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7 毫秒
1.
现代国际人道主义法的定义及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人道主义法是国际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关于它的概念及与相关法部门的关系等一些基本问题 ,目前在我国仍是不清晰的 ,这必然使国际人道主义法的研究形成“空中楼阁”之势 ,有百害而无一利。作者认为 ,国际人道主义法已经超越其传统范畴 ,成为战争法的现代用语 ;它与国际人权法关系密切但不能相互涵盖 ;国际人道主义法同时具有国际强行法属性。  相似文献   

2.
在近期爆发的美、英对伊拉克战争中 ,“注重人道主义保护 ,防止人道主义灾难的发生”是联合国安理会及国际舆论对交战双方的一致要求。国际人道主义法成为战争中世界各国评判交战双方军事行动性质的主要依据 ,在现代战争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战争孕育了国际人道主义法 ,国际人道主义法在现代战争中迅速发展 ,又反作用于战争 ,制约着交战双方的行为 ,影响着现代战争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无人机从20世纪初初具雏形到今天运用于许多领域,其军事化发展进程总体上看从未停止。国际法上虽然承认军事化无人机存在的合法性,但当它被用于诉诸战争权的行使时却依然存在争议,并且自主无人机需要国际人道法考量。军事化无人机必须在国际法框架下行使。在用于诉诸战争权时,应该谨慎解释"国家同意""国家同意的限制""必要性""相称性"等概念,并且严格区分普通无人机与自主无人机对国际人道主义法的挑战,让军事化无人机可以更加规范地被利用。  相似文献   

4.
美国在阿富汗反恐军事行动的合法性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9.1 1”事件后 ,美国领导的在阿富汗的反恐军事行动 ,在国际法上找不到依据。美国以“自卫”为由对阿富汗的军事打击 ,未能遵循武装冲突中的人道主义法规则 ,其行动的合法性令人质疑。  相似文献   

5.
"人类安全"是冷战后出现的一种新的安全理念.从其构成类别来看,"免于匮乏"的安全是"免于恐惧"安全的基础;从其与国家主权的关系来说,一方面,在现行的国际规范体系下,"人类安全"理念的追求对国家主权进行了合理规制,另一方面,在当今"无政府"的国际社会,"人类安全"又须以"国家安全"为前提.因此,被不断发展、修正、植入人性尺度的新综合安全应成为国际社会的基本安全框架.  相似文献   

6.
"国际化"潮流和"国际史"取向于20世纪七十年代在美国外交史研究中的兴起,是美国对外关系史学界面对国际、国内以及学术潮流的新变化而做出的一种反应和选择.美国外交史学界是在三个相互关联的层面上论说和实践着国际化,即学理层面、实践层面和组织层面.其中,学理层面的"国际史"取向包括了现实主义国际史取向、文化国际主义取向和国际经济一社会史取向三种基本主张."国际史"的方法论取向已经确立了其在美国对外关系史研究中的一席之地,并将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相似文献   

7.
台湾"国际空间"问题本质上就是中国国家主权能否分割的问题,大陆必须积极正确应对。本文认为,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将台湾"国际空间"问题与两岸关系中的其他重大问题联系起来通盘考虑,主张以两岸合组代表团的形式解决台湾参与国际活动的问题。文章还就台湾"邦交国"、参与国际机构和组织、领导人在国际场合出现等问题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从五十年代以来,台湾当局的外交政策经历了从"刚性外交"、"实质外交"到"弹性外交"的演变."弹性外交"是一种过渡性、权宜性的政策,无一成不变的模式,企图采取"通权达变的举措"达成目的.它的实质,在于利用台湾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局势的变化,构筑"一国两府"、"双重承认"的格局,图谋制造"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它的现实目标是企图化被动为主动,在国际社会强化台湾作为一个政治实体的地位,制造台海两岸"两个对等的政治实体"的局面,争取重返国际社会,扩大国际活动的空间."弹性外交"的推行,是与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背道而驰的,在国际社会也鲜有其市场.  相似文献   

