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闻聚合媒体的出现极大地方便了公众对新闻资讯的获取,但由此带来的新闻作品著作权纠纷也日趋频繁。如何协调两者利益、实现对新闻作品著作权的保护,美国和英国的司法判例给出了不同的模式。在我国,移动互联网时代新闻作品著作权保护既要规范网络转载行为,维护著作权人利益,也要重视新兴媒介的经济、社会效益。未来我国《著作权法》修改要充分反映市场趋势,着眼于新媒介与新闻作品著作权人两者利益的平衡,探索构建协作共赢的生态运营模式。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出版存在的版权保护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出版出现得最多的侵权表现主要有网站出版无出版权的作品、侵犯其他网站的网页著作权、滥用修改、删节权等。要发展文化艺术与高新技术紧密结合的数字版权产业,解决网络出版存在的版权问题,首先要增强出版单位的版权保护意识,提高出版单位的技术保护水平;其次则必须及时更新、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尽快与国际保护接轨;同时,还要通过尽快完善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以保护网络环境下的版权利益。  相似文献   

3.
试论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新月异的网络环境给著作权保护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保护表现出实施载体的非物质性、保护标准和实施方式的国际性、运行环境的虚拟性、作品侵权的隐蔽性等新特点,并呈现出网页制作权、网络复制权、网络传播权以及网络数据库版权等新趋势。在网络环境下,应构建技术、法律、道德三位一体的著作权保护理路.以规范和协调网络主体的责、权、利,鼓励作品的创新和传播,促进文化、科学的发展与繁荣。  相似文献   

4.
随着网络交互信息平台兴起,其以具有数字化、大容量、传输速率高、还原度高等特点,逐渐成为版权作品发布、传播、传输、使用的最重要渠道,但同时也导致著作权保护的复杂性和严峻性.通过对全球范围内有关网络平台著作权具有时效性和代表性的案例、立法的整理,以及对版权行政管理机构近期活动的总结和梳理,发现网络平台著作权保护呈现一种日趋严格化趋势,具体表现为对平台间接侵权责任抗辩——"避风港"原则的限制适用、司法裁判中推翻"服务器标准"以及版权行政管理机构加大对网络平台责任的重视等方面.因此,建议网络交互信息平台应该根据趋势,主动采取"平台自律""行业联动"等措施积极应对;同时,司法机关应加强规则的区域统一和灵活颁布,版权行政管理机构则应积极沟通各界,鼓励行业自律,同时推动第三方版权争议解决等平台的建立.  相似文献   

5.
网络出版物应受到著作权法律制度的保护,但目前网络出版物却成为著作权侵权的重灾区.网络出版物著作权具有经济属性,其各行为主体之间存在着经济利益冲突,而著作权法对侵权行为做出了经济补偿的规定,这些成为了侵权纠纷的驱动因素.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救济与保护措施来规避网络出版物著作权侵权问题.这些措施是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实行集体管理制度、加强版权技术保护、加大法制宣传教育、创建合作共赢模式.  相似文献   

6.
P2P系统的应用,使得作品的传播变得更加方便与快捷,也使得对作品的侵权越来越成为可能,为了寻求文化艺术作品的传播与版权人利益保护之间的平衡,从网络技术和法律方法相结合的角度,研究了P2P系统中的著作权侵权问题。认为P2P系统中的著作权侵权应当适用过错责任的归责原则。根据这一原则,只要ICP所提供的内容侵权,就需要承担侵权责任,软件提供商在明知或应知软件侵权的情况下仍然提供服务也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软件经营者则可以适用"通知与删除"规则,在有证据表明有人利用P2P系统侵害著作权的情况下,软件经营者应当停止相应服务,否则就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而对于P2P用户,则可要求其对其共享文件夹中的侵权作品承担侵权责任。  相似文献   

7.
随着数字技术的兴起和快速发展,新闻的传播渠道和运营模式发生巨大变革,由此也引发了一系列侵权乱象,相关主体利益矛盾更为突出。为对实践中可能存在的新闻类作品概念的认知错误正本清源,主张将新闻类作品作为规范的学理概念。新闻类作品的法律保护对于个人之创新激励、社会之秩序维护、国家之安全保护和国际之顺畅沟通均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然而数字环境下新闻类作品著作权法律保护之症结主要在于立法规定之不明与司法救济之不足,因此,应借助《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改的契机,重塑新闻类作品的权利范畴、归属、限制与保护等方面的规则,以有效地缓解冲突,实现新闻类作品法律保护之本旨。  相似文献   

8.
当前,新媒体未经许可转载纸媒新闻作品的现象大量存在,直接妨害了纸媒的生存与发展,"新闻无版权"则是这种现象出现的重要根源。实际上,"新闻无版权"是对法律的误读,纸媒的内容生产在我国著作权法上受到严格保护,只有单纯事实消息被排除在著作权保护范畴之外,而凝聚了纸媒独特创造性劳动的深度报道、调查性报道、言论等均可获得版权保护;此外,我国法律对新媒体使用享有著作权的作品有严格限制,新媒体不能通过合理使用、法定许可等形式任意使用纸媒的内容,必须获得纸媒的许可才能使用其内容。在法律框架内,纸媒可以采用获取著作权、宣示权利、权利救济的合法路径,最大限度保护自身的版权,并在实践中从生存前景重于经济收益的考量出发,积极针对各种著作权侵权行为寻求法律、行政方面的救济,最大限度消除新媒体对纸媒独有信息内容的无偿、廉价侵蚀,为纸媒在媒体竞争中挽回颓势增添有力的砝码。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传统作品的著作权制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同时,由于我国现阶段有关网络作品著作权保护的立法效力等级不高、利益平衡机制缺失、法律保护范围过于狭窄、司法管辖权不明确等因素的作用,使得网络作品著作权的保护更难以实施。本文在界定网络作品著作权的基础上,对网络作品著作权的侵权行为及保护问题进行了深人的探讨,以期为完善我国网络作品著作权的保护提供一些可行性的建议和主张。  相似文献   

10.
论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保护的特征:著作权保护范围扩大化;著作权保护标准国际化;著作权保护水平高程化。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保护的新发展:发表权的发展———网上传播权的确定;技术性保护措施的应用与发展。完善我国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保护措施的对策:尽快完善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建立网上作品法定许可制度;建立健全技术性保护措施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