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宇宙是物质的。宇宙中没有不是物质的存在,只有物质存在的不同维层与形态。宇宙统一于阴阳物质。人是肉体和精神的物质辩证统一体。精神的实质也是物质。万事万物都是不同维层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不同排列组合态。随着现代自然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新兴人学研究与实践的发展,"进化论"和三维物质观对宇宙物质存在认识上的局限日益突显,对宇宙物质存在形态及其本质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已成必然。  相似文献   

2.
一分钟纪录短片即巴赞所倡导的镜头—段落和景深镜头,强调依赖摄影机镜头本身,而不是剪辑;倾向于景深镜头,追求长镜头的作用。纪录短片具有3个特征:即未经搬演的偶然事物、时间的连续性和含义模糊的多义性。纪录短片首先具有复制一切可见事物的能力,并且偏爱未经搬演的现实事物;第二,偶然的事物对于纪录短片来说,是一个特有的构成元素,意外事件要多于预先设置的事件,强调选择对象的真实;第三,时间的连续性,保证事件的时间进程得以呈现,强调时间空间的真实。事物意义含糊性和解释的不明确性,保留了未经加工的物质现实的多种含义,强调叙事结构的真实。纪录短片本质上是由那些未经搬演,偶然遭遇的具有某种因果联系的含义模糊的事物构成的,多义的场域是物质现实的本性,也体现在一分钟纪录短片中。纪录短片信守真实生活原貌中的暧昧与丰富,是一种镜头表达方式,也是一个事件,同时又是观看事件的反应与态度。  相似文献   

3.
从傅山有关有无关系问题的论说来看,内容涉及诸如物之初始或宇宙之发生等方面有无关系,其发生的主体之有无,万有之现实(现象)中有与无的关系,或曰"有中之无"等关系问题。后者关涉对现实事物及其变化的阐释,进而关涉应对现实的应有的方法态度或思想倾向,而前两者则无疑是之前提依据。在前两者问题上,即在物之初始及其主体的问题上,傅山提出了诸如"天地幻无而有"等有关有无关系的重要命题,这也成为他"一与易"之阐释,以及"无不当变"思想的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4.
施启良先生在《中国社会科学》1991年第2期上发表了《宇宙统一于信息吗?———与王存臻、严春友同志商榷》一文,对“宇宙统一于信息”这一命题提出种种诘难。其实,施先生误解了这一命题。所谓“宇宙统一于信息”,不过是说宇宙统一于物质的属性,这一命题是对恩格斯关于物质同一思想的进一步阐发;宇宙“统一于信息”与“统一于物质”这两个命题之间不仅不存在矛盾,而且是一致的,前一命题以后一命题为前提,同时它又是对后一命题的具体化,它揭示了物质统一性的具体方式。互联网和克隆技术的发展,为全息统一理论提供了强有力的佐证。全息论正是把中国某种古典思想嫁接到现代科学发展之树上而出现的新理论。  相似文献   

5.
"气韵"与中国古典美学的诗性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韵"是中国美学最有代表性的范畴之一,它的哲学基础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气"本体论.以"气"作为宇宙万物和生命的本原,是中国传统文化对宇宙、人生和艺术的基本观念.而这一形而上本体又是以"韵"的表现方式被呈现和传达的."韵"不是对事物外在形态的描摹,而是追求表现超出形象之外的事物的精神状态或内在特质,它既源自对象自身的丰富性,又依赖于主体的心灵境界,并依靠两者的充分交融而得以生成. "气韵"范畴显现出中国审美文化的诗性思维特征.在中国文化史上,"气"、"韵"各自内涵的丰富性也为其在美学史上的意义演变提供了多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传统种加属差的定义模式与人类中心主义的影响以及概念短缺是探索信息本质困难重重的重要原因。信息是用来反映存在的对象性过程性的哲学范畴,是一事物接受其他事物的作用后将某存在态的结构对应于自身的某存在态结构的现象,事物在同构化信号作用序列的作用下如果能够产生对应的与该同构化信号作用序列广义同构的信号反应序列,我们就说该事物获得了蕴涵在同构化信号作用序列里的信息。宇宙是一个整体,宇宙内的各个部分与各种过程与宇宙整体都存在着程度不等的同构性。物质性存在者通过同构促进结构进化、通过结构进化促进信号机制的进化、信号机制的进化又大大促进同构能力的提高、同构能力的提高又会加快结构进化的进度。  相似文献   

