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5 毫秒
1.
农村女性村民选举参与是社会政治文明进步的推动力。基于江西等省份部分农村女性的数据,探索女性村民的家庭关系、政治效能感与村级选举参与态度的关系。研究发现,女性村民的家庭关系显著正向影响其政治效能感和选举参与积极性;且政治效能感对选举参与积极性有显著正向作用。村民女性的内在效能感与外在效能感在对选举参与的影响中互为部分中介作用;家庭关系在政治效能感与选举参与的影响中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
利用CGSS2010调查数据分析中国农村居民政治效能感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发现,农村居民政治效能感总体上处于"中等偏低"水平,内在效能感要明显高于外在效能感。社会经济维度的教育程度、阶层地位,政治参与维度的选举投票活动、向村委提建议和政治心理维度的政治认知、政府信任、权威主义的影响显著。农村居民政治效能感与性别、年龄等密切相关,呈现明显的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3.
公共品供给不仅与村民收入及农村经济发展息息相关,也与农村基层治理水平有着密切关系。对中国“十县百村”1 981位村民的调查分析表明:(1)村民会出于对村级公共品的需求而参与选举,反之,退出的概率就会显著增加;(2)不同村民对村集体提供的公共品存在不同的潜在需求,因此也会采取不同的选举行为以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3)个人收入来源、受教育水平、村庄规模对村民参与选举的行为有显著影响,但不同组别之间的影响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4.
政治效能感是公民政治心理、政治态度的重要方面。实证调查结果显示,当前苏南地区村民自治过程中,村民的政治效能感总体水平并不高,处于中等水平。虽然苏南地区村民对于村委会、基层政府的外在政治效能感较高、施政评价较好,但村民的内在政治效能感偏低,对自身政治影响能力信心不足。因此,必须通过发展经济、重视教育来激发村民的内在政治效能感;塑造参与文化、转变治理理念来提升村民的外在政治效能感;健全利益表达机制、创新基层参与方式来完善村民的自治制度;发展农村社会组织、培育协商民主经验来拓展村民的参与空间,从而以多元的路径实现对村民政治效能感的有效调适和提升。  相似文献   

5.
信任是民主的润滑剂,是选举参与的关键影响因素。正因为如此,农民对基层政府的信任与选举参与有莫大的关系,农民对基层政府的信任度越高,越愿意积极主动参与村庄选举。其中,少数民族村民、文化程度较高的村民、中共党员和收入水平较高的村民参与村庄选举的可能性更大。这些发现对完善村庄选举参与制度、增强农民选举参与意识、提升农民选举参与水平有重要的帮助。  相似文献   

6.
村民自治中的宗族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大力推行村民自治制度的同时,代表着礼治宗法秩序的宗族势力由于经济、政治、文化和心理原因悄然复兴.宗族势力参与甚至操纵村委会选举过程,渗入并控制村民自治组织,行使村委会的部分职能,影响村干部治村行为,已成为影响村民自治制度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我们要多管齐下、综合治理来消除宗族势力.  相似文献   

7.
通过介绍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草岔沟村经济发展和村民自治现状,从集体经济和村民收入两个角度深入分析弱经济基础是如何支撑村民自治上层建筑的,弱集体经济对村民自治的支撑分析包括三个方面:弱集体经济导致村民自治物质基础薄弱;弱集体经济弱化村民政治参与;弱集体经济影响乡村关系,扭曲村级自治主体价值。村民低收入对村民自治的支撑分析也包括三个方面:村民低收入削弱政治参与动机;村民低收入制约村级社会层次分化,村民民主政治诉求淡化;村民低收入影响教育投资,构成村民自治可持续发展的文化障碍。因此说明西北民族地区经济贫困制约村民自治制度正常运行,村民自治制度运行缺乏经济动力和支撑,在加强村级民主建设过程中,需要夯实民主的经济土壤。  相似文献   

8.
基于"青年问题社会化"和"社会问题青年化"的理论假设,以大学生政治参与渠道、主体受作用形式和主体参与的基本态度倾向为标准,将大学生政治参与科学地划界为体制内制度化参与和体制外非制度化参与、主动型参与和被动型参与、支持性参与和抗议性参与三种基本类型。考量投票与选举、政治结社、政治表达、政治接触、志愿者活动等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基本方式,明晰概念的外延边界。并以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整体水平三个宏观变量和高校管理、大学生主体条件两个微观变量为二维向度,厘清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管理民主是基层民主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村民制度化政治参与的一种重要形式,选举参与是村民表达和实现自身利益诉求的制度化渠道,是实现管理民主的基础和关键环节。但在基层民主建设的过程中,村民选举参与仍然面临着选举制度安排的原则性与实际操作的随意性、村民组织化程度低与参与诉求高、村民利益期待高与参与效能低之间的矛盾。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村民选举参与的深度和广度,并将限制和弱化村民利益表达的发展空间和动力,势必会影响基层民主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10.
以“美国国家选举研究中心”发布的总统选举调查数据为样本,分析美国选举政治中政治参与的方式和程度,以及媒介接触、政治效能感与政治参与三者间的联系,探究现代社会中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政治生活中的不同影响及历时变化。研究发现,特定政治事件的传统媒体接触与内部政治效能感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此同时,网络媒体接触对于政治效能感的影响在纵向上有所变化。总体而言,在一定程度上,媒介接触、政治效能感与政治参与三者之间呈现显著正相关系。  相似文献   

