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美国黑人第一次人口大迁徙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后。战争刺激了美国的工业生产和经济繁荣。但也使美国劳动力市场的欧洲移民人数骤然锐减。美国北部工业劳动力的严重短缺为美国黑人的人口迁徙与阶级构成的改变提供了契机,黑人首次开始由南部农村大规模迁往北部工业城市,成为美国工业社会中的底层无产阶级。1916~1929年间约有150万黑人离开了南部农村。在这15年间,美国黑人的历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黑人开始踏上了城市化和无产阶级化的进程。同时,种族歧视与隔离在此期间却由南部的地区性问题蔓延为美国的全国性问题,黑人问题愈加复杂与尖锐。  相似文献   

2.
20世纪美国南部农业经济与黑人大迁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美国南部农业黑人掀起了美国历史上声势浩大的两次大迁徙运动。大迁徙使南部缺乏田间劳力,引起农业机械化的普及,种植园租佃制最终崩溃。同时,二战后联邦政府鼓励缩减耕种面积,南部农场加速集中合并,促成南部农业人口不断迁往城市。  相似文献   

3.
20世纪初期,美国绝大部分黑人生活在南部的乡村地区,但经过两次黑人大迁徙,有近一半的黑人迁移到北部和西部城市地区。与此同时,南部城市黑人的数量也迅速增加,黑人成为美国一个高度城市化的种族。但与白人和其他少数族裔相比,黑人的郊区化水平却十分低下。同时,不仅在中心城市,而且在郊区内部,黑人的分布又存在着高度隔离化的现象。低度郊区化和高度隔离化是黑人分布的两个主要特征。这种分布模式给黑人造成了极大的危害,比如进一步的贫困化、教育水平低下、就业困难、生活环境恶化等等。  相似文献   

4.
论11世纪初期欧亚草原上的迁徙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黑海至阿尔泰山之间的欧亚草原在10世纪末期被突厥语诸部落联盟占据着,从东向西,分别有基马克人、库蛮-钦察人、古思人、佩切涅格人。11世纪初期,在欧亚草原上发生了一次大迁徙,这次迁徙改变了欧亚草原上的格局。到13世纪蒙古人西征时,中亚草原西部和东部都由钦察人占据着。这次迁徙运动还使锡尔河草原上的古恩人进入了南部定居地区,其中,塞尔柱人在西亚建立了大帝国。  相似文献   

5.
美国作家凯瑟琳·斯多克特的第一部小说《相助》深刻揭示了美国南部地区在白人霸权地位下举步维艰的黑佣的生存状态,真实生动地再现了20世纪60年代美国密西西比地区的种族问题。从批评性话语分析的视角对小说《相助》进行文本分析,借助词汇分类、转换、语气系统等分析工具,考察小说中白人和黑人使用的不同词汇、被动句的使用、黑人女佣与女主人对话的语气差异,揭示黑人被动的社会地位和失语状态,以及黑人与白人之间不平等的权力关系。研究发现,凯瑟琳·斯多克特通过运用不同的语言策略巧妙地刻画了黑人的失语状态。  相似文献   

6.
略论加维运动兴起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内战结束后 ,黑人及其后代虽然在法律上不再是奴隶 ,但是美国社会黑人仍然受到种族歧视 ,处境艰难。为生活所迫所引起的黑人大迁徙 ,使黑人不断地涌向城市 ,形成有利于黑人进行大规模抗议运动的地理环境和社会基础。 2 0年代兴起的“哈莱姆文艺复兴”运动 ,增强了美国黑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加维的宣传鼓动活动 ,唤醒了黑人美好的种族意识。这一切最终促成了加维运动的兴起。加维运动虽然失败了 ,但却唤醒了黑人 ,打击了种族主义气焰 ,在黑人解放运动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7.
美国黑人向郊区迁移,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个引人注目的新趋势。它在多大程度上有助于种族矛盾的缓解,是美国学术界所关注的、也最有争议的研究课题之一。黑人郊区化在美国已成为一个规律性现象,但与其他少数民族动向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迁往郊区后,除部分中上层黑人外,大部分黑人仍聚居在一起,形成新的以居住区隔离为主要特征的"隔都"。这一状况既是解决黑人问题的机遇,又是对美国郊区,乃至整个社会构成的新挑战。  相似文献   

8.
论美国南部现代化对民权运动兴起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55~1968年间席卷美国的民权运动,是自内战以来,在解决黑人与白人种族关系问题上发生的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全国性运动。这场运动之所以在50年代中期爆发,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根本性的原因是美国南部经过30年代和40年代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发展,使南部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发生了彻底改变。在现代化的过程中,美国(尤其是南部)黑人逐渐改变了经济上、政治上无权的地位,精神思想经历了从对不平等的不满到对平等的渴求的转变,1955年亚拉巴马州蒙哥马利市黑人抵制公共汽车运动揭开了民权运动的序幕。  相似文献   

9.
"融入主义"与"黑人民族主义"作为美国黑人史上的两大思潮,贯穿于美国黑人社会发展进程,并随着美国种族关系与矛盾的变化呈现出此消彼长的态势。从美国独立战争时期追根溯源,是探究美国黑人民族主义思想的源起与历史背景的角度之一。自独立战争至内战前夕,以"移民主义"思潮为基调的黑人运动孕育了美国黑人民族主义的雏形,为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美国社会形态各异的黑人民族主义思潮的涌现奠定了基础。因而针对美国历史发展初期黑人运动与思潮的研究对于系统考察美国黑人民族主义思想的历史流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三农问题是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历史性课题,20世纪90年代以后再次凸显,今已成为全党、全民关注的焦点。当前中国的三农问题不仅是一个认识论问题,更是一个方法论问题,方法的有效与否直接影响着三农问题解决的程度。瞿秋白关于三农问题的哲学分析,对我们解决当前中国的三农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哲学方法论启示:要求我们在解决当前的三农问题时既要解放思想又要实事求是,既要辩证全面又要抓住重点。  相似文献   

