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洋社会学:海洋问题的社会学阐释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海洋社会学以海洋世纪与海洋社会为研究对象 ,具体研究海洋与人类社会的互动关系 ,分析海洋开发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分析海洋开发所引发人类社会的一系列复杂的变化。海洋社会学作为一门应用社会学 ,其研究主题是社会行为、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科学技术等社会条件变量是如何影响海洋开发、利用以及海洋开发、利用及由此产生的变化是如何影响社会行为与社会过程。海洋社会学的研究范式与理论建设目标是“中层理论”。海洋社会学的一个基本范畴是“海洋社会” ,海洋社会是人类缘于海洋、依托海洋而形成的特殊群体 ,这一群体以其独特的涉海行为、生活方式形成了一个具有特殊结构的地域共同体  相似文献   

2.
海洋社会学在初创时期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学科属性问题。所谓的海洋社会学学科属性问题,主要是解决海洋社会学的学科归属问题以及在社会学学科体系中的位置问题。如果以理论社会学与应用社会学来划分社会学的话,海洋社会学则属于应用社会学。海洋社会学应从"社会人假设"出发,围绕人类海洋开发行为开展大力的经验研究。从研究对象上来看,将人类海洋开发行为确定为海洋社会学的研究对象较为合适;于此,围绕人类海洋开发行为,海洋社会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就是:影响和制约人类海洋开发行为的社会因素以及人类海洋开发行为对社会变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海洋社会学与主流社会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经过多年的努力,海洋社会学已经得到国内社会学界的认可,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依然还处在初创阶段,不足之处极为明显。海洋社会学研究应该有较为明确的学科意识,应该体现社会学的学科特性,为了避免被边缘化,其研究应该能够与主流社会学进行交流与对话,应该努力融入到主流社会学当中去,在主流社会学研究中形成具有海洋特色的领域,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概念和观点。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门新兴的社会学分支学科,海洋社会学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科学共同体.而学科范畴的偏离和学科理论的匮乏已经成为制约学科发展的核心因素.关于学科范畴的偏离,需要加强学科意识和学术研究的社会学化.而学科理论建设需要科学共同体走出宏大叙事、走向田野、走向理论演绎.海洋开发提供了海洋社会学与主流社会学的对话平台,其中,海洋开发政策的自下而上考察、海洋开发中的生态破坏、低水平开发和石油泄漏提供了关键性的平台.海洋社会学重在研究海洋开发的社会机制、社会过程与社会后果,同时需要关注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5.
随着对海洋社会学基本学科属性认识的深入以及对海洋社会学问题的研究,海洋社会学研究的队伍也日益发展壮大。2010年7月在哈尔滨召开的中国社会学年会期间,中国社会学会海洋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召开成立大会,并举办了主题为"海洋开发与社会变迁"的第一届中国海洋社会学论坛。围绕论坛主题共收到论文25篇。讨论的内容分布在海洋社会学基本理论、沿海区域社会变迁、海洋环境问题和海洋人群尤其是渔民问题研究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海洋社会学是一门新兴学科,许多人对它感到陌生。笔者也只是在过去研究岭南文化时,涉及海洋文化与岭南文化的关系,且苦于找不到一本国内出版的海洋社会学著作可值参考,未能从海洋文化、海洋社会的视角展开对岭南文化的探究。  相似文献   

7.
海洋生态文明区建设是在海洋世纪对海洋进行开发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然而现有的开发行为使海洋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对应的管理体制又存在一定程度的失效,无法根本改变恶化的海洋生态环境。本文从作为海洋社会学组成部分的海洋生态文明研究着手,以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为例,用社会学的视角对海洋生态文明的内涵、建设的必要性、影响因素以及社会效应进行解析,以期完善海洋社会学的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8.
从社会控制理论的视角将海洋管理定义为是有关海洋社会组织(包括正式组织如国家海洋局和非正式组织如渔民协会)通过政治制度、经济和社会舆论等手段,通过对人类海洋开发行为进行指导和约束,以达到维护海洋权益,合理开发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环境,协调沿海和内陆平衡发展,促进人类海洋开发活动持续、稳定、协调开展,最终实现人与人、人与海和谐共处的目的.定义中阐明了海洋管理的对象:人类的海洋开发行为;海洋管理的任务:一是合理引导人类海洋开发利用活动,二是有效处理海洋问题,三是协调沿海与内陆平衡发展;海洋管理的主要手段:政治制度手段,经济手段,社会舆论手段.这是本文作者从社会学视角对海洋管理进行的一些解读.  相似文献   

9.
海洋与社会协调发展:研究视角与存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海洋与社会协调发展是海洋世纪的需要 ,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研究海洋与社会协调发展可以有两个视角 :一是环境社会学的视角 ,二是发展社会学的视角。在我国 ,目前的海洋与社会协调关系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从海洋环境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看 ,我国的海洋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主要表现是污染特别是近海污染越来越严重、海洋资源枯竭、海洋生态失衡等。从海洋区域社会与社会整体之间的关系看 ,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差距非常明显 ,出现“两极化”和区域发展失衡的可能性很大  相似文献   

10.
海洋溢油是工业社会的产物,凸显了现代风险社会的特质。它不仅会产生严重的环境与经济影响,也会产生深刻的社会与文化影响。美国海洋溢油事件的社会学研究可分为"根源论"、"影响论"和"博弈论",分别探讨了溢油事件的社会根源、社会文化影响与心理影响及其康复以及权力博弈等议题。美国海洋溢油事件的社会学研究具有很强的追踪性和深入性。随着海洋开发进程的加快,中国溢油事件已经屡见不鲜,对社会运行产生着深刻影响。鉴于此,中国社会学界需要增加学术自觉意识,积极扭转海洋溢油事件中社会学话语体系缺失的局面。  相似文献   

