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聊斋志异》的众多译本中,翟理斯的英译本是其中选篇最多、影响最大的。对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发表于2003—2012年间的17篇研究翟理斯英译本的相关文章进行梳理发现,现有研究存在研究力度不够、研究视角狭窄、研究篇章有限等问题。应加大研究力度、拓展研究视角、重视《聊斋志异》的诗歌翻译等,促进中国典籍翻译的优化,以期对今后研究《聊斋志异》英译本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2.
20世纪之前,海外主要是对《聊斋志异》进行翻译和介绍,未展开学术方面的研究。20世纪以来,海外对《聊斋志异》主要进行了文献考证、思想艺术与社会文化价值等方面的研究。《聊斋志异》的海外研究,弥补了国内研究文献的不足,深化了中外文学与文化等方面的比较,拓展了研究路径和视角。比较而言,《聊斋志异》海外研究的文学性、艺术性、表象性研究数量较少,有的存在以偏概全、以虚代实等弊端。  相似文献   

3.
韵味是文学的特质,文学翻译中韵味的传译是保证翻译作品成为“翻译文学”的关键。文章按照刘士聪先生的韵味三分法,参照丹尼斯.马尔和维克多.马尔合译的《聊斋志异》来说明文学翻译中的韵味再现问题。  相似文献   

4.
蒲松龄(1640—1715)一生著述甚丰,除《聊斋志异》外,诗词文赋、戏剧、俚曲、实用杂著,在在多有,或还有长篇小说,其生时即有文名,尤其是《聊斋志异》,其生时就反响很大,评价甚多,身后更是远播海内外,声名高扬,评论、介绍、翻译、研究日盛,形成了一门很热  相似文献   

5.
从跨文化翻译视角解读英译本《聊斋志异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经典文学作品的翻译及研究,已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学者的重视。《聊斋志异》蕴藏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带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地域色彩。书中有很多东西反映了中国特有的文化,对英语民族来说是很难理解的。所以把《聊斋志异》中的文化信息准确而又完整地传递出来,对于弘扬中华文化,开展中西交流,都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通过对英译本《聊斋志异选》的分析,探讨了书中体现的东西方的文化差异及译者的处理方法,指出在跨文化翻译中译者应该利用多种策略,以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6.
《促织》是蒲松龄的文言小说《聊斋志异》中的名篇。从词汇、句子结构和理解三大方面对比分析著名翻译家张庆年和丹尼斯、维克多等的两种译本,体现中西译者作为不同的翻译主体的不同的译风,分析其译风不同的客观原因,以期对国内译者提高翻译质量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7.
笔记小说发展到清代,出现了《阅微草堂笔记》与《聊斋志异》两部鼎盛之作。两部作品均多有描述狐形象的故事,但由于作者在社会地位、人生经历和思想观念等方面的不同,因此两部著作在缔造狐世界、塑造狐形象上表现出了不同的艺术风格。文章分别从情节结构、审美意境、描写语言、形象塑造以及艺术手法几方面探讨《阅微草堂笔记》与《聊斋志异》描写狐故事的异同。  相似文献   

8.
中西方文学中都有女妖形象的原型,其共同点是既充满诱惑又让人恐惧。《聊斋志异》的女妖形象与《三言》故事中的女妖形象都被称为“中国妖姬”。这些形象形态各异,暗示了一种有别于以被动和服从为特征的新儒学典型的反抗模式,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女性主义的特点。对这些女妖形象进行英译时。也自然带有女性主义翻译的特点。具体体现于三个方面:场景解读、心理细节和诗性描述。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为主要研究内容,探讨《聊斋志异》与中国古代神话的关系.以人物的描写刻画、写作的手法以及所反映的社会现实等为切入口,浅谈中国古代神话对《聊斋志异》的影响,从《聊斋志异》中看中国古代神话在清代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盛伟 《东方论坛》2001,(4):53-58
该文概略的指出了 ,自清道光年间的吕湛恩与何垠的《聊斋志异》注释本问世 ,中经民国至今的《聊斋志异》注释本十余种 ,历时 170余年 ,在《聊斋志异》词语注释中所存在的问题 :错抄、误注、阙如等 ,笔者根据自己多年来对《聊斋志异》的研究加以补正  相似文献   

