义性。在这次战役中,前秦所以败,主要是由其内部不稳定,苻坚“愎谏违谋”,用人不别贤愚,骄傲轻敌,以导致战略战术上的一系列错误所致。而东晋在谢安的周密部署与指挥下,采取灵活的战术,以逸待劳,在双方遭遇兵力基本相当的情况下,一一举大败秦军,保存了割据东南一隅的东晋政权。  相似文献   

12.
新疆为伊斯兰教流行的地区,维吾尔族也为当地信仰伊斯兰教的主要民族之一。但历史上并非如此。古代,佛教对新疆(特别是南疆地区)影响很大。在新疆约两千年的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中,佛教文化占了一千多年。对吐鲁番、库车地区来说,佛教文化甚至统治了一千五百年。因此,了解佛教在新疆和古代维吾尔人中传播的历史,对研究古代新疆佛教与内地佛教之间的关系,以及新疆古代历史、文化、宗教和语言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古代历史的宏观演进过程中,民族迁徙与其相应的社会动荡与文化演变是各种社会政治、经济、军事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自然地理环境的变迁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中国古代,以中高纬度地区地理环境的变迁为潜在动力,以气候的变化以及旱灾、雪灾等自然灾害为触发因素,引发游牧社会的动荡与危机,进而导致他们周期性的南迁,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古代历史的进程。  相似文献   

14.
在古代历史的宏观演进过程中,民族迁徙移动与其相应的社会动荡及文化演变是各种社会政治、经济、军事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自然地理环境的变迁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中国古代,以中高纬度地区地理环境的变迁为潜在动力,以气候的变化以及旱灾、雪灾等自然灾害为触发因素不断引发游牧社会的动荡与危机,进而导致他们周期性的南迁,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古代历史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论古代重庆地区的濮、僚族杨明今天的重庆,是一个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为辅共同居住的地区,但在古代历史上,至少是在隋唐以前,情形却不是这样。且不说先秦时期,相对中原来说属少数民族的巴人,是当时重庆地区的主要居民,即秦以后,在重庆地区分布较广、活动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16.
金衢地区位于浙江省中西部山区.该地区土地开发利用具有悠久的历史.本文按照不同的历史阶段,侧重探讨该地区古代土地开发利用的特点、影响因素及其规律.认为古代金衢地区土地开发利用是政治、经济、地理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表现为由东向西沿河谷平原次第渐进,由河谷平原向岗地丘陵、低山中山扩散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赵青新 《社区》2014,(26):16-16
历史上有很多白手起家的人物,东晋的陶侃就是其中之一。说起陶侃的成功,首先要归功于他的母亲。陶母湛氏对儿子的教育煞费苦心。有一次,同郡孝廉范逵遇大雪寄居陶家。陶家贫穷无法招待贵客,陶侃一筹莫展。陶母毅然剪掉头发换了钱,还揭开床铺,把御寒的稻草取出喂范逵的马。要知道,古代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截发留宾是一种相当于毁身纾难的做法。陶母因此与孟母、欧阳母、岳母一起被尊为中国古代“四大贤母”。  相似文献   

18.
1993年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课题的研究报告(文字有所删节).第1部分对浙东地区(指宁波、温州和台州地区)私营经济的发展历史、现状作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1994、1995两年将呈现大发展势头和一批私营企业将快速地向现代企业发展的预测。第2部分从三个方面论述私营企业在浙东地区的地位、作用。第3部分主要通过对50家私营企业的调查数据。归纳了当前私营企业存在的五个方面问题:思想认识、政策、法律、企业规模和素质、经营和分配上的化公为私现象。第4部分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论东晋南朝婚姻礼制的地域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形态,婚姻文化形态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其特定的空间背景,因而呈现出鲜明的地域性。东晋南朝婚姻礼制在地域上是不平衡的:吴会地区、荆襄地区是承继东汉婚姻礼制传播高潮而继续拓进的区域;建康京口地区、豫章地区则是因婚姻礼制的阶层渗透和地域拓展而跃上时代发展前列的两大地区;淮南地区是婚姻礼制由发展的先进地区而趋于缓慢的一个地区;岭南地区、闽中地区则是婚姻和制从无到有、开始萌芽传播的新地区。由此可知,东晋南朝各地区实行婚姻礼制并非是整齐划一的,婚姻礼制的拓展在地域上是不平衡的,体现出中国文化的地域性。  相似文献   

20.
浙东地区素来文化发达,人才辈出,这与它历史上注重教育有很大的关系.清末国势衰危,改革呼声日高,为培养人才,各地纷纷开办新式学堂,其中以地方士绅举办的民立学堂占多数.此文分析了辛亥前后浙东士绅阶层的转变与兴学活动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