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5 毫秒
1.
一、新诗形式的营造及贡献———从《死水》和《再别康桥》看闻一多、徐志摩对新诗形式尤其是新“格律诗”的贡献要了解《死水》和《再别康桥》的意义,我们需首先了解中国现代新诗历史上“新格律诗”的产生及其背景。从多种意义上来看,如有人所说,诗歌都是一种“在自由和限制之间寻找平衡的艺术”;从早期白话诗运动兴起时胡适所提倡的“诗体大解放”(从内容到语言形式都与“旧传统”决裂,“不拘格律,不拘平仄,不拘长短;有什么题目,做什么诗”,“话怎么说,诗就怎么写”,胡适《谈新诗》),到郭沫若的火山爆发式的自由反叛诗歌,中国现代新诗在其…  相似文献   

2.
1922年由"北社"同人策划出版的《新诗年选》,由于诗歌文本后面的评点而被赋予了与同时期其它新诗选本相比不同的历史功效。这些诗歌评点,在形式上,是中国古代诗话批评模式的延续;在内容上,实现了中国传统诗学思想和外来诗学资源的有效结合。因此,成为中国传统诗话在中国现代诗坛的绝唱,具有重要的文学史价值。  相似文献   

3.
从1918年《新青年》4卷1号发表到胡适的《鸽子》、《一念》等白话诗九首至今,新诗已经走过了八十多年的历程。新诗在西方诗歌影响下诞生,在中西诗艺融汇中发展。我国诗歌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唐代曾达到它的艺术高峰。但是,沉滞、漫长的封建社会,过于严谨的艺术规范,使旧社会诗歌发展到清代中渐趋哀落,只在形式技巧或风格流派上彼此模拟,始终找不到出路。19世纪末60年代到世纪末的清同治、光绪年间,更趋于僵化。19世纪末,夏曾佑、谭嗣同、黄遵宪和梁启超等人倡导诗界革命。但由于他们主张“以旧风格含新意境”、“熔铸新理想以入旧…  相似文献   

4.
陈远征同志的《现代中国的诗人与诗派》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全书十九章,大致囊括了中国现代主要诗人与诗派,每章标题文采斐然,且能体现出现代新诗发展的基本轮廓与线索。”这是武汉大学易竹贤教授在给陈的信中的几句话。我认为这评价是客观的,符合这本书的实际情况的。作者从诗人与时代、诗人与诗作相统一的观点出发,以现代新诗发展为贯串线索,分析新诗流派的产生、发展、嬗变或消亡的现象,概括各流派诗歌的思想艺术特征,评价各流派代表诗作的美学价值,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既能从纵向作俯瞰式的宏观的观照,勾勒出中国新诗…  相似文献   

5.
在新诗传统的河流里始终起伏着“阳光派”与“阴影派”两脉.中国现代政治抒情诗与“阳光派”传统密切相关,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突出的审美风格以及不可避免的历史局限性.从郭沫若、艾青到贺敬之、郭小川,他们对政治抒情诗和新诗传统都作出了自己独到的贡献.在阳光和阴影的交错与融合中流变的政治抒情诗,给我们提供了思考的空间和样本.  相似文献   

6.
在40年代,尤其是抗战胜利后到新中国成立前的四、五十年的时间里,生活在国统区的辛笛、陈敬容、杜运燮、杭约赫(曹幸之)、郑敏、唐祈、唐湜、袁可嘉、穆旦等九位年轻的诗人,在继承我国古典诗歌和新诗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吸收西方现代派诗歌的某些表现手法,在新诗园地里辛勤地耕耘着、探索着,逐步形成了诗歌美学观点大体相同、诗风大体相似的新诗流派。1981年,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这九位诗人40年代的诗选《九叶集》,所以近年人们将这一新诗流派称作“九叶”诗派。  相似文献   

