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何提高幼儿的学习质量,激发幼儿的深度学习一直以来是幼教工作者关心的问题。笔者在借鉴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OCCP学习行为模型为研究视角,随机抽取两个中班幼儿进行观察记录,通过对幼儿集体教学活动中学习行为的分析,指出课程内容设置不平衡、课堂互动缺乏有效性是影响幼儿高级学习行为发生的重要因素。笔者还假设了幼儿发生学习行为时的内在心理取向,以期为教师的集体教学活动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操作行为层的幼儿会对学习行为后果做出预测;认知行为层的幼儿会对信息有亲社会性的解读;协作行为层的幼儿会根据兴趣指导自身学习行为。  相似文献   

2.
教师的教育理念与实践经验是判断幼儿问题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但在师幼互动中,由于教师缺乏一定的观察、沟通、解析行为等专业能力,对幼儿问题行为的教育也陷入了一些误区:重外在影响因素,轻教师自我反思;重外化问题表现,轻背后行为动机;重统一标准评价,轻幼儿个体差异。要走出误区,教师坚守正确的儿童立场是关键,学会细致观察是基础,与家长有效沟通是现实需要,进行针对性的引导与支持是核心。  相似文献   

3.
为从父母教养效能感和祖辈参与教养角度探讨幼儿问题行为的形成机制,采用祖辈参与教养量表、父母教养效能感量表、幼儿问题行为量表对332名3-6岁幼儿进行测量,研究发现:幼儿问题行为情况由高到低依次为:多动注意问题、品行问题、同伴交往问题、情绪症状,幼儿问题行为在幼儿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及祖辈参与教养高、低组间存在显著差异;祖辈参与教养与父母教养效能感、幼儿问题行为两两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父母教养效能感在祖辈参与教养与幼儿问题行为之间存在调节作用;提高父母教养效能感会有效降低祖辈参与教养对幼儿问题行为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究母亲的教养方式、亲子沟通、幼儿问题行为三者之间的关系,运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亲子沟通问卷》以及 《幼儿问题行为问卷》(家长版)对辽宁省501 位幼儿及其母亲进行测查,并用SPSS26.0 软件对回收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发 现:母亲教养方式能正向预测幼儿问题行为、负向预测亲子沟通;亲子沟通能负向预测幼儿问题行为,且在母亲教养方式和幼 儿问题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主要教育建议:父母应理性看待幼儿问题行为,发挥自身榜样作用;采用科学教养方式,提 升自身教养水平;建立良好亲子沟通,营造良好家庭氛围。  相似文献   

