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1997—2011年河北省实际统计数据为来源,分析河北农民非农收入的现状及变动趋势。采用主成分回归分析法,建立河北农民非农收入的回归模型。回归结果表明:城市化水平、非农产业总产值比重和从事非农产业农村劳动力人数比重是河北农民非农收入的积极影响因素,人均耕地面积和劳动力负担系数是河北农民非农收入的消极影响因素,并在其后对以上各影响因素进行了具体分析,最后总结提出了促进河北农民非农收入增加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劳动力流动、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与城乡收入差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资地区趋同、行业差异区域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与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占比同势变化的中国城乡经济特征事实,表明劳动力用脚投票,流向差距小的地区,同时也发现劳动力流动、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和城乡收入差距存在因果循环关系,并运用1990-201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建立联立方程模型进行计量分析,检验结果表明:农民受教育水平与人均工资性收入呈现非线性关系.劳动力流动是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及份额提高的重要途径,增加地区的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份额是改变城乡收入差距空间格局的重要手段.因此,流入地中城乡收入差距大的地区可以通过吸引更多农村流动劳动力而改善本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流出地则可以通过增加更多的流出人口缩小该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然而从流入地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在区域间所占比重看,容易形成“城乡收入差距大—农民工资性收入份额低—城乡收入差距大”的恶性循环.从农村劳动力流动视角解释城乡收入差距空间格局保持不变的原因在于,农村劳动力的流动会使流入地的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及份额增加幅度、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幅度均超过流出地.  相似文献   

3.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陷阱是指当农村劳动力转移到一定阶段时,农业就业比重将相对稳定。发展中国家会提前陷入农村劳动力转移陷阱,即农村劳动力转移到一定程度时,就不再转移了,农业就业比重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我国应对此问题对策是尽快实施农地规模化经营战略,顺利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与经济转型。  相似文献   

4.
就业状况如何是评价宏观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指标。而农村的劳动力能否正常地消化和转移对就业率的高低有着重要的影响。从经济发展的趋势看,在国民生产总值不断增长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农业所占的比重不论在总产值中,还是在总劳动力中都趋向下降,而工业和服务部门所占的比重则趋向上升。我国正逐步向工业化、城市化迈进,要使产业结构趋于优化就要让大量农业人口转为非农人口。欠发达地区农村的劳动力转移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难点。为此,笔者专门对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进行为期2个月的调查。现将调查研究的结…  相似文献   

5.
据对全国31个省(区、市)6.8万个农村住户的抽样调查,200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476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09元,扣除价格因素的影响,实际增长4.8%。 一、农民收入增长主要靠外出务工。2002年,农民务工得到的收入人均为438.2元,比上年同期增加45.6元,增长11.6%,务工收入增加对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41.8%。务工收入增加主要是由于外出务工的劳动力人数增加。2002年,外出打工时间半年以上的劳动力比上年增加12.2%,占农村劳动力的比重达12.3%。  相似文献   

6.
地域因素对农户家庭人均纯收入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2001年河南省和浙江省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资料,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农户家庭人均纯收入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地域因素显著地影响着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同时也证明,农村非农劳动力数量与农户家庭人均纯收入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农业劳动力数量与农户家庭人均纯收入之间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农村人力资本存量越高,农户家庭人均纯收入水平越高。  相似文献   

7.
江苏农民文化程度与农民收入对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作为一个农村经济强省,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仍然是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运用对应分析方法对2012年江苏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对农民人均纯收入有着明显的正向影响,随着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的提高,其人均纯收入明显向高收入层次靠近,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劳动力其人均纯收入大多数进入高水平行列。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农村劳动力科技文化素质,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农村劳动力迁移带来的人力资本集聚对我国区域经济和农村发展具有显著的影响。伴随着区域产业的调整,区域人力资本集聚水平将会随之改变,农村劳动力转移将会面临新的趋势和调整。为了更好的探索我国农村劳动力迁移的人力资本集聚水平和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发现我国农村人力资本的地理集中程度为0.35,其中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城镇职工平均工资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形成的城乡收入差距是影响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人力资本集聚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为了更好的提升农村劳动力人力资本集聚程度,需要做到加强劳动力输出组织的建设,促使劳动力的跨区域转移以及改善其劳资关系,努力拓宽劳动力跨区域迁移领域和扩大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容量。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上杭县才溪镇为个案的调查分析,认为实现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重点、难点在农村.而农村的难点,主要集中在一是农业收入所占比重低,农村经济结构调整难,低收入农户比重较大等造成农民整体收入水平低、增长缓慢;二是因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低,农村劳动力转移所需服务不足及现有农村土地制度制约,导致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困难;三是现有农村卫生医疗体制、文化生活内容及人居、生态环境状况决定的农村社会事业、生态环境建设水平低下的问题.这些困难和问题,需要从指导思想、政策、措施等方面加以重视和解决.  相似文献   

