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黄宗羲从“天下为主,君为客”的基本命题出发,提出了法乃“天下之法”,“一家之法”乃“非法之法”,变“一家之法”,行“天下之法”等具有近代民主因素的法治思想,成为中国近代启蒙思想的源头。研究这一思想对今天的法治建设不失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黄宗羲从“万民忧乐”的角度对君民关系做了新的探讨,对“一家之法”与“天下之法”进行了区分,明确提出“有治法而后有治人”的思想,并试图对君权进行制约。但黄宗羲的理想仍然是“三代之治”,并无意于改变君主制,只是在不动摇君主专制政治的前提下,追求一种理想的君主原型。黄宗羲的思想缺乏现代民主政治必备的“民治”理念,因而难以对君权进行有效制约。他对理想政治的构想没有越出传统民本思想的范围,只是使民本思想达到了历史上的极限,他留给后世的只能是思想资源,而非制度资源。   相似文献   

3.
论黄宗羲的社会理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夷待访录》是集中反映黄宗羲社会理想的重要著作.全书针对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并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分治之以群工”、“立‘天下之法’”是代表黄宗羲社会理想的几个方面,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4.
黄宗羲对天下与君主做了区分,明确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天下非一姓之私,相对于天下而言,君主不再是"公"的代表。在"天下为公"的思想境界下,黄宗羲对君主职责和为臣之道作了深刻的反省,君主和臣下都应该担负为万民兴公利除公害的责任,民众成为评价政治得失的标准。面对后世君主背离职责、反客为主的现实,黄宗羲认为君位是可革的,并且将批判对象由暴君独夫的个体上升到"后之为人君者"的群体。黄宗羲的政治主张实现了从"君主民本"到"君客天下主"的转变,达到了民本思想的极限。  相似文献   

5.
黄宗羲在继承先秦思想家的基础上,对一家之法与天下之法进行了区分,明确提出“有治法而后有治人”的思想,强调治法对于治人的优先地位。他对理想的治法做了具体的设想,主张设置宰相,建立学校,恢复方镇,以外在的形式来限制君主的权力,从而使其认识达到了历史的高度。但是,由于时代的限制,黄宗羲并没有否定君主制的合法性,其治法主张最终仍然滑向了对治人的期待。  相似文献   

6.
1897年,孙中山先生赠日本友人以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摘录本《原君原臣》小册子,孙中山在以杞忧公子之名发表的《序》里指出:人民设立君臣都要"为民役;"黄宗羲这一"超越千古"的"高瞻远识",可以"启迪后生小子之蒙",表示对自己当时的民主思想起了重要的启蒙作用。孙中山将黄宗羲的君民之间主客关系,发展为主仆关系,此后他一再强调国家官吏都是人民"公仆",这成为他的民权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写于西方近代民主启蒙思想家们的著作之前,说明民主思想在中国并非舶来品,它对于我国当前的政治体制改革也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周朝的天子称王,周的政治理念是"王道",也是儒家倾心的理想政治.周的王道政治对统治者有"德"的要求,是所谓"德政".孔子提出"仁政"概念,主张士人参政议政.春秋战国的霸道政治背离了周的王道.秦制取代周制,霸道的色彩明显,但传统皇朝政治实质上是杂用王道和霸道.主张王道的儒学始终从统治者的角度思考政治,因而不能成为政治学;法家所言之法是统治之法,不限制君权,所以是"霸道"的理论.中国政治文化在20世纪才有了民权、民主、宪法等全新的概念.  相似文献   

8.
《老子》也是一部政治哲学著作。老子"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的"三宝思想"就充分彰显出其政治理念:"慈"即慈爱天下的执政理念,旨在保障百姓的自由民主权利;"俭"蕴含节制自我欲望的内圣之法,意在提高为政者的道德修养;"不敢为天下先"意指谦卑自守的外王之道,传递了君民平等的价值观。老子的政治哲学是以塑造"至善"的执政者为出发点,不仅与现代"以德治国"理念相融相通,且与强调自由、民主、平等的西方政治哲学的普世价值也有会通之处  相似文献   

