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经济学理论认为基础设施作为一种资本投资,既可以直接促进经济的发展,又可以通过其溢出效应间接促进经济增长。利用C-D生产函数对湖北省1996-2010年间的基础设施投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湖北省1996-2010年间农村基础设施投资的产出弹性为0.106,一般固定资产投资的产出弹性为0.704,农村劳动力的产出弹性为0.296;虽然湖北省农村基础设施投资的产出弹性不及一般固定资产投资和劳动力的产出弹性,但是对于湖北农村经济总量函数有着规模报酬递增的作用。政府应集中资本发展具有前后向关联较大、短期投资回报较快的直接生产部门;但同时也应维持基础设施部门一定的投资规模,为直接生产部门和湖北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给予物质保障和动力支撑。  相似文献   

2.
政府补偿下基于私人公平偏好的PPP项目投资决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PPP (Private-Public Partnership)项目收益的不确定性,引入政府补偿契约问题。考虑私人投资者对政府补偿存在公平偏好倾向,借鉴BO模型的思想,将私人投资要求的特许收益作为其公平参考点,并通过对FS模型加以改进,构建私人公平偏好效用函数,从而给出私人在政府补偿下的投资决策模型。通过模型求最优解和概率分析,探讨私人公平偏好对其最优投资决策的影响,并借助数值分析给予检验。结果表明:当政府补偿使私人感知有利不公平时,私人将选择期望效用最大的最优投资,并随其感知程度的增加而增加;而当政府补偿使私人感知不利不公平时,私人最优投资及可能性将在有限公平偏好内随其感知程度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3.
基于江西省农民专业合作社414户农户的调研数据,通过构建二元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合作社农户履约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文化程度、农产品价格波动程度、村到乡镇的距离、政府扶持、入社后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合作社是否投资农业设施、有无盈利返还、合作社对社员违约的处罚力度、合同中有无违约处罚条款与农户履约行为正相关;家庭劳动力个数、入社农产品占家庭收入比重、农产品投入费用、基础设施与农户履约行为负相关,而农户的年龄与性别对其履约行为影响不显著;从事瓜果蔬菜与养殖类农产品生产的农户,其履约可能性更高;为提高合作社社员履约率,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长春市的都市农业处于发展的初级水平,制约长春市都市农业发展的主要瓶颈因素有经营主体素质、土地经营规模、投资及农产品市场化程度.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这些瓶颈因素进行重要性排序后,得出财政对农业支出与全社会农业生产投资是影响都市农业发展的主导因素的结论,须将财政资金支农支出作为一项重要措施长期坚持下去,更要培养多元化的都市农业投资主体.同时农产品的市场化程度、土地经营规模以及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也依次对长春市都市农业的发展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农村基础设施的状况决定农村的发展程度。国家对农村基础设施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基础设施供给制度日渐完善。供给制度的核心问题是供给主体,主要包括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农村社区及农户、企业、金融机构和非政府组织等。研究凭借我国相关的农村基础设施法规、权威网站和问卷调研等研究农村基础设施供给主体的发展趋势,旨在透视和映射出供给制度的发展变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基础设施供给主体更加多元化,但政府在农村基础设施供给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业投资主体结构:演化趋势、存在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中国农业投资主体包括农户、企业、农村集体和政府,农业投资主体已经呈多元化趋势,农业投资主体结构也随着社会变革和农业发展而不断演化。同时,目前中国农业投资主体结构还存在着政府和企业等投资主体农业投资比重低,各农业投资主体功能弱化,投资范围不清等问题。应该及时采取措施优化农业投资主体结构,廓清农业投资主体投资的合理边界,从而有利于增加农业投资总额,提高农业投资效率,促进中国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7.
当前安徽省公益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缓慢,政府投入和财政补贴不足以充分满足安徽省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PPP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政府发展公益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相对缺乏的瓶颈,并且可以通过社会资本的介入来提高其供给质量和效率.然而公益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具有投资期限长、回报低、投资风险相对较大等不利因素,故社会资本参与建设的积极性并不高.因此基于PPP模式,构建安徽省公益性农村基础设施投资激励机制尤为重要,应充分考虑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开发专项金融产品;优化投融资模式,降低投资风险;明晰产权,落实强有力的绩效考核.  相似文献   

8.
采用历史分析法,以棉花的种植和销售为例,对1805-2011年埃及农产品市场化问题进行梳理。研究发现:1805-1952年欧洲市场的棉花需求,其他地区特别是美国的棉花出口,世界市场的棉价波动,直接影响埃及棉花的种植和出口;现代化与殖民化错综交织,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对立统一,构成1805-1952年埃及农产品市场化的重要特征;1952-2011年埃及播种结构与农产品贸易结构出现巨变;棉花产业日益没落和园艺产品渐趋重要,现代化与自主性相互强化,构成农产品市场化的鲜明特征。由此得出结论:农产品市场化系埃及经济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而棉花种植与出口构成农产品市场化的重中之重;埃及农产品市场化存在明显的阶段性,在各阶段农业剩余和农产品市场化的主要受益者也有所不同;政府政策、经营主体和国际市场是影响埃及农产品市场化的三大因素;农产品市场化与政治制度和国家主权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
韩东林 《南都学坛》2007,27(6):105-107
目前中国农业投资主体包括农户、企业、农村集体和政府,农业投资主体已经呈多元化趋势,这是农业投资主体随着农业发展的需要,不断演化的结果。不同的农业投资主体在农业投资动机、投资规模、投资方式、投资优劣和投资趋势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PPP模式在我国西部农村基础设施供给中的运用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农村基础设施供给的PPP模式可以整合社会多元主体力量,加大投入,提高西部农村基础设施的供给效率.然而,目前我国西部农村基础设施PPP模式在运用中还存在私人产权界定不清,以及政府职能错位、缺位等突出问题.西部地方政府要提高认识,切实转变职能,明晰PPP项目的产权,完善扶持政策,为西部农村基础设施供给的PPP模式营造良好的运作环境,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11.
民间资本介入农业基础设施领域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农业基础设施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先行资本”。在国家财政和集体经济投资不足的情况下,吸引民间资本介入就成为解决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的一种有效途径。目前民间资本介入农业基础设施存在着投资环境不佳、民间投资产权界定不清、信用和市场准入障碍等制约性因素,需通过深化农业基础设施产权改革等措施积极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农业基础设施。  相似文献   

