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生态安全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最基本的"安全场域",生态安全维护的关键是确立超越人类中心主义的"绿色正义"观,并以此为基础倡导"生态球权"大于"主权"、"绿色球籍"重于"国籍"的理念,建构相关的国际机制,超越安全与发展相冲突的两难困境,推行绿色政治、绿色经济和绿色生活,逐步实现全球绿色治理.  相似文献   

2.
从"绿色化"视角出发,将资源约束和环境绩效纳入到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框架,构建国家绿色增长指数.并融合A-EBM模型、全局Malmquist指数、Zofio分解分析与K-W秩和检验技术,实现对20国集团2000-2010年间绿色增长水平的动态比较以及驱动因素识别归纳,进一步明确各国绿色增长源泉和提升路径.结果表明:观测期内,20国集团绿色增长指数保持了较为平稳的态势,仅有发达国家在整体上实现了绿色增长,金砖国家和新兴国家则出现了绿色增长的"退步".其中,中国的绿色增长指数在20国集团中最低,不但与发达国家具有显著差距,且低于金砖国家平均水平;各驱动因素中,技术进步和规模效率在20国集团整体上出现了改善,制度优化对包括中国在内的金砖国家以及发达国家的绿色增长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在新兴经济体中出现了下降.技术规模偏好仅在发达国家中实现了进步,对其他组织的绿色增长均出现了抑制作用.基于以上分析结果,借鉴治理理论和技术转型理念,认为,应通过绿色技术转型和绿色治理能力提升以推动中国经济增长方式根本性的转变,加快对世界先进水平的追赶,尽快实现高水平的绿色增长.  相似文献   

3.
在"十三五"经济绿色发展的宏观战略蓝图背景下,促进渔业绿色增长成为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可行方案。总结中国渔业在经济绿色增长战略中的角色、渔业绿色增长内涵、资源环境问题及相关政策基础上,借鉴OECD绿色增长概念框架,结合中国渔业发展特征,设计渔业绿色增长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层次模型,计算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值,可解决渔业增长的"绿色化"程度测度问题。  相似文献   

4.
"绿色治理"是人类在经历了繁荣与伤痛后日趋理性的反思与沉淀,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治理价值承载.文章从绿色治理的逻辑溯源入手,探讨绿色治理的内涵与演进,并以长江经济带为样本,在相关文献研究成果的支撑下,梳理长江经济带绿色治理的国家战略和绿色发展水平测量方法,分析长江经济带绿色治理面临的生态、经济、政治及行政方面的困境,探索优化和提升长江经济带绿色治理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黄河流域发展会议"讨论的高质量发展是体现绿色发展理念、包含生态保护内容的绿色高质量发展,是作为整体的黄河流域的绿色高质量发展。以黄河流域为依托的环境单元遭遇了自然资源损害、环境污染损害、生态损害、气候与自然地理环境损害四类环境损害。这些环境损害只有在把黄河流域当作整体来实施治理时才能得到救治或减缓。要实现黄河流域绿色高质量发展,需要为绿色发展法建设流域环境协同治理制度、流域环境协同治理规划制度、流域环境总行为控制制度和流域生态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6.
采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测算我国2005—2016年的绿色经济增长效率,并基于省域面板数据实证研究制造业价值链攀升的"绿水青山"效应及特征,检验政府干预调节效应的加速作用.结果发现:制造业价值链攀升的"绿水青山"效应表现为U型特征,并呈现出区域异质的特点.而政府干预可加速初期的制造业价值链攀升的"绿水青山"效应的形成或显现.第三产业发展、技术创新进步和外商直接投资也可显著推动我国环境治理,加速"绿水青山"生态经济价值的发挥,从而助力"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这对实现我国制造业价值链攀升和绿色发展的"双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采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测算我国2005—2016年的绿色经济增长效率,并基于省域面板数据实证研究制造业价值链攀升的"绿水青山"效应及特征,检验政府干预调节效应的加速作用.结果发现:制造业价值链攀升的"绿水青山"效应表现为U型特征,并呈现出区域异质的特点.而政府干预可加速初期的制造业价值链攀升的"绿水青山"效应的形成或显现.第三产业发展、技术创新进步和外商直接投资也可显著推动我国环境治理,加速"绿水青山"生态经济价值的发挥,从而助力"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这对实现我国制造业价值链攀升和绿色发展的"双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基于绿色经济发展的长株潭产业结构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的内在要求是可持续发展,绿色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体现形式和形象概括,发展绿色经济是实现"两型社会"建设的有效途径。长株潭城市群作为"两型社会"试点地区被推向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最前沿,其产业结构的提升与绿色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通过对绿色经济的内涵和长株潭产业结构现状的分析,有针对性的提出了长株潭绿色经济产业结构的优化方式,明确产业重点、提升产业层次、扩大产业规模、产业集群化发展,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资源的协调发展,为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9.
以绿色低碳转型为导向,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是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为研究中国绿色经济增长与资源错配,从环境与经济双重维度评估2000—2018年中国省际绿色增长潜力并对其加以分解,分析资源配置的变动趋势和地区差异。研究结果显示:从增长潜力来看,中国经济绿色增长整体上呈改进趋势,这主要是受地区间资源错配持续改善驱动;从不同维度来看,整体增长主要由经济效率提升所驱动,而环境维度仍有较大改进空间。从资源配置来看,不同地区呈现明显差异,多数省份表现为资源要素稀缺;资源配置总体上呈现改善趋势,结构改进空间出现显著的俱乐部收敛。基于上述研究结果,对如何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与优化资源配置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新时代推进绿色城镇化发展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进绿色城镇化是新时代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抓手.中国城镇化绿色转型的战略重点包括绿色产业体系构建、城镇基本"硬件"绿色升级、城镇空间规划布局优化和城镇生态环境有效治理.推进绿色城镇化,要完善绿色技术与绿色金融服务体系,加快传统产业绿色改造、壮大绿色新兴产业,实现城镇产业发展绿色化;大力开发和应用绿色能源,稳步推广绿色建筑,促进绿色交通发展,推动城镇"硬件"低碳化;优化城镇规划建设,促进城镇空间布局集约化、建设管理精细化;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确保城镇生态环境治理科学化高效化.  相似文献   

