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农村征地拆迁涉及到农村阶层间的博弈关系和利益的非均衡分配,因此它会对农村阶层关系的性质和状况产生重大影响。研究发现,征地拆迁重构了农村阶层关系,引起了阶层对抗性关系的发展,尤其是农村体制精英与其他阶层之间的对抗性关系成为农村矛盾最深刻、发生频率最高、规模最大的阶层关系组合,说明当前我国农村阶层关系的整合程度较低,社会关系的和谐程度较差,应该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
农民阶层与其它阶层在媒体资源分配上是一种"零和博弈"的关系,其它阶层对媒介资源占有的"挤出效应"使农民阶层在传播领域中仍是弱势群体。本文分析了造成媒介资源在各阶层间分配不公的原因,认为传媒市场改革后,媒体追求经济利益、媒体从业人员的精英结盟和政府的政策偏向是产生传媒歧视的外因,而农民自身经济实力和文化素质低下是重要的内因。在内外因共同的作用下,导致了媒体提供的公共服务却不是普遍服务。最后,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改善传媒分配不公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
通过阐述当前农村征地拆迁中利益博弈的空间、主体与策略,揭示征地拆迁的利益博弈实质和征地拆迁问题的根源,破解对征地拆迁的某些误解。研究发现,征地拆迁中的问题和冲突来源于利益博弈空间与具体政策实施和操作过程,而非根本的征地拆迁制度及其补偿制度。减少和克服征地拆迁中的问题和冲突,应着眼于调整具体政策实施和限制利益博弈空间。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经济体制的转轨以及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农村社会出现了阶层分化。这一分化对新农村建设产生了很多积极影响,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因此,准确把握农村阶层分化的现状,协调农村社会各阶层利益,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在新农村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过去二十多年中,浙江省农村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伴随着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大幅度增长和个人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原来单一的低收入阶层逐步分化,形成了界限明晰的贫困阶层、温饱阶层、小康阶层和富裕阶层。本文利用农村住户调查资料,在对各阶层的形成过程及其社会特征和经济特征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各阶层经济共同发展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阶层流动以精英流动为主要实现方式,精英流动受阻意味着阶层固化,阶层固化是集团分利的后果之一,是“机构僵化症”的同义语.中国在市场转型过程中形成了各类精英集团,精英集团的分利行为造成资源的集团式垄断,而阶层流动又以资源占有为前提,精英便趋于集团内或集团间复制,阶层固化趋势加剧.实现公平分利以建立良性精英流动机制、适度硬政权建设以打破分利集团联盟及制度变革与创新以重构利益格局是消除阶层固化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7.
关于征地拆迁,法律关系主体是作为征地拆迁方的国家和作为被征地拆迁方的土地相关权利人,二者之间是行政法律关系。实地调研发现,当前征地拆迁中常涉及三类主体:农户、开发商和政府,由于开发商介入征地,征地拆迁中的补偿标准逐渐由政府规定标准转变为农户与开发商的协商标准。通过对开发商介入的征地拆迁模式的发生机制和实践后果展开分析,发现该模式训练了农民的谈判能力,被征地拆迁的农民正在成为土地增值收益的分享者,而调整措施的缺失将会导致这部分群体转化为土地食利者阶层。  相似文献   

8.
农村地权嵌入村庄社会关系并被其形塑.在阶层分化越来越明显的当前农村,地权已深深地镶嵌进了农村阶层关系之中,阶层而非个体、家庭抑或家族作为行动者的交互作用及动机、价值取向影响着农村的地权意识.地权的社区共识被地权的阶层共识取代,使不同阶层在处置村庄土地时发生地权冲突.在这个过程中,秉持不同地权诉诸原则的阶层的利益关系、社会关系、力量对比关系、政治博弈关系以及它们的变动,都影响着地权在不同阶层间的配置及其不稳定性,地权由此深深地烙上了阶层关系的属性.地权在本质上反映的是附着在土地上的“阶层与阶层之间的关系”.被烙上阶层关系属性的地权的冲突,其实质是阶层之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9.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村社会阶层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农村政治发展面临着政治参与、利益整合扣政治稳定的挑战,但同时阶层分化也是当前新农村建设的契机。因此,应积极促进农村阶层分化,健全各阶层利益表达机制,完善其政治参与渠道,加强农村各阶层的利益关系整合,合理定位各阶层的政治地位以优化权利配置,从而使阶层分化成为促进农村政治发展的巨大动力。  相似文献   

