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生态伦理学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伦理学是伦理学研究的新领域,是现代生态科学和社会伦理学的交叉学科,是关于人和自然的道德学说。生态伦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与自然界道德关系的伦理学分支,形成于20世纪40年代的西方工业化国家,主张把道德行为的领域从人与人、人与社会领域扩大到人与自然之间。中国古代儒家学派一些杰出的思想家从研究人人际关系出发,也提出了许多极其宝贵的生态伦理思想,形成了一套比较系统的生态伦理道德观。他们所提出的“天人协调”、“天人合一”以及尊重自然规律、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等思想,对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起到了相当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人类关于发展观念的清晰认识经历了传统经济发展观、生态伦理发展观和人的可持续发展观三次大的觉醒。从传统经济发展观到生态伦理发展观再到人的可持续发展观的历史演变是发展伦理学依次递进的三个发展阶段。人的可持续发展观既克服了传统经济发展观对人的片面理解,又克服了生态伦理发展观对人的“非人”理解,是真正属于人的发展伦理学和新型伦理发展观,是发展伦理学的当代形态。  相似文献   

3.
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日本——这个曾经红极一时的经济体开始陷入泡沫经济危机的泥淖,难以自拔,直到现在还处于恢复期。当前,从经济学家到平民百姓,许多中国人都在议论人民币升值、房价大涨、股市飞涨,这一切经济的表象与日本当年何其相似。有一些人提出了善意的担忧,中国是否会重蹈日本的覆辙?  相似文献   

4.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8,36(2):F0002-F0002
吉林师范大学伦理学学科一直把伦理学基础理论作为重点研究方向和主要研究领域。以伦理学的基础理论研究为基础,在社会伦理学、经济伦理学、教育伦理学、生态伦理学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创新性观点与构想,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吉林师范大学伦理学学科是吉林省高校较早获得伦理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之一,  相似文献   

5.
20世纪以来中国人对"伦理学"这个西方学科的接受主要是从研究对象出发的,未能从思维方式角度思考伦理学作为一门科学成立的前提条件,因而普遍忽视了"中国伦理学是否能成立"这一对于研究中国伦理学来说根本性的问题。其结果是人们不假思索地将中国古代的伦理道德学说一律称为"中国伦理学"的内容,不仅导致对西方伦理学的误解,而且无益于国学传统的发扬光大。从亚里士多德对phronesis与sophia在希腊文中的含义区分出发,可以发现"伦理学"作为一门科学成立的前提问题非常重要,只有区分"儒家学说中有伦理学"和"儒家道德学说是伦理学"这两个判断,才能正确使用"儒家伦理学"或"中国古代伦理学"这类术语。此外,"儒家伦理学"、"中国古代伦理学"其实是用"伦理学"这一西方学科范畴对中国古代学术传统进行人为加工和重构的产物,决不能代替本来意义上的中国古代学术传统,特别是儒家学术;把儒家学术纳入"伦理学"等西方学科范畴,并以之为中国古代学术传统的最佳现代解读方式,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对中国古代学术传统、特别是儒家传统自身独立性的抹杀和独特价值的忽视。  相似文献   

6.
人们的经济活动表现为经济主体有目的的理性选择 ,在目的领域 ,主要是对工具理性 (经济理性 )的追求 ,伦理学的价值在于拓宽主体的目的领域 ,从而实现经济理性与道德理性的统一。市场经济本身有“失灵”的时候 ,这为伦理学充分发挥其作用留下了空间。市场经济是理性世界和非理性世界的合体 ,市场经济中的非理性因素也决定了伦理学的存在  相似文献   