11.
在海洋战略研究中,海洋战略存在(1)国家战略、(2)部门战略、(3)海洋行业全局性规划3种定位.我国在海洋上存在(1)主权利益、(2)空间利益、(3)安全利益、(4)资源利益、(5)交通利益、(6)科学研究利益、(7)环境利益、(8)统一祖国、(9)国家地位和国家角色9类重大海洋利益.它们的重要性决定了我国的海洋战略一定是作为国家战略的战略.海洋不是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那样的国家职司,在国家运行中不具有政治、经济、军事等的机能性,国家战略体系无法包容像政治战略、经济战略、军事战略等那样的海洋部门战略.用以实现国家重大海洋利益的以海洋为主题的战略只能是国家战略.  相似文献   

12.
论海洋经济与图书馆海洋信息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关海洋经济的统计资料显示,我国海洋经济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的差距。在我国海洋产业中,海洋信息产业尤其薄弱。而信息也是创造社会财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资源。为此,发展我国海洋经济,必须加速数字海洋的图书馆建设,加强海洋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13.
2001年以来,我国海洋产业发展呈现由第二产业到第三产业为主导的演化,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发展交替领先,第三产业优势不明显;传统的资源依赖性较强的产业对于海洋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减小,生产生活服务业贡献不断增加,具有发展潜力的高附加值海洋新兴产业发展有待提升.为实现海洋经济又快又好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应以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为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寻找新的增长点;着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促进海洋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加大海洋科技教育的投入,增强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海洋经济发展由资源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相似文献   

14.
生态文明维度的海洋运输与海洋环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明的提出是对可持续发展理论认识深化的必然结果。当前以此为基点促进我国航运事业大发展必须关注海洋运输对海洋环境的负面影响;提出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目标强化海洋环境保护的对策;坚持海洋运输低碳、环保的道德实践活动,保护海洋环境,维护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  相似文献   

15.
海洋经济是海洋文化的物质基础,海洋文化是海洋经济发展的精神动力,两者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在剖析海洋经济与海洋文化内在联系的基础上,指出发展海洋文化产业是推动海洋经济与海洋文化共同发展的最有效率的路径。并结合中国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发展基础,提出积极开展保护海洋文化资源行动;鼓励企业成为海洋文化产业主体;延伸海洋文化产业链,打造海洋文化精品;加大海洋文化的宣传普及等是推动我国海洋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举措。  相似文献   

16.
海洋文化与海洋意识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意识是公众对海洋的自然规律、战略价值和作用的反映和认识,是特定历史时期人海关系观念的综合表现。海洋文化是人类直接和间接地以海洋资源和环境为条件创造的文化。这两个概念的背后,蕴含了当代的历史境况和时代精神的契合关系。有效地把握两者的关系,既有助于推进海洋文化和海洋意识的研究,也有助于丰富海洋社会科学的基础理论。海洋世纪的时代状况构成了两者的共同背景,为海洋文化研究及海洋意识普及提供了依据。对海洋意识和海洋文化之间的关系进行有效的分析,受概念理解多元化分歧的影响,也受当代海洋文化实践活动复杂性的影响。总体上看,两者关系表现在三个方面:作为人海关系认知的海洋意识够成了海洋文化的要素;基于民族文化传统构建的现代海洋意识是海洋文化建设的战略目标;海洋价值观是海洋意识与海洋文化的共同核心。  相似文献   

17.
海洋神话反映了先民与海洋的亲密关系。从海洋形成神话、蓬莱传说到精卫故事,先民的海洋认知经历了想像、诠释、探求和征服的过程。在一定程度匕,与其说海洋是人类活动的对象化客体,不如说它是见证^类成长的重要参照物。先民了解和认识海洋的过程,也是逐步确立生存主体意识、不断发现自我价值、验证自身本质力量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海洋产业界定与海洋经济统计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海洋产业分类与界定是海洋经济统计的基础,目前我国已经就海洋产业统计提出了一套基本的统计规范和程序。但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海洋产业分类和海洋产业界定方面还没有形成具有国际可比性的分类方法体系,统计指标中也存在范围界定模糊、内容遗漏、重叠和产业划分不明确等问题,特别是还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海洋经济信息系统,因此,需要加快海洋产业统计指标体系和海洋经济统计卫星帐户的建设。  相似文献   

19.
中华海洋文明是世界海洋文明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3000多年来,中华海洋文明以其特有的物质和文化形态与世界海洋文明不断地进行着交流和互动。通过自己的方式为世界文明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特殊的贡献,将中国先进的耕作技术和文化理念传向附近国家,将先进的科技和知识通过行经陆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不同国家的商人传递到四面八方。其与西方长期互动的历史,也为当今我国倡导的"一带一路"的世界和平发展模式,提供了文化和历史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是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率先采用的制度,但该法中的总量控制制度无论是在法律规范层面还是在法律实施层面都没有成为实际运行的环境保护法律制度。修改《海洋环境保护法》应当使总量控制从宣言变成活的制度,即具有运行功能的污染物排放总行为控制制度。要赋予该制度运行能力,《海洋环境保护法》修改须建立海洋环境质量目标制度,对确定海洋环境质量目标的主体、确定许可排放总量的主体、分解许可排放总量的主体做出明确规定,对总量控制制度的实施与其他相关法律的关系、排污总量控制制度与排污许可制度之间的关系做出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