7.
吴欢章同志,是我多年的老朋友。他喜欢诗,研究诗,写过不少有关现代新诗的论著。现在,他又编选了《中国现代十大流派诗选》。他有诗人的激情和气质,对现代新诗的演变和发展,有比较深刻的了解;对现代新诗的甘苦和滋味,也有比较亲切的体会;因此,由他主持,来编选这样一部《诗选》,我认为还是比较合适的。我看了他的选目,也觉得自有其特点。但是,他要我写篇序,我却感到为难了。因为对于中国现代的新诗,我不仅从来没有研究过,而且看都很少看,可以说是一个地道的“现代新诗盲”。但是,他坚持要我写,我也只好勉为其难,胡诌几句了。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大国。诗人之众,诗作之盛,世界上罕与其匹。可是,鸦片战争一声炮响,不仅暴露了我们这个封建古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严重毛病,而且也暴露  相似文献   

8.
抒情诗既是中国诗歌的传统,也是西方诗歌的传统.就世界范围来看,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出现,是对浪漫主义的颠覆与解构.表现在诗歌领域,是对传统抒情诗的冲击,至少是对抒情功能的某种抑制.中国诗歌在八十年代,追赶上这股潮流.传统的抒情诗被打入冷宫.2008年汶川大地震引起的新诗潮,使一度受到现代派诗歌(包括后现代诗歌)歧视的抒情诗,又回到大众视野,而且以不容忽略的社会影响力令诗坛为之一振,重新占据了主流的位置,再领风骚.新世纪的"新抒情诗",与时俱进,创新求变,继承了传统,但并不保守;它兼容并蓄,还汲取了现代派诗歌诸多有益的技法.是抒情诗在新世纪让人耳目一新的原因.笔者呼唤那个诗人以抒情为荣的时代.  相似文献   

9.
试论新诗歌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新诗歌派是三十年代初出现于中国诗坛的一个现实主义的诗歌流派。它是在左联的关怀、指导下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兴的流派。1932年9月成立的中国诗歌会是它的基本力量,该会所办的《新诗歌》杂志(1933年2创刊)是它的主要阵地,并由此而得名。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新诗歌派为坚持现实主义的传统,繁荣新诗创作,抵制和批判资产阶级的诗风,实现诗歌大众化,起过积极的作用。并产生了蒲风、王亚平、柳倩、任钧、温流等具有一定影响的新诗人。本文作为尝试,对新诗歌派的形成、发展过程,诗歌创作的特点,它的成就以及缺陷等方面作一初步探讨,以期引起人们的注意。  相似文献   

10.
“五四”文学革命在创作实践上是以新诗为突破口,而新诗革命则是从诗歌形式上的解放入手。诗体的解放,关键在于外国诗歌形式的输入。没有外国诗歌形式的输入,就没有中国现代新诗。朱自清在《新诗杂话·真诗》中提出:“按诗的发展的旧路,各体都出于歌谣,四言出于《国风》、《小雅》,五七言出于乐府诗”,而新诗却是直接“接受了外  相似文献   

11.
仅仅在几年以前,我们的学术研究才实现了这样一个突破,即较为历史客观地研究和肯定了现代中国二十年代到四十年代所不断隐现的一个象征主义诗歌流派,承认了它作为一种历史现象在新诗史上的自身价值。这比之过去的文学研究的确表现出一种历史  相似文献   

12.
曾几何时,政治抒情诗是中国诗坛一杆高高飘扬的风旗,它的震撼性、影响力和辐射面似乎是同时期的任何其他新诗品种难以企及的。当我们回眸90年来的中国新诗发展历程,面对《凤凰涅槊》、《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给战斗者》、《雷锋之歌》、《团泊洼的秋天》等等一些政治抒情诗的时候,我们对于新诗在书写时代风云、反映大众心声上的不凡创造每每都会生出无限感慨与赞叹。而当我们清点新时期30年来的政治抒情诗创作时,我们的心情又是相当复杂和纷乱的。  相似文献   

13.
七十年新诗发展的历史,从草创到成熟,到新的崛起,经验和教训同样引人注目。艾青的道路,终于到达了中国现代新诗成熟的顶点。为“人民诗人”,为“泰斗”,艾青的新诗创作实绩继郭沫若而起成为又一座高峰,艾青的新诗美学思想作为他创作的指导,其探究价值是不言而喻的。 1 作为中国现代新诗成熟期的突出代表,艾青的诗以其伟大的艺术成就,为中国现代新诗发展开拓了一条道路。艾青的创作生涯,从大堰河时期到唱“归来的歌”,继续了半个世纪。其间关于新诗的理论探讨。辑有一部《诗论》(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在四十年代出版的《诗论》的基础上加入了后期一些理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现代诗坛,皖籍诗人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对新诗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们开创和奠基了白话新诗,并通过自办报刊杂志、举办文学社团等方式来推动新诗的发展;积极参与到各种诗歌流派的建设中,壮大了创作队伍,繁荣了诗歌创作;他们的新诗创作顺应了社会变化的需要,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  相似文献   