11.
美国是一个人口流动频繁的国度,不仅包括乡村农民的流动,还包括国内外移民,由此也产生了外来人口和农村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美国在解决外来人口教育及流动中小学学生的学习问题方面积累了经验。他们较为成熟的作法和运作方式可为我国解决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随着1783年《巴黎和约》的签订,美国作为一个独立的国家出现在了世界舞台上。自由和权利成为美国的立国之本,是美国信念的核心。而在倡导自由和权利的国度里的不自由群体——黑人——在共和国初期却遭受着奴役和歧视。为了争取自由和权利,改变被歪曲的形象,建国初期黑人在公共话语领域做出了各种努力。这种争取权利的行动,证明了以自由权利为核心的美国信念尽管为白人所创立,但也成为黑人这一特殊群体的价值取向。黑人以自己的方式表达了融入美国社会的愿望,加入了美国民族和国家的创建过程。  相似文献   

13.
超验主义作为理想主义或哲学浪漫主义的一种形式在19世纪中期的美国具有特殊意义。作为超验主义的哲学领袖,拉尔夫.华尔多.爱默生将其思想演变成一种自由、民主、独立的民族文化影响着世世代代的美国人,他的思想已成为西方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我国乡村旅游近年来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仍存在“吃餐饭,打圈牌”等诸多问题。而美国乡村旅游以城市化与工业化“双轮驱动”,并以乡村俱乐部、乡村文化旅游、农业旅游和门户社区旅游为主导的多元业态体系在世界上独树一帜。典型经验上,美国注重乡村文化与生活方式的展现来引导游客参与体验;强化政府和高等院校对乡村旅游产业的重要推动作用;重视法治在乡村旅游发展中的保障作用并将可持续发展视为乡村旅游开发政策的核心原则。在我国乡村旅游消费需求个性化、产业升级扩容与提质增效的新时代背景下,美国乡村旅游发展的成功经验值得我国借鉴,其中在建设以农村人和乡村文化为中心的特色景区,反思主流文化中的农民与乡村形象并积极改善,营造规范、健康、可持续的乡村旅游市场环境,塑造有限主导、顺市而为的服务型政府角色等几个方面的经验借鉴对于提升我国乡村旅游产业的整体水平、竞争能力、全球影响力、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及实现乡村振兴有着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美国正在通过《跨太平洋伙伴协定》(TPP)构建新一代高标准的自由贸易协定范本。其高标准反映在若干方面,环境议题的变化尤为明显。通过文章的梳理和分析,同NAFTA和其他所有美国同他国间的自由贸易协定相比,TPP谈判草案环境章节涵盖的环境议题更多、加载给成员国的环境义务更重、规定的争端解决方式更具体、文本可操作性更强。这些变化说明环境议题在自由贸易协定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彰显出贸易与环境之间相互制衡的关系在新贸易规则构建过程中的分量。中国的环境法律相对薄弱,是否以及何时加入TPP谈判应再三权衡。  相似文献   

16.
从中美高等教育的差异性谈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百年来,美国的科学技术一直在世界上名列前茅,高等教育被公认为是最好的教育,20世纪三分之一的诺贝尔奖被美国人拿走,每年有50多万外国留学生到美国接受高等教育。相比之下,我国到现在还没有一个人获得过诺贝尔奖,高等教育水平也落后于美国。对于这个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进而审视中美高等教育的差畀性,探究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之途径。  相似文献   

17.
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战略收缩是全球范围内右翼民族主义和国家保护主义的局部表现,虽然美国与东盟以及中日韩贸易依存度有增无减,然而其“退出主义”却引发了美国与东亚各国经济关系甚至安全合作关系的紧张,使得“印太战略”视野下的经贸往来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安全领域的战略收缩会在经贸领域更多地出现“反弹”,双边取代多边只会让美国更多依赖并介入到亚太经济中来。   相似文献   

18.
美、日、印的农村金融制度,有较完善的农村金融市场,能够多渠道地为农业经济服务.因此,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应借鉴他们的经验,通过改革,最终建立起一个多种组织形式并存的规范的农村金融市场.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村的改革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和农村问题在我国社会、政治、经济问题中始终居于关键的地位。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就有目共睹,近些年来却出现了城乡差别扩大、农村市场萎缩的不正常现象。针对农村出现的问题,本文着重从农业、农村、农民3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并从战略高度提出了需要解决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30年代美国关税政策与中美贸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的高关税政策是影响20世纪30年代美国对华贸易的重要因素。30年代初,美国一方面反对西方国家的关税政策,要求降低关税;另一方面自己又不断制订各种关税保护法规,提高关税税率,阻碍自由贸易原则的实行。“九一八”事变后,美国对华贸易迅速超过日本,位居各国之首。虽然中美贸易额不断增长,但中国入超也逐年加大,这无疑同关税问题有关。1934年美国的《互惠贸易协定法》的实施是国际贸易的一个转折点,此后中国连续两年对美贸易出超,出超原因是否同美国新关税政策有关是值得研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