9.
从"共进国际法"看国际法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演进中的国际法呈现出从共处、合作到"共进"的发展趋势,但是其相互间并非一种代际关系或历史更替."国家间法"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国际法首先是国际共处法,国家相互依存程度的加深促使国家进行国际合作并推动了国际合作法的发展.而人类共同利益的存在、国际人权法的发展等均显示出国际法"共进"的发展趋势."共进国际法"具有较强的理想主义国际法色彩."共进国际法"的概念在全球国际法学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表明我国国际法研究正在为国际法学发展作出自己独立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文章针对"国际经济法"教学实践中所存在的问题,论述了"国际经济法"作为高校法学教育的基础课,应当在教材选用、教学模式、双语教学和考核制度等方面加以改进和完善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培养更好的法律人才。  相似文献   

11.
国际人道法是保护战争受害者和适用战争与武装冲突的法律规范。中国大陆与台湾之间的军事对抗属于非国际性武装冲突。台湾军队对大陆的"报复"目标违背国际人道法的哲理、原则和法律规范,既不合理也不合法。  相似文献   

12.
杜邈 《南都学坛》2007,27(1):94-96
在新的反恐背景下,澳大利亚通过颁布法律修正案和制定专门反恐怖法,进行了一系列刑法修正工作,加大了预防和打击恐怖主义犯罪的力度。以澳大利亚刑法为借鉴,我国刑法亦应明确基础性概念,完善罪名体系,集中规定恐怖活动犯罪,并规定特殊刑罚减免事由,从而为国际反恐合作提供完备的法律基础。  相似文献   

13.
阐述当前国际反恐立法历史基础,就国际社会在统一恐怖主义的内涵、制定统一的《国际反恐怖主义法》和国际立法与国内立法协调一致等问题进行分析,最后提出完善国内反恐立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国际恐怖主义的泛滥已经严重危害世界和平与安全,基于国际恐怖主义的共同点和性质,各国应从国际法的角度、从国际和国内两个方面反对国际恐怖主义。  相似文献   

15.
国际刑事法院的成立,是国际刑法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然而,新生的国际刑事法院对恐怖主义犯罪却缺乏相应的管辖权。把恐怖主义犯罪纳入国际刑事法院的管辖范围,是反恐斗争和国际刑法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6.
论国家恐怖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恐怖主义按照主体可分为个人恐怖主义、国家恐怖主义。国家能够实现恐怖主义而不管其是不是在运用暴力 ;国家应该承担国际犯罪的刑事责任 ;精心策划的恐怖活动经常是在政府权力机构之下实施的 ;恐怖主义不仅仅是个人自身行为的结果 ;国家或政府恐怖主义的危险性不仅在于其亲自实行恐怖主义 ,还在于他们对其他恐怖活动的直接或间接的支持 ,即一种寻求代理人的行为 ;为保护无辜人们免受恐怖主义之害 ,国际社会尚有很多艰难的工作要做。  相似文献   

17.
核恐怖主义威胁是非传统安全领域日趋重要的问题。为应对这一挑战,国际社会通过了一系列的决议与条约,确立了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核心地位,并进行了诸多国际合作项目的有益尝试,初步建立了反核恐怖主义的国际法框架。但这一框架仍有很多有待完善之处。并且,最终解决核恐怖主义必须根除产生它的土壤,这需要经济、政治、法律合力为之。  相似文献   

18.
非洲妇女在武装冲突中遭受性暴力侵害的问题日益引发全世界的广泛关注,该行为的实施主要表现为偶然发生及有目的、系统地实施两种类型。国际上在保护武装冲突中遭受性暴力的非洲妇女的人权方面还存在许多法律问题:立法上全球性的人权法与人道法公约缺乏对性暴力犯罪行为的应有关注,区域性的人权法公约缺乏针对性暴力犯罪的强制执行机制;司法上全球性与区域性层面的司法保护不力。因此,非洲妇女在武装冲突中遭受性暴力侵害的问题需要在国际立法、司法层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9.
针对世界各国对恐怖犯罪的刑事对策体现出的重刑主义倾向,从刑法目的及刑事犯罪心理着手对之评析,分析结果表明,对恐怖主义犯罪的预防和控制是第一位的,法律制裁是第二位的,轻刑化是历史发展的进步表现和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