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网络技术与网络文化的互动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技术的出现与飞速发展及其对人类社会生活产生的重大影响已经远远超出了以往任何时代技术的影响范围和程度,尤其是在精神文化层面,与网络技术相伴而生的网络文化成为焦点。本文试图从网络技术产生的背景、主体、技术特征、语言等角度展开对网络技术文化特质的分析来揭示网络文化的本质特征,以此说明网络技术与网络文化的深层互动。  相似文献   

2.
网络技术与文化创新所涉及到的问题很多。其中,网络技术的内涵与文化特质、网络技术与可持续发展以及网络技术与精神文明建设等都是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重要问题,这些问题对于正确认识网络技术与文化的互动关系,促进网络技术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中国的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网络时代发展先进文化,必然涉及到如何认识和处理网络文化和先进文化的关系问题。从总体上看,网络文化的出现对于先进文化的建设既有建构作用,又有消解作用。从先进文化的性质和定位来看,先进文化对网络文化具有方向保证作用。从网络技术的特点看,信息网络对于先进文化的建设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网络技术的普及促进了先进文化的大众化;网络技术为发展先进文化提供了直接的技术支持;网络技术为我国先进文化吸收世界先进文化提供了便利;网络文化丰富了先进文化的内容和形式。从网络文化的特点和现状看,网络文化与先进文化又有矛盾和冲突的一面。  相似文献   

4.
网络文化虽然具有去距离化、去空间化等技术特征,但并非与地方性对立的范畴,而是嵌入在地方—网络复合系统中的承载与延伸。网络文化处于现实的生产、生活的空间逻辑中,地方在网络文化中处于基础性的地位,并使得网络文化的反地方性产生自我异化的辩证逻辑。要充分自觉地意识到网络文化的地方逻辑所蕴藏的本质性和本体性意义,把网络的地方效果从技术思辨的层面还原到社会文化的总体层面。  相似文献   

5.
本文作者提出了一个基于网络文化叙事结构的网络文化新概念。作者在总结网络文化概念的基础上,阐述了早期和当下网络文化的区别。之后,作者专注于早期的网络文化,并且提出了早期网络文化的定义和历史分期。本文将早期的网络文化,即网络文化的出现和发展及文化殖民,视为与先进的信息和通信技术紧密关联的广泛的社会和文化运动。  相似文献   

6.
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初探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校园网络文化是以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融合为基础的,是对校园文化的模拟、再现和延伸。分析了我国校园网络文化的现状;阐述了校园网络文化与传统校园文化的关系;探讨了我国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任务,提出了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网络文化市场监管的法治化是促进网络文化市场有序发展的必然要求,有利于推进网络文化市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前,我国网络文化市场监管法治化建设取得重大成效,法律法规体系基本建立,行政监管体制机制日益完善,行政监管程序日趋规范,非政府主体监管能力提升,技术监管能力逐渐增强。但我国网络文化市场监管的法治化仍然面临困境与挑战,法律法规体系自身存在不足,行政监管体制仍存在路径依赖,非政府主体监管责任意识较弱,网络文化市场技术监管难度大。对此,我国要完善网络文化市场监管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创新网络文化市场行政监管机制,推动网络文化市场多元主体协同监管,提升网络文化市场监管技术水平,促进网络文化市场监管法治、德治、自治相结合。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解析网络文化与意识形态的关系入手,重点阐释网络文化对意识形态产生的重大影响,从正反两方面说明网络文化对意识形态的正负效应,并从法律、道德、技术的角度就网络文化视阈下如何确保意识形态发展提出解决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人类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设施,以网络生命“比特”信息为载体,以虚拟的赛博空间为传播领域.以数字化技术为基本手段,以符号编码形式传输为交往方式,以具有网络行为的人的网络活动为存在方式。在人类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对象化活动中逻辑生成的一种新兴文化形态——网络文化生存方式。网络交往的虚拟化和数字化,易导致个体自我认同危机。网络虚拟交往有可能使个体形成双重或多重人格,导致其人格分裂。网络文化的自由性和开放性.导致网络主体价值观念多元化和民众的民族意识弱化。网络文化中的不良信息和网络游戏的充斥和诱惑严重影响人们的是非判断和行为选择。以包涵对立统一、开放多元、均衡兼容等融汇科学与人文精神的全方位多层次协调互动的“有机”系统和存在状态的和谐思想理念作为网络文化的深层次内核和基本的价值取向的和谐网络文化,包括网络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它是以和谐理念引领信息时代人类“网络共同体”的生存发展的一种文化性状和文化形态。和谐网络文化的实现重在培养和谐网络文化建设的骨干力量,搭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平台。拓展教育渠道,创建红色网站、博客、BBS和网络文化等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加强网络文化阵地建设。发挥制度所具有的秩序整合与建构的双重效能,建立健全网络法律法规.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阐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强化网络道德教育。健全完善网络伦理规范和网络行为规范,技术领衔,有效净化网络信息,加强网络监管力度,营造和谐的网络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0.
论网络犯罪及其防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网络犯罪是指危害电子信息网络中信息系统及信息内容安全的犯罪行为和利用电子信息网络技术实施的各种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 ,可概括为针对电子信息网络的犯罪和利用电子信息网络的犯罪。黑客文化对网络犯罪者有深远的影响 ,网络技术局限使网络犯罪者可大显身手 ,而有关法制建设的滞后放纵了利用网络的犯罪 ,抗制力量的薄弱、社会观念的误区也不利于对网络犯罪的防控。对网络犯罪的防控有法制防控、技术防控、文化防控等多途径。法制防控需要认真探讨有关立法观念、程序法与实体法衔接、法律规定的具体实施等问题 ;技术防控必须抢占技术制高点 ;文化防控则要防止负面的黑客文化的扩散和泛滥 ,并注重网络道德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