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1991年底,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完全解体了!这不能不说是本世纪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大事件.苏联曾经是一个在历史上取得辉煌成就的社会主义国家,它在综合国力及其他方面足以与资本主义超级大国美国相抗衡.这样的一个国家怎么会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短短几年里快速解体呢?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在经济方面.我认为苏联解体给我们的经济启示最主要的有两点:第一,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定不移地把发展经济作为中心任务,坚持社会主义必须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相似文献   

2.
苏联解体是历史合力作用的结果,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苏联后期,经济体制僵化,限制了苏联生产力的发展,以及各项改革没有正确的,科学的社会意识为指导,没有切实去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导致改革失败,苏联解体。根据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从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人民群众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上去分析,可以看出苏联的解体有其特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对中国建设特色社会主义在理论和现实上有着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3.
苏联解体以来,学界对这一历史事件的研究日益深化,取得许多成果,从各种角度阐述了苏联解体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一个重要的内部原因便是官僚体制的形成和顽固发展。当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在与官僚体制的交锋中被消解、被官僚精英阶层利用时,苏联走向了解体,并从社会主义走向了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4.
0世纪 ,社会主义既有一国到多国胜利的辉煌 ,又有东欧剧变 ,苏联解体的沉落。该文的着力点不是总结社会主义的成功经验 ,而是试图求解社会主义在落后国家突破的历史必然性及发生曲折的根本原因 ,从而找到历史已经发生剧烈变动的今天 ,我们为什么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原因及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5.
苏联解体以后,如何从苏联社会主义实践中吸取历史的经验和教训.这是社会主义者尤其是社会科学家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哲学角度分析了斯大林模式从形成到消失的历史必然性,论证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设想及其在实践中的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当今资本主义的发展不表明它有生命力,恰好表明它正在靠近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体系受挫不过是历史发展的一个曲折.这种曲折性不能代替历史发展的规律性.苏联解体及其后果和中国的发展证明社会主义具有优越性.社会主义的必然性和优越性不等于社会主义完美无缺,它必须在斗争和改革中巩固、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解读苏联解体的原因提供了新的视角,从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解读苏联解体的经济原因,从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解读苏联解体的文化原因,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解读苏联解体的政治原因.运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助于我们得出苏联解体原因的更本质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苏联解体是社会主义历史发展的悲剧,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所遭受到的巨大挫折。虽然苏联解体已过去二十多年,但其对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影响远未消失,中国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时刻,如何避免重蹈苏联覆辙,是每一个中国共产党人都要思考的问题。分析苏联解体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苏联解体以来,学界一直在探究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局面。客观地分析,苏共背离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是苏联解体最本源的原因。苏共背离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始于赫鲁晓夫时期,此后,苏共逐渐病变,先进性不再,最终走上亡国之路。苏联解体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警示意义在于,中国必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积极践行马克思主义,坚持对媒体的领导,明确党的使命和宗旨,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10.
对于联解体的原因,学者们众说纷纭。笔者以为导致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是意识形态的衰落。因为苏联是依靠一种新的共产主义或社会主义的思想体系建立并得以巩固的。而支撑苏联意识形态的重要支柱和证明苏联共产主义的学说正确性的主要论据便是苏联的国家经济。但是,苏联的国家经济并没有始终如一地繁荣发展下去,而是在国内政治、经济、文化等内部因素的共同作用和美苏冷战的外力推动下崩溃了。苏联国家经济的崩溃摧毁了苏联意识形态的重要支柱,瓦解了苏联共产主义的学说正确性的主要论据,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笔者主要通过对美苏冷战在苏联经济的崩溃中所起的外在推动作用的分析来解释苏联解体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美国国会是美国民主制度的基石。冷战结束以后 ,国会在美国对外政策 ,包括中美关系、两岸关系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把握美国国会及美国国内政治 ,成为美国研究与中美关系研究的重中之重。本文系统地总结了美国学者对国会的研究视角与研究方法 ,以及中国大陆与台湾地区对美国国会研究的现状与问题 ,提出了分析当代美国国会与中美关系发展的两个角度与分析方法 ,以期为我国的国会学与美国学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与见解  相似文献   