11.
中国绿色技术的创新绩效与扩散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源和环境的约束日趋强化,绿色技术逐渐成为解决环境问题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途径。将绿色技术和一般技术加以区分,构建中国绿色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关系的非线性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通过检验绿色技术创新的绩效判断经济利益是否已成为绿色技术扩散的有效驱动力量。基于中国1991-2010年绿色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数据,采用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揭示出中国绿色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U”形关系,并求得中国绿色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负效应发生转换的转折点,针对东、中、西部地区比较了各自转折点发生的时间,发现东部地区“U”形关系出现最早,其次是中部地区,最后是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12.
当前经济形势下,发展绿色经济已成为世界各国及主要城市的共识。构建包含绿色产业打造与绿色增长方式两方面的城市绿色经济发展结构体系,在此基础上对美国匹兹堡、丹麦哥本哈根及日本北九州三座绿色经济发展典型城市的具体实践经验进行归纳、比较和总结,从而为我国绿色经济发展提出对策与建议。研究认为,我国应从绿色产业和绿色增长两方面入手驱动绿色经济发展:绿色产业发展方面应注重财税约束与激励、市场化改革等政策工具的使用,注重引导产业结构合理升级与多元化发展,注重培育绿色发展技术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绿色增长方式方面应持续改进城市环境与居民生活条件,强化政府公共管理与服务能力,积极引导民众文化素养与绿色意识提升。  相似文献   

13.
谁对宏观调控说"不"——探究经济法的可诉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究经济法的可诉性问题重点在于宏观调控法的可诉性问题。而宏观调控法的可诉性问题的正确认识又依赖于对宏观调控及宏观调控法本身属性的正确界定,以及对作为宏观调控法调控主体的政府责任的界定。虽然宏观调控法不能简单地套用传统的三大诉讼法中任何一种,但宏观调控法理论上仍具有可诉性,且与违宪审查机制相关。  相似文献   

