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产品责任因果关系是指产品缺陷与损害事实之间的相互联系,缺陷产品在发生损害事实时,常常介入了受害人或第三人的行为等因素,即中介原因。分辨是产品缺陷还是中介原因构成产品责任因果关系中的原因是产品责任因果关系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通过比较中美产品责任因果关系规则,在产品责任因果关系和中介原因的判断上,应把可预见规则与相对过失规则结合起来,并引入法律的价值判断,实现消费者权利和企业效益的平衡。  相似文献   

2.
在考察各国产品责任立法对产品概念的界定模式之后不难发现,我国《产品质量法》在产品概念界定中使用的加工、制作以及销售等字眼都不尽准确,有待于进一步科学界定.此外,应将电力及管道输送产品、血液与血液制品、初级农产品、智力产品、赠品等纳入产品的范畴,以更好地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3.
产品类型和感知风险对消费者属性同异选择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期的情境效应研究发现,相同属性同异选择集下的消费者选择行为完全相反,这为同异属性选择集下的消费者选择研究留下了悬而未决的矛盾.文章利用情境模拟实验法,将感知风险和产品类型纳入整合的研究框架,从感知、风险规避和效用等方面研究消费者属性同异选择行为.研究发现,高感知风险下消费者对趋同产品的选择显著多于低感知风险情形,而低感知风险情形下对趋异产品的选择则相反.同时,感知风险和产品类型对消费者属性同异选择存在交互作用,在高感知风险下对实用品的选择情形中,消费者倾向于趋同选择;在低感知风险下对享乐品的选择情形中,消费者偏好作出趋异选择;在其他情形下对消费者选择的影响则不显著.研究结论弥合了属性趋同效应和知觉聚焦效应的矛盾,对企业的同异策略选择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信号是制造商面对消费者逆向选择问题所采取的重要手段。只有了解消费者在组合约束下产品属性及其水平的重要性排序,制造商才能针对性运用产品属性对消费者实施信号传递。正交设计实验结果显示,具有信号作用的产品属性在不同产品之间具有相似性,而组合约束下单一产品信号消费者决策贡献率具有较大差异,产品属性水平对消费者效用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产品责任法中“产品”范围的扩大化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公共政策不断向消费者倾斜,产品责任法中的"产品"范围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各国立法和司法或通过修改原有法律,或通过对"产品"概念更宽泛、更灵活的解释,将更多的产品如电、初级农产品、血液智力产品等纳入严格责任管制.作为WTO成员国,我国应该跟上世界产品责任法的发展趋势,完善产品责任立法,将更多产品纳入"产品"范畴.  相似文献   

6.
国际公共产品是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其来源为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中的公共产品概念。公共产品是指国内公共产品,与国内问题的研究相联系,后经学者的类比而进入国际政治经济学的领域,发展为特指全球层次上的“国际公共产品”,并逐渐被纳为“霸权稳定论”的核心概念。在现实条件下,霸权稳定前提下的国际公共产品的供给已经不能适应世界形势的发展,因而引入“跨国公共产品”概念,并对其产生的必然性与意义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以"产品"和"缺陷"两个概念为分析对象,论述了我国的产品责任立法现状,指出目前我国产品责任的法律法规存在着零散、简单、措辞欠妥等现象,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产品"和"缺陷"概念的修改建议,并认为我国的产品责任立法应该以"不合理的危险"的存在作为产品缺陷的衡量标准,在产品责任的归责原则上,采取严格责任原则,从而切实保护消费者利益。  相似文献   

8.
以"产品"和"缺陷"两个概念为分析对象,论述了我国的产品责任立法现状,指出目前我国产品责任的法律法规存在着零散、简单、措辞欠妥等现象,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产品"和"缺陷"概念的修改建议,并认为我国的产品责任立法应该以"不合理的危险"的存在作为产品缺陷的衡量标准,在产品责任的归责原则上,采取严格责任原则,从而切实保护消费者利益.  相似文献   

9.
缺陷产品对消费者造成损害 ,生产者和销售者必须承担严格的民事责任。新修订的《产品质量法》充分地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扩大了产品责任义务主体范围 ,但是 ,在产品责任归责原则仍存在不足 ,特别是没有规定精神损害赔偿 ,与发达国家产品责任立法仍存在差距 ,不利于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亦不利于有效地遏制生产者、销售者的恶意和不负责任行为 ,最终影响生产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2 1世纪是消费者的世纪 ,而旨在保护消费者利益的产品责任立法在我国尚处起步阶段。本文主要通过对我国《产品质量法》和美产品责任法立法背景、产品的定义和范围、归责原则、产品缺陷、产品责任赔偿等问题的比较研究 ,借鉴美国产品责任立法的先进经验 ,提出了对完善我国产品责任立法的几点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1.
缺陷产品召回制度与产品责任制度关系探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缺陷产品召回制度和产品责任制度在立法目的、某些概念和范畴及责任方式等方面的密切联系,以及二者在构成要件、责任性质和范围及启动程序等方面的差别;认为廓清二者的异同,有助于了解各自的作用和局限,完善我国的产品质量立法,全面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提出了建立和谐统一的产品质量法律体系的设想。  相似文献   

