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维索尔伦提出的顺应论从语言使用即语言选择的观点出发,阐明语言使用的过程是语言使用者随交际环境和交际对象而不断进行语言选择的过程。法律文本翻译过程是动态顺应的过程,语境关系顺应及动态顺应为法律文本翻译中的词义选择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根据顺应论,语言的使用是一个连续选择语言的过程.语言的选择必须顺应于语境.广告翻译是一种目的性很强的跨文化交际活动,它和一切语言交际活动一样也是不断做出选择的过程.在广告翻译过程中译者应该根据不同的语境做出动态顺应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语境顺应与翻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顺应论,语言的使用是一个连续选择语言的过程,语言的选择必须顺应于语境.同一切语言交际活动一样,翻译活动也是一个不断做出选择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译者必须顺应于原语和目的语双方的语境因素,翻 译中的语境顺应是多层次的,多角度的,不仅要顺应于语言语境,还要顺应于交际语境,翻译时语境还会随着翻译过程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因此,译者应根据不同的语境做出动态的顺应,再现原作者的真正意图以及原文的文体,风格等因素,获得最佳的语境效果,从而将原文信息最大限度地传达给译文读者.  相似文献   

4.
维索尔伦提出的顺应论从语言使用即语言选择的观点出发,阐明语言使用的过程是语言使用者随交际环境和交际对象而不断进行语言选择的过程。维索尔伦的语用学理论对翻译理论和实践有以下几点启示:首先,语境关系顺应为词义选择和语篇衔接提供了理论基础;其次,动态顺应揭示语言与语境之间的动态关系,提供了一种新的翻译模式,避免了翻译策略选择的争论;最后,顺应过程的意识程度为翻译学的构建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5.
根据Jef Verschueren的顺应论,语言使用是语言使用者按照交际语境和交际对象不断作出语言选择的过程。同一切语言交际活动一样,翻译也是一种不断作出选择的过程。为了成功地实现翻译目的,译者要顺应具体的交际语境和交际对象,选择相应的文本和翻译策略。在顺应论的指导下,鲁迅译介域外科学小说的选材顺应了中国"科学救国"的交际语境,翻译策略的选择顺应了汉语世界读者的语言阅读习惯。  相似文献   

6.
从顺应论的角度出发旨在探讨顺应性对翻译研究的启示。顺应论认为语言使用的过程就是语言使用者按照交际环境和交际对象不断进行语言选择的过程。在顺应论框架内,翻译是一个对原语语境和语言结构客体之间作出动态的顺应过程,只有从语境关系、结构客体等诸方面对原语和目的语作出动态顺应,才能达到语用等值翻译目标。因此,顺应理论对翻译研究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7.
Jef.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论认为,语言使用的过程是语言使用者在不同意识程度下为适应交际需要而不断做出选择的过程.探讨了该理论对文化翻译的启示,指出,译者应动态顺应不同的文化语境,恰当选择翻译策略以避免翻译中文化信息传递的障碍,达到语用等值的翻译目的.  相似文献   

8.
根据顺应论,广告翻译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进行语言选择的过程,其语言的选择具有变异性、协商性和顺应性。广告翻译中的顺应主要表现为语境顺应,包括语言语境顺应和交际语境顺应。广告译者应充分考虑翻译生态环境中的诸语境因素,采取"多维顺应"的翻译策略,从不同的角度来顺应消费者需求,从而取得预期的广告效果,实现广告主的交际意图。  相似文献   

9.
语言顺应论是一个极富解释力和适应性的理论,它对翻译理论研究有很强的借鉴作用.顺应论认为顺应性是人类语言的重要特征之一,语言顺应性主要涉及语境关系顺应、结构客体顺应、顺应的动态性和顺应过程的意识突显四个方面.翻译是一个根据语境不断进行顺应性选择的动态的过程,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必须考虑对译语语境以及译文的语言结构的顺应.翻译活动既受到所处的语言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制约又不断改变着其所在环境,因而翻译永远处于动态的变化过程之中,具有协商性.  相似文献   

10.
广告翻译是一种目的性很强的跨文化交际活动.以语用顺应论为理论框架,指出广告翻译也是一个不断选择与顺应的过程,为了实现广告的目的,广告翻译中应特别注意对受众交际语境和语言语境的顺应.  相似文献   

11.
非语言交际是交际的一种重要形式。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语用失误包括体态语、副语言、客体语和环境语的语用失误。这些失误主要是由于交际双方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以及对认知语境的失误判断引起的。  相似文献   

12.
汉语歇后语是一种独特的语言形式,具有浓厚的文化特色和民族气息。在汉译英的实践中,歇后语的翻译是一个复杂而棘手的问题。顺应论对汉语歇后语的翻译带来了重要启示: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汉语歇后语的翻译实际上是译者不断进行译语选择的过程,译者应根据歇后语的不同类别灵活选用不同的翻译策略,使其译文顺应源语和目的语语境的各个方面,以保证交际的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13.
维索尔伦的语用顺应理论认为,语言使用的过程是一个基于语言内部与外部原因,在不同意识程度下不断做出语言选择的顺应过程.以此为研究视角和探讨的理论基础,指出翻译行为不仅是一个连续不断的选择和顺应的意识行为,也是实施这一意识行为的动态过程.选择和顺应不仅体现出翻译行为的特点和复杂性,同时也体现出从多角度和多层次的视域阐释和指导翻译行为的过程和原则.  相似文献   

14.
维索尔伦提出的语用综观论和适应性理论认为,使用语言即是在不同意识程度下为实现交际目的而连续做出选择的过程,并以此为视角对语用学研究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释.以该理论观点审视语言中的翻译现象及其本质,可以认为翻译活动是一种类似但更加复杂的不断选择过程,从材料的选择到翻译策略手段的确定,无不渗透着社会、文化、认知、语言等因素的互动选择机制.语用适应论不仅可将翻译理论纳入一个连贯统一的框架,而且其在动态适应、意识程度等方面的探讨,也为拓宽翻译研究的发展空间带来了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口译是一种动态交际行为,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意义转换。在口译过程中,语言的意义通常是根据语境来确定的,同一个语言单位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意义。因此,将语境顺应论引入口译研究,并分析在口译过程中如何实施语言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的动态顺应使译语有效再现原语的语用价值,进而提出顺应论下的口译过程包括理解原语、顺应语境、选择意义、策略运用和目的语重构五个部分。  相似文献   

16.
维索尔伦根据使用语言就是进行语言选择的观点提出了顺应论,根据这一语用综观论,对CCTV和BBC电视新闻播报过程中在语言选择层面和语境选择层面进行对比研究,发现二者在顺应观众心理世界和交际渠道上存在顺应程度的不同,从而引起观看效果的差异。在此基础上,为提高新闻的观看效果,对新闻制作人和新闻作家提出了在语言和语境选择层面的建议:顺应观众对安全感的需求、顺应观众信息处理机制的要求、顺应电视播报渠道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