7.
中国经济伦理学六十年的发展,开创了一条异质于西方而又有别于前苏联的中国特色的经济伦理学学科路径,历史性地取得了学科建设成就,对现实经济生活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发挥积极的指导和引领作用。回顾中国经济伦理学发展的历程,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伦理学是一门探讨伦理和道德的古老学科.在古代社会和许多非西方文化传统中,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曾经是伦理学的一种重要使命.然而,受机械论自然观和二元论的影响,近现代西方的主流伦理学却忽视了人与自然关系的伦理维度,甚至否认人对自然本身负有的伦理义务.在许多哲学家看来,这是导致现代环境危机的重要根源之一.因而,从伦理学的角度重新思考人对自然的伦理义务,就成为了新兴的环境伦理学的重要使命.梳理环境伦理学的现代建构历程及其发展趋势,不仅有助于扩展人们的理论视野和思维框架,还有助于我们建构适宜于思考人对自然之伦理义务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9.
实践的人:中国当代伦理学的逻辑起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逻辑起点是当代中国伦理学理论体系所由以出发的理论上的始基 ,是整个理论体系赖以成立的关键和前提。中国当代伦理学的逻辑起点应是“实践的人”。作为哲学、伦理学的范畴 ,“实践的人”是对具体的、经验的人的抽象把握 ,它首先是指“现实的人”,“现实的人”不仅在“现实性上”把本质表现为“一切社会关系总和”,受物质条件制约 ,从事实际活动的 ,有生命的个体的存在 ,而且是把个人性存在和社会性存在内在地具于一身即二重性存在的人。“实践的人”也是本质上具有道德需要 ,追求全面发展、自我完善之理想人格的人。对于中国当代伦理学来说 ,“实践的人”是预制伦理学之理论建构的基石 ,具有使伦理学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论意义 ,还可以范导伦理学反归价值科学的学科性质和人学学科的学科主题  相似文献   

10.
南京大学哲学系伦理学学科具有悠久的学术传统。改革开放后,该系即恢复了伦理学的教学科研工作,上世纪70年代末就在哲学专业本科生中系统开设伦理学的必修课和选修课。1994年设立伦理学专业硕士点,2000年招收该专业方向的博士研究生,2003年正式设立伦理学博士点。现该学科点有教授2人,副教授2人,拥有一个跨学科的研究中心,其成员在国内伦理学界具有相当影响。在学科带头人郭广银教授的带领下,近年来该学科在马克思主义道德理论、伦理学理论与方法、传统伦理与当代中国道德建设、应用伦理学等专业方向获得了长足进展。到目前为止,该…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同志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理论,批判地继承了中国传统的伦理思想遗产,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在他的许多论著里,对共产主义道德的原则和规范,对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许多基本理论,进行了精辟的论述。其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是毛泽东伦理思想的核心。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伦理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毛泽东同志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在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批判地继承中国伦理学遗产的同时,对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继承、丰富和发展。毛泽东伦理思想的内容非常深广,涉及到道德的社会基础和作用,道德的阶级性和继承性,共产主义道德的原则和规范,人生观与人的价值观等许多重要的道德理论问题。毛泽东同志对这些问题的许多方面,都作了广泛而深刻的论述,形成了一整套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的共产主义伦理思想体系。本文试就毛泽东伦理思想作一简略的论述。  相似文献   

13.
一切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研究皆涉及人的研究,并且从不同的角度去追求人的应然存在方式。作为一门应用伦理学,经济伦理学从自己的学科要求出发,试图消除经济人与道德人以及经济学与伦理学相互分裂的矛盾状态,并且以此来求达人的肉体与灵魂、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和谐统一。就其最终目的指向人的完善以及人的和谐发展而言,经济伦理学具有某种超越性的意义,它也因此超越了其他应用伦理学的分支学科。  相似文献   

14.
弗洛姆把人作为自己伦理学的本体基础,对人性、人的性格结构、伦理学规范进行了独到的研究。这一研究为我国的伦理学建设提供了许多极有价值的启示,值得我们认真吸纳。但也不容否认,这一研究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如为马克思所批评的抽象、思辨、直观,就是它的根本局限性。  相似文献   

