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论我国农村新型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我国农村新型社会保障体系有利于城乡融合、推动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有利于完善农村稳定机制,构建和谐社会;有利于建立城乡统一的新型社会保障制度。但是,我国当前还存在着许多诸如农村社会保障资金筹措不足、覆盖面窄,社会化程度低、农村社会保障管理分散等问题有待解决。因此建立完善农村社保体系,要从开辟新税源解决农村社会保障资金缺乏问题、开展社会互助活动、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完善农村救济体系、建立农村医疗卫生保障制度、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等方面着手解决。  相似文献   

2.
传统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渊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中国社会保障制度与西方社会保障制度有着截然不同的历史渊源。西方社会保障制度最早起源于 16世纪的英国 ,后伴随西方资本主义工业化进程逐步建立与完善起来。而传统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是前工业文明社会中最有典型意义的保障制度类型 ,它的历史渊源 ,一是原始社会部落共同体互助相恤习俗 ,二是古代国家“敬德保民”政治理念。在这两个因素的共同影响之下 ,传统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由古代国家主导 ,在不断吸收前代经验的基础上逐步确立的。  相似文献   

3.
论社会保障制度与建设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提升社会公平,推动经济增长,完善市场经济,解决“三农”问题,因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是我国战略机遇期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从社会政策的角度来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就必须建立独立的社会保障预算与审计,重视农村社会保障。  相似文献   

4.
一、建立合理的“以富助贫”的社会再分配制度体系(一)要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和谐的稳定器,是国家最重要的社会制度之一,是社会的安全阀。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可以让人人具有安全感,可以实现社会公平,化解社会矛盾。经过10多年的努力,我国现已初步建成了一  相似文献   

5.
社会保障是社会经济福利措施和制度的统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升,社会保障不断演变,其道德意蕴也随之丰富。为更好发挥社会保障的功能,使社会保障制度可持续发展,应高度重视社会保障的伦理道德建设,明确社会保障的价值取向:树立公平观念,指向正义精神,体现互助理念,发挥人道意识,适度追求效率。  相似文献   

6.
社会保障:公平社会的基础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是否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好的市场经济与坏的市场经济的分水岭;是否促进实现社会公平,是强的社会保障制度与弱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分水岭。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靠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形成公平社会的基础。追求适度公平是以推动社会和谐为己任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关键,底线公平是政府与社会之间责任分工的依据。以此为基础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可以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形成柔性调节机制,既增进社会福利,又推动经济发展。以适度公平为原则的社会保障体系,不但不是经济增长的负担,而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观点看,社会保障不仅仅是一种福利,一种经济制度,它还是一种责任体系,一种道义承诺,一种社会架构。  相似文献   

7.
社会保障学认为,实现社会公平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个基本理念和终极目标。就目前情况看,东北地区的社会保障体系无论是制度设计还是运行结果,都体现出对公平理念的某些忽视和缺失,这势必造成诸多的社会问题。只有以实现公平为基本目标,改革相应的社保制度,同时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实现“底线公平”,重构社会救助机制,才能真正完善该地区的社会保障制度,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最终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农民工养老保险转移接续办法的出台打破了长期以来“划疆而治”的社会保障体系,也是应对农民工群体流动性较强的探索。社会保障制度一直追求社会公平的实现,社会公平不仅仅指参保群体的公平,而是涵盖了其中各方关系的社会公平。如何进一步完善农民工群体的社会保障体系,解决流动性带来的复杂关系,欧盟“分段计算”模式可以成为进一步推进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改革的一个良好借鉴。  相似文献   

9.
社会保障制度设立的目的就是为了保证社会公平与正义的实现。与赋税一样,社会保障制度也是调节社会财富以及实现社会资源再次分配的有力杠杆,对促进社会公平的实现、缓和社会各阶层的矛盾、稳定了社会的秩序,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社会保障制度与社会公平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社会保障制度体现了社会公平的价值和定义,而社会公平又反过来影响社会保障制度,从而共同形成具有社会主义特色的全民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0.
二元结构与权利的不平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课题以“中国城乡为老服务比较”为研究视角 ,以社会保障的公平理念为价值参照系 ,对吉林省城乡为老服务的社会现实进行了实证性调研 ,并通过认真反思调研结果 ,进而从社会政策视角明确提出了“尽快控制并扭转城乡差别扩大的趋势 ,应是实现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基本路径”,更是我国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保障制度在现阶段中社会政策的必然选择等理念  相似文献   

