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在媒介技术与媒介制度的关系上,技术决定论与制度决定论都失之片面。由于媒介技术的演化,媒介政策会随之调整。媒介技术的发展使新的媒介形态演化出来,加剧了不同媒介形态之间的竞争,成为媒介制度变迁的动力机制之一。新媒介的出现使传播渠道、传播主体、传播功能与传播效果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信息的生产、传播和过滤成本发生改变,也能够影响到媒介的制度安排。由于媒介技术的进步,国际和国内这两种制度体系的比较与交流变得更为明希和迅速,其溢出效应同样会影响到媒介制度变迁。从长远来看,人们有理由对媒介新技术与社会民主之间的关系保持  相似文献   

2.
21世纪以来,随着新科技与数字化的快速发展,跨媒介的现象日渐普遍,跨媒介研究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学术领域,取得了一些有影响的研究成果。跨媒介研究不能只注重跨媒介现象的形式分析,而是要将跨媒介现象问题化,将跨媒介的形式与相关的人文议题紧密结合起来。研究的目的不是为了证明跨媒介形式的存在价值和适用性,而是要借助适当的研究方法揭示形式和内容之间的互动和统一。关于跨媒介性有不同的解释和分类,目前倾向于将它划分成四种主要类型,分别是跨媒介混合、跨媒介指涉、跨媒介转变,以及超媒介性。结合一些典型的跨媒介文学与艺术的作品分析,从理论的角度对每一种跨媒介类型加以比较细致的介绍。  相似文献   

3.
媒介化已成为大学生的一种生存方式,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生活方式的技术性颠覆、思维方式媒介化诱变和价值构建的媒介化趋变。媒介化已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媒介教育、引导他们学会媒介化生存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媒介化生存语境下,大学生媒介教育的关键是媒介价值观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媒介认知观,培育大学生的媒介理性;培养大学生的媒介实践观,引导其媒介行为回归"应然";加强媒介伦理教育、增强媒介行为自律。  相似文献   

4.
为更好地讨论和发展媒介社会学,赋予其更广阔的理论与实践内涵,文章为媒介社会学划定了一个大致的学科领域范围。并在此基础上梳理了西方媒介社会学的理论渊源和十大理论成果,认为媒介社会学的发展应该超越单纯的传播学分支学科概念,成为理解传播现象和推进社会理论的潜在范式。同时指出,对于媒介符号充斥的现代社会中人的生存状态以及社会组织方式的研究是媒介社会学的关注焦点,也引领着其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我国媒介融合的内外动因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融合是当前媒介发展进程中的一个显著特征。为更好地认识媒介融合的现象,把握媒介融合的规律,从科技发展的历史和媒介发展的现实两个维度考察我国媒介融合现象,可以看到,媒介生态环境及媒介形态环境革命性、指向性变化是促进媒介融合的内在动因,媒介产业的发展是媒介趋向融合的外部力量。现实语境中,探析媒介融合的内外动因,有利于了解新闻传播方式、媒介内容生产方式的变化过程,推进媒介进一步融合,促进传媒业的整体发展;同时也能给当前媒体从业人员提供重要的启示,为我国新闻业界和学界变革提供重要的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6.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媒体类型的增加、媒介融合的加快,跨媒介符号生产逐渐成为被传媒和技术所表征的令人瞩目的样态.文章在多媒介共在语域中,通过梳理媒介和符号生产的关系,理解跨媒介符号生产的方式,探求跨媒介符号生产的价值.文章重点释读文本内异媒介参照、文本的跨媒介表达和多媒介场景化符号生产三种类型.在跨媒介符号生产方式中,感官之间、感官与环境之间的关联和互动加剧,感知得到更新,文本增殖,现实感增强.  相似文献   

7.
新旧媒介间存在补救、更新、积累和增值的现象,是已被广泛证明了的媒介互补增生规律。现代编辑在文化建构中主体地位的确定,说明编辑能够积极创新媒介。编辑创造出的文化就是媒介文化。“媒介间性”体现出的多媒介交互特性,在文本、影视作品和影视后出版物等诸多媒介中得到了很好的运用。多媒介的交互运用有利于文化的广泛传播和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8.
传播与媒介研究长期忽视空间的概念.当下媒介地理学所关注的空间,在邻里、城市、区域、国家等所有尺度上,都不是简单的观念,而是各种现象的综合体;也不只是自然的、地理的,还是社会的和媒介的.不同的空间向度既可被视为具体的物质形式,也可看作是精神层面的多种建构,具有观念形态的特征.媒介特别是电子媒介的广泛介入极大地推动了空间复苏和空间转向,使得人类的空间感由实境转向虚境,由亲身体验转向媒介体验,于是本来以呈现和表达社会为己任的媒介反而成为社会必须关注、使用和依赖的对象,否则会威胁到它生存与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9.
通过国内外和新媒体有关的艺术实践,特别是对中国的当代艺术纷繁复杂的创作手段的观察和探索来论证和探讨的新媒体艺术中"再媒介化"问题.通过文献研究的方法和个人实践进行分析,从而达到梳理艺术创作的新方法,理解再媒介化对新媒体艺术的影响,通过再媒介化从而把新媒体艺术中艺术创作与它本身原初语境的分离,此所谓"重置语境".艺术传播和媒介技术带来的语境的分离和重构,用媒介手段创造了比现实更真实的"超现实"或"超真实",并起到理论指导创作的作用,进一步展开对艺术媒介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试析媒介的商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媒介商业化已经成为目前媒介发展的一种明显现象与趋势,这种商业化实质上是媒介产业属性在新形势下的彰显和高扬.同时,由于媒介本身具有双重属性,即使在中国具体的制度环境下,媒介的文化制度属性也正在被喧嚣尘上的商业化发展趋势所冲击和挤压.在媒介双重属性相互作用、此消彼长的历史发展语境下,分析媒介商业化对新闻报道的影响与后果,探讨媒介商业化的原因和应对之策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数字媒体艺术的符号学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媒体艺术是现代科技手段与艺术思维相互融合的产物,它的实质在于体现了一种数字化和虚拟化的存在。数字媒体艺术的突出特点就是带有艺术表现多样性和时代感,代表了人类力图借助新媒体、新技术来实现感情的交流、思想的沟通和相互理解的努力。本文借鉴了现代逻辑符号学的分析方法,通过建立“元数据-模块化数据-数字媒体-数字媒体艺术-交互艺术”的递进模型,对数字媒体艺术的符号学结构进行了研究。由此进一步总结出了数字媒体艺术在技术层面、艺术表现层面和交互层面的不同特征和美学。  相似文献   

