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唐人街"曾经是早期华人因社会、政治与文化等原因而聚居在一起的飞地,它是华裔族群移民生活和历史的鲜活见证。加拿大建有北美较早的唐人街,第一代土生华裔作家曾生活于此。作为少数族裔,封闭的族裔社区和遭受歧视的移民生活给他们留下了深刻记忆,成为其日后文学创作的丰富素材。通过唐人街叙事,加拿大第一代土生华裔作家不仅完成了自己的文化寻根和精神回归,更让他们有效地重构了华人族裔历史。  相似文献   

2.
印度尼西亚的土生华人称为"伯拉奈干"(Paranakan)人。他们是印度尼西亚华人社会中比较特殊的一个族群。伯拉奈干人的形成缘起于汉民族从汉唐到元明的海外移民,是汉民族移民与当地原住民互动通婚的结果,也与荷兰的殖民统冶有关联。伯拉奈干人的族群认同是太像中国人又太像印度尼西亚人。  相似文献   

3.
对早期(1819~1912年)新加坡华人族群的内部关系所进行的考察显示,方言、服饰等虽然是新加坡华人族群内部进行区别和认同的最明显表征符号,为华人族群帮权结构的塑造提供了可资利用的“工具”,但其并不能与所表征的群体建立唯一且确定的联系.新加坡华人族群内部特别是社会底层的互动充满了张力,密切的交流、接触和互动是新加坡华人族群内部关系的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4.
土生葡人是澳门一个独特的人们群体。此文对澳门土生葡人的饮食文化进行讨论。文章讨论了澳门土生葡人饮食文化的起源、演变和现状。指出,从家居饮食看,土生菜在澳门土生葡人饮食中的比重逐渐下降;而在饮食业中,由传统土生菜发展而来的澳门菜或称澳门式葡餐蓬勃发展,它不仅是土生葡人物质文化的代表,是土生葡人对澳门、中国乃至世界饮食文化的杰出贡献,也是土生葡人与华人等文化互动的结果,是澳门各族群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5.
“红头巾”是20世纪上半叶在新加坡建筑行业形成的一个广东三水籍华人妇女劳工群体,因其头包四方红头巾的共同形象特征而得名。作为特定时期具有明显地缘、业缘特征和族群认同意义的女性移民群体,“红头巾”在海外勤勉节俭、刻苦耐劳、不屈不挠求取异域生存的同时,为新加坡城市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经济动力的推动下,华人商业不断拓展全球与区域的生产网络,带有重要的跨国特征。从系统论和过程观的视角,以中国人海外发展的眼光,重新审视当代香港福建华人跨界创业与族群网络构建的内外部原因与发展动力,可以发现,香港福建华人企业家的跨界移民经验与他们的成长创业密切相关。福建华人企业家凭借在族群网络与社团组织中建立的领导地位,进行跨界创业,参与当代香港的政治经济转型。通过强化自身的族群网络福建华人企业家发展了跨界政治经济参与能力,提升了在中港两地的社会地位与政治地位。当香港回归中国,成为中国的一个国际城市之时,福建华人企业家带有族群色彩的资本与商业网络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福建华人企业家与东南亚华人族群资本的天然联系以及同中国政府的沟通能力,提升了他们在香港商界社会的影响力。他们利用地缘认同、华商群体与社团组织等具有鲜明族群色彩的网络关系,在中国与香港的政治经济变迁中,成功地构建了跨越族群界限的政商关系网。  相似文献   

7.
澳门四百多年来由珠江三角洲一小渔村发展成今日之国际现代都市、自由港,具有与中国其他沿海城市以及邻埠香港所不同的发展模式和文化特征。其人口的多元结构具有自己的特殊性,与内地居民不同。澳门华人中的老居民、新移民、归侨等都具有各自不同的特征。与本地人或外地人通婚的欧亚混血后裔即土生葡人,与派来澳门工作的葡人又有不同的特征。这些不同的族群在长期共处中既平行又交融,形成独特的中华拉丁文化。在澳门即将回归时,能否继续保留和发展这种文化特征,让各个族群继续发挥各自所长,取长补短,是实现澳人治澳,落实“一国两制”的关键。土生葡人在澳门的处境,值得大家关注。华人中存在的狭隘民族主义和极左思潮危害极大,宜引起警惕  相似文献   

