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在历史制度主义研究视野中,制度替换往往发生于旧制度危机日益严重并将发生崩溃的"临界点"时期,决定政治走向的行动集团如果把握了行动的主导权就可能在制度变迁中成功实现制度创新。1898年的戊戌变法试图通过自上而下的渐进式改革来突破中国封建王朝路径依赖的惰性,把中国带入民主宪政的轨道之内。从新制度主义视角分析,以康有为为首的维新集团是晚清政治舞台上势力很弱的政治集团,其先天不足的因素包括组织涣散、意识形态凝聚力与整合力不足、改革所需的资源匮乏以及臣民文化对变法的阻抗等,都决定了戊戌变法不可能完成近代中国制度创新这一伟大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2.
宪政的终极价值在于保障人权,属于自由主义的范畴。近代中国没有存在过真正意义上的宪政。清末立宪是要借宪政之名分,维系大清国的皇统;民国时期的宪政沦为革命家和军阀政客的工具。而且,无论从宪政的历史发端还是本土的经济、社会、文化资源来看,近代中国甚至根本没有宪政的客观需求,所谓的宪政,只不过是一个煽情的伪命题。  相似文献   

3.
宪政与村民自治所具备的制度精神和制度原理一致,它们有着几乎相同的价值追求,有着近似一致的精神品格。中国的宪政建设不能忽视农村基层民主宪政,没有农村基层民主宪政化,就不会有整个国家的民主宪政化,村民自治自身具有丰富的法律内涵和宪政精神。中国村民自治的研究应当突破传统思维视角和研究进路,从宪政的角度对村民自治问题进行分析和阐释,揭示村民自治的宪政价值。  相似文献   

4.
在建设一种全新的社会主义宪政模式之际,回顾并总结近代中国宪政运动的历史,具有特殊的意义。中国近代宪政运动的历史症结在于“宪政亏空”,核心在于经济与文化基础的双重缺失。在经济发展尚未到位、文化尚未跟进的情况下,一方面,作为一种变法图强的工具,宪政制度硬性移植到中国政治生活中来;另一方面,宪法理论、宪法的制定与运行同作为公民的个人生活关联性不强,宪政运动始终没有形成一种文化上的整体自觉,同时内忧外患的历史环境也打断了中国宪政自然演进的历史逻辑。  相似文献   

5.
新民主主义政治实践有两个主要维度,即宪政与民主政治。宪政的实质是以宪法来确定权力与权利博弈的结果。在不同的国度和一国的不同历史阶段,由于权力与权利的权重有所不同。其宪政的特质也会有所不同。民主政治的实质是民权,政党对民权的态度受其历史方位和价值观双重决定,因而其民主的理念应与时俱进。厘清宪政与民主政治的关系,是分析新民主主义宪政复杂性的前提,是理解新民主主义政治实践价值诉求和发展走向的基础,也是挖掘新民主主义政治实践时代价值的关键,对解决中国当前政治体制改革一系列纠结问题具有重要的资政意义。  相似文献   

6.
宪政作为西方的舶来品,它是随着列强侵入的加强而被中国有识之士所认识和接受.梁启超作为近代中国著名的政论家和政治活动家.他的宪政理念及其实践模式在当时能够引起人们广泛关注和热烈追捧,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以梁启超对社会秩序和国家重构两方面的重视为视角,通过分析其宪法现、政党观及君主立宪观来解读他的宪政理念及其所具有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7.
辛亥革命与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就辛亥革命与中国教育近代化为题进行研究,意在从政治与教育之间的关系的视角去审视中国社会,认为没有教育的近代化就不可能有中国社会的转型和近代化,而没有辛亥革命又不可能实现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和政治的变革。进而证明在近代中国“只有革命化,才能近代化”论断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8.
中国违宪审查制度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违宪审查是我国法治建设过程中的一个焦点,何时以及如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违宪审查制度已成为中国宪政建设的一大历史课题.本文通过经济学模型的构建,从经济学的视角对我国违宪审查制度进行实证的研究.基于我国特殊的国情、政治法律制度,中国违宪审查制度应始终与中国的现实国情相适应,以社会发展对该制度需求的满足为边界,循序渐进,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宪政建设从其发端之初就走上了移植外来法的道路.在探索建立新的宪政体制的过程中,中国以苏联为师,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宪政文化的认识,以开放的视野思考宪政模式的选择,不论是宪政理论还是宪政实践,均受到苏联宪政模式的广泛影响.此次移植特色鲜明,对中国的宪政乃至整个法制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0.
新宪政论源于传统的政治科学,但又突破了传统的宪政论。具体来说,新宪政论与传统的宪政论相比,在其理论支撑、人类动机理解角度、价值取向、制度范围和宪政目标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拓展。新宪政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研究视角并带给我们启迪,对中国的宪政建设实践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以来,政治整合的研究成为学界关注的重要课题。当代中国的政治整合依赖于新中国的制度架构,并于改革开放后进行了明显的调整与改革。改革开放初期的政治整合作为一种“后全能主义”的整合模态,汲取了新中国“全能主义”整合的经验教训,实现了创新式发展,五大整合路径也各有其成效。不过随着社会情势的进一步发展,此种政治整合也将进入新的改革阶段。  相似文献   