7.
分形理论对科学思维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形态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状态。维数连续和否定微分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宇宙时空结构可能不是4维而是分维。分形理论是探索复杂性的新学科,它所揭示的标度不变性等系统特性和伴随的许多新概念,对科学思维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从“气韵”看中国古典美学的诗性思维特点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气韵"范畴是中国美学中最有代表性的范畴之一,它的哲学基础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气本体论,以气作为宇宙万物和生命的本原,是中国传统文化对宇宙、人生和艺术的基本观念.而这一形上本体的呈现和传达,又是以"韵"的表现方式达到的."韵"不是对事物外在形态的描摹,而是追求表现超出形象之外的事物的精神状态或内在特质,它既源自对象自身的丰富性,又依赖于主体的心灵境界,并依靠两者的充分交融而得以生成.气韵范畴显现出中国审美文化的诗性思维特征.在中国文化史上,气、韵各自内涵的丰富性又为其在美学史上的意义演变提供了多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时代精神并不是超越历史的永恒精神,而是具有时代性特征的精神;时代不仅是时间上的概念,还是一个空间上的概念,亦即时代精神不仅有时间上的维度,还有空间上的维度。对时代精神的时间和空间维度进行分析,并揭示其现实约束,才能更为全面地理解作为时代精神精华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10.
文化产品作为一种时间性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固有的精神属性。文化产品提供的是一种满足顾客精神需要的体验价值,它具有无形性、流动性、个性化等特点。文化产品的特质造就了它的时间维度的各种呈现形式:时间的"意义"、"消费"时间、"营销"时间。突破"有限",促进人之自由的生成,也许是文化产品的时间之维的一种人性根源。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梳理文艺民俗学研究史的基础上,对当前文艺民俗学研究提出四条反思意见:意识形态维度缺失,符号维度缺失,学科身份模糊及理论主义。进而提出在多维度视角下重建文艺民俗批评的设想,即文艺民俗的审美维度、意识形态维度和符号维度构成文艺民俗批评的三大维度。  相似文献   

12.
本文针对当下文艺民俗批评的误区,根据文艺民俗自身的特质,初步提出构建文艺民俗批评的三大维度,即符号维度、生命维度和审美维度,从而使文艺民俗批评走出旧范式。  相似文献   

13.
法律社会学的研究范式既要受到学术共同体思维进路的影响,更要受到社会变迁的制约。法律社会学孕育、成长于现代性的母体中,现代性是法律社会学研究范式的内在理据。现代性首先被认为是一种独特的线性的历史时间意识,长久以来的历史决定论是社会理论传统的主导维度。全球化时代,时空体验的巨大转变使人们将关注的焦点从时间移到空间。现代性向后现代性或全球性的转变,使得法律社会学的现代式的研究范式面临终结,新的研究范式(全球性的)需要建构,法律社会学的研究范式正从现代性向后现代性转向。  相似文献   

14.
面对当代中国美学抉择的严重困境,认为应从“人生”(实践)的维度建构当代美学,即“人生美学”或“新实践美学”。这既是历史的必然,是对中国传统人生美学的发展,同时更是现实的要求。为此,着重从对“实践”的理解、以及与“人生”之间的内在关系等方面,阐述了建构“新实践美学”或“人生美学”的必然性及其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5.
在南京东路街道社区的"社区建设"活动中,特定的居民结构、建筑结构和组织结构分别作为时间因素、空间因素和人的因素,发挥着构筑社区公共空间的作用.在上述因素的合力作用下,居民委员会的传统角色正在发生转换,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也正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这种变化预示着社区有可能成长为"后单位时期"新型的社会组织空间.  相似文献   

16.
论康德的时空学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论是康德哲学中最耀眼的一部分,而时空学说则是康德建构知识论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从康德的纯粹时空杂多这一观点出发,将先验感性论和先验分析论联系起来考察时空学说,并分析时空学说在康德的知识论以及康德的整个哲学思想中的重要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7.
社会经历了从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到信息社会的变迁,乌托邦也从传统乌托邦、现代反乌托邦发展到信息乌托邦。信息技术的虚拟性是新的地理大发现,它开拓了构造乌托邦的新空间,提供了感受乌托邦的新实践。信息乌托邦仍然具有传统乌托邦的局限,同时也传承着传统乌托邦批判现实和设想未来之价值。在冷战之后社会主义低潮之际,在社会信息化加速发展之时,乌托邦并未终结。乌托邦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和对未来的设想,更具有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8.
文艺民俗学作为一门新学科,还停留在再现式研究阶段,视角显得单一。应置于意识形态、符号以及学科身份等维度下进行观照,同时警惕理论主义。在多维度视角下重建文艺民俗批评的设想,即文艺民俗的审美维度、意识形态维度和符号维度构成文艺民俗批评的三大维度,文艺民俗学研究才会融贯民俗学和文艺学两大学科,形成一门名副其实的新学科。  相似文献   

19.
在介绍国内外可供借鉴的历史经验、对滨海新区的内外部环境进行 SWOT分析的基础上 ,从时间、空间、功能和价值四个维度 ,提出了滨海新区产业发展规划方法论 ;论述了一“核”为心、两“港”互动、三“网”交织、四“带”递升、五“流”顺畅的产业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0.
从传统文化视角管窥“时空呈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传统文化视角 ,提出宇宙 (时空 )的基本存在形式“呈圆说” ,即空间是圆的 ,时间也是圆的。通宏、微两极观之 ,整个宇宙存在都是“圆”的。人类社会作为宇宙之一部分 ,其基本存在形式 ,也是“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