12.
以新媒体技术为支撑的新媒体艺术彰显强烈的交互参与性的审美特征,不仅指向作品系统内部的交互,还指向接受的参与性。这种交互参与性在录像装置艺术、多媒融合艺术、网络艺术和虚拟现实艺术实践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深刻影响着人们的审美思维和审美惯例,催生着新的审美原则/规则的建立,表现出与传统艺术大不同的革命性面貌。  相似文献   

13.
新媒体文艺产业化的动势主要体现为:收费阅读成为网站盈利的主要模式、全版权运营新形式已然形成,广告收费成为重要来源。实现新媒体产业化,就要正确把握新媒体产业链流程、合理化解技术与人文的冲突以及追求内容精品化。新媒体文艺产业化促进了艺术的多元化、丰富了文艺的选择性、促成了文艺的最大效益化并有助于增强文艺作品的吸引力。产业化的过程应避免市场法则过分操纵文艺,要实现文艺滤选的严谨化,注重文艺的多样性,促进新媒体文艺健康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4.
建筑是科技、文化、艺术、材料、结构与空间的集合显现。众多的建筑离不开建筑师的设计创造,建筑设计工具和手段又是建筑师进行建筑设计与指导生产的重要条件。随着历史的进程,设计工具从传统的尺规等工具发展到现代的数字媒介,特别是现在的数字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不断发展和完善,直接提高了建筑师的设计效率,并且对建筑师的设计想象、设计思维和设计环节都产生着优化作用。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中国皮影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尽管如此,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逐渐被人们淡忘。通过对皮影艺术形式地深入研究,对当代国内外多媒体技术应用形式的广泛分析。阐述了中国皮影艺术和多媒体技术结合起来建设数字化虚拟剧场的可行性,设计出传统皮影艺术的“数字化虚拟剧场”,同时对数字化虚拟剧场的基本构架进行了全面描述。使传统皮影艺术的存在和传播形式从民间转向数字化平台,在新媒体时代,以崭新的面貌重振青春的活力。  相似文献   

16.
艺术与数字技术相结合的新媒体艺术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媒体艺术设计是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和艺术相结合的产物,对其形式特征、美学理论和知识结构的研究是这个学科发展的重要环节。为了解决新媒体艺术设计面临的学科基础理论薄弱,产业发展瓶颈等问题,通过调研相关产业,分析最新的前沿研究成果,并结合长期实践,得出新媒体艺术设计只有解决好学科的传承与创新,以及人才的培养平台才能得到高效快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控制论、新行为主义等理论的影响,交互性在西方艺术领域逐渐成为一种被普遍接受的自觉倾向,并获得了计算机和网络的强有力支持。在计算技术与艺术理论相互渗透的过程中,人们从媒体特性、艺术表现和程序开发等多种角度对交互性加以探索,出现了"远程通信艺术"、"向后倾斜交互性"、"计算表现主义"、"交互性诗学"等新范畴。  相似文献   

18.
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不仅可以有效保护与传承文化,还可以与新媒介结合进行互动式推广。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新媒介推广文化的模式有:富媒体虚拟场景展示、IGA软性推广、虚拟真实互动等。通过这些方式可实现新媒介与文化遗产推广推介的结合、虚拟场景与真实景观的结合、线上互动与线下互动的结合。通过互动性推广,辐射大众、涵盖小众,并影响多目标人群的参与与关注。  相似文献   

19.
面对现代传媒技术和大众文化对传统文学的冲击和合围,“文学是否因此而终结”逐渐成为了备受文艺学界关注的一个问题。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对文学与传媒的关系做出了一种辩证的阐释,进而给出了文学与传媒“互动而非对抗”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论新媒体艺术研究的特殊内容与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媒体艺术研究对象主要包括第一,泛艺术层面的要素,即新媒体节目中一切具有艺术性的东西;第二,广义层面上的要素,即新媒体上负载的一切艺术类节目;第三,狭义层面上的要素,即以数字多媒体及互联网技术为支撑,在创作、承载与传播等艺术行为方式上全面出新,进而在艺术审美的感觉、体验和思维等方面产生深刻变革的新型艺术形态。当前新媒体艺术理论研究的主要任务,是对新媒体艺术文化本质的探讨、新媒体艺术载体与传播的研究、新媒体艺术审美特征的阐释、新媒体艺术评价标准体系的建构。以正确的方法有效地开展新媒体艺术的研究,应该提倡整合的方法、比较的方法和互动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