5.
目的:旨在探讨幼儿攻击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有效预防和干预农村幼儿的攻击行为。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方法,调查5个乡镇的农村幼儿园524名幼儿的攻击行为。结果表明,农村幼儿情绪发泄与攻击行为呈显著正相关;父母支持在农村幼儿情绪发泄对攻击行为的影响中起着显著的调节作用。结论:幼儿情绪发泄会增加其攻击行为的发生概率,父母支持能够缓冲情绪发泄对攻击行为的影响,未来实践可以通过提高父母的支持来降低幼儿情绪发泄对攻击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以304名3-6岁幼儿家长为研究对象,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方式构建幼儿进餐行为主体性(简称“主体性”)与家长饮食营养教育行为(简称“教育行为”)、家长对幼儿进餐行为的态度和评价(简称“态度和评价”)以及家长自身饮食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简称“知识态度行为”)的关系模型,结果发现,教育行为对主体性产生显著的直接影响,其效果值为0.670;态度和评价可直接地或通过教育行为间接地对主体性产生影响,其总的影响力是0.710;知识态度行为通过三条途径间接地对主体性产生总效果值为0.533的影响力。三个预测变量,即教育行为、态度和评价以及知识态度行为,能联合解释主体性76%左右的变异量。因此,本研究认为成人是幼儿进餐行为主体性养成的重要支持者,幼儿自身则是幼儿进餐行为主体性发展的真正力量;作为幼儿生活中重要他人的成人,只有将自己的外在影响建立在幼儿生理需要和心理因素等基础上,帮助幼儿将这些外在影响转移或内化为幼儿自身内在的心理结构,才能在幼儿进餐行为主体性养成中发挥应有的积极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幼儿园毕业典礼在集体记忆的延续、阶段过渡及社会化成长等方面体现出不可替代的意义。幼儿园毕业典礼中隐含的 抑或显现的仪式通过各种表征呈现,从而以潜在的形式影响仪式的参与者。目前,幼儿园毕业典礼仪式活动的开展,浮现出忽 视幼儿主体性、制约幼儿自主性,以及影响幼儿的沉浸性体验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确立参与群体的共同意志、融入幼 儿园教育教学以及构建参与者互动意向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交往能力在个体终身成长中的作用显著,家庭是影响幼儿交往能力发展的至关重要的环境。本文通过对一则典型案例的调查访谈,梳理分析,揭示了在一个孩子交往行为发展进程中家庭因素的变化,以及可能对幼儿交往行为造成的影响。鲜活生动的事例便于身处其中的幼儿父母、幼教工作者们对照反思,以获取实用的育儿心得,对培养幼儿交往行为的发展具有一定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文章主要以观察法和访谈法为研究方法,对幼儿进餐活动中的教师教育行为进行调查,发现了进餐教育行为在教育目的、内容和方式上存在的问题,并从教师、幼儿、幼儿园三个角度对现存问题进行成因分析,最后,为教师实施进餐教育行为提出针对性的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10.
幼儿同伴冲突的合理解决可以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教师的介入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幼儿同伴冲突的解决质量。笔者在对教师介入行为进行界定的基础上,从教师介入行为的发起、实施和效果三个方面对教师介入行为的表现进行了现状分析。发现教师介入行为的发起偏被动,时机过早;介入行为的实施上态度偏中向和负向,方式偏消极;介入行为的效果偏向于中性和消极的问题。最后从教师、幼儿和环境三个角度对教师介入行为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以期建立合理有效的教师介入模式。  相似文献   

11.
康德认为,在任何时候人都不可以撒谎。这一观点引发很多批评。在康德那里,法权论涉及对外在行为的立法,不可以撒谎是一个无条件的义务。但是,人可以通过诉诸"事急无法",即撒谎,来避免更大的恶。德行论是对内在准则的立法,但一些日常看似撒谎之行为是否被禁止,则需进一步反思。考虑到现实情况的复杂性,在未出版的《伦理学讲义》中,他认为人可以撒谎。在当今社会,人们之间的信任出现了危机,不可以撒谎不能在任何情况下都适用。可见,不可以撒谎是从理性存在者的角度来说的,在特定情况下,为了维护自由,人可以撒谎,但人要清醒地意识到,任何撒谎都不是道德的,只是一种例外而已,否则就会导致伪善。  相似文献   

12.
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交往活动中对他人或某一事件表现出的态度、语言和行为反应。本研究采用问卷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以体育游戏为培养因子,从幼儿胜任力评价和问题行为评价两个维度,探索促进幼儿社会行为发展的有效途径与方式。结果表明,体育游戏对幼儿社会行为发展有促进作用;对幼儿社会行为各维度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影响;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社会行为发展具有关键期。  相似文献   

