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农村环境侵权行为问题探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农村环境侵权是影响城乡协调发展和农民权益保护的重要问题,目前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研究我国农村环境侵权行为的现状及特征,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完善农村环境法律、法规,调整国家公共政策、健全环保机构,建立多种形式的监管制度,完善农村环境宣传教育体系,建立农村环保组织与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是问题解决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2.
农村环境教育在控制农村面源污染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的农村面源污染日趋严重,由于农户环境意识淡薄,因而难以形成环境友好的生产、生活行为。通过对传统的行为决策理论拓展,强调环境学习以及环境教育在环境行为决策中的作用,在环境教育的过程中,改变农民的环境意识,促使农民形成正确的环境态度,从而引导农民采取积极负责的环境行为,实现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目标。  相似文献   

3.
基于环境问题二分理论,修订后的《环境保护法》第64条在立法上将环境侵权的原因行为从《侵权责任法》中的污染环境拓展至污染环境和生态破坏并列的二元体系。当下正处于民法典编纂的重要历史阶段,民法典侵权责任法编中关于环境侵权原因行为的立法选择是编纂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准确地界定环境侵权的概念,并明确其在侵权法体系中的地位;其次,借助环境科学的认识工具,准确把握其环境问题类型划分理论的发展,并基于法律规则设计的需要,合理地划分环境侵权原因行为类型;最后,鉴于环境侵权原因行为本身的复杂性和认识的阶段性,为兼顾民法典环境侵权原因行为规则的稳定性和开放性,应突破原有并列式的原因行为概括方式,代之以全补式的原因行为概括方式,将环境侵权原因行为确定为污染环境和其他破坏生态平衡的行为。  相似文献   

4.
相邻污染侵害案件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虽然主要是自然人之间的纠纷,生产经营型行为导致的相邻污染远超生活型行为;生产经营型相邻污染的主要行业来源是畜禽养殖行业和建筑行业,需要污染防治资源的重点倾斜,而生活型相邻污染集中发生于农村地区,有必要加大对农村人居环境的治理力度;在此类案件的审理过程中,污染事实认定标准不一,建议明确以容忍限度作为认定污染事实的统一标准;司法实践中将相邻污染与环境侵权相互混淆,对两者是否具有竞合关系分歧较大,相邻污染与环境侵权应当属于无条件竞合,但噪声、电磁污染等未超标情形下造成的相邻污染应属于相邻关系与一般侵权的竞合,均由受害人选择适用物权请求权或侵权请求权。  相似文献   

5.
环境侵权的特殊性决定了传统的环境侵权赔偿制度已不能保护受害人的合法利益和规制某些恶意环境污染行为的发生。因此,在传统民法理论的基础上和框架内,有必要在环境侵权中引入惩罚性赔偿制度。本文试图从环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建立的必要性、合理性、可行性三个方面入手,对我国环境侵权中引入惩罚性赔偿制度的正当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农村环境自力救济是农民对影响其权益的环境问题的一种抗争,其形成的原因主要有:政府对于污染行为的庇护、环境执法不力、农民维权能力不足和环境公权力救济途径的不畅。农村环境自力救济,可以引起全社会对农民环境权益问题重视,对解决相应的环境问题具有推进作用,但也存在社会成本过高的弊端。因此,今后应采取措施来减少农村环境污染,强化公权力对农民环境权益的救济,从而最终减少农村环境自力救济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村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危及农民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的重要因素,制约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并且通过"米袋子"、"菜篮子"影响到城市的发展。中国农村环境问题的形成是多方面因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既有农村经济发展不足、不当和农民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影响的经济根源,也有政府环境管理行为不当和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影响的政治根源,还有农民价值取向和农民环境意识淡薄等更为深刻的社会意识根源。  相似文献   

8.
维系和发展农村社会稳定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基本战略目标。农民政治社会化工作对农民内在的政治心理、政治文化思想及外在的政治参与行为均有着积极的指引作用,有利于农村的社会稳定。目前,我国农民政治社会化存在农民政治心理失衡、政治认同感较低、政治参与行为失范等问题,对此,应构建维系农村社会稳定畅通的利益表达与反馈机制、思想文化认同机制和制度化政治参与机制,消除农民的政治心理障碍,加强和改进农民政治社会化工作,实现农村社会的持续动态稳定。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兼顾保护农民权益与转基因农作物育种人的品种权的角度出发,研究美国农民留种免责规则的基本架构.就故意留种行为而言,农民有权不经育种人授权而留存、种植和销售授权产品的种子,但繁殖不得超越合理数量,不得出于商业目的而繁殖授权品种、销售种子的数量应当合理.就无意留种行为而言,该行为的侵权认定需要考量农民的主观意图.损害赔偿采取"侵权收益计算法"而非"专利损失计算法".育种人针对农民留种行为的专利保护措施有技术授权合同的限制条款、终结者基因技术等.在此基础上,指出我国的立法缺陷包括"专利权合理容忍限度"的范围有待辨明,农民的无意留种行为与品种权的冲突解决机制尚待完善等.  相似文献   