9.
真德秀认为君心关乎天下,为正君心他提出了"祈天永命"说."祈天永命"以"德性"为价值核心,指出有"德性"的君主才能施行"德政",巩固统治的根基.真德秀的"祈天永命"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对君王至上体制的一种精神限制,寄托着真德秀的政治理念,在很大程度上折射出士大夫阶层对时政的不满与变更的愿望.  相似文献   

10.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学校》将古人监督政治的清议做法和保证地方统治的乡约制度进行了完美结合,进而提出了集二者优点为一体的学校议政思想。黄宗羲学校议政思想对当前我国政治领域的反腐倡廉活动很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1.
黄宗羲的社会启蒙思想 ,以批判君主专制和追求民主政治为主要特征。它是中国明清之际资本主义萌芽在思想意识形态领域中的反映 ,实质上是一种具有代表意义的新兴市民阶层民主思想。尽管囿于时代的局限 ,黄宗羲尚未能提出废除君主专制制度的主张 ,但他对君主专制制度的批判和对未来社会制度的设想 ,已开导了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改良主义之先河。黄宗羲的社会启蒙思想 ,堪称中国近代思想的起点和划分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新旧两个阶段的界标。  相似文献   

12.
《淮南子》与黄老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原明认为,《淮南子》的道论、无为论及其综百家之长的特色均表明《淮南子》建构的是一个以道德为统领而兼容百家的黄老学体系.  相似文献   

13.
张允熠认为,《淮南子》处于西汉意识形态由"黄老之学"转向"独尊儒术"的过渡阶段,故其思想主旨是调和儒道.  相似文献   

14.
许抗生认为,《淮南子》继承了春秋以来的道家思想,其道论探究了宇宙的本原,存在三种不同的说法,应作具体分析。张允熠认为,《淮南子》处于西汉意识形态由"黄老之学"转向"独尊儒术"的过渡阶段,故其思想主旨是调和儒道。丁原明认为,《淮南子》的道论、无为论及其综百家之长的特色均表明《淮南子》建构的是一个以道德为统领而兼容百家的黄老学体系。陈广忠认为,史书所载刘安"谋反"案为冤案,刘安的自杀有其多方面、多层次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试析刘安冤案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陈广忠认为,史书所载刘安"谋反"案为冤案,刘安的自杀有其多方面、多层次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以人文主义为特点的中国启蒙思想始于明中叶以后,其发起者主要为泰州学派创始者王艮。他以“心即理”、“百姓El用即道”、“大人造命”、“安身立本”、“注脚六经”等命题,论述了人文主义思想。此后,李贽将“心即道”发展为“童心说”,将注脚六经演变为粪土六经,严重地j中击了封建的文化专制主义。他又提出私欲即天理的思想,使人文主义向纵深发展。清初,黄宗羲在承认私欲的基础上,主张合天下私欲以为公欲的公私结合的人欲观,并以此为思想基础来筑构他的“大壮盛世”的政治制度,从而对近代的先进人士起了重要的启蒙作用。  相似文献   

17.
黄宗羲的天理人欲之辨是其思想的核心。在此框架下,形成了他的王霸义利之辨和经史结合之学术倾向。一路探索下来,我们发现,尽管黄宗羲似乎带来了某种新的元素,他依然是儒家学统的继承者。反而是其继承者对他思想的误解和片面化,才演化成了他现今的"经世致用"者和近代启蒙者之形象。  相似文献   

18.
荀子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思想家,先秦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独出特行的“性恶论”认为,人性好利恶害,人们并因此引发争夺、导致战乱。然而,人的先天恶性可以通过“化性起伪”即后天的礼义教化、法规约束使之弃恶从善。荀子在“性恶论”基础上建构了以“隆礼”“重法”为核心的政治学说,富有创见地提出了“王霸兼用”、“礼法并施”的治国理念。荀子鉴古察今的政治智慧至今仍能给予世人启迪与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