13.
告状是幼儿常见的社会问题解决方式,幼儿不同类型和不同频率的告状行为会影响教师对幼儿的接纳程度。采用观察法和教师评定法,考察了309名幼儿自我导向、他人导向和规则导向三种告状行为的发展规律,并探讨了幼儿告状行为与教师接纳三个维度(亲密度、关联度和信任度)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男孩在小班时期并未出现告状行为不同导向的差异,随着年龄发展,逐渐形成了以规则导向为主的告状行为模式;女孩中,他人导向的告状行为显著高于其他导向。幼儿不同导向的告状行为与教师接纳不同维度之间存在复杂的关系,且受到幼儿性别的调节。该研究结果提示教育者,要从社会问题解决和社会接纳变化的视角理解幼儿告状行为的原因和结果,并重视性别在其中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幼儿从众行为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众行为也称遵从、相符行为 ,是指个体在社会群体的压力下 ,改变自己的态度 ,放弃自己原先的意见 ,而产生和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通过采用问卷法、测查法对 3~ 6岁幼儿从众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研究 ,结果表明 :幼儿从众行为无显著的性别差异 ;幼儿的从众行为有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的趋势 ;智力水平对幼儿的从众行为有重要的影响 ;幼儿父母的年龄、职业、教养方式等对幼儿的从众行为有明显的影响 ;幼儿更易接受同辈群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幼儿的适应行为是幼儿社会化的前奏,也是幼儿逐渐融入新环境的必备条件。在和谐视角观照下,影响幼儿不适应行为主要有三方面因素:幼儿身心发展不平衡、社会适应能力欠缺、自然适应能力薄弱。据此,教师和家长可依据 “和合观”、“和处观”以及“和生观”等培养策略来加强幼儿适应行为,从而促使幼儿自身身心、幼儿与社会以及幼儿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重庆市幼儿在外就餐的现状及家长的态度,以促进幼儿食育教育,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重庆市358名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幼儿在外就餐的现象十分普遍,但饮食行为问题突出。幼儿家长对幼儿营养知识了解较少,对幼儿在外就餐时的食品安全、营养健康、饮食行为习惯等问题感到困惑,同时,对学习幼儿营养健康知识意愿强烈。建议幼儿园、家长和相关部门行动起来,既要加强对幼儿在外就餐的饮食教育,也要为幼儿打造一个安全、健康的就餐环境。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幼儿家长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的现状,采用问卷调查方法,随机抽取重庆市区县5所幼儿园140名幼儿家长进行调查。幼儿家长的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的总体情况良好。幼儿家长的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受到亲缘关系、文化程度和职业等因素不同程度的影响,且存在显著差异。幼儿家长营养知识、态度及行为有待进一步提高。幼儿园应该实行多种途径的营养教育,包括针对幼儿家长进行教育,同时尽早将营养知识纳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使家庭和幼儿园一起来维护幼儿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8.
研究探索祖辈共同养育模式下幼儿的祖孙依恋、情绪调节和问题行为三者的关系.采用幼儿依恋量表、失望礼物范式、儿童行为量表—家长版(4—16岁)测量285名祖辈共同养育模式下幼儿(M=4.78,SD=0.73)的祖孙依恋、情绪调节和问题行为.采用SPSS22.0和Amos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祖辈共同养育模式下幼儿的祖孙依恋与内化问题行为和外化问题行为均呈显著负相关;祖辈共同养育模式下幼儿的祖孙依恋与情绪调节呈显著负相关;祖辈共同养育模式下幼儿的情绪调节与内化问题行为和外化问题行为均呈显著正相关.(2)祖辈共同养育模式下幼儿的情绪调节在祖孙依恋和内化问题行为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3)祖辈共同养育模式下幼儿的情绪调节在祖孙依恋对内化问题行为和外化问题行为影响的作用机制方面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9.
研究对沈阳市三所普通幼儿园355名3-6岁幼儿问题行为与其学习品质发展的关系进行了探究。采用已有的学习品质教师评定问卷和Conners 儿童行为教师评定量表(TRS)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4-5岁是幼儿学习品质发展的关键期,幼儿学习品质的发展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2)幼儿问题行为随年龄增长而增多且有显著的性别差异,即男孩问题行为多于女孩。(3)幼儿问题行为中不注意-被动和多动指数因子与学习品质呈显著负相关,其不注意-被动对幼儿的学习品质有负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0.
谦让行为是幼儿的亲社会行为之一,是促进幼儿与他人良好互动的重要途径。研究者选取了武汉市某一幼儿园大班幼儿为研究对象,利用观察法与访谈法,重点考察了大班幼儿谦让行为数量、谦让者性别、谦让对象、谦让行为动机、谦让行为主题内容、表现方式等,进一步整理分析发现大班幼儿的谦让行为呈现如下特点:幼儿谦让行为的动机以非功利型为主;幼儿谦让行为的主题内容以玩具谦让为主;由女孩发起的谦让明显多于由男孩发起的谦让;幼儿谦让行为主要发生在关系较为亲密的同性同伴之间;幼儿谦让行为表现方式以非言语型为主。影响幼儿谦让行为的因素主要有幼儿自身因素、活动因素、教师因素。据此,研究者提出促进幼儿谦让行为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