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享有"世界之眼"美誉的《时代》周刊封面关于中国的报道,以名人要事为主,密切关注政坛动向和中美关系变化,通过直接描述或问题影射来突显意识形态的对立与差异,并基于美国国家利益对中国进行报道,辅以价值观传播。中美两国在国家利益、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综合实力等方面的差异性,促使《时代》周刊在择取中国信息问题上产生严重的偏向性,造成读者片面地掌握中国各方面信息,以及中国国家形象的歪曲。中国应主动出击,加强对外传播力度,增强国家软实力,争夺国际话语权,构建良好国家形象,让世界更加全面和客观地认知中国。  相似文献   

2.
对中美相互形象认知的研究是理解中美关系实质的重要前提之一。布什政府上台至今,对中国的形象有了比较清晰的认知。其基本中国形象认知有“发展中的经济大国”、“不够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潜在的军事威胁”和“影响力逐渐增强的全球行为体”等。同时,布什政府的对华形象认知又带有不可避免的两重性。这种两重性的形象认知影响着布什政府的对华政策。  相似文献   

3.
为了分析大众媒介接触对美国民众的中国形象和中美关系认知的影响,对美国民众进行在线抽样问卷调查,获得2 200个样本。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对样本进行数据分析发现:通过报纸、电视、广播、新闻网站和社交媒体接触中国新闻的频率对美国民众的中国形象认知均无显著影响,但通过杂志接触中国新闻的频率与美国民众对中国的印象呈正相关;通过电视、广播和新闻网站接触中国新闻的频率对美国民众的中美关系认知有显著影响。此外,虽然美国主流媒体对中国的报道在总体上呈现出较为严重的负面倾向,但美国民众通过各类媒介接触中国新闻的总频率却与其对中国的印象呈正相关,这是由于美国民众通过其他渠道接触到的有关中国信息相比媒体的新闻报道更为负面。  相似文献   

4.
自1969年开始,长期处于敌对状态的中美关系开始解冻。为了增进互信、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中美两国都有意在两国之一建立一条直接联系渠道,以利于彼此的交流。但由于双方先后在建立新渠道的地点、人选问题上未能达成一致,建立新渠道的过程一波三折。后来在客观条件成熟的情况下,新渠道得以建立,这就是纽约渠道。纽约渠道的建立对中美关系的进一步缓和与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它为中美两国进行及时有效的直接接触创造了条件,进而使两国在众多重要的国际和双边问题上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沟通,促进了双方的谅解与合作。而双方的谅解与合作又反过来推动了两国互信的加深,为其后的中美战略合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胡腾蛟 《国际论坛》2011,(5):43-48,80
后冷战时代纷繁芜杂的动态性现实使国家之间形象认知的冲突性表现得极为明显,有必要运用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和建构主义的核心变量探讨国家形象认知冲突的结构性根源。其中,权力是国家形象认知冲突的最本质因素;无政府状态与国际制度共同构成了国家形象认知冲突的结构性外部环境;一些国际制度的统一性与民族国家的多样性之间的紧张,往往演变为一种意识形态问题,最终影响他者的国家形象观。观念与重复性互动有时更易于阻止他者对一个国家的形象认知发生积极的变化;由于"敌人"的建构具有多重功能而成为某些国家的一种战略选择。这些因素的叠加效应使得国家之间彼此的形象认知很难趋同。国家形象认知的冲突性与国际关系理论存在着明显的逻辑关系。  相似文献   

6.
政治文化是影响和评价国家对外政策并影响中美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从政治文化价值观的国内层面和国际层面来比较中美两国的政治文化,可以看出双方虽同为文化大国,但其政治文化有着很大的差异性。政治文化的比较有利于从一个新视角来分析和理解中美两国之间的分歧。  相似文献   

7.
随着国际市场石油天然气价格的日益攀升,中国作为石油需求增长最快的国家,自然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在中国崛起的背景下,美国有关“中国能源威胁论”的论调不断泛起,美国政界和学界对中国的能源战略表示出极大的关注。但由于中美双方政治上缺乏互信,又对彼此的能源战略缺乏足够的了解,中美在能源问题上存在极大的疑虑和分歧。消除分歧,增进了解,加强合作,无论对中美关系还是对世界的和平与稳定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人权问题是很长时间以来影响中美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中美人权之争之所以长时间存在并且在某些特定时期左右中美关系的发展,其根源主要在于:中美两国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上的不同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不同的人权观;中美两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巨大差异以及处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两个国家所强调的不同侧重点;中美文化传统的不同以及文化传统对人权观所产生的重要影响;中美不同的历史经历的深刻烙印。这些因素使得中美人权之争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不可避免的。此外,中美人权之争还具有三方面的特性,即长期性、复杂性和矛盾性。从中美人权之争的历史来看,两国的政策和做法完全不同。从目前来看,解决中美人权之争的关键在于美国方面。  相似文献   

