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技术机会管理是企业应对金融危机进行技术创新的现实选择。设计一套好的技术机会管理机制需要满足三个要求:资源配置的柔性机制,即创新资源的定位和整合要具有动态适应性;信息利用的技术机会成本机制,需要处理好资源稀缺与技术机会选择的关系,注意信息不对称现象并关注决策者对技术机会的预测;激励相容的权变机制,要加强创新主体之间的激励相容并采用权变的激励方式。三者之间紧密联系,是非线性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2.
"信息效率"和"激励相容"是微观经济经典理论--"机制设计"理论的两大核心概念.要确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激励相容"是解决信息效率低下问题的关键.只有将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水平为主要考核依据的学生素质纳入高等学校教育评价指标体系并优化思想政治工作评价体系,确保评价的科学客观,落实评价结果的运用,才能真正构建起"激励相容"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促使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内部各要素相互衔接、运转协调.  相似文献   

3.
激励相容: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现实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高监管效率是当前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核心议题。信息不对称、存在利益冲突的情况下,只有妥善处理好监管者与被监管者之间食品安全目标上的激励冲突,形成他们之间的激励相容机制,才能真正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效率。文章首先提出了食品安全监管的激励相容理论;然后分析了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现状,通过数据和案例分析指明了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激励不相容情况突出的问题;并运用博弈分析的方法探讨了激励不相容食品安全监管的弊端——当监管政策体制激励不相容、博弈方违规行为收益更大时,无论监管部门如何调节人事结构,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经济理性的博弈方往往仍会采取违法违规的行为,三聚氰胺奶粉这样的系统性食品安全问题还会不断重演;最后对我国建立激励相容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风险投资是以融资为首的投资与融资的有机组合.风险投资者与风险投资家之间的契约关系是融资阶段的主要关系.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两者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随之出现.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设计出一种激励相容的契约机制,而有限合伙制是迄今为止解决这个问题的最有效的契约机制.  相似文献   

5.
从委托代理契约看股票期权激励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委托代理关系下非对称信息和不完全契约,从法经济学和机制设计角度,论证了股票期权机制能有效消除代理成本摩擦达到激励相容.因此是当前我国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可行性制度选择.  相似文献   

6.
我国商业银行在中小企业贷款问题上存在明显的"惜贷"倾向.其直接原因是中小企业普遍经济效益较差、信用不良、信息不透明,使银行无法保证预期收益.内部原因是两类激励相容问题,一是利率法定、企业缺乏抵押担保等客观因素所导致的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之间的激励不相容;二是内部制度不完善所导致的商业银行所有者与各级经营者之间的激励不相容.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难题,必须加快商业银行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推进信用担保资源社会化和利率自由化进程,同时也有待于中小企业整体经济效益的好转、社会信用及法制的完善和经济体制市场化改革的持续深入.  相似文献   

7.
国企激励机制创新的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企激励机制扭曲是激励机制低效率的重要原因 ,激励机制创新的思路是 :长期激励为主、短期激励为辅 ;调整短期物质激励和长期物质激励比例 ;物质激励要与非物质激励相容  相似文献   

8.
要实现低碳经济,就必须要强化节能.节约能源,是中国缓解资源约束的现实选择,实现低碳经济,需要强调从体制、机制建设入手.如何来激励各级政府、企业以及民众的节能意愿,需要着眼长远、建立起节能减排的长效机制.只有加快节能机制的创新,建立起自觉行动的节能减排长效机制,才能从根本上改变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基于同质多物品拍卖的股权定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PO市场中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风险投资家往往不知道外部投资者的真实估价,导致最终无法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引导外部投资者采取"说真话"策略的关键在于制定一套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拍卖是一种可以满足激励相容和个人理性的有效市场机制,基于同质多物品拍卖理论来进行机制设计,激励外部投资者揭露真实信息,最终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人的需要与行为激励为切入点,探讨了企业应如何根据人的需要层次开展行为激励,通过分析认为:企业的报酬机制应在贯彻公平原则的前提下设法满足人的主要需求,企业应为员工提供在工作中成长和发展的机会并将工作设计得内容丰富化、性质趣味化以增强工作本身的激励水平。最终在协调组织集体需要与个人需要的前提下实现两者目标协调与激励相容。  相似文献   

