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知识产权是因个人创造性智力劳动而由知识产权人享有的一种专有权。要解决知识产权人对知识产品的垄断与社会公众对知识产品的合理需求之间的矛盾,应从知识产权制度与知识创新的关系着手,反思知识产权制度造成的负面影响,建立知识产权利益平衡机制。利益平衡作为知识产权的内在精神和外部机制,是一个动态的、永无止境的辨证过程。知识产权制度只有在对利益平衡目标的不断追求中,才能实现对社会资源最合理的配置。  相似文献   

2.
知识产权国际利益平衡机制之法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产权所蕴含的丰厚利益日益凸显。工业集团对利益的追求正深刻影响着知识产权国际制度的发展。知识产权国际制度能否实现其公平和效率的双重价值目标,取决于利益均衡机制的构建。在知识产权国际制度中围绕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至少交织着这么几组利益关系:知识产权与知识共享权;知识产权与基本人权;知识产权与后续创新权。法律要在知识产权领域确立秩序,必须对相关主体的权利进行合理配置。在知识产权人利益与国际社会整体利益的关系上,对知识产权人利益的保护不是知识产权制度的目的,而是实现增加国际社会整体福利的手段,对待两者的关系应抱着节制与发展的态度。  相似文献   

3.
南北知识产权保护:利益失衡及其利益平衡之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的知识产权国际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南北国家之间在科技、经济和文化发展方面的巨大差异使得国际知识产权保护存在明显的利益失衡现象。知识产权保护的不均衡性反映了知识产权领域中的特殊国际关系。发展中国家在知识产权国际保护中应当极力维护自己的利益,打破发达国家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垄断和利用知识产权获得不正当利益,以重构国际社会的知识产权利益平衡机制。我国知识产权在推进国际化的潮流中也应从国家和民族利益大局出发,对知识产权保护给予适当的定位。  相似文献   

4.
传统知识产权制度主要以工业知识产品为对象,农业知识产权的利益平衡问题尚未得到充分关注。立足于利益视角,农业知识产权的生物性、自然依赖性、外溢性以及高风险性决定了农业知识产权需要更完备的利益平衡。针对农业知识产权,有必要突破传统工业产权的规范路径,建立专门化的农业知识产权制度体系,从公共财政支持的增强、利益分享机制建构以及法律救济渠道的完善等方面重点展开,建构农业知识产权利益均衡的规则体系。  相似文献   

5.
诚信建设现在已上升成为国家战略,在传统的道德、文化驱动诚信和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诚信的同时,需要挖掘新的诚信建设资源。知识产权制度本身包含着一些诚信需求,同时,知识产权制度所蕴含的创新精神、利益平衡、妥协机制、讲究信用的特质可以被用于政务诚信、商务诚信、文化诚信建设。未来需要找准知识产权事业与诚信建设的对接口,一体两翼,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6.
知识产权制度以利益平衡为视角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知识产权是因个人创造性智力劳动而由知识产权人享有的一种专有权。要解决知识产权人对知识产品的垄断与社会公众对知识产品的合理需求之间的矛盾,应从知识产权制度与知识创新的关系着手,反思知识产权制度造成的负面影响,建立知识产权利益平衡机制。利益平衡作为知识产权的内在精神和外部机制,是一个动态的、永无止境的辨证过程。知识产权制度只有在对利益平衡目标的不断追求中,才能实现对社会资源最合理的配置。  相似文献   

7.
利益分享是大多数知识产权的基本属性,但是,地理标志的利益分享属性不同于一般的知识产权而表现为有自己的独特性。建立在特定的具体的历史的经济关系基础上的地理标志,其内在特性决定了其权利构造体系与传统的知识产权有很大的差异。地理标志的权利构造要求保证所有利益相关方必须通过适当制度安排获得并实现自己的权利或利益,这是地理标志权利体系构造的最终目的。地理标志知识产权权利构造体系是建立在专有权之上的利益分享,这种分享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地理标志知识产权的权利构造和地理标志知识产权的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8.
知识产权法的利益平衡原则:法理学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晓青 《南都学坛》2008,28(2):88-96
利益平衡既是一项立法原则,也是一项司法原则,在知识产权法中也同样适用。知识产权法中的利益平衡原则可以从法理学的角度加以认识:它是知识产权法中协调利益冲突的需要,是实现知识产权法中平等与正义价值的需要,是知识产权法平等正义价值的应有之义,也是实现知识产权法中的公共利益目标的需要,是实现知识产权法之公共利益目标的基础和保障。特别是,知识产权法本身存在着重要的公共利益目标,而其本身作为保障私权的制度,这一目标的实现必须引入利益平衡原则。  相似文献   

