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国企业改革的主要目标,就是要在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国有企业真正地搞活。我国现在的国有企业,经过十年改革,活力确有很大的增强,但离真正搞活,还有相当的距离。国有企业必须深化改革,解决现行体制中的主要问题。这些问题大致是:1、在国有制基础上如何爱护企业国有资产;2、在充分发挥厂长作用的同时,如何确保职工主人地位,  相似文献   

2.
自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允许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企业员工持股,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以来,员工持股成为新时代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多方位探讨员工持股制度的功能作用以及发挥作用的条件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员工持股制度是一种使企业员工以劳动者和股东双重身份参与企业生产过程的一种制度安排.科学合理的员工持股制度既有助于提高员工福利水平又有助于提升企业经济效益.新时代"利益共同体"导向的国有企业员工持股制度覆盖面比较广、关注员工长期收益、注重员工参与管理、重视员工知情权,可以起到完善国有企业经济民主建设、促进国有企业创新、提升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水平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明确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需要深入剖析国有企业改革的内在逻辑 ,企业财务的基础性地位决定了国有企业财务改革分析是剖析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出发点。通过建立利益相关者财务治理分析框架 ,逻辑分析了政府、经营者、员工在改革过程中权利地位的演化及国有企业财务改革历程中所蕴涵的利益相关者 ,指出未来的改革方向是借助于市场环境的改变 ,调整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相关度与谈判能力 ,优化国有企业财务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4.
试论企业改制中职工的主人翁地位问题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以来,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在一些企业中出现了被削弱的现象。其原因主要是法人代表权利过大、民主监督机制不健全、职工主人翁意识欠缺等。因此必须认清职代会与现代企业制度中法人治理机构的关系,认识企业家与职工在企业中各自的地位与作用;建立“职工参与”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良性的企业领导与职工的关系;尊重和信任职工;加强企业转型中的约束机制和职工下岗机制;改革企业用人制度。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职工的主人翁地位,使职工在企业改革中充分发挥主人翁精神。  相似文献   

5.
国有企业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及党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地位和形象。改革开放至今,人的观念正不断的更新,变得多元化,国有企业正处于新形势之下,企业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跟随时代的发展而进步,才能适应形势,平衡利益关系。本文就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展开讨论,分析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 ,国有企业亏损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这类企业在外部监督机制约束软化的同时 ,内部监督机制约束失效。根本原因则是在改革进程中职工在企业管理中地位的不断下降。要彻底解决国有企业现存的亏损问题 ,还必须从恢复职工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入手。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国有企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人才竞争已发展成为企业之间的核心竞争,员工培训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地位愈显突出,是提高员工整体素质,增强企业文化与凝聚力的重要方式。但是目前中国国有企业员工培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国有企业对员工培训工作不重视,培训频率和效果与员工期望相差较大,培训工作缺乏科学合理的安排,在员工中的满意度很低,培训的方式方法失当、员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不高、培训组织不到位等现象。  相似文献   

8.
王珏在《改革导报》1999年第4期著文认为,国有企业改革举步维艰的基本原因有二:其一是牵涉面广、难度大;其二是缺乏改革的主体。就国有企业的改革而言,可能的改革主体包括政府、企业领导人、广大职工。但迄今为止,职工并没有真正成为国有企业的改革主体,其原因在于,一方面一些具体的改革举措损害了他们的利益,或减少了其货币收入或增加了其失业风险;另一方面行政与事业单位改革同国有企业改革的不同步性,使其感到利益受损,政治和社会地位失落。所以他们对整体改革的态度可概括为抽象认同、具体抵触———总体上支持和赞同改…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企业职工是企业和国家的主人,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员工是被雇佣者。二者的本质区别,在理论上是没有异议的。那么,是否可以认为,主人地位就会自然地使我国职工产生主人翁责任感;被雇佣者的地位,就一定使资本主义国家工人具有被迫劳动的感觉呢?事实上,问题并不这样简单。在我国,有不少企业职工认为,体会不到自己  相似文献   

10.
论国有公司职工主人地位制度设计问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通过对我国《公司法》中有关职工地位制度规定的分析,认为国有公司职工与非国有公司职工的权利地位的一个重要差别是对公司的民主管理权,但是国有公司职工的民主管理权如何实现及职工主人地位如何保证在制度设计上存在缺陷,其根源在于全民所有制理论与实践的矛盾,解决的方法是完善全民所有制实现的法律制度,在宏观与微观双层次上体现职工是所有者的主人地位;强调真正实现职工民主管理既是主人地位的要求也是主人地位的保证。  相似文献   

