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全球主义(因特网的理想)是一种以全球或全人类利益为至上利益的价值信念,它是全球化进程的观念表现.它有两个基本假设一是"地球号"假设,即全球性(资源、环境、人口)问题;二是"地球村"假设,即全球性科技进步(数字化、虚拟化、网络化).全球主义的基本特点是主张各种文化传统之间平等对话,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对待全球主义的话语立场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伪全球主义即冒充的全球主义立场;另一种则是反全球主义即极端的民族主义立场.我们应当把真正的全球主义和正当的民族主义结合起来,正确理解全球主义和国际主义的关系以及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20世纪初,在美国关心国际问题的精英人士当中流行着一股仲裁主义思潮。仲裁主义者运用"文明"的话语构建了一套以和平、法律和国际主义为根基的国际秩序观。他们认为,"文明"就意味着和平,随着"文明"的发展,国家将变得越来越文明化,法律将取代权力成为国际关系准则,极端的民族主义也将为国际主义所取代。但同时他们也以维护"文明的利益"、推动仲裁为名,将美国塑造为世界仲裁的领导者和例外者,为维持美国在美洲的霸权辩护。这个时期美国仲裁主义者从"文明"进程中所做的推论既有合乎情理的一面,这增强了其信念的说服力;也有不少显而易见的矛盾和模糊之处,这一定程度上表明仲裁主义者用法律取代权力、用国际主义取代民族主义的国际秩序观的根基并不十分牢固,权力、民族主义与"文明"的关系远比他们所宣扬的更复杂。  相似文献   

3.
抗战时期,毛泽东坚持将国际主义与民族利益有机结合,坚持将民族主义与民主政治相结合。而蒋介石则推行集法西斯主义的专制性、保守主义的守旧性和爱国主义的进步性于一身的民族主义。民族独立是两种民族主义的共性,也是两党合作的基础。毛泽东、蒋介石民族主义的不同特点却分别对战后中国政局产生了不同的影响。蒋介石虽然利用了民族主义为政府提供合法性基础的作用,却忽略或回避了对民众利益的关注。在民族敌人消退后,蒋介石民族主义剥夺民众自由、权利的一面与已经启动的民族独立、民主的历史进程背道而驰,从而遭到大众背弃。而中国共产党则充分发挥了民族主义对民众政治参与意识的促进功能,成功地将众阶层纳入了统一的抗日救亡运动,并为日后政权的确立准备了深厚的民众基础。  相似文献   

4.
鲁迅逝世之后,国共两党围绕其形象建构展开了宣传博弈,中国共产党基于抗战形势和自身文化建设的需要,成功摆脱了国民党对民族主义话语的垄断,不但实现了从"民族鲁迅"到"延安鲁迅"的转换,更确立了以"鲁迅方向"为代表的"中华民族新文化",建构出与"三民主义文化"相抗衡的"新民主主义论"。但是,基于国共两党政治博弈和时代需要而产生的鲁迅的民族化和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始终蕴含着国际主义和民族主义的矛盾。  相似文献   

5.
抗战时期,毛泽东坚持将国际主义与民族利益有机结合,坚持将民族主义与民主政治相结合.而蒋介石则推行集法西斯主义的专制性、保守主义的守旧性和爱国主义的进步性于一身的民族主义.民族独立是两种民族主义的共性,也是两党合作的基础.毛泽东、蒋介石民族主义的不同特点却分别对战后中国政局产生了不同的影响.蒋介石虽然利用了民族主义为政府提供合法性基础的作用,却忽略或回避了对民众利益的关注.在民族敌人消退后,蒋介石民族主义剥夺民众自由、权利的一面与已经启动的民族独立、民主的历史进程背道而驰,从而遭到大众背弃.而中国共产党则充分发挥了民族主义对民众政治参与意识的促进功能,成功地将众阶层纳入了统一的抗日救亡运动,并为日后政权的确立准备了深厚的民众基础.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文艺思想是20世纪对中国影响最大的文艺思想。其思想最完整、最准确的表述是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一文中。毛泽东文艺思想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文艺指导思想,对当时和其后一定时期的文艺实践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随着和谐社会建设目标的提出,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与日俱增,这同时也掀起了重新研究毛泽东文艺思想现实意义的一波波热潮。本文旨在重新理解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基础上探究其对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文艺思想的产生、发展与特质,与20世纪中国的大背景--革命密切相关."革命",对20世纪中国文论的发展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革命领袖的文艺思想决定了文论发展的方向,革命立场的追问、寻找造成了文论思想在"左"与右中摇摆蛇行,而革命阵营内部的分合影响了文论向度.  相似文献   

8.
梁启超出于忧国忧民的认知与情怀,在《少年中国说》中表达了一种启蒙立场的民族主义。忧国之心生发其民族主义的救亡呼吁,忧民之心昭示其民主主义的启蒙立场。致力于国家救亡的民族主义意识与致力于民众启蒙的民主主义意识交相并存,贯穿于20世纪中国历史的两个主旋律都在此文中回旋激荡。学界应该重视此文发自启蒙立场的民主主义内涵,借以引导读者思考现代国家的少年应是怎样的少年、应该具有怎样的国民品质。  相似文献   

