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贤妻良母"是近代日本国民国家形成过程中挖掘出来,并随殖民教育逐渐波及到亚洲国家的"再创的传统"。本文通过分析"贤妻良母"话语与概念之间衍变的关系以及对近代蒙古族女子教育的影响,揭示近代蒙古族女子教育所呈现的不仅是培养了有知识的"贤妻良母",而其背后的复杂现象,特别是出现男女分工模式的松动及婚姻规范的重组,使蒙古族女子教育本身有了更深远的意涵。  相似文献   

2.
贡桑诺尔布自 1 898年继承喀喇沁王位到 1 91 2年调入北京任职其间 ,先后创办了赤峰地区最早的学堂——崇正文学堂、守正武学堂和毓正女学堂 ,开创了赤峰地区近代教育之先河。学生毕业后 ,他又多方联系 ,保送他们到内地或海外高等学府深造。从而造就了一大批有知识、有文化的蒙古族青年。在办学经费困难时 ,他又耗费心血 ,多方筹集 ,甚至变卖家产 ,鼎力办学。他为民族教育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湖南时务学堂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所著名的学堂,也是湖南第一家新式学堂。在教育宗旨上,时务学堂将中国传统书院的人格教育与近代西方大学的知识教育结合起来,以培养出既有士大夫精神人格、又拥有西方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知识和思想的近代知识分子。在教育内容、课程安排上,时务学堂将中国传统书院教学内容与西方大学教育教学课程结合起来。在教育方法上,时务学堂将中国传统书院教学方法与西方大学教育教学方法结合起来。时务学堂兼传统书院与近代大学之长的特点,为中国高等教育转型做出了重要探索。  相似文献   

4.
在长达10年的清末“新政”中,教育改革是各项改革中进行的最广泛深入的一项,它是近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因素的增长在文化教育领域的反映。1906年9月清政府创办了中国近代第一所官办法律学堂——京师法律学堂,中国近代的专门法学教育开始了新的阶段。本文主要论述了京师法律学堂的创办背景;体制、学制与课程设置;教员与教学内容等。同时论及了清末教育改革中的日本留学简况。  相似文献   

5.
近代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轨迹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 1902年《钦定学堂章程》的颁布开始,到 1949年止,我国研究生教育从无到有并逐步完善。其发展轨迹:从其自身发展模式上看,近代我国研究生教育经历了概念酝酿—实践探索—法制化的过程;从政策规章上看,学位制度从无到有,逐步完善,在近代研究生教育中的地位从边缘走向核心;从近代研究生教育的招生方式和培养模式来看,招生方式从自荐并接受审核走向公开考试,培养模式也从科研型走向课程型。  相似文献   

6.
福州船政学堂是近代中国第一所海军制造学校 ,培养科技人才是该学堂的办学目标。学堂中的专业设置以造船、驾驶和轮机为主。为使学生受到更全面的训练和了解掌握本专业的世界先进水平 ,福州船政学堂从 1 9世纪 70年代中期开始向欧洲派遣留学生。福州船政学堂的创办 ,反映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要求 ,代表了近代教育发展的新方向。福州船政学堂实施科学教育所取得的成绩和历史作用不能磨灭。  相似文献   

7.
张之洞不仅是中国近代洋务派的重要代表人物,而且一生十分重视办教育。他创办和改造书院、兴办各类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开近代教育之先河。张之洞办学堂的数量和类型之多,范围之大,以及在废科举、建立系统教育制度等方面,在当时没有人能同他相比。他堪称中国近代教育家和中国近代教育的先驱。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日俄战争前后两个时期,即属于科举制旧式教育的前期和属于近代新式教育的后期的吉林教育状况和发展情况。尤其是着重介绍了在吉林教育史上占有一定地位的白山书院和崇文书院及新式教育的五关小学堂、师范学堂、女子师范学堂、外语学堂等。简述了前后两个时期在教育性质、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培养目标上的不同。  相似文献   