10.
农民阶层分化引发农民在利益诉求、社会心态等方面发生重大变化,对农村干群关系产生了深刻影响。阶层分化导致相对剥夺感的滋生,加剧了底层农民对干部的信任危机;利益诉求多样化与利益表达机制不健全的矛盾,增加了干群矛盾甚至冲突的可能;阶层固化引发的社会问题,造成了农民对干部心理的疏离。面对农民阶层分化给干群关系带来的问题与挑战,我们要采取健全各阶层农民利益表达机制、培育和扩大农村中间阶层、加强对农村各阶层的利益整合、加大对底层农民的扶持力度等策略加以应对。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代中国权力、资本、劳动三大社会阶层的利益博弈过程中,要避免权力阶层资本化和资本阶层权力化,二者在既得利益上结成同盟,对劳动阶层的利益肆意侵占,就必须在社会各阶层之间牢固树立公平正义的伦理原则,有效制衡权贵资本的作用,保证社会各阶层之间的权责一致、公平流动和国家、市场、社会的动态平衡。惟其如此,才能最终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12.
王莽改制损害了社会各阶层的利益,招致社会各阶层的普遍不满和反对,并最终引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也使得儒士阶层所期待的理想政治破灭。作为社会精英的儒士阶层并没有随着王莽新朝的崩溃而陷于沉寂,而是进行了群体思考和选择,在刘氏复起的思汉舆论影响下,自觉地对其伦理天命观的取向进行重新构建,促成了东汉王朝的建立,并对东汉一朝的士风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在城市化快速推进背景下,征地拆迁成为推动农村发展和基层治理的重要因素,它不仅带来利益密集,更改变了基层治理逻辑。以鄂西Y村为例,分析了精英替换现象,即传统精英面临着各种征地拆迁难题而逐渐退出治理结构和权力结构,新兴精英依靠经济、社会资本进入到体制内,利用“私”的逻辑解决征地拆迁产生的钉子户难题和上访户等公共事务。并指出精英替换虽然解决了征地拆迁中的众多问题,但从长远来看,可能会造成对基层社会利益的侵蚀和对基层合法性的消解。  相似文献   

14.
改革以来我国农村社会各阶层的现状及其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以来,我国农村社会出现了阶层分化现象,对阶层分化的现状及特征进行科学的分析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要前提,本文从当前我国农村社会各阶层的现状出发,对农民阶层分化的特征进行了归纳。  相似文献   

15.
转型期农村社会阶层分化的现状及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是走向现代化国家的必经之路,而合理的农村社会阶层分化有助于这一转变。以乡村行业人数统计为基础,参照国外职业分层标准,依据享有经济权力、社会资本的差异把转型期农民分为8个不同的社会阶层。由于农村社会处于分化的初级阶段,各阶层仍未真正脱离农村,阶层边界不固定,行业分化和区域分化不平衡,阶层贫富差距日益加剧。对转型期农民阶层分化的特征进行分析和归纳,有利于执政党对农村社会阶层结构的科学认知和有效整合。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以户为单位,以经济收入为主导标准,将吉林省农村社会结构分为五个阶层:上层为乡村主要管理者、私营企业主阶层,中上层为乡村一般管理者、有知识劳动者阶层,中层为兼业农户阶层,中下层为纯农户阶层,最下层为无就业能力阶层。农村社会上层、中上层与中层及中下层之间阶层关系虽没有明显对立与冲突,但彼此间在社会评价方面却负面评价居多,这反映出阶层关系中的隐患。在层化机制方面,权力是农村社会层化最重要的决定性的因素。因此推进乡村社会民主管理,加强对权力及其运作过程的监督,落实农村社会高收入阶层税收政策是调节农村社会层间关系,优化农村社会结构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7.
随着农村阶层分化的不断展开,阶层关系逐渐成为农村最主要的社会关系,并在农民日常生活和政治社会事务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对其经验性研究越发凸显和迫切。然而由于相关理论、方法和概念相当薄弱,农村阶层关系的经验研究严重滞后。在农村田野经验调查的基础上,就农村阶层关系研究中的若干重要概念进行经验性解析和阐释,在理论与经验之间搭建桥梁,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相关知识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无论是职业视角下的传统职业阶层和新兴职业阶层,还是社会地位视角下的强势阶层、弱势阶层和中间阶层,都在频繁地流动。从职业视角看,主要由公有制领域流向非公有制领域,由第一产业流向第二、第三产业;未来一个时期,有的职业阶层将缩小乃至消失,有的职业阶层还将继续扩张。从社会地位视角看,阶层流动既存在阶层成员在不同地位阶层间和同一地位阶层内的个体性流动,也存在着阶层整体的地位流动;未来一个时期,弱势阶层和中间阶层成员的水平流动将是社会流动的主流,强势阶层与弱势阶层间的社会地位差距也会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19.
“熟人社会”中的农村阶层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熟人社会作为农村阶层研究的微观场域,具体地分析阶层之间的互动和作用机制,把握阶层之间的关系状态和性质。在信息对称的熟人社会中,村民在不断地交往中形成阶层认知和阶层定位,而熟人社会中的公共性以及内向价值所产生的强制性使得阶层之间形成长期而稳定的互动,因此,阶层关系的机制性研究在熟人社会中得以实现,农村阶层研究的关系论范式在这一熟人社会中同样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20.
本文使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数据,从微观的家庭层面入手研究收入差距、高房价和阶层流动三者间的关系,并得出以下结论:高房价对收入差距的扩大有显著性影响;高房价对收入差距的影响具有地区效应;相较于农村地区,高房价对收入差距的作用在城市表现得更为明显;高房价所导致的收入差距对高收入阶层和低收入阶层具有不同的影响;当前,我国的阶层流动变缓,出现了阶层固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