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文学作品中的对比手法并非司马迁首创,但司马迁却是运用对比手法十分出色的一位古代作家。他在《史记》中对对比手法的巧妙运用,为后人的写作提供了许多可资借鉴的宝贵的东西。本文从自由灵活的形式、爱憎褒贬的寄寓、鲜明形象的刻画三方面论述了《史记》高超的对比艺术。  相似文献   

2.
司马迁具有朴素的辨证法思想,因而《史记》中充满着辩证艺术。主要体观在以下方个方面:历史的“实录”原则与文学的表现手法、现实与理想、美与丑、共性与个性、大事件与小故事、正与反等。  相似文献   

3.
鲁迅认为司马迁是“文豪”.“雄于文”的“高手”;《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家之绝唱”指司马迁在写史形式上的创造与革新;“无韵之《离骚》”指《史记》在内容上的一个特点,主指内容。鲁迅认为《史记》的成因是;家学渊源、社会实践,李陵事件的促使、时代使然。还认为《史记》艺术上“爱赋”、尽小品性能、注重情感力量。鲁迅要求青年读《史记》。  相似文献   

4.
本文着重分析讨论了《史记》中所蕴涵的情感魅力的具体表现及其生成原因,认为在《史记》一书中,无论是司马迁直接的议论抒情,还是他所使用的多种艺术表现手法,都鲜明地体现了一种强烈的情感色彩。而《史记》这种强烈的情感色彩,既与司马迁对史学创作中情感作用的理性认识有关,也与他确立的著史目的有关。  相似文献   

5.
《史记》人物合传是具有特殊功能的文体形式。合传中的人物往往是同中有异,从而自然形成对比。司马迁对此往往加以强化,以便借助于人物的差异,表明自己的倾向。此外,在人物合传中,司马迁还往往借助特殊作法,如选材上的"避重就轻"、明显的主次之分、对比映衬、"雷同"式写法等等,目的多是为了引起读者的注意,以便读者深究自己的写作意图,从而体味不便明言的隐微意思。  相似文献   

6.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自我国古代伟大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司马迁所写的《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列传”,是记叙一般人物的传记。列传有记一人的专传,有记数人的合传。《廉颇蔺相如列传》属于后一种。司马迁在《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着力叙写了廉颇和蔺相如两个人的生平事迹,也附带叙写了赵奢、赵括和李牧等人的事迹。课文节选的这  相似文献   

7.
《鸿门宴》是《项羽本纪》中一段十分精彩的段落,也是,《史记》全书中富有代表性的片段,它表现了《史记》史传文学描写的高度技巧。尤其令人叫绝的是,它经过司马迁独具匠心的构思,历史事件的叙述摇曳多姿,构成悬念迭起、跌宕曲折的戏剧性情节,成功地运用了对比的艺术手法,鲜明而生动地表现了人物的不同性格。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在《鸿门宴》中双方冲突的力量是并驾齐驱的两条线。项羽一方有他的准备。调度等活动。刘邦一方又有他的一系列应付措施。司马迁把这两条线平列,交替叙述,有条不紊。双方的人物是—一对应,两两比较…  相似文献   

8.
司马迁与《春秋》以及《春秋》学之间的关系是《史记》研究中必不可少的内容。《春秋》是司马迁撰写《史记》的文化范本,两者之间的关系集中在四个方面:其一,司马迁与《春秋》学的关系;其二,《史记》与“春秋三传”的关系;其三,孔子获麟一事对司马迁撰写《史记》有启示作用;其四,司马迁与“春秋笔法”的关系。上述四个方面拧结在一起,遂构成了司马迁与《春秋》以及《春秋》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人物类传”是司马迁在《史记》中首创。这种传记突出传主的类型共性,兼顾其个性,表现形式多样。与“合传”相比,人物“以类相从”的创作思想更为鲜明清晰。“人物类传”扩大了《史记》表现人物的范围,增加了反映历史与现实的深度与广度,成为司马迁通过整合历史人物,研究社会发展,表达思想情感的重要传记类型。  相似文献   

10.
一《史记》作者司马迁的生平司马迁,字子长,《史记·太史公自序》、《汉书·司马迁传》均无“字”,此始见扬雄《法言·寡见篇》及《君子篇》。今陕西韩城人,《自序》云:“迁生龙门。”《汉书·迁传·颜注》:“龙门山,其东则在今  相似文献   