10.
环境侵权历来是环境法学界争论的热点,本文针对我国目前环境侵权现状以及环境侵权“不平等性”特征、环境侵权民事救济以及环境侵权立法过程中的几个问题展开讨论,对我国环境侵权立法提出建议,以求对我国环境侵害赔偿制度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一带一路”战略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创造了一个新平台。以江苏为切入点,探析中国企业走出去过程中的现状与战略模式。在梳理江苏企业对外投资总量、国别、行业、方式、投资主体、支持性措施等方面的基础上,认为江苏企业国际化程度尚低,通过考察江苏企业国际化的5 种模式,提出江苏企业国际化“海外江苏”新模式。  相似文献   

12.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合同中的违约行为不仅是对承包经营合同的违约,也会对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和承包方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等造成侵害,存在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之竞合。现行立法尤其是《农村土地承包法》第56条对此规定并不十分明确,以致出现不同的解读。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合同纠纷中存在责任竞合之情形,适用责任竞合制度予以规范更有利于当事人权利的保护,立法对此应予以明确。  相似文献   

13.
基于对四川省平昌县农村生活垃圾污染现状的调研,分析农村生活垃圾对自然环境、农产品质量、居民身体健康的影响。调研结果显示,当前农村生活垃圾污染防治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农村居民环境保护意识差、农村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制度不健全、环境执法监管部门监督缺失、农村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等。为了有效防治农村生活垃圾污染,推进农村生态文明体系建设,需要充分发挥制度优势加强生态文明理念宣传教育,促使农村居民养成绿色消费的生活习惯,完善农村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发挥村委会对农村环境保护的监督作用,加快农村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经济等。  相似文献   

14.
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从努力与机会不均等视角切入,识别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关键决定因素。结果显示:总体上,农村居民个人收入差距主要源自努力不均等,其对收入差距的贡献率超过70%,而机会不均等的贡献率仅为26%左右。但与努力不均等相较,机会不均等程度及其对收入差距贡献率的上升趋势更为显著,收入获取过程中农村居民间机会不均程度在加深。此外,众多收入差距决定因素中,受教育程度、迁移、职业等因素是农村居民努力不均等的重要来源,年龄、性别、所在地等环境因素是农村居民机会不均等的重要来源。农村居民的收入分配格局优化,不仅需提高努力回报来强化努力因素对收入的影响,还应重视弱化环境因素对收入的影响,并致力于将补偿环境差异作为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新形势下,农村文化生活实现了由单一向多样转变,精神状态实现了由依附性向自主性的转变,精神品质不断提升。但也出现了对农村的先进文化建设重视不足,文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与农民群众需求不成比例,农村的精神文化生活依然处于较低水平等问题。基于文化建设现状,新农村先进文化建设需要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通过动力支持机制、目标实现机制、环境优化机制和服务保障机制来实现。  相似文献   

16.
在湖北省五个代表样地农村居民闲暇生活抽样调查的基础上,对影响闲暇时间总量的因素及其变化趋势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①农村居民闲暇时间分配的季节性特征明显;②农村居民闲暇时间总量呈增加趋势;③农村居民闲暇态度悄然发生转变。  相似文献   

17.
以重庆市3个国家级贫困县万州区、奉节县和巫溪县的农村居民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调查贫困地区农村居民对当前文化建设的满意度及其未来需求状况。研究发现,当前贫困地区农村文化建设处于起步阶段,多元供给机制尚未形成,农村居民对当前文化建设整体满意度较低,尤其是公共文化设施满意度最弱;然而农村居民对未来文化建设的整体需求不足,公共文化服务呈现出明显的低满足、低需求的“双低状态”。对此,本文认为贫困地区农村文化脱贫要以居民精神脱贫为基础,引导居民文化需求层次,辅以差异化供给、多元供给、培养文化建设自生动力,以提升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文化建设满意度,满足居民未来文化需求。  相似文献   

18.
以经典ELES模型为基础,通过构建信息消费函数,从信息消费水平和信息消费结构两个层次对2001—2011年间江苏省城镇和农村地区的信息消费变迁及城乡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显示:信息消费作为新的消费增长点,在城镇和农村都已成为最具潜力的消费领域;城乡居民信息消费水平差距大且都呈增长趋势;对比城乡的信息消费函数发现,城镇的基础信息消费为正值,农村的基础信息消费为负值;城镇居民信息消费的边际消费倾向和需求收入弹性均小于农村居民。这表明城乡的信息消费处于不同的消费周期,城镇居民对信息的依赖更高,农村居民的信息消费则对收入更为敏感,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对信息消费差距有乘数放大效应。  相似文献   

19.
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经济内需不足问题凸显。河南省作为农村人口占主体的省份,启动农村居民消费意义重大。从河南省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与消费成本的角度,分析制约其消费水平提高、消费结构升级的重要原因。提出稳定增加农村居民收入,增强其消费信心;针对农村居民的需求特征,开发适合其消费的产品和服务;改善农村消费环境,降低预期的消费成本等具体举措,对刺激河南省农村的消费市场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