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易地扶贫搬迁不仅要"搬得出",更要"稳得住",而生计可持续性发展是移民"稳得住"的保障。本文利用熵值法,通过构建可持续生计评价体系调查巴马瑶族自治县的易地扶贫搬迁,将研究对象分为已搬迁移民、欲回迁移民、未搬迁移民三种类型,并分析其搬迁前后生计资本的变化情况,然后分析家庭结构、安置方式与迁入地区对搬迁移民生计资本的影响。研究表明,搬迁后已搬迁移民的生计资本整体水平提高,而欲回迁移民与未搬迁移民的生计资本则略有下降;不同的安置方式移民对生计资本增长率的影响程度为:有土分散安置>有土集中安置>无土集中安置,搬迁到乡镇的移民比搬迁到县城的移民生计资本增长快;未搬迁移民未搬迁的主要原因是其家庭的经济能力不足、家庭成员受教育程度低谋生能力较弱以及生活成本高等。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重视提升移民的人力资本;按照移民致贫原因和特殊需求实施移民计划;要实现移民的空间转型和社会转型同步,以扶贫而非搬迁为重点;需要从无土集中安置为主的非自愿移民模式,转向以就地就近扶贫安置为主的自愿移民模式。  相似文献   

2.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是我国水利水电开发的重点区域。少数民族地区移民的特殊性对移民安置的实施提出了挑战。综合利用文献和田野经验,在梳理少数民族地区移民安置主要研究领域的同时,分析了研究的前沿科学问题。已有研究主要围绕少数民族地区移民的搬迁补偿、移民安置、移民适应、移民融合等问题。后续研究中,需要关注少数民族人地关系与生计、少数民族宗教信仰与文化习俗及其恢复补偿、少数民族移民可持续发展研究等。  相似文献   

3.
采煤沉陷区内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对区内居民的生产、生活构成严重威胁。搬迁安置的关键环节是对移民进行安置补偿,补偿是否完备和及时直接影响移民可持续发展。现有实行的补偿方式不甚完备,缺乏对移民长远生活的权利和能力的考量。在对代表性国家和地区易地移民搬迁安置模式进行梳理的基础上,着眼于采煤沉陷区移民长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提出政府和企业"双主体"的补偿安置模式,并从补偿标准和补偿模式两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得出:应合理分配矿产资源收益,完善迁入区基础设施,设立就业扶持基金和完善搬迁主体有效沟通机制来保障移民的可持续生计。  相似文献   

4.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移民社会系统的影响与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可能会对移民的生产生活方式、社会交往与社会心理、基础设施与公共设施、社会关系网络、收入与支出、就业与生计模式等产生影响。随着社会的转型,移民发展观和安置理念的转变,移民政策的完善,安置模式的创新,工程建设对移民社会系统的影响逐步减小,但无法完全消除。为了实现移民社会系统的恢复与重建,需要优化安置点的选择,对移民实施外援和内源干预,提供就业服务和能力再造,加强资源倾斜与整合力度、加强移民制度建设,通过上述手段的合力共同促进移民社会系统的重建。  相似文献   

5.
根据水利水电移民安置工作开展的时间顺序,移民安置可分为三个阶段,即规划设计阶段、搬迁安置期和后移民时期(也是生计恢复与发展阶段)。根据各阶段的工作内容和重心的不同,分析各个阶段的主要社会稳定风险因素,结合水利水电工程移民搬迁安置实际情况,提出社会稳定风险应对策略,以供类似工程移民安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参考。重视风险评估工作,在事前准确预测,在过程中加以控制,尽可能地将移民安置社会稳定风险在过程中予以消减和控制。  相似文献   