11.
英国国有企业民营化对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从八十年代开始对国有企业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到九十年代中期已基本顺利地实现了国有企业的民营化.本文对英国国有企业民营化的主要经验、改革顺利推行的社会原因以及改革成功的必要条件进行了初步探讨,进而从英国国企改革的成功经验中,找出一些对中国国企改革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2.
导致国有企业经营绩效长期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 ,就是没有处理好国有企业的经理激励问题。在现有既定的制度安排下 ,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就应该使国有企业经理获得与其人力资本价值相称的所有权收益 ,以此来激励经理们努力工作。  相似文献   

13.
基于国有企业脱困与发展的现实需要 ,南京市创造了一种企业新模式 :“4 42”企业。自1 999年试行以来 ,取得了良好效果。与传统国有企业相比 ,“4 42”企业的制度优势主要表现为激励优势、治理优势、创新优势和互补优势。“4 42”企业模式对国有企业改革也具有重大启示  相似文献   

14.
委托代理关系存在着目标利益不一致、信息不对称、责任风险不对等三大矛盾。体现在国有企业中是所有者与经营者的效用差异,而对效用差异进行整合的关键是建立健全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激励约束机制。为此,必须正确认识所有者效用与经营者的关系,提高所有者效用与经营者效用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
国有企业如何建立全面社会责任管理体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8年国资委1号文《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出台,标志着国有企业社会责任运动从“解释问题”向“解决问题”阶段转变,国有企业大多认识到履行社会责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如何引进和推广社会责任理念,并与企业经营的全面融合,是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实践所面临的新挑战。文章依据Waddock的全面责任管理理论,提出了国有企业建立全面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的阶段性步骤和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企业资源禀赋既定的条件下,企业绩效是竞争、产权与管理综合作用的结果.对于国有企业改革来说,应根据国有企业所处的行业特点、社会职能、市场竞争状况以及不同的发展阶段等分别实施不同的改革战略,侧重点也应有所不同有的应加强管理,有的应强调产权,有的必须创造竞争的外部环境,而有的则需要实施竞争、产权和管理三个方面的改革共同推进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员工持股计划对促进国企产权制度的改革、建立投资主体多元化格局有重要作用。文章指出现阶段我国国企在实施行员工持股计划过程中存在的如企业产权不明晰、相关法律不健全、员工持股主体及持股专业机构的法律地位不明确、员工持股比例不尽合理、员工持股福利化和短期行为化等问题 ,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国有企业改制之前,国有企业审计一直是我国政府审计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改制前的国有企业中,政府审计发挥着保护国有资产权益和防范国有企业风险等重要作用。随着国企改制,国有企业的政府审计面临四大问题:(1)政府审计在改制后国有企业中继续发挥作用的法律保障不足;(2)政府审计与其他监管机构职能重叠;(3)政府审计与社会审计及企业内部审计的关系难以处理;(4)政府审计与国有企业中非国有股股东关系难以协调。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应对策:(1)明确职能,重点发挥政府审计对其他政府监管部门的再监督作用;(2)加强沟通,与其他政府监管部门通力合作;(3)正确定位,充分利用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两大资源;(4)依法审计,树立政府审计的权威性;(5)加强创新,妥善处理与国有企业中非国有股股东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关于国有企业人才流失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有企业近年来出现了较为严重的人才外流现象,影响和制约了国有企业的发展,本文作者对国有企业人才流失问题的现状、原因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并提出了对策与建议,认为解决问题的重点应放在提高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和建立有效的员工激励机制上。  相似文献   

20.
国有企业并购低绩效的企业家行为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国有企业①并购低绩效问题一直是理论界试图解决的难题.作为企业经营的决策者,企业家在此中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企业家并购动机不纯、并购目标选择不当、并购前缺乏对对方深入的了解是企业并购失败的重要原因.而这又与企业家资本运营能力不足、企业家生成机制、约束机制缺位,缺乏成熟的企业家网络和企业家团队,以及不良的企业家文化有关.对此,应从选拔有能力的企业家以及塑造促使企业家能力充分发挥的环境入手,通过建立外部经理市场、设立政府官员选拔企业家责任制、改革企业家身份制度、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建设企业家网络、塑造良好的企业家文化等措施促进企业家行为的理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