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金华市农业产业集群化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培育农业产业集群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选择。金华市农业产业集群化发展要围绕八大农业主导产业,构建以“地域”为中心的区域产业集群、以农产品“品牌”为中心的农业商品集群、以“地域+品牌”为中心的区域品牌集群三者有机结合的现代农业产业集群体系。  相似文献   

2.
中部地区必须认清农业主产区的特殊性,切实根据区域资源禀赋特点、比较优势及市场需求变动趋势,矫正“逆比较优势”的产业选择偏差,由传统的“纯工业”发展模式转换为“以农为本”的发展模式,重点发展与农业关联度高的工业门类,使区域内丰富密集的农业资源和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工业经济优势,努力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城乡互补的产业结构和具有竞争优势的特色产品加工制造产业链,真正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这是破解“三农”难题,实现中部崛起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产业集群竞争力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定义落脚到竞争优势,是因为竞争优势能概括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因素”、“结构”和“能力”三个属性。产业集群竞争力是一种自组织力、耦合力和协作力。政府作为引导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制定者和实施者,对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提升要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政府要根据当地经济特色科学地制定产业集群发展规划;为产业群提供全方位的公共服务;建立产业集群多元化投融资体制;培育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区域文化;培植带动产业集群发展的“龙头企业“;配合产业集群发展建设和完善地方专业市场;制定区域品牌发展战略,切实加强区域品牌的建设;推进产业集群融入全球价值链;等等。   相似文献   

4.
本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了产业集群与后发地区的相容性,认为传统的区域发展模式难以使后发地区较快摆脱发展困境,而产业集群模式的供给与后发地区对产业发展模式的需求能够构成一对供需关系,产业集群可以成为后发地区的一种跨越式发展模式。通过弱产业集群向强产业集群转变,后发地区能够实现经济较快发展。  相似文献   

5.
发展模式是决定区域电子商务产业集群发展壮大的根本因素。区域电子商务产业集群发展满足复杂适应系统(CAS)的四个基本特征和三个交流机制,因此可基于该理论的“刺激-反应”模型研究区域电子商务产业集群发展模式。以长三角地区为例,在一定的动力机制作用下,区域电子商务产业集群呈现生态链发展模式、产业链发展模式和专业市场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6.
基于产业集群培育海峡西岸区域品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品牌是伴随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市场现象,区域品牌建设对于发展产业集群具有多重意义。区域品牌不仅可以为区域营销提供集聚效应和公共品牌效应,而且还可以提升区域产业的整体形象。本文分析了区域品牌与产业集群的良性互动关系,同时对基于产业集群培育海峡西岸区域品牌的战略发展提出一些建议和思路。  相似文献   

7.
资源短缺、环境污染是目前中部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一大障碍.如何排除这一障碍,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下进行中部产业集群生态化发展是其重要举措.然而要进行基于循环经济的中部产业集群生态化发展,首要解决的瓶颈问题就是路径和模式的选择.因此,本文在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在循环经济指导下,以中部地区产业集群为研究对象,进行其生态化路径和模式的研究,旨在引导中部产业集群朝着健康可持续方向快速发展和壮大.  相似文献   

8.
继东部大开放、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之后,中部崛起已成为又一个全国性的区域战略。实现中部地区崛起,必须结合自身的比较优势,尽快形成具有自身产业优势的支柱产业,大规模开发高加工度和高附加值产业,研发高新技术,通过企业联盟和产业集群等新的产业组织方式,实施反梯度推进战略,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9.
产业集群是区域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对优化经济结构和提升区域核心竞争优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集群的健康快速发展是长株潭“两型”示范区建设的关键路径,这需要金融的有效支持。基于2001-2010年湖南省长株潭地区的面板数据,以金融相关比率与金融效率两个指标测量金融发展水平,对该地区产业集群与金融发展水平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长株潭地区金融发展对该地区产业集群的发展具有正向且显著的促进作用。结合“两型”社会实验区的背景,提出应注重培育和发展“两型”产业集群,从提升金融总量、创新金融服务模式与产品等方面促进集群发展与升级。  相似文献   

10.
某一产业领域相互关联的中小企业和机构在特定区域内大量聚集,对外表现为一种独特的经济集合体,这就是中小企业集群。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事实表明,中小企业集群模式已成为企业、产业和区域发展的重要模式。在我国,发现产业也倾向于在某些特定的地区集聚。在我国,中小企业集群主要存在企业集群的根植性差、过度依赖优势资源、应变能力差等问题,因此,完善中小企业集群的社会服务体系,打造区域品牌,努力形成以价值链为基础的分工协作网络就成了它们的必然走向。  相似文献   