15.
孔见 《中华魂》2012,(7):53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分配问题越来越突出。许多材料证明,我国已经出现了两极分化现象。许多人提出,改革初期实行的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已经走到了尽头,目前已经到了提出解决两极分化、强调共同富裕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16.
《中国经济伦理学发展研究》是由河海大学余达淮教授、戴锐教授与湖州师范学院程广丽副教授联合撰写的新作,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5年11月正式出版发行。该书基于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从伦理学视角来考察当前中国经济的现实景况,以伦理学与经济学为学理依据和理论维度,旨在对后危机时代中国经济伦理学进行理论重构,从而勾画出中国经济伦理学新的学科发展蓝图。通览全书,笔者认为,可从以下3个方面来把握其学术特色。第一,独特的体系建构。该书在体系建构方面有着自己的独到之处:(1)独具特色的逻辑理路。作者首先在前言对2008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及主权债务危机进行伦理反思;接着在第一章探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40年,中国伦理学研究如何伴随它的时代迈入"不惑"之境?必须回应具有前沿意义的三大追问:"道德哲学"如何"成哲学"?"伦理学"如何"有伦理"?"中国伦理"如何"是中国"?"不惑"之境的要义,是以认同与被认同为核心的现代中国伦理学的安身立命。"成哲学""有伦理"是在现代学科体系、学术体系中的"安身",核心是中国理论、中国话语;"是中国"是在现代文明体系中的"立命",核心是中国气派。作为哲学的一个分支,现代伦理学面临"哲学认同"的危机,危机源于两大学术误读:对于中国传统伦理学的哲学气质的误读;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伦理学关系的误读。现代中国伦理学必须回归"精神"的家园,透过伦理道德的精神哲学体系的建构而"成哲学"。"无伦理"是现代伦理学研究最明显也是最具标志意义的"惑","道德"的话语独白导致"无伦理的伦理学",它根源于中国伦理学传统的断裂和康德主义的影响。"是中国"不仅是中国理论体系、中国话语体系、中国问题意识,而且是伦理道德和伦理学研究在现代文明体系中的文化天命;不仅关乎伦理学研究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而且关乎全球化背景下中华民族在现代文明体系中的文化自立。迈入"不惑"之境必须完成三个学术推进:由概念诠释系统到伦理道德一体的问题意识的推进;由学术气派到学术使命的推进;由"礼义之邦"到"伦理学故乡"的推进。  相似文献   

18.
康德伦理学因与中国哲学的"因缘"而备受中国学者的关注,又因所谓的"形式主义"与"严格主义"而在中西方都引起争议.那么,究竟在康德那里,何谓"形式",何谓"质料"?称他的伦理学为"形式主义伦理学"是否合适?在何种意义上,这一伦理学形态还有继续发展的空间?本文拟通过对文本的认真解读,管窥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义利问题是中国哲学特别是中国伦理学中的大问题。在先秦诸子伦理学中,义利论之于天人论,是其价值导向和根本精神;之于人我论,具有内核或精神的地位与功能,之于修养论,则是其目的和指向。由于天人论、人我论、修养论在先秦诸子伦理学中居于关键地位,是建起伦理学大厦的基本构架,因而可以说,义利论是先秦诸子伦理学的核心或精神,也是其价值标准和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20.
当代德国经济伦理学主要学派介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80年中期至90年代初,是当代德语国家和地区经济伦理学的兴起和繁荣时期。作为这一发展的主要成果是:霍曼的强调“道德在市场经济中的系统位置是秩序框架”的“经济秩序伦理学”;乌尔利希的力图沟通“经济系统的合理性”和“生活世界的实践理性”的“基础批判的经济伦理学”;科斯洛夫斯基提倡的“后现代经济文化”的“伦理的经济学”。从建构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伦理学的需要来看,当代德国经济伦理学主要学派提出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新视角,值得我们注意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