8.
汉民族移民在暹罗(泰国)与暹女通婚所生的混血儿称为"洛真(Luk Chin;Lukjin)"。汉民族移民在"下南洋"中,泰国就是一个重要的迁入地,与暹女通婚融合历史由来已久。对于不断迁入的汉民族移民,泰国采取了欢迎和厚待的政策。到了17世纪,汉民族移民在泰国的主要侨居地,以致今日泰国南部人大半含有华人血统。久而久之,今天泰国的华人比华侨多得多。据统计,泰国的华侨约30万左右,而华人(参加泰籍的)约有270万人,他们约占泰国总人口14%,居住遍及泰国各地城乡。虽然"洛真"之名并未广泛使用,也并没有成为泰国土生华人的专称。但既然吴凤斌先生在《东南亚华侨通史》中确称泰国土生华人为"洛真",文章顺着汉民族移民迁入泰国、建立早期社区的历史轨迹,对泰国的土生华人——洛真人略作钩沉。  相似文献   

9.
越南的土生华人称为明乡人。明清两代均有汉民族移民与越南土著民族互动融合,形成土生华人——明乡人。  相似文献   

10.
对某些学者而言,马来班顿体也许是马来世界和马来灵魂的完美镜像。班顿体是一种口头文学,它扎根于许多不同的族群中,通过口头方式代代相传。本文的研究焦点是马来和马来西亚土生华人班顿体,其中有些文本直接录自马六甲和新加坡的口述者,分析的重点是马来班顿体首联中对自然的偏爱是如何在土生华人班顿体中得到强调的。此外,强调自然比兴的这种手法是马来班顿体和土生华人班顿体冲突后产生的“镜像效应”。这两种班顿体中反复出现的自然景象强调了当时与之紧密相关的日常生活,同时也形成了班顿体独特的审美性。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新文化的几个层面--段国超先生《鲁迅论稿》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新文化有三个重要的文化界面:外省文化界、京海文化界和跨国文化界.外省文化界中的知识分子之间的联系多是间接的、文字的,平时的生活环境不是文化的,而是政治权力的或物质实利的.京海文化界中的知识分子之间的接触不但是文化的,也是生活的.它在更大程度上超越了政治权力关系和物质实利关系的束缚,但它不如外省文化界的地方,就是对"个人成就感"的重视.个人成就感一方面极大刺激了中国文化的再生产,一方面也导致了中国知识分子精神上的颗粒化、沙漠化.跨国文化界由国内研究外国文化或外国文学的知识分子及在国外从事中国文化研究的知识分子构成.中国知识分子的个人成就感在跨国文化界的形成和发展中也起到了巨大制约作用.影响之一就是使跨国文化界表现为向单一文化主要是向美国文化靠拢;影响之二就是加强了他们与京海文化界和外省文化界广大知识分子的对立.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新文化有三个重要的文化界面:外省文化界、京海文化界和跨国文化界.外省文化界中的知识分子之间的联系多是间接的、文字的,平时的生活环境不是文化的,而是政治权力的或物质实利的.京海文化界中的知识分子之间的接触不但是文化的,也是生活的.它在更大程度上超越了政治权力关系和物质实利关系的束缚,是一种纯粹的、精神的、人性的联系形式,但它不如外省文化界的地方,就是对"个人成就感"的重视.个人成就感一方面极大刺激了中国文化的再生产,一方面也导致了中国知识分子精神上的颗粒化、沙漠化.跨国文化界由国内研究外国文化或外国文学的知识分子及在国外从事中国文化研究的知识分子构成.中国知识分子的个人成就感在跨国文化界的形成和发展中也起到了巨大制约作用.影响之一就是使跨国文化界表现为向单一文化靠拢,主要是向美国文化靠拢;影响之二就是当代世界文化的输入在起到解放中国广大知识分子的思想的同时,也逐渐强化了自己对中国广大知识分子的压迫力量,逐渐强化着对"五四"新文化传统的否定趋势,从而加强了他们与京海文化界和外省文化界广大知识分子的对立.  相似文献   

