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3 毫秒
1.
自首制度出现于夏朝,确立于秦汉,在汉朝有所发展和完善,在唐律中更是达到了集大成的境地。宋承唐制。明、清两代对之有进一步发展;但唐律自首制度的基本原则始终未变。  相似文献   

2.
自首制度作为刑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广泛存在于不同国家和一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刑事立法中,在我国历史上,这一制度同样源远流长.唐律是中国法律史上的灿烂瑰宝,唐律的制订是系统和完善的,其中对于自首制度的规定对于我国现行自首制度的探究有着现实意义.从上文论述中可以看到,唐律中对自首制度的规定与现代刑法规定相比,有相似也有不同,有先进合理性也有其局限性.我们应该以批判继承的态度来看待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3.
对有关自首本质的诸观点进行了评析,认为自首的本质应当是"自告自受",并对自首的内涵、界定标准、自首的基本特征及其构成要件等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地阐述,还就"余罪自首"的基本要件及其与"普通自首"的本质区别、"余罪自首"的主体扩大、"其他罪行"的理解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论自首     
本文在介绍了我国自首制度的产生与发展后,着重论述了我国现行的自首制度,并就自首的构成要件、自首的认定、自首的处罚以及自首与立功、坦白的界定阐明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论自首制度的本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自首的本质与自首制度的本质并不是同一概念。作者从法理学、犯罪学和刑事立法的具体规定对自首制度本质加以分析 ,并结合刑事司法实践进行论证 ,首次指出自首制度的本质必然是功利。这一结论对于更透彻地理解自首、自首制度 ,准确地把握刑法第 6 7条之规定 ,以及司法实践中自首的认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自首制度是我国刑罚适用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我们党和国家历来非常重视自首从宽制度的贯彻执行,它至今仍规定在我国的现行刑法中,并在惩治和预防犯罪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本文从自首制度的历史轨迹、自首的构成要件、自首的认定、自首的处罚四个方面,对这一制度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自首制度是我国刑法体系中最为重要的制度之一,我国刑法对于自首采取了相对从宽处罚原则,在通常情况下,一般自首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其中犯罪情节较轻、主观恶性不大的犯罪可以免除处罚。但是自首制度存在着疑惑与缺陷。这种现状造成了理论上的困惑与司法实践中的不公,受到社会的否定与批评。通过对上述问题和观点的深入探究,解决当前自首从宽处罚在理论上、实践上、制度完善方面的困惑,从而使自首制度的价值在我国刑法体系中最大化。  相似文献   

8.
自首制度从产生之初就对我国刑罚的裁量发挥着重要作用,自首从宽原则在死刑裁量中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了更好的适用自首制度,为了规范死刑的裁量,也为了更好的实现刑罚目的,我们有必要对自首在死刑裁量中的意义进行深入分析。本文首先对自首从宽的理论根据进行了评鉴,然后从刑罚目的的角度对自首在死刑裁量中的价值进行审视。本文综合阐述了在死刑裁量中对自首者一律不应当适用死刑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对自首者的适当量刑与自首的认定同等重要,因为对自首者的适当量刑是自首的认定所追求的法律后果,也是自首从宽制度得以正确执行的最终保证。目前刑法学界对自首的认定有较多的论述和研究,但缺乏对自首者适应的量刑的研究,而刑法第63条及其以后的司法解释对此也没有具体、详尽的规定。因此,各地司法部门在适用这一法律制度时,难以正确理解。笔者试图通过对自首的量刑原则的研究,来探索和完善这一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10.
论自首     
自首的成立需具备两个条件,即自动投案和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广义的坦白包括自首,狭义的坦白不包括自首,二者各具质的规定性;自首从宽是我国刑法规定的一项重要刑罚制度,也是惩办与宽大结合政策的具体体现之一.  相似文献   

11.
保辜制度作为中国古代法制史上一项独创的刑事法律制度,从产生、发展到逐渐成熟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其中,唐律对其作了详细而全面的规定,形成了完备的保辜制度。儒家思想渗透于唐律,对唐律保辜制度及唐代司法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就唐律关于保辜制度的具体规定以及体现于其中的儒家思想作了探析。  相似文献   

