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法院调解作为我国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和制度,在民事司法运行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曾一度作为中国民事审判特色而享誉西方的“东方经验”,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改革挑战.法院调解融合着中国历史上民事纠纷解决的经验,而在不同时期却又表现出不同的价值理念和实践特点,几度沉浮,终究没有被现代的法制潮流所吞埋,而现今却在民事审判制度改革的浪潮中又焕发出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2.
中国未成年人审判制度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国玲  常磊 《南都学坛》2010,30(1):97-102
我国的未成年人审判制度已经历了25年的发展历程。在我国的未成年人审判机构逐步建立和发展的过程中,探索出了圆桌审判、社会调查、暂缓判决等新的审判工作机制,基本上确立了以少年保护为主的理念。如何在总结地方法院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建立全国统一的未成年人审判制度是今后我国未成年人司法改革中的一个重要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3.
审判制度、调解制度、陪审制度是我国诉讼法规定的重要制度 ,也是我国民事、经济审判方式改革的重要内容 ,但对其间的关系和作用问题 ,在理论和实务界却存在着争论 ,有主张调审分立、取消陪审制度等。针对此种情况 ,作者提出“两分立一结合” ,即审判制度与调解制度相分立、审判制度与陪审制度相分立、调解制度与陪审制度相结合而创设陪调制度作为审判前置程序 ,并对三制度间的关系及相应的程序进行了分析论证 ,以期对我国的民事、经济审判方式改革及充分发挥各制度的作用 ,能够有所补益  相似文献   

4.
为了合理引导改革的走向和回应当前现实的需要,应当将提高审判的正当性确立为我国民事审判制度改革现实目标.我国传统的民事审判正当化途径即"通过结果的正当化"途径存在无法克服的结构性功能缺陷,仅凭这一途径无法有效提高民事审判的正当性.这正是传统诉讼体制下审判正当性水平不高的症结所在.正当程序对于民事审判正当化有着特殊而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正当程序的建设和完善可以开辟民事审判正当化的另一条途径,即"通过程序的正当化"途径.因此,实现我国民事审判制度改革现实目标的整体思路应当是:在保留和完善"通过结果的正当化"这一传统途径的同时,通过观念转换和制度改革打通和拓宽"通过程序的正当化"这一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司法对人权保障需要几个环节,即接近司法的机制、程序保障机制、司法环境“净化”机制。民事审判与人权保障是紧密联系的,主要表现为:程序权利、实体权利内在一致,人权的存在是民事审判的前提,民事审判为人权保障提供发展空间。当前民事审判中人权保障还存在不尽人意之处,如法院内外不适当的引导,司法权威和法官胆略不足,制度障碍造成人权保障失衡,观念错位导致民事权益保障不力等等。因此,需从推动民事审判改革、提高法官司法能力等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6.
《联合国反腐公约》中的腐败资产追回机制对刑事缺席审判提出了实质性要求.刑事缺席审判制度是我国刑事诉讼法上的一项立法空白,但为了维护国家利益、履行《联合国反腐公约》、符合刑事司法审判实践的客观要求,我国有建立刑事缺席审判制度的必要,应与《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形成法律体系上的国际化对接.文章通过对该制度的域内外立法及司法实践...  相似文献   

7.
唐代是中国古代法治清明的时期,关于唐代司法审判的效率和质量情况,传世文献的记述十分简略。从二十世纪初以来,在敦煌、吐鲁番等地发现了大量的唐代判例文书,为研究唐代诉讼审判制度提供了珍贵资料。有唐一代为了提高司法审判的效率和质量,注重选拔高素质的司法人才,司法官员的选任大都要通过吏部主持的“试判”考试;为了提高诉讼审判效率,唐代对于中央和地方司法机关的审判期限作了明确的规定;为了实现审判公正,唐代构建了完善的诉讼审判程序,司法人员须严格依照国家的法律条文进行判决;为了防止冤假错案的发生,唐代制定了司法官员的责任追究制度,提升了审判人员的责任心,以确保审判的公正。  相似文献   

8.
渊源于马锡五审判方式的巡回审判制度,在司法实践中衍生出剧场化、边缘化、庸俗化、无规则化等符号性特征,象征性意义远甚于其基本的司法功能.应当从便利群众接近司法正义的价值本源出发,契合现代司法的要求,重新确定价值功能、创新表现形式、明确适用范围、确立操作规则,以构建完善的现代巡回审判制度.  相似文献   

9.
在司法的“社会学的时代”,现代民事司法裁判技术必须从简单依据刚性的法律规范这种“公开的文本”,走向吸纳融合情理规则的“隐藏的文本”。基于诉讼的进入、职业意图和程序滥用等原因,势必使得柔性的调解机制平台、常识化处理依据和高弹性的释明权行使成为现代民事审判的发展框架,而其中的技术运用核心还是源于情理因素。  相似文献   

