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当前区域产业品牌效应的扩散已成为影响国家和地区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本文构建了一个同时存在中间品市场和消费品市场的理论模型刻画区域产业品牌效应,在此基础上从产业集聚角度对区域产业品牌效应的扩散及其风险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产业市场和消费品市场上区域产业品牌效应的扩散存在良性互动关系,对产业集聚和产业升级具有促进作用;反之,如果区域产业品牌不能充分扩散,会形成不利于地区发展的风险,不利于产业集聚和产业升级。因此,政府应采取各种政策措施以加强政府和企业对区域产业品牌的投入,同时加强对区域产业品牌的监督管理,实现区域产业品牌在产业市场和消费品市场上的扩散,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对服务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以广东省为例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显示:服务业集聚对区域内企业竞争力、区域竞争力以及区域结构都有影响,如果服务业集聚效应能够正向溢出传导必会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反之则会出现集聚效应背离经济增长的负向溢出。以广东省为例,除金融业之外的服务业各部门都具有集聚效应,且服务业集聚效应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服务业集聚每增长1个百分点,引起产出增长0.04个百分点,说明目前广东省由集聚带来的经济增长的效应还处于上升期,今后政府对服务业集聚的引导应注重从"量"到"质"的转变,注重对广东省服务业集聚效应正向扩散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县级行政区为样本,运用空间联立方程模型,考察人口与经济集聚的空间效应。研究发现,现阶段成渝地区人口与经济集聚存在双向促进作用,即当地人口集聚可以推动经济快速集聚,当地经济的集聚又吸引大量劳动力,促进人口集聚。不同于中国、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发展存在扩散效应的研究结论,成渝地区空间溢出效应主要表现为虹吸效应,即周边区域人口、经济集聚会抑制本地区经济集聚,周边区域经济集聚亦对本地区人口集聚有阻碍作用;然而周边区域人口集聚会促进本地区人口集聚。门槛模型估计结果表明,仅产业结构优化、公共服务完善的少数中心城市才能充分发挥经济集聚对人口集聚的促进效应。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从强化中心城市、构建区域经济副中心等方面促进成渝地区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4.
以新兴古典经济学研究框架为基础,分析了产业集聚与扩散背景下的区域分工形成及演变.由于最初区域间的资源禀赋及比较优势存在差异,不同产业会向不同地区集聚,从而形成区域分工,进而可以通过区际贸易实现区域分工均衡;由于比较优势的转变,原先适合该产业形成集聚的区域会变得不再适合,从而会引发产业向其他地区扩散与再集聚,这会引起区域分工的进一步演变.以产业集聚与扩散为基础,通过建立区域之间的分工与合作关系,可以实现中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产业集群理论在初步形态的基础上打破了传统产业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形成了产业集群理论的新进展.主要表现在:从创新环境角度研究产业集群,从知识扩散的角度研究产业集聚现象,从社会资本角度研究产业集群等.产业集群理论的新进展对产业集聚现象的解释提供了理论工具,为区域产业竞争力的形成提供了新的分析思路,为区域产业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新的方法.产业集群理论的新进展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产业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启示:以产业集群为途径,提高我国的区域产业竞争优势;以产业集群为载体,不断提高区域经济的竞争能力;研究中国产业集群的一般规律,促进区域产业集群的成长;培育新的区域合作机制,创造产业集群的形成基础.  相似文献   

6.
运用区域经济和运输经济的有关理论考察研究江阴长江公路大桥通车后作为大桥苏北桥头堡所在地泰州经济的集聚和扩散效应,泰州应充分利用自己区位优势,抓住机遇,强化优势产业,大力沟通上海、苏南,拉动苏北腹地经济上台阶,形成以泰州为中心的苏中地区沿江经济发展带。  相似文献   

7.
在2019年8月的中央财经委第五次会议上强调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新形势下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在发展中营造平衡。目前各地区以经济发展为核心目标所展开的城市首位度提升、强化中心城市作用的区域经济发展导向,究竟是会导致城中心城市形成对周边地区的虹吸效应,劣化区域的协调发展,还是会形成更强的龙头带动作用,扩大其辐射扩散范围,缩小地区内部的发展差距?研究针对性分析我国现阶段重要的空间形态——城市群,其中心城市首位度变化对区域整体经济增长及协调发展的影响。在理论层面,研究基于区域非均衡发展理论、城市最优规模倒U型模型对中心城市的集聚与扩散效应与区域协调发展的作用机制展开分析,构建形成中心城市首位度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理论框架,分别从中心城市在集聚效应下对区域协调发展的抑制作用、中心城市在扩散效应下对区域协调发展的推进作用、中心城市不同首位度水平作用机制三个方面对中心城市首位度与区域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变化及其内部作用机理展开分析。在实证层面,研究以中国十九大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利用2006—2017年中国十九大城市群面板数据展开固定效应分析,并通过内生性检验对模型内生性...  相似文献   

8.
区域经济集聚通常对地方的经济增长和城市化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在生态环境方面的作用却相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在区域内。经济集聚的环境效应会使地方环境问题目趋严重;在区域外。经济集聚引致了大规模的跨区域资源配置,这种跨区域的经济要素流动由于缺乏应有的生态补偿机制的配合,会将经济集聚的环境负效应扩散到资源流出地区,造成全局性的环境问题;在环境治理方面。现有的环境政策并不能减弱经济集聚的向心力与环境负效应,反而刺激了经济集聚,增加了集聚区域的经济总量和污染排放总量。结果,经济集聚的环境问题更加突出。并向区域外扩散,呈现出一种全局性的生态环境恶化趋势。  相似文献   