11.
联合国老年人原则对中国应对老龄化问题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世界突出的社会问题,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联合国颁行了一系列保障老年人权益的规范性文件,其中《联合国老年人原则》规定了保障老年人权益的基本原则:独立、参与、照顾、自我实现和尊严。中国政府应针对中国社会老龄化时代老年人权益保障面临特殊的难题,努力贯彻实施联合国老年人原则,及时调整有关老年人的退休法律制度,健全老年人医疗和养老保障法律制度,通过立法加大财政投入力度,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到养老保障事业中来,以保障老年人的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  相似文献   

12.
由于保障机制和社会支持网络的断裂,农村聋哑人为满足生活需求只得进城乞讨.在城乡二元体制下,农村聋哑人城市乞讨存在多重困境.对合肥市农村聋哑人城市乞讨现象的深入调查,得出如下结论:虽然农村聋哑人进城乞讨的影响因素具有多重性和复杂性,但通过加强家庭保障与政府保障、自我发展与文化关心、社会工作组织与政府救助机构的互动,能够富于成效地帮助农村聋哑人在多元主体互动与社会资源整合的基础上,获得有尊严的生活出路.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台湾地区身心障碍者保障制度是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和社会变迁后不断完善的产物,且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历经多次调整与革新,中国台湾地区身心障碍者保障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体系,在制度层面具有支持服务与照顾协助的架构相对完备、台北市与各市县伙伴关系和矛盾关系并存两大特点。数十年来,中国台湾地区的身心障碍者权益保障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实践成果,但是其中也存在残补式福利、本土化与西化矛盾等诸多问题。中国台湾地区身心障碍者保障制度仍然面临困难与挑战。从中国台湾地区身心障碍者保障政策的发展历程以及现有体制中,中国大陆地区可以借鉴宝贵经验和可行政策,从而更好地建立和健全与中国现阶段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残疾人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4.
政治制度变迁与纳西族的殉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殉情在世界上备民族中都发生过,但可能没有任何一个民族像中国的纳西族那样惨烈和严重.本文认为,政治制度变革引发的文化变迁是导致纳西族殉情的主要原因,特别是清王朝在纳西族主要聚居区丽江实施"改土归流",推行大规模的"以夏变夷"强权政治和强制性的风俗变革,纳西族传统性爱观、婚姻观与封建包办婚姻制度的冲突,儒家文化的封建礼教与纳西族传统习俗的冲突,导致了众多的殉情悲剧.  相似文献   

15.
在当前国际格局之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文化安全的深层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文化安全的维护越来越显示出其在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基础性保障作用。在此过程中,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经成为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关键问题。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明确其内涵和外延,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防止出现将"马克思主义"标签化的错误倾向;以开放的胸怀,从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角度出发,批判地继承一切人类文明成果;以人的社会性作为理论建构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但是在对外交流上,文化对外交流的重要性并没有引起历代政府的重视,其对文化交流的态度不同于外国政府。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转变角色定位,开始重视文化的价值,并支持传统文化对外交流。政府的介入,为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文化强势的今天继续传承下去,并健康、快速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7.
社会保障政府绩效与评估指标体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社会保障覆盖面最宽,涉及人群最庞大,政府主导性的社会保障决定了政府在促进社会稳定和弥补市场缺陷方面负有直接责任。社会保障的绩效如何,直接关系到广大参保者的利益,他们有权力和责任促进政府改进社会保障绩效指标,维护社会安全与稳定。  相似文献   

18.
精神福利是文化自信与文化发展的内在秩序,精神福利的文化价值逻辑及公共性追求就是实现人之根本性的精神生命活力的源泉。在进一步澄明人的生存安全性之公共性本质的基础上,对精神福利的内在认知结构和文化价值的追寻就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维度。当代中国社会日益呈现出精神生活困顿、心灵迷失与意识形态交叠共融等情形,以精神福利的文化伦理为公共性追求的社会实践,必能造就一个精神福利共享和文化价值共生的美好社会。  相似文献   

19.
建国60年来,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经历了国家—单位统包保障制向国家—社会保障制转变。研究发现,不同时期社会保障政府责任强度,影响着经济社会建设与国民福祉水平。因此,笔者认为新时期应加强政府社会保障能力建设,实现基本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均等化。  相似文献   

20.
公共危机时,大爱精神成为举国上下通力合作抗灾救灾的生动写照,成为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载体。弘扬大爱精神,是与时代相适应的社会实践,也是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和推进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