9.
民族主义是15 、16 世纪起源于欧洲的一种历史潮流,在构建资产阶级民族国家中起了重要作用。进入20 世纪,民族主义的性质和内容随着历史环境的变迁而发生了嬗变,沿循着世界上三种不同类型国家民族主义发展的历史轨迹,可以清楚地看到20 世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民族主义变化的轮廓和线索,以及它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政治功能。民族主义是一面不倒的旗帜,透过它的政治功能可以看到它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文艺思想乃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重要一脉,其核心是在强调文艺社会效用的同时注重文艺的特殊规律。中共文艺思想和路线的形成与发展变化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和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基本一致,准备期(建党初期)、形成期(建党时期)、稳定期(文革前)、反复期(文革)、发展期(新时期)。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现代文化思想史上,胡秋原是一个被研究者忽视的人物,在20世纪30年代的文艺自由论辩和70年代台湾乡土文学论战中,他所提出的有关文艺思想及历史哲学、文化批判观点值得关注,而他所坚守的自由主义与民族主义立场在20世纪中国历史变局中也面临着"理论的时空局限性"困境。考察胡秋原在两次论战中的论述,探讨其作为一个自由主义的民族主义者的知识分子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继笛卡儿以"我思故我在"揭开近代西方主体性哲学转向的帷幕以来,康德既在批判笛卡儿的基础上实现了自我学的先验转向,又以此为基础回应了休谟的无自我论的挑战。早期胡塞尔曾站在休谟的立场上批判了康德的先验自我,可随着从描述心理学向先验现象学的转向,胡塞尔又从休谟的立场回到了康德的先验自我的立场,并最终再次通过后期发生现象学的转向对"现象学自我"的构造性分析,既在新的台阶上承继了康德,又在更深层次上回应了休谟的怀疑论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 2 0年代初 ,共产国际及其代表在促进中国共产党实行“党内合作”形式上 ,表现出浓厚的狭隘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的色彩和立场。这种形式 ,自始至终存在着领导权之争 ,它客观上有利于国民党掌握领导权 ,中国共产党由于处于幼年也限制了中共掌握领导权 ,同时中共对此也没有做好合作和分手的两手准备。  相似文献   

14.
在抗战时期,曾经出现一个多方面力量广泛参与并形成一定规模和声势的民族文艺运动。官方试图将其引导到文化统制的轨道上去,但由于众多自由文人和进步文人的参与,这一运动已在民族主义的基础之上,具备了民主主义、启蒙主义、国际主义等新的质素,没有重蹈30年代初期的民族主义文艺和30年代中期的民族文艺的覆辙,官方的图谋因此落空。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初俄国民族主义再一次兴起,并对外交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俄国民族主义理论的发展,为民族主义影响俄国外交政策提供了理论支撑。此时俄国传统帝国思维得到强化,民族主义与之相吻合,为其影响外交政策的决策和实施提供了基点。受到削弱的政权越来越有求于民族主义,逐渐成熟的公民社会为民族主义影响外交政策提供了制度平台。而俄国面临的国际危机,则为民族主义直接影响外交政策提供了机会。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民族主义的基本观点充分体现了对民族主义"两重性"的认识,彰显了唯物辩证法精髓。社会主义国家的民族主义问题既是一个重要的理论议题,也是备受关注的重大现实问题。与"苏联模式"、"南斯拉夫模式"不同,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创立的"中国模式",是社会主义国家处理民族主义问题的成功典范,从多个方面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民族主义论述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世界艺术”思想源自启蒙时代歌德的“世界文学”观念,对民族与文化差异的包容是其显著特征。其后,黑格尔在“艺术整体”观中再度阐释了“世界艺术”的思想,并第一次试图为艺术的世界史建立整一的历史体系,“世界艺术史”思想因此得到首度阐发。由于受到欧洲中心主义与狭隘民族主义立场的影响,人类文化差异性与多样性问题在“世界艺术史”的探索中被遮蔽、排斥和异化。随着多元文化主义时代的来临,在20世纪以来“世界艺术史”与“全球艺术史”思想的多维阐释和书写实践中,西方学者重新审视了人类文化的差异性问题,并在新国际主义立场上正视并认同文化差异。对待差异性的不同态度始终是理解特定时期“世界艺术史”思想与全球视野中的世界艺术史,即“全球艺术史”思想的重要切入点。  相似文献   

18.
苏共二十大并不是中苏同盟关系破裂的标志,台海危机 及赫鲁晓夫批评中国人民公社并撤出在华专家才是导致中苏同盟关系破裂的两个主要 事件。国际主义与民族主义追求的矛盾,以意识形态的同一性掩盖国家利益的差异性;把党 际关系等同于国家关系也是同盟关系破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20年代,周作人的文艺思想发生了明显的“转向”,这一“转向”也体现在他的文学出版活动中:新潮社“文艺丛书”和《语丝》对不同的文学观念还有所包容,《骆驼草》则是一份同人刊物,体现了对文学政治化、商业化倾向的反拨和对纯文学的坚守。周作人文艺思想的“转向”与他的文学出版活动,是中国现代文学中趣味化、轻松化写作力量和自由主义文学流派生成的两个直接的动因。  相似文献   

20.
叶芝早期创作显示了抵抗英国殖民主义文化和弘扬爱尔兰本土文化的文化民族主义写作立场,但在这种文化立场中,叶芝的言说和文本中存在着诸多早期文化取向的症候现象,如失误、矛盾、缄默和缺失等。通过对这些症候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叶芝文化民族主义立场中意识形态的复杂性和含混性。这归因于特殊的社会背景下叶芝不同于主流意识形态的独特社会阶层归属和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