10.
刑事缺席审判制度的价值衡量及实现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传统刑事诉讼理念认为,对席审判不仅是探寻案件真相的需要,而且是刑罚正当性的基础,因此,被告人在刑事审判中具有不可替代性,必须亲自参加诉讼。然而,2018年修改的《刑事诉讼法》改变了这一司法传统,首次构建了刑事缺席审判制度。刑事缺席审判制度能够满足实现刑罚功能、维护司法权威并畅通国际合作的实践需求,但也存在诉讼结构失衡、人权保障不足、司法资源浪费等诸多弊端,要想在利弊之间实现制度价值的最优化,必须建立规范的监察机制、有效的律师辩护机制、完善的诉讼监督机制以及健全的责任追究机制。  相似文献   

11.
缺席审判制度是一项重要的民事诉讼制度。该制度在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提高诉讼效率、保障民事审判权的正确行使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但由于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过于简单、笼统,理论认识和审判实践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因此,有必要在端正理论认识的基础上,针对缺席审理和缺席判决的不同情境,以修改民诉法为契机,分别设置相应的程序,完善我国缺席审判制度。如:完善民事诉讼体系,采取不同的裁制对策,明确适用缺席审判的适用范围,完善缺席审判的具体程序规范。  相似文献   

12.
民事诉讼中,缺席审判时有发生.与外国及我国香港、台湾地区立法相比较,我国民事缺席审判制度尚存在若干缺陷,有必要对其进行修改与完善.  相似文献   

13.
审判是司法运行中的重要环节,中国古代司法审判制度在运行中,由于审判权不能划一行使呈现出“审出多门”的怪状.文章认为中国古代“审出多门”的现象具体表现为各不同机关及皇权的审判,并从限制各机关权力、行政兼理司法、加强皇权以及权力一体化的政治体制几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反思当今司法需要走出“审出多门”的历史巢臼,汇入“审出一门”的时代潮流.借古鉴今,这对促进当今的司法制度改革,加快现代法治建设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缺席审判制度是一项重要的民事诉讼制度。该制度在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提高诉讼效率、保障民事审判权的正确行使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但是,由于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过于简单、笼统,理论认识和审判实践中也有不少问题,因此有必要在端正理论认识的基础上,针对缺席审理和缺席判决的不同情境,以修改民诉法为契机,分别设置相应的程序,完善我国缺席审判制度。  相似文献   

15.
在特定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下,陕甘宁边区政府确立了司法便民理念,并将这一理念表达为方便人民诉讼,发扬司法民主。马锡五以其特有的亲民形象和人格魅力回应了司法便民理念的要求,在司法实践中进行就地审判,运用调解,贯彻群众路线,促使以他名字命名的审判方式得以成型和推广。在法律日益健全和多种司法理念并存的今天,马锡五审判方式不再是普适性的审判方式,但在“司法为民”理念下其仍是多元化纠纷解决方式中不可或缺的一元。  相似文献   

16.
一、口头化原则英国民事审判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实行“口头化”原则,这一原则支配着民事诉论程序的所有阶段,包括初审(审判前与审判中)和上诉,也适用于所有高等和初等法院及裁判所。口头化原则起源于最早时期普通法中的陪审审判制度,因为这一原则是此种审判制度的典型表现。口头化原则是英国诉讼程序中根深蒂固的习惯,它为诉讼当事人亲自参与诉讼程序并陈述自己的诉讼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它与公开性原则是并行不悖  相似文献   

17.
随着《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在我国的正式生效,刑事缺席审判制度日益成为我国理论界关注的对象。长期以来,我国在刑事诉讼中都采取的是对席审判。但司法实践的结果表明,绝对禁止缺席审判既阻碍了对被害人利益的保护与诉讼效率的提高,又影响了维护司法权威和社会的稳定;且在我国三大诉讼中,唯独刑事诉讼法没有确立刑事缺席审判制度。为适应当前与国际社会协作同犯罪作斗争的需要,进一步完善刑事诉讼立法,有必要构建我国的刑事缺席审判制度。  相似文献   

18.
民事诉讼审前程序是当代中国民事司法改革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其成功与否直接涉及民事司法公正与效率价值 的实现。本文以当前审判实践中的“大立案”模式为考察点,以该模式的价值理念为目标,针对我国目前民事诉讼审前 程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重建的具体程序设计及相关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9.
审判委员会制度是我国独具特色的一项司法审判制度,审判委员会是我国特有的审判组织形式,随着司法改革的不断深入,人民法治意识的不断提高,审判委员会的弊端日益显现。文章试图在对审判委员会制度的历史渊源、组织性质、存在价值及其主要缺陷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改革设想,使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司法制度更趋合理。  相似文献   

20.
民事裁判文书公开制度在审判信息公开、审判信息获取权等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需遵循司法公开的本质规律、民事裁判文书公开的多元价值理念,从明确法院主动公开裁判文书的义务、拓展公众对民事审判信息知悉的渠道、扩充可公开的民事裁判文书种类、增设民事裁判文书公开救济机制,以及建立民事裁判文书更新、撤销等保障机制之路径予以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