11.
农业的现代化要求特色农业产品的产业化发展,而相对于东部工业省市而言,我国中西部大部分传统农区在农业的物种资源、自然条件、生产工艺、历史文化等特色农业资源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充分发挥这些资源优势,以实现特色农产品的产业化发展,是传统农区提升其在区域分工中地位和作用的关键,这就要从特色农产品产业化发展所必需的农业分工、市场化和产业集群化等三大经济条件着手。  相似文献   

12.
发展产业集群,形成由外部经济性、联合行动与制度效应所构成的集群效应,能够在经济竞争中产生较强的竞争优势。通过发展产业集群、建设制造业基地是国内外实践证明了的一种成功的经济发展战略方式。以青岛、烟台、威海为龙头的胶东半岛已经具备了发展产业集群、建设制造业基地的基础条件。遵循产业集群发展的一般规律,选择具有较好基础和发展前景的产业,实行相关的扶持政策,培育发展产业集群,建设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可以形成产业竞争优势,增强区域经济实力,提高本地区融入国际分工体系和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集群创新:优势与知识溢出所产生的双重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创新优势是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表现形式之一。产业集群技术创新优势主要源自于集群内部创新机会诱发的创新灵感、集群内部激烈竞争产生的创新动力、集群内部资源的可获性与共享性获取的创新资源、集群内部合作形成的创新范式。知识溢出对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的影响是双重的,既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也有消极的影响,知识溢出对集群内部成员企业技术创新行为的激励是有条件的。对产业集群内部的知识溢出应给予创新者适当的补偿而不应完全抑制,创新者要有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但保护的目的不是阻止知识的溢出,而是依法维护创新者在知识溢出过程中的合法利益。  相似文献   

14.
贵州药业中小企业产业集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集群是一种经济地理现象或实践经验,又可看作一类产业空间组织或经济理论模式;我们可能将它用作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更应把它作为认识区域经济的思维方法,即产业集群是把区域经济视为相互依赖的企业和机构的地理集聚的经济系统的一种方法。随着贵州改革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快,我省的药业中小企业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不断壮大的发展历程。然而就目前而言,我省的药业中小企业形成产业集群的某些结构变化背景,但还未形成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15.
武陵山片区特色产业创新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特色产业内涵和特征分析的基础上,从产业比较优势和产业关联性两方面选取了4个指标对武陵山片区的16个产业部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文化旅游业是当前武陵山片区最具特色的产业部门,武陵山片区应在此基础上构建以旅游产业为主导的产业循环联动模式,通过构建农业与旅游业结合产业群、工业与旅游业结合产业群、旅游带动型产业群、不可联动型工业群四大产业集群,推动片区经济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16.
产业集群具有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的动态优势和系统合力,通过协同效应显现出的竞争优势,日益受到重视,很多地区都将发展产业集群提升到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的高度。近年来,我国环境污染形势严峻,已引起各方的强烈关注,也向国家发展战略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在长吉图一体化产业集群的培育、建立和发展中要注意保护好生态环境。建立生态产业集群,对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结合宁夏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的实际情况,通过调查研究后发现,西部欠发达地区在实施集群发展战略时应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即产业集群的形式并不依赖统一规划的工业园区;评价特色产业经济优势的首要标准应该是竞争优势而非资源优势。同时,发展特色产业集群还必须克服产业规模小、科技水平低和资金缺乏等方面的约束。  相似文献   

18.
加工贸易的发展对地区经济的增长具有明显的拉动作用。受制于新疆工业基础薄弱、产业结构不合理以及政策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新疆加工贸易发展缓慢。依托工业园区发展加工贸易是新疆应对国内外竞争的现实选择。新疆应以加工贸易和外向型产业互动发展为切入点,通过打造进出口加工基地、承接产业转移、培育产业群等,进一步推进加工贸易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重点产业集群的选择与发展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通过对河南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从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两方面对河南产业集群的选择和框架作了初步构想,并提出由"点"到"群",合理规划引导,营造集群"栖息地";由"块"到"群",增强自身优势,优化集群发展区位;由"弱群"到"强群",加强分工协作,提升集群竞争力等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