9.
知识产权制度中的利益平衡原则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益平衡是知识产权制度追求的价值目标。利益平衡原则的提出根源于知识产与有形财产的自然属性以及知识产权与有形财产权在性质上的差异,知识产权制度中更多地体现出法律的控制。庞德将法律视为协调利益冲突手段的社会利益学说为利益平衡原则提供了法哲学上的基础。而在把知识产权界定为私权的同时对产权交易进行规制,这两方面共同作用所带来的经济学上的效益最大化则为利益平衡原则提供了经济学上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知识产权滥用导致了技术市场中各个主体 (包括社会公众 )之间的利益失衡 ,而这些利益也正是反不正当竞争法所关注的 ,所以 ,对知识产权滥用的限制成为知识产权法与反不正当竞争法之间的连接点 ,也使得反不正当竞争法成为知识产权法的一个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1.
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的知识产权保护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国家创新体系是由与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相关的机构和组织构成的网络系统,主要包括知识创新系统、技术创新系统、知识传播系统和知识应用系统。知识产权保护贯串于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知识传播和知识应用过程的始终,也就是说知识产权制度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成功的重要法律保证。因此,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过程中,必须强化知识产权保护。  相似文献   

12.
国有企业制度创新是解决国有企业存在问题的重要基础,明晰产权基础,优化产权结构,强化激励机制,硬化约束机制,实行政企分开,强化国有资产监管,进行企业文化创新,是国有企业制度创新的必然.  相似文献   

13.
论管理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动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管理创新是知识经济对管理提出的必然要求 ,也是经济增长的动力。它表现出以下趋势 :以人为本 ,体现个人、组织、社会和谐发展 ;从传统管理模式转向整合管理模式 ;减少管理中间科层 ,实行网络型组织结构 ;知识等无形要素是分配的依据 ,贡献大小是分配的尺度 ;企业利益与社会责任的统一。管理创新是个过程 ,通常要经历产生创新愿望、进行创新定位、形成创新方案、实施创新、创新评价与总结等阶段。  相似文献   

14.
论当代知识生产力的新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广义社会生产力的角度,论述了知识生产力的属性,即人们在社会的知识生产中创造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它是社会精神生产力的体现,并对社会的物质生产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继而着重探讨了知识生产的基本特点和知识生产力的测度方法,根据当代知识生产的创造性、高投入、高收益与高风险性,提出测度知识生产的投入、产出及知识生产效益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5.
我国制药企业技术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创新的能力和效率,是制约医药制造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因素.针对我国制药企业因创新能力不足而影响竞争力的现状,提出了要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产业化等领域技术创新投入、增强企业与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推进医药企业的产权多元化进程等多项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房地产开发企业中普遍存在着采用各种手段人为调节利润的现象,这不仅减少了国家的税收收入,且给银行等金融机构带来极大的经营风险。管理当局必须要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加以防范或制止,从而促使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各项利润指标归于真实。  相似文献   

17.
从知识经济与会计环境变化入手 ,讨论了知识经济对会计目标、会计假设、会计成本原则、资产概念的冲击 ,重点分析了知识经济对会计管理职能和人员素质的创新要求及措施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各国之间的贸易竞争以其凝聚在商品中的科学技术的较量为主要特点,由于知识型产品具有高附加值,各个企业都在产品中投入大量资本用于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形成本企业专有的知识产权,又由于知识产权的无形性和可复制性,侵犯他人知识产权往往只要很少的投入就能获得丰厚的回报,因此在巨额利润的驱使下,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现象越来越严重,知识产权摩擦问题也越来越多.文章针对我国知识产权摩擦的相关现象,探究了我国企业知识产权纠纷频发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人力资本股份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人力资本及其确认、人力资本的价值与价值计量的研究,按“人力资本的价值取决于它所创造的超额利润(经济增加值)”的原则,设计人力资本价值计量模型,进而探索不同类型人力资本股份化的实现方式,并建议利用期权股份激励创新型人力资本所有者。  相似文献   

20.
论上海技术创新中的产业集聚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创新资源集中到少数技术产业有利于提高整个地区的技术创新能力和获利能力,从而进一步支持新的技术开发活动,吸引更多人力资本的流入,使上海经济发展日趋技术化和知识化.研究表明,技术创新具有空间集聚性,技术在地理范围内的集中有外部性效果.因此,扩大上海科技资源基础能够提高工业技术创新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