9.
中国近代高等学校的课程模式是在对传统教育进行调适的基础上,有选择地移植西方高等学校课程而逐步形成的.文章论述了中国近代教会大学、洋务学堂、维新学堂和学校教育制度化以后的高等学校课程模式的变革过程.近代高等学校课程变革的经验对当前我国高校学校课程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经元善是中国近代著名企业家、慈善活动家,也是近代新式教育的积极倡导者和实践者。他重视人才,重视教育,创办了经正书院和近代第一个新式女学堂—经正女学,并致力于社会教育,为中国近代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1.
元朝由蒙古族建立,蒙古族以"尚武"著称。初期,由于统治者对科举考试认识的偏颇,以及政治、经济体制的不完善产生了一系列民族教育公平问题。随着封建统治的逐步巩固,当民族间教育文化水平的差距和民族教育公平问题成为元朝封建统治的主要障碍时,统治者采取实施科举考试、崇儒兴学等策略和方式,以促进民族教育的公平发展进而实现元朝统一政权的形成。虽然在科举考试中统治者采取诸多看起来对汉族士子不公平的"优惠"政策,向本民族及其他少数民族"倾斜",但于教育文化水平相对逊色的少数民族而言,统治者能从自身客观角度出发做出这样的决定,也具有一定的历史合理性,应对其进行公正而不失偏颇的评价。  相似文献   

12.
西部大开发,高校预科面临新的发展机遇,而多年一贯制的教育模式严重阻碍着民族专门人才的培养,民族预科尤其需要创新,需要从教育观念、管理体制办学模式招生和直升办法等方面大胆创新。  相似文献   

13.
左宗棠发展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思想和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左宗棠在经略西北期间,在发展西北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方面作了积极的实践和尝试。他广开义学,普及教育,增设书院,刊发书籍,陕甘分闱,拓展士路,推广汉族先进文化,推行洋务教育,发展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教育和经济,维护民族团结和边疆安全。他的许多宝贵经验对我们今天的西部大开发仍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4.
高中阶段教育是整个教育结构的中间层次 ,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 ,合理确定高中段教育的发展规模和速度以及内部各类教育之间的结构配比 ,是使其协调发展的关键。综合高中 ,是高中段教育的新的办学模式。  相似文献   

15.
发端于清末的湖北近代教育,在辛亥革命之后,得到全面刷新。旧的封建教育制度被彻底否定,资本主义的教育宗旨得到贯彻,新的学制开始推行,省县两级教育行政体系逐步健全。尽管受政局影响一度出现反复,且自身体制远未完善,但这种根本性的教育变革符合历史发展的方向,为民国时期湖北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根基。  相似文献   

16.
美国传教士与中国近代学校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代美国来华传教士在中国积极从事教育活动,他们开办的教会学校把欧美先进的教育体制输入中国,其先进的办学方式、崭新的课程设置、高效率的管理机制,冲击了衰朽的中国传统教育制度,充分显示出先进文明的魅力。教会学校实际成为中国近代化学校教育的模版,并为中国培养了大批近代新型的知识分子,美国传教士对中国学校教育近代化的贡献是应该充分肯定的。  相似文献   

17.
高师“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高等师范专业的学生而言,具备现代教育技术素质,不仅是其素质的要求,而且对于适应中小学教育教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当前在高师课程结构中,"现代教育技术"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既非专业课,又不是公共课,课程无人重视,教师专业成长困难。随着社会对于教师的要求的逐步提高,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日渐凸显,而课程准确定位、重视教学实践、提高教师素质是改进"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8.
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 ,民族教育面临坚守文化特色与融入主流社会的两难选择 ,而现代教育多元化改革为实现壮族教育与壮族传统文化的对接提供了新的契机 ,壮族优秀文化需要融入现代壮族教育体系中 ,才能焕发新生活力 ,而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各方面 ,都具备接受壮族传统文化的广阔路径 ,应在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教育体制等环节 ,实施有效的教学改革 ,推动壮族教育与壮族传统文化对接合流 ,相互促进 ,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9.
汉代教化的源起及其德育职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化是德育的职能,德育的教化职能源起于汉代.为巩固统治,汉代的儒学之士认识到教化的治国地位,说服了汉王朝的统治者设立太学、地方官学,招收学生进行教化,并且把教化作为德育的一个根本的职能.教化超出了先秦道德教育的界限,德育从此被赋予了政治的内涵,与巩固稳定的政治联系起来,进入了政治家的视野.  相似文献   

20.
近代镇江教育与近代镇江经济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镇江经济的近代化推动了镇江教育的近 代化,而近代镇江经济发展的不充分又严重地制约了教育的发展,经济的衰落、资金的短缺等因素使得近 代镇江的新式教育表现为规模小、数量少,教育结构不合理。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教育的发展,由于近代镇 江教育发展不充分,极大程度上又影响了经济的发展,近代镇江教育的落后是经济衰落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