12.
辽代的流刑和唐代流刑同源,出自唐虞,也曾参考了唐代的流刑制度,但与唐律明显不同,说明辽代有自己的流刑法系。辽代流刑分为流、放、置、逐、出、迁、谪、徙八类,以流为主;流又分为连坐、籍没、投放、原宥、问责、配从等八种。文章还就流刑的性质、执行官、执行情况等进行了相应的阐释。  相似文献   

13.
为了保障正常的交通秩序,唐朝政府制定了较为完善的交通法规,如禁止车马在城内及人口众多的闹市区高速行驶;商旅出行须凭借官府颁发的有效证件;陆路交通实行"右侧通行"、水上通行实行上行回避下行的交通规则;为了保障道路通畅,唐代法典<水部式>中对渡津、桥梁的管理维护作了明确的规定;在新发现的吐鲁番出土文书73TAM509号<康失芬行车伤人案>残卷中,还记载了唐代对于交通肇事罪适用保辜制度的法律程序.  相似文献   

14.
唐高宗永徽四年(653年)的律疏制定是形成《唐律疏议》的最为关键的一步,没有这一步就不可能有《唐律疏议》。唐玄宗开元时期的律疏删缉则是形成《唐律疏议》的又一关键步骤,正是在这次删缉中,《唐律疏议》从形式到内容都基本定型,之后唐朝适用的律疏一直没有大的变化。唐朝灭亡之后,《唐律疏议》的适用并没有停止,因此,在传抄和适用中,也还发生过一些变化,但这些变化都甚微末,总体而言,《唐律疏议》还是延续了开元以来的形态。有学者认为后世所传诸本《唐律疏议》有可能是从《宋刑统》演变而来,还认为《唐律疏议》各律的篇目疏议是元朝以后好事者所添加,其实这些都是不对的,于理于据均很难成立。  相似文献   

15.
官吏是国家政务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及管理活动的主要实施者。官吏依法履行职务是国家法制确立的重要基础。唐代法律惩治官吏职守有阙、违制违纪以及贪赃枉法等犯罪,涉及到方方面面,对各级官吏形成了严密而有效的法律约束。文章拟主要探讨《文苑英华》中所收唐代判文所反映的唐代官吏犯罪。  相似文献   

16.
唐律对谋反罪的处罚是历代法律中最轻的,主要体现在家属缘坐范围小。唐太宗君臣通过反复讨论才做出了这样的决定,这既说明唐代法律向文明的迈进,也反映了唐律持法宽平的特点。后来明清法律一反唐律的规定,又扩大了家属缘坐的范围,这既与专制皇权的加强有关,也与两朝初建时期的政治形势有关。同时,唐代皇权也有与汉、明等朝相同的特点,即利用谋反罪名诛除潜在的威胁势力,这在唐高宗和武则天时期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7.
唐朝开元时期有着频繁且规模盛大的立法活动,并编纂了中国第一部行政法典《唐六典》。立法活动,旨在对儒家人情观造成的无序状态进行有序的修补,以简约化和条理化使法律表现出透明性和公平性。《唐六典》则尝试给政府和官吏规范统一且系统的操作依据蓝本,从而给中国行政法典的建设提供了深远的资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从曲元衡杖杀柏公成之母案看唐代保辜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辜制度是中国古代刑法为处理伤害案件创立的一种特殊的法律制度。古代保辜制度从产生到成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唐律作为中国古代法典范,对保辜制度作了最为详细而全面的规定。儒家思想渗透于唐律,对唐律及唐代司法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现结合曲元衡杖杀柏公成之母案来探析唐代保辜制度以及儒家思想对唐代司法实践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在人们印象中,唐代妇女的地位提高了,但从唐代婢女“奴婢贱人,律比畜产”的地位看,与其前代婢女的“资产”属性并没有两样。唐人的妇女观仍然是“男尊女卑”,其妇女地位不可能提高。唐代妇女生活比较开放,此当源于她们特殊的文化背景,并不意味着其地位的改变。  相似文献   

20.
在"重刑轻民"的中国古代社会,关于民事法律的规定不很发达,尤其是有关涉外民事法规更少。唐代是我国封建法律颇为成熟的时期,从现存的中外典籍中,我们还是能够看到一些相关的法律规定,唐代涉外立法的逐步完善,为解决涉外法律冲突,建立良好的国际秩序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