15.
马春光 《东方论坛》2016,(1):125-128
一、“问题意识”对“线性思维”的超越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新诗史的书写凸显出两种范式,其一是依照时间顺序、以思潮流派为框架的诗歌史线性描述,其二则是对“现代主义诗歌”发展脉络的系统清理.而吕周聚先生的新著《中国新诗审美范式的历史转型》[1]即是有意突破固有研究范式的一次成功尝试,这部著作最显著的特点在于,它所呈现出的特定的问题意识完成了对诗歌史研究“线性思维”模式的超越,它弃绝了以往流派式的、线性的诗歌史研究范式,从“审美范式”的角度契入现代中国新诗,在社会、文化的广泛关联中探寻新诗审美范式的流变与历史转型.该书在对社会、文化背景深人勘探的基础之上,对现代诗歌文本进行广泛深入解读,辨析出现代中国新诗的七种审美范式,分别是清新自然的诗美风格、狂飙突进的浪漫抒情、朦胧含蓄的诗美追求、形式主义诗歌美学、颓废主义诗歌的唯美追求、承载意识形态的大众化审美追求以及以象征隐喻玄学的智性美.以“审美风格”为线索,对中国新诗进行“非线性”的分析与整合,敞开了新诗史研究新的维度.  相似文献   

16.
四十年代,我国诗坛上出现了一个被称为“新现代派”的诗歌流派——九叶诗派。这派诗人,“艺术上,结合我国古典诗歌和新诗的优良传统,并吸收西方现代派诗歌的某些手法,探索过自己的道路,在我国新诗的发展史上构成了有独特色彩的一章。”辛笛是其中的年长者,也是其中卓有成就,较有特色的一位。借鉴外国诗歌的表现手法,吸收外国诗歌的养分,这是中国新诗得以产生、发展的重要条件。辛笛早在中学时期,就曾翻译过法国象征主义诗人波特莱尔的诗集《恶之华》片断;大学时代,“曾广泛吟味了西方诗  相似文献   

17.
胡适是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一位巨人,他在文学、思想、学术等方面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诗歌方面,以胡适为代表的早期白话新诗运动是中国诗歌转型的开端,回顾中国现代新诗的历史,胡适是不能被忽略的。他以大胆的"尝试"精神,引领着中国新诗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新诗流派的嬗变史,实际上也是新诗艺术的发展史。每一次嬗变都意味着探索和超越,也可能同时伴随着偏颇和失误。现代新诗艺术正是籍此走向了成熟。系统地探讨嬗变中历史的艺术的经验教训,比之单纯观照特定流派的得失,无疑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19.
五十多年前,朱自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中曾将新文学第一个十年的新诗归纳为“自由诗派”、“格律诗派”、“象征诗派”三大流派。新时期第一个十年诗歌的发展,如果从诗歌潮流方面着眼,亦可“强立名目”分为传统诗潮、新诗潮和现代主义诗潮三大诗潮。三者的交相起伏构成新时期第一个十年蔚为壮观的诗坛风貌和基本格局,所体现出的总体趋向则是新诗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20.
新时期30年来,改革开放的政治环境给文学创作带来了极大的活力与生机,也促进了当代文学的发展与繁荣.新诗作为四大文学文体中最为活跃的品类,其突出的创作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不过.在辉煌的成就背后。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中国新诗创作还远没迭到成熟和完善的地步.还存在着一些明显的缺陷与不足。为了总结新时期30年来的新诗发展历史.探究弥补缺陷与不足的良策,我们邀请了几位多年从事新诗教学与研究的教授和博士,对新诗30年来的发展轨迹、朦胧诗的历史功过、当代新诗写作中的俗化现象以及政治抒情诗的当下处境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剖析。以期为读者准确认识当下诗歌现状提供一些启示,同时也为当代诗歌的健康稳定发展提供某种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