12.
公共产品概念包含经济、政治、社会三方面的属性,仅从某一方面属性来定义公共产品,难免引起争议。通过对公共产品三个方面属性综合分析,结合公共产品历史发展过程,对公共品概念重新进行界定,得出其定义必须以公共问题为向导。以满足公共需求为目标,以集体选择和共同消费为两个基本特征,并在此基础上界定公共产品范围。  相似文献   

13.
传统产品责任制度只能在产品不符合国家、行业标准或已经造成实际损害的前提下才可以进行退货、修理、赔偿等,已经不足以达到对消费者的保护。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出现,从某种程度上讲是对产品责任制度的扩张,只要产品存在危及他人人身、财产的不合理危险就可以采取召回措施,更有利于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文章试图厘清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基本内涵,以合同法和侵权法为理论基础,从实施主体、归责原则等方面对缺陷产品召回制度做出初步架构。  相似文献   

14.
分离定价是企业常用的一种价格战略,分离定价时,总价如何在各个部分之间进行分割,是否会系统地影响消费者的偏好,是一个值得企业决策者和营销学者研究的问题。通过三个实验发现:在对总体的价值进行评价时,消费者对次要属性在分离定价中比在整合定价中有更多的选择性注意,对次要属性的评价在分离定价中比在整合定价中有更高的权重,次要属性的交易价值越高,消费者对产品的偏好也越高。在分离定价中,分离部分属性的价格衡量能力越强,消费者的选择性注意越高,在总评价中其权重越大。此时,消费者的偏好取决于价格易衡量属性的交易价值,易衡量属性的交易价值越高,消费者对产品的偏好也就越高,这说明消费者在对某一交易进行判断时会出现系统偏差,从而产生非理性的购买决策。  相似文献   

15.
从转移成本的角度研究存在网络外部效应的软件市场中企业对其产品的兼容性选择问题,结论是:由于消费者对于转移成本和网络外部性态度的不同,优势厂商对产品的兼容选择也不同。当消费者更多考虑转移成本时,优势厂商选择兼容;而当消费者更多考虑网络外部性时,优势厂商选择不兼容。  相似文献   

16.
基于不同认知资源拥有量的消费者加工不同一致性延伸产品时的认知过程差异,分析消费者延伸产品评价趋势存在差异的原因,检验消费者认知资源拥有量、品牌延伸产品范畴归类的结果、态度属性转移度、任务满意度对延伸产品评价的作用。结果证实,对不同一致性延伸产品进行范畴归类时,不同认知资源拥有量的消费者的归类结果存在差异,造成消费者对不同一致性延伸产品具有差异性的态度属性转移度和任务满意度,进而影响消费者延伸产品评价趋势。  相似文献   

17.
我国产品责任研究的现状及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产品的概念和范围、产品责任主体、产品责任的构成要件、归责原则、抗辩事由五个方面对我国的产品责 任理论研究进行叙述,并依据公平理念及国外的产品责任制度对之进行评析。  相似文献   

18.
消费者满意度显示出了消费者在不同满意属性上的满意程度 ,文章从消费者满意度的概念出发 ,分析了它与产品研发设计、企业经营策略的关系。结合现代市场营销理论 ,通过对产品研究、概念测试、设计操作及消费者需求的细致分析 ,探讨了消费者满意度对产品设计思维及方法的深刻影响以及在产品设计环节上应如何注意提升消费者满意度 ,正确引导消费取向  相似文献   

19.
消费者在进行产品选择时通常会广泛地浏览并参考产品的在线评价信息,如何有效地利用数据规模庞大的产品在线评价信息辅助消费者进行产品选择值得关注。针对产品选择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在线评价信息的产品选择方法,运用数据采集软件获取产品的在线评价信息并进行整理,依据随机占优准则,判断每个指标在线评价结果的两两产品比较的随机占优关系,进一步运用PROMETHEE Ⅱ方法对产品进行排序,最后通过一个选择汽车的例子说明该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对产品责任损害赔偿制度的规定尚不完善 ,还没有形成统一的《产品责任损害赔偿法》。完善这一制度 ,首先应对人身损害赔偿、财产损害赔偿及惩罚性损害赔偿等重大问题予以重视和解决 ,使消费者的权利得到有效保护 ,同时使企业不断强化质量管理意识 ,积极预防可能出现的损害赔偿事件 ,化解由此引发的各种危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