11.
司马迁撰写《史记》,以黄帝为首,其中体现的黄帝观影响后世深远,值得专门研究。学界研究黄帝,多以司马迁的记载为基本材料,但目前尚未见到专门研究司马迁黄帝观的论著。根据司马迁《史记》文本,从材料出发,用历史学方法归纳、概括司马迁黄帝观的内容,分析和揭示其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条件,有助于今人科学认识历史上的黄帝观。研究认为,在司马迁之前,黄帝只是神话传说,司马迁一变而为正史实录,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华文明起源的书写形式,完善了中华文明史系统;从司马迁描写的黄帝看,黄帝实有其人,有家有业,有家人,有后裔,而且有生有死,“黄帝崩,葬桥山”,传说中的人物由此变成了客观存在的历史人物.而和司马迁同时的汉武帝却惑于神仙方术,相信黄帝铸鼎飞升;司马迁的黄帝观以理性的描述内容,抑制了当时一些人神秘化历史人物的消极倾向.司马迁在描述中还隐含了道德史观在内,在他看来,黄帝之所以做出了杰出历史贡献,是因为黄帝“修德”;所以,司马迁表彰黄帝就在“彰明德”。这一观念,延续了西周以来的道德史观传统,更加凸显了道德在历史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司马迁笔下的历史人物,极具文学色彩,其性格表现与历史功过,无不体现司马迁以人物承载历史的史书创作的人文情怀。项羽、韩信、刘邦等栩栩如生的形象,演绎着《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文学价值与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3.
本文探讨司马迁如何运用图书文献写《史记》的问题。司马迁利用皇家图书馆的有利条件,秉承家学渊源,有计划地阅读了大量的六经异传和百家之书,并实地考察天下历史地理,成为博览群书的饱学之士。在此基础上,他博采经传百家材料,自铸一家之言,写成了《史记》这部史学的宏篇巨制,表现出既善于吸取又长于创造的大家风范。  相似文献   

14.
司马迁和司马光是我国历史上的两位伟大的史学家,他们撰写的<史记>和<资治通鉴>对我国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们二人处于不同的历史时代,其著作也有明显的不同.从体例上来讲,<史记>为纪传体,<资治通鉴>为编年体.另外他们二人在历史视野、对待史实的情感、思想倾向以及材料的取舍等方向也有较大的区别.  相似文献   

15.
深沉的历史意识、发达的史学理论和生动形象的史学表述形式是中国古代史学的优良传统。文章认为戴名世是一位至今仍未被史学界充分认识的卓越史学思想家。他一生致力于明史编撰,表现出了古代良史所具有的深沉的历史意识和史学意识,并继承和发展了前代史学批评理论,表现出了卓越的史识史才。戴名世的史传文章是对司马迁、欧阳修在史学表述形式上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从《史记》的《高祖本记》、《淮阴侯列传》、《项羽本纪》、《李斯列传》和《左忠毅公逸事》等古今优秀传记文学作品以及当代传记文学作家马可、郭保林及胡辛等运用虚构和想像的实例,同时结合一些文艺理论家的论述及作者自身在传记写作中的实际体验来看,传记文学是可以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进行合理想像、夸张乃至虚构的。同时,传记文学同小说在进行想像、夸张乃至虚构时是有其不同之处的。  相似文献   

17.
司马迁对构建民族精神的重大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马迁的《史记》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他创新了“大一统”的国家观和民族观。他在《史记》中将民族精神人物化、形象化和故事化,在众多人物形象和故事中着重表现了奋发进取、自强不息和爱国的精神。司马迁还将民族精神哲理化和道德化。这一切都有助于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统一事业,有助于提高我们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司马迁对构建民族精神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司马迁在为蔺相如列传的过程中,从搜得的旧闻中选择了三个典型的“故事”予以叙述,它们分别是完璧归赵、渑池会通、退让廉颇。但在处理与加工这些“故事”的过程中,司马迁尽力发挥了其卓越的想象力。表现出非凡的叙事艺术技巧与能力,并以历史浪漫主义的态度塑造了蔺相如的人物形象,令史学与文学的结合恰到好处,无愧创作出的《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相似文献   

19.
两千多年来,人们对<史记>及其作者的研究可谓汗牛充栋.本文在众家研究的基础上,另辟蹊径,以翔实的资料与大量的证据,运用文艺理论及心理学、美学原理,从五个方面系统剖析和评价了司马迁的人格魅力.过去仅把他作为史学家和文学家来看待是不够的,他还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