12.
OTCBB是美国中小企业利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专门场所。引入做市商是办好OTCBB的必备条件,但是,做市商存在既要以盈利最大化为目标、又要承担市场中介和组织者功能的天然矛盾,使许多国家柜台市场运行不成功。本文在深入探讨了美国OTCBB做市商成功运行的理论、制度、技术原因后认为:美国OTCBB做市商成功运作的经验对我国新三板做市商制度建设有重大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195 4— 1 95 5年第一次台海危机期间 ,美国国会以绝对多数通过“福摩萨决议案”有着复杂的动因 :美苏冷战、麦卡锡主义及朝鲜战争造成的反共氛围的影响 ;艾森豪威尔和杜勒斯致力于维护与国会的良好关系的努力 ;一些议员采取了与总统一致的稳妥立场等等。该决议案的通过导致二战后府会权力进一步失衡。  相似文献   

14.
适逢朝核危机白热化之际 ,美国提出对驻韩美军基地进行重新整合 ,必然有其深刻意含。整合拟分两阶段进行。整合后的驻韩美军不仅将具备更强大的震慑力量和更快速的反应能力 ,亦将成为美国构建全球范围下国家安全战略网络的先驱部队。重新部署驻韩美军是美国早已确定的全球范围下驻军调整行动的一部分 ,但此举无疑将加深朝鲜半岛南北双方的忧虑。这对本已危机重重的半岛问题而言 ,无疑又楔入了一个危险参数 ,其作用的敏感性及其动向效应引起了东北亚国家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5.
“再工业化”是奥巴马政府上台以来经济重建的重要内容,是金融危机后美国政府经济政策发生重大转变和重要转向的标志。长期“去工业化”导致美国经济上的过度虚拟化、社会上的贫富分化对立、政治上的两极化和意识形态上的“美国梦”危机,对美国国家实力造成了系统性的损害,给美国国家安全带来了全局性、结构性的挑战,威胁到美国在世界上的“领导地位”,迫使美国政府不得不从国家安全的高度来看待和处理制造业问题,这是奥巴马政府推动“再工业化”战略的深层次原因。“再工业化”远不止是一项经济战略,同时还是一项安全战略,是美国国家安全战略调整的具体体现,蕴含着对华战略冲突的性质和对华贸易保护主义增强的意味。“再工业化”也不仅仅是应对金融危机的一种权宜之计,还是一次兼具长远意义的战略转折。当然,这并不是说美国政府一定会实现美国的“再工业化”目标,是否去做与能否实现是两回事。  相似文献   

16.
美国出口贸易的迅速增长是近年来美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探讨美国出口贸易发展的特点,分析其出口增长的原因,并预测其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自1967年起佐藤荣作派密使若泉敬与尼克松的密使基辛格就冲绳回归和在日核武器处理等问题进行谈判。分析美国新解密的文件证实,日美之间就核武器问题存在秘密协议,读解这些文件、文献也解明了日美双方的决策过程,并提示了日美间秘密协议对我国国家安全可能产生的具体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8.
美国反倾销法诞生之后,在不同阶段的发展均同美国国内贸易保护的需求息息相关,特别是在当代,更是成为美国进口管制的主要工具。美国反倾销法在起源阶段摆脱了反托拉斯法的模式,走上了灵活的行政制裁的发展道路,可以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揭示美国反倾销法在贸易保护中所扮演的角色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年销售额对美国家庭农场进行分类,从农场现金总收入及组成、农场财务业绩、家庭收入来源及水平、政府补贴等方面对美国家庭农场收入进行了量化分析,得出了不同类型家庭农场在收入的各个层面均存在明显差异的结论,并对引起差异的因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三四十年代美国外贸政策发生了从保护主义向自由主义的历史性变化。从独立到1933年美国坚持的是保护主义传统。经过贸易自由主义者与保护主义者的激烈较量,1934—1947年,在关税的谈判、关税水平、无条件最惠国待遇、政策制定权的分配和多边协定的签订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具有自由贸易的性质。变化的原因是保护主义政策的消极后果,国际经济结构的变迁以及美国工业竞争力的增强和贸易自由主义者的不断奋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