11.
村民自治对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产生了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然而实践中仍存在着种种问题,当前影响村委会选举的因素有:行政干预、家族、经济利益等。本文从实证角度进行具体的分析,提出搞好村民选举制度建设、强化教育、提高村民整体素质、加快经济发展等对策。  相似文献   

12.
论社会转型中宗族文化的复兴与乡村选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族文化是传统中国农村主导文化的一个重要层面。生产力水平的相对落后、国家行政力量的弱化和宗族自身功能性作用的重新张扬,是改革开放以来宗族文化复兴的重要原因。这种复兴对乡村选举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间接影响村民投票的价值取向、直接影响村民自治的选举过程和后续性影响选举产生的村干部的公共管理行为。深化体制改革,强化国家权力影响,建设先进文化,是降低宗族文化消极影响并最终促进其蜕变与消亡的必然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村妇女政治冷漠现象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社会中普遍存在政治冷漠现象,而农村妇女的政治冷漠尤为甚之,主要表现为她们政治参与的自主性和自觉性较低,不参与和消极参与的程度高.其原因主要在于,妇女在经济上处于从属地位,政治效能感差,缺乏利益驱动,传统政治文化和落后教育水平的影响,生育和家务负担重以及组织化程度低,等等.为此,必须提高妇女的经济地位,加强宣传,强化妇女组织功能,加大对妇女的制度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14.
诲村第7届村委会海选过程中暴露出了一系列问题,如乡村干部民主意识不强,选举程序不规范,投票过程比较混乱等.为了规范村委会选举过程,我们应采取如下措施:让有关人员认真学习<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在正式选举之前做好一系列的公开性工作,妥善产生村民选举委员会,确保村委会成员选举过程的公正性.  相似文献   

15.
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变量,经济发展为推进公民政治参与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但两者关系十分复杂。从现代政治系统运行机制来看,直接影响公民政治参与的政治制度主要有选举制度、政党制度和监督制度。推进传统政治文化现代化是促进公民政治参与的必然要求,推进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现代化需要实现五个根本转变。公民素质对政治参与有着重要影响,促进公民政治参与必然要求根除臣民意识,培育公民意识。  相似文献   

16.
使用教育部直属A大学的新生基线调查数据,以1 107名大一新生为被试,构建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并重点考察学生高中阶段父母参与对青少年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机制。结果发现:(1)学生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存在显著性别差异,女生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高于男生;独生子女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父母参与以及自我效能感等方面都明显优于非独生子女;(2)父母参与对青少年自我效能感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3)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青少年自我效能感的影响中,父母参与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4)独生状况调节了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父母参与→自我效能感的后半段,即相对于非独生子女而言,独生子女父母参与对自我效能感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7.
依据全国3844位农户数据,对我国农民参与村民(代表)会议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估计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前我国农民"会议型参政"比重超七成,且较五年前有明显增加,但较之于"选举型参政"仍显不足。农民的村庄认同度对其参与村民(代表)会议有显著影响,即村庄认同度越高、农民参与村民(代表)会议的概率越大;而国家认同度、社会认同度与其参加村民(代表)会议无显著相关性。此外,农民的家庭经济状况与其参与村民(代表)会议亦无相关性。从人口学特征看,农民的性别、年龄、民族差异、健康状况、政治面貌、干部身份、婚姻状况、外出频率等对其参加村民(代表)会议均有显著影响。其中,年龄因素与农民的政治参与行为呈"倒U型"关系。从地区差异看,相比于中东部地区而言,西部地区农民参与村民(代表)会议的比例相对更高。  相似文献   

18.
经济类型是影响村民社区参与的重要变量,不同经济类型下村民社区参与的水平、内容、结构、主体与态度均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性,即村庄经济水平越高,村民社区参与的积极性与参与的水平越高;村庄经济结构中的私营经济越发达,村民社区参与的水平也越高.从学理与实践上分析,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主要是不同村庄经济类型下村民社区参与的激励机制与参与渠道不同.由此,应做好农村经济结构的转型,重构村民在社区参与中的主体地位,提高村民的组织化程度,畅通村民社区参与的制度化渠道建设,增强村民社区参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从选举过程中行为主体的角度出发,通过对湖北省长阳县某镇农村居民的抽样调查,从对选举权利的认知、对选举作用的评价和对选举过程的感受三方面了解农村村民在基层选举中的心态,并重点分析各种心理态势对其参与选举投票意愿的影响,从而做出政策上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近年来,甘肃民族地区的非制度政治参与呈上升的趋势。这种非制度政治参与主要以非正常手段影响公共权力、以非法手段参与选举、暴力抵抗政府的决策和非法越级上访等形式表现出来。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在于经济发展落后、参与机制不健全、教育水平不高。只有不断发展经济,加强制度建设、健全参与机制,不断改进工作作风,规范行政执法水平才能从根本上防止非制度政治参与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