10.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促进农民增收,农民增收的关键途径是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选取农民人均纯收入、农业贡献率、城乡收入差距、城镇化率、小学毕业升学率等9个变量来构建分析框架,应用计量经济方法对各因素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农业贡献率、农民人均纯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小学毕业升学率是影响江西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因素,表现为农业贡献率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农村劳动力转移数量呈高度负相关;而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小学毕业升学率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具有正向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论韩礼德的元功能思想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元功能思想,也称纯理功能,在功能语言学理论中占有着重要地位。作者就韩礼德元功能理论与其他学者的功能研究存在不同之处、他为什么采取三分的方法以及他的元功能思想理论依据等问题进行探讨,得出以下结论:元功能理论是对语言功能的抽象概括;它贯穿整个系统功能语法体系中,其功能分类构成系统功能语法的总体框架,成为功能语言学得以深入的发展的基础和平台。元功能理论三分方法不仅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而且是必须的。它反映了韩礼德的功能与结构的对应理论,充分体现了韩礼德的语言观、系统观、层次观以及语域和语境的思想,从而使整个系统功能语言理论成为一个完整、有机的体系。  相似文献   

12.
涂尔干的社会学具有浓厚的康德先验哲学的背景 ,这在整个西方社会学传统中是绝无仅有的。涂尔干有意识地在其社会学研究中贯彻了先验论的立场 ,在他看来康德问题的实质可以化为这样一个社会学主题 ,即社会与个人之关系 :一方面 ,社会本身如何是独立于个人、并与个人相对立的普遍性的实在 ;另一方面 ,社会又如何成为个人价值的源泉 ,如何能提供一种个人必须受到约束的道德法则。本文力图分析涂尔干对这一问题的思索是如何与对澳洲土著部落的宗教生活的实证考察结合起来。由此可见 ,涂尔干的先验论立场及其在这一立场引导下的思索与他对西方人精神世界的关切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3.
莫伯桑笔下的玛蒂尔德长期以来被视为是虚荣心的代名词。但通过小说本身对玛蒂尔德的生存状况的呈现及其对生活的态度与行为的描写,我们会有不同的体认。从存在主义角度去审视玛蒂尔德,会发现她的一系列想法和行为都具有一种存在主义哲学自由的况味。玛蒂尔德最终面对的是意义的扑空,不由让人感叹命运的无常,也诱使人们去思索个体自由存在的秘...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价值分析法没有考虑到功能与成本的调整对产品竞争地位和市场交易价格的影响,为了弥补这些缺陷,设计了一种面向竞争的价值分析法。该方法以价值创造理论和整体产品概念为理论基础,仿照价值工程的分析模式,把所有影响产品竞争力的因素都看作是产品的一个功能项,运用量化的方法,以各功能项在不同功能值时对应的市场竞争地位和投资报酬率为分析焦点,寻求到了同时具有市场竞争力和最高投资报酬率的功能组合。用该方法确定的功能组合适合作为营销时代产品开发或改进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一种高分辨阵列测向的全局优化自校正算法。对在模型失配的情况下,利用投影矩阵所形成的谱估计矩阵,同时对信号的到达方向及未知的模型误差参数进行估计,并利用退火模拟算法保证算法能收敛于全局最优解。为简单起见,文中仅考虑阵元的增益及相位误差参数。  相似文献   

16.
《万寿寺》里的时间具有多重功能,既是小说的主题,又是小说的形式因素:时间的小说塑形指向对自我之谜的探索,通过不断将故事时间放到一个新的时间起始处的手法,以及跨越时间与空间的叙事技巧,将自我扩展为一段广阔的时空,创造出自我的奇异的文学形象。  相似文献   

17.
消费通常被理解为不同主体的物质交换,其出发点是主体的需求和劳动产品,其终端则是需求的满足和发展。然而,市场又不仅仅是一种配置资源的手段,也是一种足以激发出新的意识形态的社会环节。要理解消费与意识形态的关联,不能止步于对拜金主义的道德指控,而是要回到消费行为最初的主体性结构中。在消费的一般对象性结构中,主体既是购买者又是销售者。在交换中,商品作为具有有用性的物品,是意志和欲望投射的对象,契合了主体的需求。商品作为消费品,成为消费主体的有机或无机身体,实现了主体与对象的统一。在消费社会,由于一般等价物和商业的中介作用,作为劳动对象的商品与劳动主体相对立。等价原则的普遍化形成了资本逻辑,使得商品成了确认社会身份的符号载体,进而形成了个体化表象的生存经验。  相似文献   

18.
正是对于先验统觉的追问,康德不仅完成了其认识论方面的奠基,也在一定程度上呼应了海德格尔的存在论追问。从海德格尔存在论雏度解释康德的判断理论,即海德格尔发现康德在两种追问“思一在”共属一体意义差异的关联点上。康德先验逻辑对于形式逻辑的代替,使其判断理论关联主体与客体,分析判断以同一律或者矛盾律说明主词或客体自身,  相似文献   

19.
艾米莉·狄金森是19世纪美国著名诗人,她一生归隐幽居,却为后人留下了近1800首别具一格、内容丰富的诗歌。文章通过分析狄金森的代表性诗歌,考察她对生活、友爱、自然、上帝、死亡和永恒等问题的深刻思考,以期窥视这位女诗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阐明了她是一个勇敢执着、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人。  相似文献   

20.
自由主义者以赛亚.柏林与社群主义者查尔斯.泰勒都认可自由是重要的价值规范,但前者把自由看作是免于外在干涉的个人的选择自由,后者则把参与自治看作是自由的实质。二者自由观的差异体现着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之间的本体论差异,即个人与社会何为本原的差异。自由主义认为应当依据个人的性质来解释社会的行动、结构和状况,应当依据个人的善来解释社会的善;而社群主义则认为应当依据社会来解释构成性的个人,应当依据社会的共同善来解释个人的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