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创建高校和谐图书馆是促进社会和谐、建设和谐校园文化、提高学校办学水平的需要;高校和谐图书馆是指以“和”文化为指导,以人为本,图书管理服务关系处于和谐状况的现代化图书馆。它具有先进性、创新性和开放性等特点。~创建高校和谐图书馆的基本途径:一是加强图书馆员工队伍建设;二是加强图书馆信息资源系统建设;三是加强图书馆信息服务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2.
试论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服务理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服务理念,是关系到如何确立其自身角色定位以及如何服务的问题。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素质是开展服务的前提;加强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在职学习教育是图书馆不断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重要途径,也是开展好服务的制度保障;保持良好的心态和踏实的工作作风是服务理念的最基本表现。  相似文献   

3.
专业技术辅系列岗位是指事业单位岗位设置中除专业技术主系列岗位外的其他专业技术系列岗位。高校图书馆应从理念层面由服务性向学术性的转变;加强图书馆学术组织制度建设,努力营造图书馆学术研究氛围;图书馆工作人员要实现由服务人员向服务、学术人员角色转变等三个方面加强学术性建设。  相似文献   

4.
本文阐述了图书馆服务文化的内涵,并从加强馆藏建设,优化馆藏资源;坚持"以人为本",提升服务理念;提高馆员素质,加强管理水平;营造舒适氛围,提高服务水平和开展特色服务,提高服务效率五个方面来论述构建图书馆服务文化的举措.构建和谐的图书馆服务文化促进了图书馆的发展,并且提升了优质的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5.
建设和谐文化是图书馆文化建设的时代要求,从图书馆文化内涵的四个方面——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论述了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的图书馆文化。  相似文献   

6.
和谐图书馆的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构建和谐图书馆就要以良好的人际关系营造和谐,以优美的环境营造和谐,以优质的服务营造和谐,以完善的制度保障促进和谐。以社会发展需求与自身发展需求相和谐为宗旨,协调图书馆的人文环境和物理环境等诸多因素,提升图书馆员的真诚服务精神,增强读者与图书馆之间的互动性,激发广大读者的读书求知热情,建成环境优美,资源丰富,团结友爱,充满文化感染力的知识殿堂。  相似文献   

7.
推动社会阅读、营造书香社会是抵制"三俗文化"的有效途径.阅读能实现文化的功能,要在全社会范围内对多元形态的阅读进行鼓励、支持和服务、引导.对民族经典著作的阅读能加强文化认同,促进传统文化继承和弘扬;阅读优秀作品,让人走向崇高,推动先进文化建设;通过阅读实现人自身、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促进和谐文化建设;阅读决定民族精神境界,没有阅读的国家谈不上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8.
高职院校图书馆在提升教学质量、培养人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前高职院校图书馆还存在一些实际问题,因此应加强图书馆自身的建设.加强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有助于提高办学质量,促进高职院校的和谐发展;有助于更新图书馆的管理理念,促进图书馆与时俱进;有助于提升高职院校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有助于实现高职院校图书馆的数字化管理.加强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应采取以下主要措施:明确定位,坚持与时俱进,全面服务于高职教育;争取政策支持,注重特色馆藏建设;发挥资源要素、服务要素、管理要素在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中的作用;通过开展与读者的交流活动,提高读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人格及健康人格的概念,总结了当前高职生的心理困扰以及人格特点,重点阐述了高职图书馆发挥教育、服务及文化导向功能,塑造大学生健康人格的策略:坚持文化导向作用,以高尚的文化引领人;加强图书馆建设,以浓郁的文化氛围感染人;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以活动为载体,塑造健康人格;关注心理健康教育,宣传阅读疗法知识;加强导读工作,倡导与好书同行,以高品味的文化滋养人;加强服务创新,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健康人格养成等。  相似文献   

10.
“天人合一”作为中国传统哲学的基本精神.其本质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天地万物是相互依存的,是一个和谐整体。建立和谐生存世界归根到底是人的问题,人是自然界生命价值的承担者与呵护者,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历史主体。传统“天人合一”思想运用于现代图书馆文化建设中,就是要在图书馆工作中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和精神,提供人性化服务,为读者创造一个亲切、温馨、宽松、和谐的读书环境。  相似文献   

11.
以科学发展观为思想指导,分析过去人与自然之间不恰当的关系,全面阐述和谐状态下的人、资源、环境应如何协调共同发展,并提出在此基础上健全有关机制和法律法规,进一步保障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生态文明是人与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是支配人类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界关系的一种价值理念,也是构建和谐内蒙古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从加强内蒙古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内蒙古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构建和谐内蒙古的主要措施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科学技术伦理向度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科技的进步与发展给人类的伦理道德提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一前所未有的难题 ,自然中心论与人类中心论以绝对化为特征 ,忽视人的社会属性 ,忽视自然是人化的自然这一基本事实 ,从而割裂自然与人类的内在联系。通过对观念前提的反思和对实际情况的深入研究可以发现 ,人的价值终究应在与自然和睦相处的过程中实现  相似文献   

14.
人与自然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本要义,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为此,必须充分认识人与自然的和谐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加强环境法治建设,落实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本文考察了人类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辩证发展历程,认为现阶段人类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仍存在问题的深层原因是缺乏理性思考,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必须正视当今时代全球生态环境的新特点和新变化,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6.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提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之路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社会过程中,应注重生态价值,以生态和谐促进社会和谐才能形成全面、长期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7.
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人文文化教育培养和谐发展的人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培养和谐发展的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天地之间,莫贵于人;文明以止,其必由学。我们应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强与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人文教育,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升华“和而不同”的理念、倡导生态文明、树立非功利的社会本位观,促进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培养和谐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18.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来看,人与自然既相互依存又彼此对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与自然的这种辩证关系不但产生了人化自然,同时也导致了自然对人的异化.自然对人异化的最集中表现就是生态危机,生态危机严重危害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要消除生态危机,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必须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科学的自然观,建立合理的社会制度.  相似文献   

19.
“立美宜人”的生存观,是一种以建构美、按照美的规律创造即“立美”与适合人的“生命、生活、生存”即“宜人”的统一为旨归,范导人的存在样态和生存活动方式的生存观念。只有在“立美宜人的生存观”的范导下,建立起以“立美宜人”为旨归的生存活动方式,才能消解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人们生存境遇之中出现的某种“非相宜性”和“异化”,才能实现人自身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以及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才能实现作为人类整体性生存境域体现的人类的整个生存环境的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