6.
基于2019年三峡库区移民生计专题调查数据,采用OLS、PSM以及分位数回归模型比较分析了移民生计资本的变化以及自致努力与政府扶持对移民生计资本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三峡水电工程移民搬迁显著减少了移民生计资本,且对外迁安置移民生计资本的负向影响比就地安置移民更大;自致努力与政府扶持均能显著增加移民生计资本,但政府扶持对移民生计资本的回报率显著低于就近安置地原居民,自致努力对生计资本的回报率在移民与就近安置地原居民中没有显著差异,该结论没有受到安置方式的影响;进一步研究还发现,随着生计资本分位点的提高,自致努力和政府扶持对移民生计资本的提升效应呈现递增趋势,这会扩大移民之间的生计资本差距。据此提出依据不同参照群体完善移民生计资本恢复和发展的评价制度,建立自致努力与政府扶持相结合的移民生计资本培育路径,同时加快缩小移民内部群体间生计资本差距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因修建国家水电工程,搬迁后的大量农村移民往往面临着土地资源不足和库区产业空心化带来的生计恢复困境,“数商兴农”为移民家计数字化提供了契机。首先从移民社会网络分类及重构进程出发,探寻了以安置区信任感为中介的网络与数字化行为间的作用机制;然后基于三峡库区移民安置村的实地调查数据,通过UCINET工具得出各类型移民社会网络结构与特征值;最后采用二次指派回归法(QAP),分析异质性网络对移民数字化生计模式增收的影响以及特殊与一般信任感所起的差异化中介效应。研究发现:数字化家计模式能有效解决移民农业与非农生计中的痛点,而不同类型社会网络则对其具有差异化的助推效应;集中或分散安置方式会影响各子类网络带来的数字化家计收入水平,信任感的中介作用显著且一般信任关系处于主导地位;迁入地的选择同时影响社会网络重构与数字化家计发展进程,也将引发信任感中介效应的强弱变换。由此建议根据区位条件、扶持资源配置、安置方式、安置主体等特征,借助重构后的社会网络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实现移民家庭生计数字化增收,拓宽移民收入渠道的同时持续推动移民生计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传统的水库移民安置方式多是"以农为主、以土为本",水库移民农业生计的非持续性问题比较突出。丽水市是浙江省的水库移民大市,区域经济和城镇化建设水平不高,水库移民发展任务重。在新形势下,应当准确把握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历史性机遇,谋划水库移民发展工作新思路,以水库移民城镇化助推区域新型城镇化建设,以区域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移民生计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有效破解水库移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迟缓与库区周边生态环境退化的现实困境。  相似文献   

9.
非自愿移民安置模式的理性审视与创新选择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传统非自愿移民安置模式都曾发挥过重要作用,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其缺陷日益显露出来。因此,在创新移民安置模式的过程中,应充分尊重非自愿移民的合理意愿,因地制宜,权衡利弊,遵循多种安置模式并举和风险最小等原则,力求把移民安置变为移民发展的一次重要机遇,形成"在安置中求发展,在发展中实现可持续安置"的良性循环机制,从而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0.
集中安置移民相比分散安置移民的生计资本总量显著增加。其中,移民物质和社会资本显著增加,自然资本显著减少,且物质和社会资本增加量大于自然资本减少量,而金融和人力资本增加量没有显著差异。安置点选择、家庭非农就业占比会显著影响移民生计资本,进而对搬迁减贫效应产生显著影响。据此提出,易地搬迁要完善安置区基础条件,增加移民社会资源禀赋,加大就业扶持和产业发展,调整土地、财政金融扶持政策,以保证移民生计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1.
开发性移民方针的提出与移民经济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移民经济是在 2 0世纪 80年代中期 ,中国提出“开发性移民方针” ,并开始在三峡库区移民实践中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一种经济现象或经济模式。移民经济是以“开发性移民方针”为指导的经济 ,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吻合的经济。三峡库区移民迁建的实践证明 ,移民经济有利于市场对移民资源进行重新配置和优化 ,有利于库区经济结构调整 ,是确保移民能够“搬得出 ,稳得住 ,逐渐能致富”的好形式 ,为最终解决三峡库区百万大移民这一世界性难题奠定了基础。展望移民经济的发展 ,可以预见 ,移民经济将逐渐成熟和规范 ,成为移民迁建的基本经济模式  相似文献   