9.
以中美国家领导人2009—2018年度联大演讲为例,主要考察国际政治演讲语篇中的第一人称代词WE及其与不同类型的心理过程动词的搭配,以及他们在国家形象建构过程中的作用。研究发现:第一人称代词复数WE在两个语料库中均为高频词,但WE的外排型用法在美国家领导人联大演讲中出现的频次远远高于中国家领导人,这与两国的核心价值观密切相关;与WE搭配出现的心理过程的总频率在两个语料库中基本一致,但两者通过对心理过程类型以及具体心理过程动词的不同选择建构了不同的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10.
国际经济危机在改变世界的金融业、工业和制造业的同时,也会导致新闻传播、公共关系、公共外交和媒体消费等"软"实力的变化,从而影响若干政治和经济大国未来的关系。来自中、美、英、俄、泰等不同国家和地区的82名专家、学者及业界代表在"第四届公关与广告国际学术论坛"会议上,以"后危机时代中美新闻传播和公共外交的未来"为主题,展开了关于公共外交的本质与模式、传播策略与国家形象、公众认知与中美关系等问题的深入讨论,以及新环境下公关、广告与传播的再思考。  相似文献   

11.
进入20世纪90年代,建构主义有了很大的发展,并成为当代西方主流的国际关系理论之一。它不同于传统的现实主义、新现实主义等重视物质力量的理论,而是注重观念层面,它强调:文化建构了国家的身份,而由身份界定的国家利益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国家的对外政策和对外交往行为。从建构主义的视角来看中美关系:由于两国在互动中形成了竞争对手的角色关系,两国由这种角色定位出发而采取的维护国家利益的行为,使两国难免出现摩擦,甚至产生冲突。因此,两国之间要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还有  相似文献   

12.
冷战结束以来,中美战略关系的基础和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经济和一些非军事领域,两国的战略性合作不断扩大和加强,同时,在台湾问题、人权和国家导弹防御等领域的战略性分歧也逐渐凸现出来,不断发生的危机已严重影响到两国总体关系大局。显而易见,中美战略关系需要重新定位。正确理解和判断两国战略关系是必要的,而更为重要的是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稳定和扩大中美合作领域,稳定和缩小战略性分歧,建立建设性战略对话机制。从战略高度判断和处理一些个案对于中美关系和世界和平都具有深远的安全、政治和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李明博政府外交战略的角度审视韩国与澳大利亚经贸关系,首先分析了国际关系经贸化、世界经济区域化、中国崛起、中美两强竟合与南北国家经济竟合等当前国际关系五大特征及在此背景下韩澳的政经互动,尤其是韩国总统李明博的《新亚洲外交构想》、澳大利亚对李明博政府的意义、澳大利亚在李明博政府外交战略中所扮演的角色与功能,然后是就澳大利亚的响应、韩澳双边自由贸易协议(free trade agreement,简称FTA)谈判现况与未来望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百年中美关系错综复杂、跌宕起伏,呈现出友好、侵略、正常化的发展逻辑。中美关系受到国际格局、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历史传统多重因素的影响,而国家实力与国家利益在其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抽掉中美关系之间的种种表象,可以看到,友好与侵略并存、双方与三方交错、合作与冲突同在、激进与底线对峙是带有规律性的表现。中美关系极具复杂性和非确定性,判断、评估、预测中美关系要有历史的眼光、辩证的思维和战略的高度,不能简单化和绝对化。  相似文献   

15.
中日关系仍系既脆弱又棘手的一对中外双边关系。这是因为影响两国民族心理和解的主要障碍迄今尚未克服,诸如部分日本政要尚未像德国政要那样正视侵略历史、日本国民尚未全部走向觉醒、中国尚未完全崛起。对此我们宜从四个方面入手,加快中日民族心理和解进程:通过加大对日宣传力度和改变对日宣传基调,努力推动日本国民更多更快地走向觉醒;通过密切和充实中美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直接促进中日关系的改善;既需摆脱对日外交"新思维"的后续影响,也要避免滑入狭隘民族主义的泥潭;应着手"中日关系研究工程"立项,为国家对日外交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是否存在"普世价值"是学界争论的重要问题。文章用唯物史观解释了中西方文明如何在实践中生成了具有各自特色的民族价值,以作为各个文明内部形成共识的价值标准。由此提出世界各民族在其相互交往的实践中,将会逐步生成具有一定普适意义的价值形态,以作为相互之间的交往法则的价值标准。这种普世价值现在仍然处于形成过程中。西方国家把其特殊历史形成的特殊价值体系作为普世价值强加于全世界,只能引起世界的价值分裂与冲突。而中华民族所倡导的"和谐"理念,将会在实践中促进相对普世价值的生成。  相似文献   

17.
国际政治背景下的中美能源战略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能源是中美两国具有共同挑战和共同利益的重要合作领域。能源问题兼具政治、安全与经济的多重含义。因受到政治、安全等因素的影响,中美能源合作并未达到应有的水平。本文在评估中美能源合作现状以及分析制约中美能源合作因素的基础上,从国际政治的角度,提出了中美能源合作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8.
赛珍珠的跨文化理想(英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毕生致力于中美文化交流事业的美国女作家赛珍珠在她众多的作品中揭示了自己"一个世界"的跨文化理想,即异质文化之间互相尊重,求同存异,吐故纳新,和谐共处的文化理想。小说《帝国女人》中描述了以慈禧为代表的守旧派在与外国使臣交往中发生的一系列文化碰撞和冲突,本文通过对这些文化冲突的分析,揭示了赛珍珠跨文化理想的历史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