9.
旅游业空间集聚是规模经济效应的前提和基础,规模经济效应反映了产业集聚的效率水平。鉴于我国旅游业空间集聚的现实情况,在通过赫芬达尔指数和区位熵指数衡量我国旅游业集聚水平及空间分布特征的前提下,利用2007—2016年31个省份的数据,借助空间杜宾模型对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东北部和西南部的旅游业规模经济效应进行测度。研究结果表明:1.东中西部和西南地区旅游业呈现规模经济效应,东北地区表现为规模报酬递减;2.空间集聚促进规模经济实现,但不是实现规模经济效应的充分条件;3.我国区域旅游业空间集聚的回波效应大于辐射扩散效应;4.政策因素在我国旅游业区域规模经济效应的实现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城市群的存在是区域城市化与城市区域化的重要表现,它作为区域城市化高级阶段性现象,是集聚与扩散共同作用的产物。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必然要求重视和加强城市群的发展,当今城市群的发展深刻影响着区域乃至国家的国际竞争力。武汉城市群是在出现中部凹陷的区域经济格局的情况下,湖北省提出振兴湖北经济,推动湖北经济率先在中部崛起的主要战略举措,是带动中部崛起的重要增长极。  相似文献   

11.
区域低碳创新能力是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政府对区域低碳创新系统的制度创新体现在区域低碳产业发展规划、低碳产业集聚激励、低碳科技成果转化等三个方面。区域内企业低碳技术创新体系的构建内容有:加强低碳技术创新联盟,增强低碳核心技术攻关能力,整合低碳产业链,实现区域资源的良性循环,构建创新型网络组织,促进低碳技术的扩散。  相似文献   

12.
产业集聚是产生规模经济和形成区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城市化对产业集聚具有推动作用。本文研究了城市化带动产业集聚理论,实证城市化带动产业集聚的作用并分析出城市化带动产业集聚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加快城市化进程带动产业集聚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经济集聚机理的尺度分异整合及其应用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活动空间集聚是有尺度之分的。文章从企业—厂商、产业—行业和区域—地带三个尺度研究了经济活动空间集聚,认为在企业—厂商尺度上,空间集聚特点是企业增长和空间扩张,作用机理是内部规模经济和内部范围经济;在产业—行业尺度上,空间集聚特点是企业的空间邻近性,作用机理是外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范围经济;在区域—地带尺度上,空间集聚特点是产业的区域复合,作用机理是区域外部规模经济。在此基础上,文章论述了经济活动空间集聚的不同尺度作用机理的内在统一性及其理论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4.
在引入了内生增长的新经济地理模型框架下考察了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为了检验这种理论预期,利用省级和地级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使用面板数据分析方法考察了集聚对中国省级区域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1990年以来,集聚对增长具有促进作用,影响作用不仅显著,而且强度较大。这种经验分析结果更加突出了空间平等与空间效率的矛盾问题,区域政策可能会陷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与通过集聚促进增长的两难境地。  相似文献   

15.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中央提出的又一重大举措。辽宁要构建区域经济三大板块,增强中心城市的集聚力和扩散功能。  相似文献   

16.
经济集聚机制研究几个问题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经济集聚现象越来越得到经济学界及区域研究学者的广泛重视,因此本文对当前区域发展的非常关注的经济集聚现象进行探讨,并就经济集聚的概念进行深刻剖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关经济集聚研究的几个有价值的新研究方向,如考虑集聚效应的城市最优增长控制,中小企业在集群中的影响作用,集群的价值链分析及价值转移分析,试图为经济集聚机制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新的观察视角。  相似文献   

17.
理论分析表明,产业集聚能促进区域经济增长。采用广东省承接产业转移的15个欠发达城市的相关统计数据,对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据此,提出进一步发挥产业集聚效应的几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旅游产业集聚是旅游经济向高质量转型的必经阶段,为研究旅游产业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基于2005—2019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运用区位熵、熵值法、ESDA方法以及空间杜宾模型等方法探究了旅游产业集聚对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期内,旅游产业集聚和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均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并且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空间关联类型以H-H和L-L集聚为主,二者高水平地区的空间演变趋势在整体上均表现为以原有集聚区为中心向邻近地区扩散的特征;旅游产业集聚不仅能显著带动当地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提高,并且具有较强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交通改善、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均能不同程度促进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旅游碳排放强度则显著抑制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经济发展和旅游碳排放强度具有较强的正溢出效应,交通改善呈现出显著的负溢出作用;旅游产业集聚影响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区域异质性。  相似文献   

19.
区域间水平溢出是资本和劳动力的跨区域流动导致的产出变动,表现为集聚和扩散,共同的合力就是水平溢出效应。以空间经济学为理论基础,分别对以"本地市场效应"和"价格指数效应"表示的聚集力、以"市场拥挤效应"表示的扩散力进行综合分析。利用修改后的西科恩(Ciccone)模型,2008年285个地级市数据,对水平溢出机制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本地市场效应和价格指数效应对区域聚集有作用,其中本地市场效应的作用更明显,市场拥挤效应对区域扩散有作用,但是聚集经济产生后,发达地区的要素流出始终小于要素流入,即水平溢出始终为负。  相似文献   

20.
以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为基础构建了两个区域、三个部门和一种要素的空间模型。模型较好地解释了单一中心经济形成与发展的理论机理,并在此基础上对城市空间结构演变机理进行了理论的解释。结果显示,企业异质主要是通过交通基础设施和信息基础设施水平而作用于城市的产业结构,在此过程中表现出较强的集聚-扩散连锁效应,从而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