12.
从 VSP 资料高保真处理和高分辨率角度出发, 结合地震波的传播规律, 通过震源子波能量归一化来消除记录中的激发能量差异。以零偏 VSP 采集过程记录到的震源子波作为参考, 结合广义 S 变换进行 VSP 资料的吸收衰减补偿, 以使所采集的资料获得更高分辨率, 达到精细划分薄层的目的。对某一实际零偏 VSP 资料, 利用震源子波进行了激发能量差异处理和吸收衰减补偿, 改善了资料的品质, 提高了资料的分辨率。  相似文献   

13.
瞿秋白从自己的政治计划和意识形态立场出发,提出了对翻译实践和理论的一些看法。他的翻译思想受到了历史及其政治哲学理论背景的影响:首先,他从历史和时间的角度,认为他的中国位置和西方“现代性”之间有历史性的文化差异;其次,他对中国20世纪30年代语言异质性的表述与批评动摇了源语言与目标语言之间翻译的稳固关系;最后,他试图在理论上解决翻译所产生的差异问题。对瞿秋白来说,翻译成一个正在形成的、口头的、不保留过去语言踪迹的中国的普通话,才可以消灭翻译过程中所产生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大数据时代,更加凸显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营造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环境的关键。当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保护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淡薄和知识产权保护路径选择缺乏科学性两大方面。通过法律途径对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进行保护是所有保护途径中的最佳选择。我国文化创意企业应当根据其自身具体实际情况,综合运用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商业秘密权、反不正当竞争等多种保护手段所提供的全方位综合保护,选择最合适的知识产权保护路径,促进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完整的20世纪北京现代文化发展历史,应该把晚清十年新政和民国历史与共和国连接起来,成为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在这样一个历史发展过程中梳理北京文化的整体特点.清末至民国初年、远至1936年,北京文化在政治、历史、经济和文化巨变的背景下发生的现代性转变,直接影响20世纪的北京文化的现代形态,是从1900年代开始的;1949年10月接续的北京文化现代性的前提,并非1900年之前的晚清宫廷文化,而是崭新社会政治内容(民主共和政治基础)、思想内涵(爱国、民主、进步、科学)、具有现代形态(新文化形式)和生活实践(趋向西方生活方式)的北京文化,正是这一现代形态成为连接新中国与封建专制文化的桥梁.  相似文献   

16.
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的重要举措之一,同时也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提供了发展机遇。面临思想文化多样化、学习阅读快餐化、学习追逐功利化等诸多挑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在教学内容上重点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教学;在教育对象上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特点的研究,增强教学针对性;在教学主体上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在教学手段上善于应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这既是在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有效途径,也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7.
以新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历史事实为依据,以坚持和充分发挥"举国体制"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独特优势为基础,以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必须以更加自觉地认识、把握和运用"举国体制"的历史为准则,提出了当代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必须坚定"举国体制"的历史自信.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文明观视野下政治文明发展新趋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从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出发,提出建设新型的社会主义现代政治文明。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新发展,理论上创新必将带来实践上的突破。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我党正在以宽广的视野整体性把握政治文明发展的历史趋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探索政治文明发展路径引领政治文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近20年来,伴随法治中国进程的不断推进,法学学科的影响力总体呈现出平稳上升的趋势.就地域分布而言,北京、上海、武汉仍旧是法学研究的重镇;就学科分布而言,民商法、宪法与行政法以及诉讼法学均属热门学科;就制约因子而言,法学研究的繁荣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学术产出能力均存在相关关系.就法学研究的发展方向而言,“司法改革”“宪法实施”“立法评估”“知识产权保护”将是未来新的理论增长点;在学术梯队建设方面,60后与70后群体将逐渐成为引领未来研究方向的主力;在法学研究的总体布局方面,基于政治红利的地缘优势将逐步弱化.  相似文献   

20.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从百年发展历史的视角研究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发生、发展的规律意义重大。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设立之前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及理论探索是思想政治教育史研究的重要对象和资源。以学科设立为契机,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研究不断深化,实现学科化、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发展,学科特征更加显现,并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积累了丰富的学科内涵。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研究形成了坚持学术研究与助力党的中心工作、历史研究与满足时代需求、理论研究与深化教育实践、思想研究与人才培养相结合的宝贵经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研究要在构建完善特有研究范式、通过规律把握开发思想政治教育史资源的基础上,发挥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史研究的理论创新推动作用和检验评价反馈功能,立足以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发展为核心的多学科研究体系,开辟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研究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