14.
加快我国绿色产业发展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环境和生态平衡受到严重破坏,而我国远未形成以生产低污染、低消耗的绿色产品与绿色技术的产业群,发展绿色产业、开发绿色市场是解决我国环境与发展问题的有效手段。发展绿色产业,有助于扩大对外贸易,有助于改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政府应通过加快绿色产业法的制定、实施与完善,强化法律法规手段,运用经济手段加强对绿色产业的扶持等宏观政策加快发展我国绿色产业。我国企业应通过建立内部经济性与外部经济性的双重目标,树立绿色市场营销观念,大力开发绿色产品,搞好绿色产品的销售服务等微观对策加快我国绿色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区域产业转移一方面促进了地区间产业的协同发展,另一方面也给部分产业承接区域带来了显著的环境问题.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背景下,如何保证区域产业转移过程中,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值得深思.选择绿色经济为切入点,基于SBM-undesirable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对2006-2015年中国工业省际数据进行测算,研究表明,中国工业整体发展并没有达到绿色有效的水平,绿色效率呈波动中下降的趋势;空间局域LISA指数显示中国区域间工业绿色效率差异较大,表现出“东优西劣”的集聚格局;空间滞后计量模型表明产业转移和政府规制并未能带动工业绿色效率的提高;最后,据此提出未来中国工业在区域间均衡、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国经济的转型发展,面临资源环境的强大约束和转换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挑战。理论分析认为,良好设计的绿色税制具有控制污染和改善资源利用的效率机制和破解税收制度设计的"诺斯悖论"的潜力。实证分析表明,与国际水平相比,中国目前的税制绿色度还比较低,绿色税制改革的一个合理目标是绿色税收占税收总额的9%~10%,或者占GDP的2.0%。我国税制绿化的主要措施在于提高和完善资源税、环境相关产品的消费税及排污收费体系改革。在我国新一轮税制改革中,基于绿色税收的税制优化改革组合可以弥补税制改革带来的税收收入的减少,使税制改革走向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17.
探索中国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协同效应,对于推动环境治理体系新篇章、建设美丽中国具有典型意义。阐述了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科学要义,构建了复合系统协同发展评价体系,并利用LSTM-BP神经网络对不同模式下的发展路径进行预测。研究发现,2001—2020年,各子系统实现了由低水平有序向中水平有序的转变,其中社会和资源子系统已步入高水平有序阶段;复合系统自2013年步入中水平协同阶段,这得益于政策的宏观调控、社会的转型进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能源的优化调整、资源的高效利用以及环境的持续向好。未来在碳达峰目标导向下,子系统协同增效将推动复合系统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经济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而加快形成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制度保障。文章以绿色金融为逻辑起点,贯穿于作用对象、作用方式及作用目标,形成合力影响到经济高质量发展,从而勾画出两者的理论分析框架。实证分析层面先构建绿色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估指标体系,其下设的二级指标分别是绿色信贷、绿色证券、绿色投资、绿色保险、碳金融与经济高效发展、经济稳定发展、经济结构优化、经济绿色发展、经济创新发展,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合成绿色金融发展综合水平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再利用2008—2016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来检验绿色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在综合维度上,绿色金融提升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水平,其影响系数为0.281 4;在分维度上,绿色金融促进了经济绿色发展、经济结构优化、经济创新发展,却抑制了经济稳定发展,对经济高效发展作用不显著,且效应大小为经济绿色发展效应(0.587 0)>经济结构优化效应(0.275 9)>经济创新发展效应(0.112 6),这反映出绿色金融改善生态环境的效果较好,而在调整经济结构和支持绿色技术上还有待加强,绿色金融政策与产业发展的匹配度不高、影响了经济稳定性,以及绿色金融服务降低了经济发展效率。据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绿色金融政策改革重点是建立绿色金融绩效评估机构来考评绿色金融活动实施效果,以稳定经济发展;制定绿色产业目录清单,以绿色产业发展带动经济结构优化;鼓励各绿色金融参与主体推动绿色技术创新,进而促进经济创新发展。研究对于厘清绿色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关系、评估影响效果及如何创新绿色金融政策以全面提升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具有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面对逆全球化、贸易战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等内外部经济环境变化的战略抉择.对市场经济环境极其敏感的经济法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在政府与市场关系领域内实现了耦合,并使新发展格局中的法律问题聚焦在宏观调控法与市场规制法领域.而经济法"干预之法"的属性、"回应型法"的品格和"问题导向"的特征,共同奠定了其回应新发展格局的基础.对此,在秉持问题导向的前提下,经济法的应对在整体上可遵循从干预型政府向规制型政府的转变;同时,宏观调控法需要转向"法治化下的相机抉择",市场规制法也需要制度供给与规制变革的同步推进,以此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良好的经济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20.
绿色经济已经成为世界发展的主流,发展绿色产业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对环境问题相当严重的河北省来说,显得更加迫切。以河北省的节点城市为研究对象,结合国家工业绿色化发展目标和河北省绿色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建立了包括经济增长、技术研发、社会稳定、资源和环境在内的指标体系,从绿色产业绩效和实践进展两个维度进行评价,全面评估河北省节点城市的绿色产业绩效和进展。通过各节点城市的绩效和进展的值与中位数进行比较,将各市绩效状态分为先进和落后,将进展分为主动和被动,确定了“先进-主动”“先进-被动”“落后-主动”和“落后-被动”四类发展模式,找出制约绿色产业发展的关键指标,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构建的城市绿色产业发展评估体系和政策管理框架,可以为其他城市绿色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