11.
译文词汇密度(译文LD)是指翻译单位汉语文言句读平均使用的英语单词数量。首先,译文LD以汉语原文为其外部参照,不受英语词汇体系和语法结构的影响,因而无需区分实义词和功能词。其次,译文LD可用以分析译文及其语句和篇章并呈现其在译解、语式和措辞上的风格。再次,Pound和Ku(辜鸿铭)的《论语》英语译本明确了现有的《论语》英译在译文LD区间[5.91,9.13]内波动。该区间在译文LD的数值上界定了多重《论语》英译甚至文言英译的范围。   相似文献   

12.
正确运用情态动词有利于恰当地表达情感,传递信息和促成交际的成功。文章依据Palmer和易仲良教授对情态动词相别和级第的划分,研究情态动词的语义特征、语用含义和翻译特点;理解和运用情态动词,必须考虑语境因素,才能准确无误地传递原语的思想内容和感情色彩。  相似文献   

13.
"翻译文学"这一概念在翻译理论和比较文学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翻译文学"在英译名上的混用却表明学界对"翻译文学"的本质还缺乏足够的了解。"翻译文学"不同于"文学翻译"在于"翻译文学"侧重于对作为既定形态的具有文学性的译作本身的研究,因此英译名translated literature更能反映出"翻译文学"的本质内涵。  相似文献   

14.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表达形式的差异,在英译汉过程中,应当恰当地运用反译法和正译法.根据语言习惯,英语中的名词、动词、副词、形容词、介词、短语和句子可进行反译,英语中的名词、动词、副词、形容词、连接词、短语和句子可进行正译;有时英语句子还需要反译与正译结合运用.  相似文献   

15.
旅游景区公示语独具特色,以指示语、告示语居多,还有不少提示语和警示语。但是,目前旅游景区公示语英译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两大类:一是译名不一致、不准确和不规范;二是译文不规范和不准确。翻译时,既要使译文符合英语规范,也要注重使用创造性翻译方法,以传达出原文确切的含意。  相似文献   

16.
翟理斯英译《聊斋志异》的道德和诗学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受译者所处的维多利亚时代道德风尚的影响,翟理斯在其英译《聊斋志异》中对原文中不符合清教道德规范的性爱描写进行了删除或改写。另外,因为19世纪下半叶英国小说总体摈弃了作者或叙述者在文本中做“插入性评论”的叙事手法,翟理斯对原作故事末尾处的作者评论性文字“异史氏曰”部分全部删除。译者的这种翻译处理,源于当时英国小说的兴盛和自足。  相似文献   

17.
脚本理论认为,在交际中人们会在大脑建立一个心理模型,激活用于理解语篇的认知脚本。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是认知脚本被激活的过程,鉴于英汉文化差异,译者应采取相应翻译策略处理英汉脚本差异。这里从脚本理论着手评析两篇译本,进而分析译者与原作者所做的风格融合的努力。  相似文献   

18.
中西诗歌翻译的改写与诗体移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演论》的译者严复提出"信达雅"历经百余年,文学翻译评论家成仿吾提出了诗歌翻译的两种方法,以庞德为代表的中国古诗词英译实践,以卞之琳为代表的英诗汉译,都在不同层面上追求忠实于原文。优秀的创造性翻译(改写)的汉诗英译,从一种全新的角度巧妙地传达了原诗的神采,并影响了美国诗歌创作;以似致信的英诗汉译法,忠实地再现原诗格律形式与意义,发挥汉字在诗歌表达上所具有的意象和音律上的优势。中西译诗的成功案例均展现了原诗精髓:以诗译诗,气韵神采,跃然纸上。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某种英语教材教师用书的一些英汉参考译文的分析,阐明译者只有保持严谨的态度,译文才能够理想这一简单而又深刻的道理,呼吁译者在进行翻译时始终保持一丝不苟的良好翻译习惯,做到对译文读者负责、对原文作者有所交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