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李银河 《社区》2008,(22):48-49
同性恋,这种以前未能被绝大多数人接受的文化现象,在社会走向多元与包容的今天,已经不再是禁忌的话题。央视网站上的一项中国同性恋状况调查显示,有61.1%的网友对同性恋现象表示理解并支持这个事情。在调查“同性恋是否会影响工作选择”的问题中,回答“否”的中国人占到了九成,超过美国86%的数据。不少学者纷纷撰文表示:中国对同性恋的容忍度正在逐渐扩大,这种豁达的态度标志着社会文明的进步。  相似文献   

2.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开放的扩大、交流的增多,当前大学生对宗教普遍持宽容态度,甚至还主动接受宗教的影响,大学生中一定程度地存在宗教暖昧现象。文章通过呈现该现象的现状,多角度多层面地分析了产生这种现象的成因,并简要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同居,从某一个角度来说,标志着社会的开放,标志着公众舆论对非婚姻内的性生活和同性恋行为的一种宽容。我国未婚同居现象逐渐增多并形成了很大的未婚"同居族",我们应该研究这种社会现象的现实性和合理性,根据实际情况,对其加以规范和引导,将其纳入法律的轨道,而回避或制裁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法律对同居进行调整具有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在行为认知上有独立、理性的思考,其对同性恋的认知及看法是衡量整个社会认知和观念发展的重要指标。以抽样调查为主、访谈个别同性恋者为辅,抽取广西财经学院553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调研可知,大部分大学生对同性恋的认知是比较浅显的,但他们对该群体的接受程度是乐观的,成长环境会影响他们对该群体的看法,他们的看法对同性恋者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河北省五所高校的大学生进行“宗教信仰及宗教观问卷调查”,总结了当代大学生的宗教观现状,即:大多数大学生不信仰宗教,但在信教大学生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多数大学生对宗教报宽容态度,但对宗教内涵的理解有失偏颇;大学生宗教观盲目性与理性化并存,具有现世功利的意识特征,心理调节需求日益突出。通过分析大学生宗教观形成的原因,提出了以下几方面的对策和建议:加强科学无神论教育;做好正面引导工作;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强化理想信念教育;要区别对待大学生信教问题。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高校大学生“考证热”愈演愈烈,本文从大学生考证的基本情况、态度认知、投入与回报和影响因素四个方面对舟山高校大学生考证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并提出几点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综合文献研究、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实证研究大学生对政府公务员的信任力结构认知和信任度特征,得出以下结论:(1)大学生认为政府公务员的信任力结构包含勤政廉洁、工作态度积极和业务能力突出3个因子;(2)大学生对政府公务员信任力各因子的信任度评价不高,其中勤政廉洁更能影响大学生对政府公务员的评价;(3)大学生与政府公务员的直接接触程度、自身的实践体会、自身专业背景、媒体宣传报道、家庭背景均影响其对政府公务员的信任度.并在此基础上系统地提出了提高大学生对政府公务员信任度的5条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同性恋现象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同性恋大学生是个隐秘存在、人数不多但却不容忽视的群体。他们多面临强大的内外部压力,易出现心理问题和心理危机,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高校应积极转变观念,变被动应付为主动出击,加强相关宣传教育,健全性教育体系,做好同性恋大学生的个别辅导和危机干预工作,探索大学生自助与互助之路,构建宽容、健康、理性、和谐的社会风尚,促进同性恋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的参与认知是大学生参与意识形成的前提条件和基础,知识经济时代需要大学生具有较高的参与认知水平。通过对实验班大学生公民参与意识进行调查,发现大学生的参与认知浅表化、功利化现象突出。大学生参与认知受限的主要原因就在于高校缺少系统公民教育、大学生自身社会阅历、认识水平的浅薄以及社会多元化价值观的影响,高校可以通过课堂训练和实践训练的方式提高大学生的参与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10.
同性恋是一种亘古已有的人类文化现象,我国在先秦时期就有了对它的书写。受到先秦时期文史不分的影响,在先秦典籍中主要记载的是君主与男嬖的同性恋爱的故事。这些记载对后世的同性恋书写有着深远的影响。其中对于男嬖形象的书写尤其重要,它不仅给后世留下了大量关于同性恋的典故和鲜明的人物形象,而且确立了后世对于同性恋现象的基本态度。要想对我国的同性恋文学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就必须先对这些男嬖形象进行一种客观公正的解读。  相似文献   

11.
利用元分析方法对采用“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简本”(SWBS-CC20)以大学生为被试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总体主观幸福感显著低于全国常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总体水平无差异;文理科大学生、男女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总体水平均无差异;女生家庭氛围体验满意度优于男生,理科生目标价值体验满意度劣于文科生;学位论文报告的大学生知足充裕因子与全国常模相比较的差异要大于期刊文献与全国常模的差异;大学生知足充裕、社会信心、成长进步、自我接受4个因子与全国常模之间的差异随着数据收集年份的推移而越来越大;地域因素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无影响。  相似文献   