12.
农业和农村立法中还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并严重制约着农村小康社会建设的顺利进行。为此,应积极研究和探索农村小康社会建设中的立法问题。农村小康社会建设中的立法应主要包括农业生产安全立法、农产品市场流通立法、农业投资立法、土地利用和保护立法、农业支持和保护立法以及农业保险立法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通过调查南京城市边缘区农户对现有农村环境质量状况的认识、评价和农户对政府投资农村环境建设的期望偏好,比较和分析了农户对新农村建设中政府不同类型公共投资的需求。结果认为,目前城市边缘区农村环境质量处于不断恶化之中,新农村建设中加强农村环境建设十分必要,而且农户对此也有较强的需求。从满足农户需求出发,政府有限的资金应当重点投资于既能产生经济效益又能产生环境效益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注重政府投资项目偏向于具有较强的公共物品性质,同时加强农户环境意识和环境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引导农户增加农村环境投资建设。  相似文献   

14.
采用四川省11个县(市)297个农户的调研数据,运用Logistic计量模型对农户参与农业标准化生产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农户对农业标准化的认知程度、兼业化程度、种植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例、标准化农产品销路预期、政府支持政策、农户获取信息的难易程度、标准化推广培训程度和道路交通状况是农户参与农业标准化生产意愿的显著影响因素,其中,兼业化程度对农户是否愿意参与农业标准化生产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政府支持政策和标准化推广培训程度则是最显著的两个影响因素。提出了加大农业标准化的宣传、推广、培训和科技配套服务力度,增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拓展标准化农产品销路,加强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描述农产品批发市场区域差异现状的基础上,借助随机前沿模型和2005-2010年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了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技术效率的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东部地区的农产品批发市场规模、经营状况和经济贡献高于中西部;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技术效率低,但呈增长趋势,而且技术效率的区域差异明显,呈现"东高西低中塌陷"的格局;农产品流通相关人员的素质、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和城镇化水平的差别是导致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技术效率区域差异的重要因素。基于此结论,提出缩小农产品批发市场技术效率区域差异的政策建议:加大对农产品流通相关人员的培训,提升农产品流通相关人员素质;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资,提高流通基础设施水平;加快城镇化建设进程,发挥城镇在农产品流通方面的成本优势。  相似文献   

16.
制约河南省农民增收的因素主要体现在农产品有效需求不足、农业结构调整滞后、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农业收益不断下降、农产品流通体制不完善 ,农业投资不足、基础设施薄弱 ,就业竞争加剧、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严重受阻 ,农村社会保障水平低、农民负担居高不下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农业发展的前提条件,要想发展农业,彻底解决“三农”问题,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是关键。农业基础设施与其它基础设施相比,有共同的方面也有不同的特征,在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过程中,不同的投资主体的投资行为会有很大的不同。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需要以不同投资主体的行为特点为基础,采取加大政府预算投入力度、加强政策性金融的投资、有效动员商业金融及农户的投入等措施。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在权力结构、责任结构和融资结构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通过对江苏苏南、苏北地区的财政收支、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在投入主体、决策机制、监督机制等方面的调查与分析,认为应建立财政投资项目绩效管理制度、合理运用以及发挥“绿箱”等支持政策,建立科学高效的农村决策机制,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公共产品供给体系,加强农村基础设施产权和管护制度的改革,从而实现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的创新。  相似文献   

19.
当前安徽特色农业呈不断发展趋势:专业化和产业化不断增强、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科技扶持力度不断增强、农业旅游等功能有所拓展。但是也存在优良品种保护和开发力度不够,生产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基层农技推广和农村实用人才难以满足需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主产区生态环境保护不够,产业化有待推进,休闲、观光旅游功能拓展缓慢等问题。建议从五个方面推进安徽特色农业可持续发展:加强基层农业科技人才开发;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加强优良品种开发与保护;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发展农业旅游。  相似文献   

20.
基于广东省阳山县和新丰县2 232个农户微观调查数据,运用Tobit模型和OLS回归实证分析了农业分工调节下农地确权方式对农村劳动力农内转移的影响。研究发现,整合确权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农内转移,其中,社会化服务程度增强了整合确权对农村劳动力农内转移的促进作用,市场化程度则削弱了整合确权对农村劳动力农内转移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农地产权界定实践中,应鼓励有条件地区实施土地置换整合,降低土地细碎化程度,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市场建设,以此加快农村劳动力农内转移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