11.
网络时代的技术创新机会具有时效性、平等性和优化性的特点。网络时代为企业带来了更多的技术创新机会。要想在网络时代成功利用技术创新机会,需要以合作创新作为保证,以虚拟技术创新作为先进模式。  相似文献   

12.
2 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 ,在信息革命的冲击下 ,美国企业的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都呈现出了明显的人本主义典型特征。技术创新中的人本主义 ,主要表现在技术创新源的多元化、技术创新主体的多元化以及智力资源的优化整合 ;制度创新中的人本主义 ,则主要体现在目标管理、授权制度利益一体化的分配机制等方面。“人本主义”越来越突出人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把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 ,把员工身上蕴藏的创造潜力转化为现实创造力 ,因而成为联系企业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实现两者交互作用的纽带。这对我国企业中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开展 ,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技术创新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其信息披露对投资者决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依据技术创新相关理论和我国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实践,构建技术创新信息内容框架体系,包括创新支出、创新融资、知识类无形资产、创新产出或效益和创新激励分配等,并进一步构造技术创新信息披露指数,对我国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技术创新信息的披露状况进行定量评价发现,我国上市公司技术创新信息披露状况较新准则实施前有较大改善,但仍存在重形式轻实质、自愿披露积极性不高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基于资源和管理的技术创新能力的定义和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能力的基本定义和实质出发, 从技术创新资源和技术创新管理的角度提出了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定义, 并建立了评价指标。使用非参数统计方法证明了企业所拥有的技术创新资源及其管理水平共同决定了技术创新能力的大小, 提出了资源是基础, 管理是合理配置资源的过程, 资源和管理必须协调发展, 才能有效激活企业资源, 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并提出了中国企业增加技术创新资源的途径, 即应注重管理创新, 从而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5.
国内对于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的技术机会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主要表现在从技术机会的来源角度对技术机会的含义作了初步的界定,同时还从企业外部和企业内部两个视角探讨了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技术机会的发现与功能,为技术机会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由于国内对于技术机会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仍旧存在许多问题.究其原因,既有国内社会环境方面,又有学术研究背景方面的因素.针对以上研究现状与困境,提出了国内技术机会研究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16.
产学研协同创新是创新的重要形式。近年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链、激励评价、科技与金融结合、资源开放共享机制逐渐完善,但支持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法律制度、组织协调机制、信息沟通机制、激励约束机制、投融资机制尚不健全。需要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主体信任评审、协同组织内部管理、创新运行互动协调、协同创新投融资等机制和优化协同创新外部环境,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对于促进国家科技进步、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以及丰富大学生文化生活、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促进大学生自身发展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当前,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存在着氛围不够浓厚、物质保障缺乏、激励机制不健全、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必须加强人财物方面的保障、丰富和拓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形式、创新管理理念和方法、设置专门的管理部门等。只有这样,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工作才能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8.
首先着重从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激励机制、运行机制三方面对长庆油田技术创新机制进行了分析;其次,对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针对长庆油田技术创新机制现存问题,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9.
合作技术创新过程中隐性知识学习途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使科技与创新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增强企业的合作技术创新能力是确保竞争优势的长远战略;企业合作过程中存在着频繁的正式与非正式隐性知识的交流与共享,其产出成果也以隐性知识为主要形式,目前我国企业隐性技术开发知识的学习、吸收和创新能力不强;合作技术创新以隐性知识的学习、开发和创造为目标,企业必须加强信息的交流与沟通、建立知识管理系统、加大研发与人力资源投入,以增强其对隐性知识吸收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依据创新连锁联结模式,从市场机会和企业知识基础及能力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来认识技术创新.指出企业的技术创新是知识密集型的,西部地区若要运用技术跨越战略,须善于获取、吸收和学习知识,强调技术创新的关键在于制度和机制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