13.
新加坡华文文学语言由于独特的自然、社会和文化环境 ,在词语和语法两方面形成与其母体———中国文学不同的特点 :大量吸收外语成分并构成新词 ,闽、粤语词占较大比重 ,有独立使用的华语词汇以及中国熟语新用 ;词与词的搭配存在与普通话不同的现象。这些显著区别 ,构成中新两国华语文学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一个重要基点  相似文献   

14.
青田华侨在民国时期的经济活动和侨居地点有着非常独特的离散性质。不同于闽粤地区华侨以宗族作为强大纽带的集中性侨居和颇具规模的贸易体系,他们扎根于本土的青田石,携青田石雕的工艺品出洋,出国后继续从事石雕的贩卖,或转而销售其他小商品。这种贸易活动非常零散,但是绝对离散中也存在相对的集中,在“七七事变”后青田华侨主要集中于欧洲各国。本文以青田华侨在民国时期贸易活动的特点为中心,主要研究石雕等商品的简单贸易模式,以及在贸易过程中由出洋衍生的一系列偷渡行为和官方对偷渡的整治约束。  相似文献   

15.
科举与书院在中国近代均遭受了彻底被否定的共同命运,但两者都有重大的历史价值。科举学与书院学都属于传统文化领域的专学,也都需要进行理论的建构。科举学与书院学不仅可以互相参照,而且具有一种共生互动的关系。科举学可以为书院学提供学术借鉴和理论支撑,而书院学能扩大科举学的研究领域和丰富其内容。科举学与书院学的研究可以为现代考试改革和学校教育提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6.
作为潮汕文化深层次底蕴的潮人文化心态异常复杂,一方面由于儒文化的濡染浸润,呈现出强烈的家族观念与祖先崇拜、尊儒重礼、好中庸、追求精细技巧等特征;另一方面由于经商传统的影响而呈现出冒险开拓、崇尚奢华、团结互助等特征。传统儒文化与重商观念存在对立,但也有融合,儒文化对潮人的经商活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汉、英两种语言均有自己的特点和体系,有时两者的差别很大,从而对人们的语言交流带来一定的影响。文章就汉语和英语中赞扬语的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旨在增加人们的文化意识,从而更好地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国情、民风,提高学习兴趣和成绩。  相似文献   

18.
在近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条件的影响下,近代知识分子逐渐产生。他们一方面继承并发挥士大夫与政治密切结合、忧国忧民、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的传统角色认同;另一方面又开始与政治分离,向知识回归,以卓越的学术成就服务于社会科学文化教育事业,实现了近代知识分子的双向"角色认同"。  相似文献   

19.
崛起于80年代的西部诗群的创作,其基本的诗歌精神,便是面对这片苍茫辽阔古老神奇的土地及其所凝聚的历史文化和艰辛的大自然,抒写其所激发起来的无比惊叹与悲壮情怀。一方面,他们抒写对这片苍茫辽阔、古老神奇的土地的无比惊叹,对勤劳善良的人民及其伟大生命力和创造力的由衷赞美,表现着浓厚的“西部氛围”;另一方面,他们也抒写这里的人们面对艰辛和死亡的坚强意志和生存抗争的英勇悲壮,抒写新一代开拓者的崇高的理想、献身的精神、坚韧地战斗和进军的喜悦,表现着强烈的“西部意识”和“开拓精神”。这种诗歌精神正突出地显示了当今的“中国特色”,在读者中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从而引起世界的注目。  相似文献   

20.
宁夏的吊庄移民规划使一部分居住在西海固地区的贫困群众搬迁到了宁夏北部黄灌区。移民离开了原来的生存环境,来到迁入地吊庄后,试图被迁入地接受或者要成为迁入地的真正一员,必然经历不同生活习俗、生产活动、思想观念等方面的调适,才能最终与迁入地的文化真正融合。移民群众生活习俗的调适是他们在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积极应对自然与社会环境变迁的一种策略;也是他们适应文化变迁时,在物质、精神乃至制度等方面所采取的一系列行为方式的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