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人继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之后,首次把“生态文明”写进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政治报告中去。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这是报告中的一大新亮点,也是实现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为此,每位公民必须充分认识到我国目前的生态环境状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一是要构筑新的环境保护政策体系;二是要转变传统的价值观,树立“自然价值”观念;三是要转变只顾发展经济,不顾生态文明建设的片面发展观;四是“灌输”生态文明意识,树立全民族的生态文明观。  相似文献   

2.
十七大报告指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建设生态文明,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这是党的报告首次提到生态文明。这一提法对于我们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与精神实质提供了生态化的思路。本文旨在从本体论、实践论、历史论和价值论的生态哲学维度对科学发展观进行重新梳理和解读,并在此基础上得出科学发展观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生态审美观反映了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审美需求,揭示了生态美的本质特点和重要地位,提出了生态美的审美标准,实现了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有机统一,为我们树立生态文明观念,推行"生态设计",建设生态文明与和谐社会,奠定了思想基础和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这是中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最新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具有生态文明的内涵,生态文明与中华文明内在要求一致,生态文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大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置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高度作出具体部署,明确: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强调: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深刻领会和有效贯彻这些重大决策部署,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科学认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  相似文献   

6.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我国现阶段建设生态文明必须着力抓好的两项战略任务之一,构建节约型高校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力量和组成部分,生态文明观念为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高校提供精神动力。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浪费现象,从学校和学生两个层面看,存在许多与节约型校园相悖离的现象。因此,树立生态文明观念,构建节约型高校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生态文明是协调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成果的总和。建设生态文明,走绿色发展之路,是在客观分析了中国所面临的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后,对中国现代化发展模式和发展道路的新探索,是深入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只有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转变生产生活方式,广泛深入地开展国际合作,才可能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相似文献   

8.
生态文明的理论内涵和实践方向关系到人生观的问题。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反思当前人生观教育中的“生态缺失”,把建构一种恰当的自然观作为人生观教育必须承担的一项新任务,引导人们树立适应生态文明要求,并有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人生观。  相似文献   

9.
论马克思主义生态价值观的基本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生态价值观是科学的生态价值观,它反映了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建设生态文明的价值理念、价值取向和价值标准。研究马克思主义生态价值观,对于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马克思主义生态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包括:人与生态环境同生共荣的价值理念;为全人类长远发展谋福祉的价值取向;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友好的价值标准。  相似文献   

10.
作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具有极其重要的教育价值.高校是推进"绿色学校"建设的主体,同时也是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思想教育的主阵地,理应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当中.但就目前而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高校思政理论课教育教学还存在着课程设置不完善、教材内容不完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高等问题.依据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要义,可从课程、教材、学生、教师四个方面建构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的有效路径,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观,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1.
国务院2009年12月12日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标志着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是生态文明教育观念和生态经济产业观念与时俱进的结果,是新形势下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形式.高校应充分发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教育功能,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贯穿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之中.  相似文献   

12.
中共十八大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要想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必须探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为此,必须推进环保与经济发展相协调;必须转变生产方式、改进生活方式;必须完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构建生态文明保障机制;必须树立生态环境保护观。只有从子孙后代的福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局着想,才能永固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根基。  相似文献   

13.
当今世界正经历着由传统的工业文明向现代生态文明的历史转变,面对这一深刻的变革,人类需要团结起来,超越工业文明时代的狭隘观念,一致行动。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建设生态文明,强调了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联系。基于本国文化传统和国情,中国拥有自己独特的生态文明观,这种观念不仅符合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实际,同时也是世界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中国出面组织一个"世界生态文明高峰论坛",不仅可以表达中国文化对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生态问题的独到见解,还可以明确宣示中国在保护地球生态问题上的鲜明态度,从而改善和提升中国在生态问题上的国际形象,体现中国在世界文明和发展模式转型中的地位和影响。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方法,将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思想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经验相结合而形成的理论创新。它包含生态文明“兴衰论”、生态文明“两山论”、生态文明“民生论”、生态文明“和谐论”、生态文明“共同体论”五重理论内涵,对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全球生态治理和世界人民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庄子的<齐物论>,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平等,确立了自然的主体地位,强调了万物的统一性,描绘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境界.这些对于我国目前发展过程中所提倡的建设生态文明,树立生态文明观念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生态文明与绿色消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态文明是超越现代工业文明的更高级的文明.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普及生态学知识,树立生态价值观,实现"良心的革命",摒弃物质主义、经济主义和消费主义价值观;必须促成科技的生态学转向;必须使制度建设摆脱"资本的逻辑"的束缚,激励生态经济的成长和发展,鼓励绿色消费.绿色消费是遵循生态规律的消费,是耗费最少资源而获得最大满足的消费.  相似文献   

17.
雷蒙德·威廉斯的自然观揭示了当代生态危机的根源在于我们对人与自然的位置、人与自然关系的错误认识。他的自然观启示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必须首先解决生态观念问题。我们必须认清人只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共处;必须从生态思想传统中吸取精华,建构有利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协调发展,有利于持续发展,有利于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统一的生态文明之道。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文化当中,人与天地自然和谐相融的生态观生动地体现了我国古代先贤哲人的智慧,这种和谐生态观对于我们今天建设生态文明具有积极意义。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树立新型生态观,应当把“以人为本”作为基本原则,以适度发展、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全民生态意识,使建设生态文明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行动。  相似文献   

19.
构建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是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和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的理论要求。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深入探讨生态文明的内涵、本质、价值指向、实践基础等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的理论基础’,积极吸取当代生态观、自然观、价值观、伦理观、科技观和社会发展观等各种生态环境观念中的有益成分,就成为构建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的基本途径和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的对象性关系理论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启示:它的实践观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存在论前提;它的人本维度要求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必须坚持全面发展观、转变人的存在方式并将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统一起来;它所包含的人与自然界对立统一的思想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方法论原则,对当今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有着重要的理论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