12.
科教兴国、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是我党建设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发展,振兴中华民族并提升其国际地位的根本举措和最终目标。水库移民是因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和水库淹没影响所造成的非自愿移民,是农村人力资源中的特殊群体,是人力资源强国建设中的重要主体部分。为此,从人力资源开发和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视角研究水库移民开发性安置的历史必然性,并探讨水库移民开发性安置的的基本途径和具体对策建议,旨在创新水库移民安置新模式,促进水库移民"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推进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3.
促进公共利益最大化是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的共同追求,也是二者协同开展水库移民安置工作的基础。非政府组织以其特有的组织结构及其运作方式,在水库移民安置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基于协同治理理论,非政府组织在水库移民安置的体制设计、制度供给、技术咨询、管理监督和权益维护等方面施加影响,从而实现社会风险减缓、社会整合引导、移民权益保障和后续发展扶持的协同功能。  相似文献   

14.
三峡移民的生产发展是实现移民在安置地“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 ,如何在有限的土地安置容量中为移民的发展开拓致富空间 ,使移民的经济收入达到并超过搬迁前的经济水平 ,便成了移民项目开发的主要目标。本文仅以湖北宜昌草埠湖管理区和四川绵竹市开发项目安置三峡农村移民为典型案例 ,初步分析项目开发中存在的矛盾  相似文献   

15.
当前,学界对于人口迁移是否属于适应气候变化的策略有正反两方面的观点。赞成者认为,迁移可以改善移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迁出地的生态环境;迁移是移民的生计策略;迁移带来的收入有利于迁出地的社区和家庭适应气候变化。反对者认为,气候变化引起的迁移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失败,需要采取控制措施;迁移的结果通常是不理想的;强制性违背了受影响人口的意愿;迁移并不是在任何时候都适用的策略。通过对我国气候移民实践的分析发现:气候变化影响人口迁移动因,具有多元性,包括个体与家庭、政府干预和外部环境因素;迁移形式具有多样性,包括自发性、激励性和强制性等;在适应气候变化措施中,迁移与工程、技术性措施同等重要;迁移效果是非线性的,取决于移民政策与规划的制定、资源的整合与互济、工程的实施与管理、政府的移民理念等。为了更好地适应气候变化,需要将气候移民纳入适应气候变化战略规划、强化气候变化风险管理、为人口迁移与安置创造条件,逐步规范和完善迁移与安置政策与行动。  相似文献   

16.
三江源生态移民的城镇化安置及其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三江源生态移民是因草地生态系统退化对人类生存产生影响,同时考虑到三江源地区生态战略安全而进行的人口空间转移活动,移民在安置方式上多采取城镇化安置的模式,这种安置模式对移民享受到均等化的公共服务,提高他们认知事物和发展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但同时非牧安置也使得世代以牧为本的移民群体的社会适应异常艰难,需要积极加以引导。  相似文献   

17.
人与土地的互动是乡村社会的根本性问题,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在于充分认知地方资源特点从而探索出人地协作的最佳方式。人地互动受多重因素作用,曾经陷入"黑树林"水利纠纷的两个村落的农业发展历程表明,自然资源条件、社会结构性环境、深层价值模式对人地互动方式有着深刻的影响。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长期依靠争水维持农业生产的竜宾村通过调整土地利用方式实现了人与土地的最终和解,其"小而精"农业实践模式可为西南广大传统农业型村落的乡村振兴之路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江苏省徐州市东风村的田野调查发现,随着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村落社会空间迅速变迁与重构并极具特色,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生活空间的变革,形成前店后厂式的新型居住空间;商业空间的出现与发展;生产空间的扩大,专业工业园区的建立与完善;“网络+实体”的产销模式造就多元的产业空间。究其原因,生计模式的转型是促成乡村社会空间变迁的主要因素。在互联网经济的影响下,新的生计模式呈现出自发性、多元性与科技性的特点。社会空间的变迁与生计模式的转型不是单一的互为因果关系,而是互为关联。一方面,生计模式的转型促进了村落空间的变迁,另一方面,社会空间的变迁也为了适应生计模式的转型而不断做出调整。从现阶段的发展结果来看,村落社会空间为淘宝村实现生计模式的转型提供了可能,同时生计模式的转型促使村落社会空间走向多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