12.
作为时下最流行的社交沟通软件,微信以其独特的魅力备受大学生的青睐。文章旨在从实证调查角度研究该群体对微信社交的态度。基于对构成"态度"要素的解构,从对微信社交的总体认知、情感偏好、行为意向三个方面,了解大学生对微信社交所持态度的总体现状。从微信如何满足大学生社交需求、大学生个性化特征、新媒体文化熏陶三个层面,思考影响大学生上述态度形成的因素。从霍夫兰德观点的说服模型出发,针对大学生对微信社交所持有的非理性的态度,探索性地提出引导对策。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思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高等教育对象新变化带来的挑战,对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观念创新,树立"以人为本"观念、服务观念和效益观念;内容创新,弘扬民族精神,丰富校园文化和加强自我教育;方法创新,善于运用信息网络技术,加强心理疏导,注重人文关怀,由单纯说教向多种载体传播转变;机制创新,在管理机制、激励机制、保障机制和评估机制创新;制度创新,规范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育制度,规范教育者的示范制度,规范思想政治教育课外教育形式制度。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形势下,党扩大和巩固青年群众基础面临新的条件,有必要了解青年的政党认同心理。尤其是在政治社会化维度下,了解"90后"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通过大学生认知理论与群众基础理论相对接的研究方法,归纳党主导的政治社会化互动过程,探究认识、态度、行动三个层面上影响大学生认同程度的要素,从而引出"深度认同"的概念,提出细化引导与过程控制方面的对策,建立"深化认同的逻辑链条模型",以强化认同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高校大学生“就业难”原因探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针对高校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指出了“就业难”在认识上的误区,提出了如何正确认识“就业难”的概念,分析了“就业难”在政策与制度上、社会需求与高等教育的问题上以及学生自身内部因素的影响上等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台湾云嘉南地区大学院校服务学习实施现况与参与态度,以立意抽样,选取该地区推动服务学习转型之六所公私立大学院校。研究发现:云嘉南地区大学院校学生八成以上认同大学中推动服务学习有其重要性;服务学习课程多开设在大一阶段,以"融入式课程"为多,由劳作教育已渐渐转型为通识课程;大学院校学生对于服务学习持较中庸之态度;推动服务学习实施意见与高中低组参与态度比较,在"对课程主题有兴趣"、"想要服务"、"知觉到社区需求"、"可增加履历中的资历"、"符合学校要求"、"想多认识朋友"方面具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当前,高校学生英语口语能力总体薄弱,而口语“源环境”的匮乏又使口语训练变得困难,文章主要探讨在这一现实状况下,高校英语教师如何利用现有的资源,帮助学生打造口语训练的课外“源环境”;如何让学生通过“英语寝室”。“自言自语”等容易组织、容易上手的平台,自觉形成说英语的习惯,并持续以良好的能动的状态,由浅人深地进行英语口语的自我训练。  相似文献   

18.
“直接法”、“交际法”等教学法有助于解决在中国学生中广泛存在的“哑巴”英语问题,但也产生了一些弊端,在外语教学中适当利用母语有助于克服这些问题,对外语教学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首先,把母语和外语进行对比,使学生对外语的理解更透彻,更深刻。其次,学生的外语基础良莠不齐,在大学的外语教学中适当的使用母语可以起到兼顾较差学生的作用。第三,外语教学中,教师在讲解抽象的语法概念或词义时,适当利用母语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对于大学生来讲,翻译能力也是英语学习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在教学中适当使用母语,能够提高学生在外语和母语之间转换的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翻译能力。  相似文献   

19.
加强大学生党建工作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环节,根据高职高专院校的特点和实际,高职高专学生党建的工作模式有:开展“十个一”活动,做好学生入党的引路人;精心打造“党员发展发散链”,做好入党积极分子培养的架梯人;认真构建“党团工作立交桥”,做好党员争先创优的搭台人;规范制定“育苗成才”制度,做好支部建设的创牌人。  相似文献   

20.
“学费贵、上学难”的舆论是在我国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中产生的问题,但并不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主要矛盾。政府和社会各界对待舆论要保持一定的理性,对“学费贵、上学难”要作认真、具体的分析。当前,“上学难”已不是问题,而解决“学费贵”的根本出路在于制度的创新。解决“学费贵、上学难”的问题,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发展为中心,以全面协调可持续为基本要求,以统筹兼顾为根本方法,以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为终极目标。政府要进一步增加对高等教育的投入,高校要把筹措资金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各项收费,尤其是学费要尽早引入价格机制,要进一步深化高考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助学贷款制度,使贫因家庭子女上得起学、上好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