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公共性是公共政策的基本属性,如果在政策实施过程中不能很好的而体现公共性,造成了公共性的流失,政策意图就会被扭曲,不但无助于现实问题的解决,更会造成新的不公平.保障房作为一种温暖的“民生工程”解决了众多中低收入者的住房困难问题,但从保障性住房政策的制定到实施,不难发现公共性的流失现象,该文对保障房领域出现的公共性流失的主要表现及成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简称低保制度,承担着保障底线公平的重要责任,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却出现了诸多问题,文章从低保制度的公共性角度出发,认为低保制度遇到的困境实质是其公共性的流失,通过分析公共性流失的各种表现,希望能为低保制度走出困境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公共艺术的公共性、表现形态、进步意义等方面阐述了公共艺术的内涵和外延,肯定了公共艺术对于城市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意义.对公共艺术的公共性认识和理解是公共艺术创作的基础,倡导以积极进步的人文精神、艺术精神和民主意识来设计当代城市公共艺术.  相似文献   

4.
在治理的视阈中,政府、市场和市民社会都蕴涵着一定的公共性,公共性具有特定的语境和含义.公共性是国家、市场与市民社会合作的基础及联系的纽带.同时,公共性的价值目标在国家、市场与市民社会的治理中得以实现.治理的公共性以公共利益为起点,以公共领域为场域,谋求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在治理的特定活动中,公共性产生于公共领域,同时,公共领域为公共性的实现搭建交流合作的桥梁.由此,公共性表现为系统共生、协同共治和持续共享的特质,实现善治.  相似文献   

5.
我国公共产品民营化中的“去公共性”现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公共产品民营化价值取向扭曲,出现了"去公共性"现象,引发了公平性危机和公共责任危机.表现为政府在相关领域的财政投入不足、部分供给主体的"利益偏好"和部分企业重视经济利益而忽视大众利益.我国教育事业、经济适用房、高速公路收费民营化中出现的"去公共性"现象,主要有理论、技术、企业和政府方面的原因.从强化公共产品公共性的价值理念、加强政府责任、健全法律制度等方面对凸显公共产品民营化中的"公共性"问题进行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6.
公共管理中公共性的缺失与回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性是公共管理的基础与核心.公共性问题的解决,取决于对政府的制度、体制和运行机制进行彻底的变革.文章通过梳理公共性在公共管理中的内涵及演变过程,针对我国公共管理中国公共性的缺失,提出促使公共性回归的命题.  相似文献   

7.
为了考察希腊城邦民主实践的公共性原则,采取历史分析和文献解析的方法,通过对其中透现的公共性原则的研究,明确了希腊城邦民主实践的公共性原则及其对公共管理的现实意义。希腊城邦民主实践开创了公共事务治理的民主形式,透现出公共管理的公共性原则。这些原则既是区分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依据,也是衡量政府管理是否具有公共性的标准。由对话民主推进的更高层次的公共决策的公民参与,将使对话交流的公共性原则在当代获得新的内涵和体制保障。  相似文献   

8.
由人的本质所决定,在人的实际生活中,并不存在公共性的有无问题,存在的只是公共性的多少和实现方式问题。考察公共性的原始发生有两个基本的路径:系统论的奠基;生成论的奠基。前者讨论的是公共性何以可能的问题,亦即根据问题;后者研究的是公共性如何可能的问题,亦即环境与条件问题。在系统论奠基的视野内,公共性的需要奠基于人的片面性和非自足性之上;在生成论奠基的框架内,公共性表现为通过交换、交往,简言之通过合作所产生的"合作剩余"。"合作剩余"是公共性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人的丰富性、全面性和多样性的重要表现。人类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创造公共性和实现公共性的过程。实质上,公共性的生成论奠基乃是系统论奠基的历史展开形式,这种历史展开主要有机械和有机两种方式;而就公共性的表现形态看,有经济形态、政治形态和文化精神形态三种形式,经济形态的公共性是基本的,政治形态的公共性是核心的,精神形态的公共性乃是终极的。无论何种形态,公共性的内容便是公共价值,而生成公共价值必须公开且充分运用公共理性。在市场社会,三种形态的公共性具有逻辑上的一致性。在世界历史交往不断普遍化和深化的背景下,尽管经济的和政治的公共性存在着诸多问题,但精神形态之公共性的危机却是根本性的、全局性的。  相似文献   

9.
西方管理主义理论的价值取向和行为策略,对中国公共行政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影响巨大.但是,从行政生态、价值诉求、组织架构和技术工具四个层面分析,西方管理主义的理论原则并不完全适用于中国公共行政发展,其不良倾向导致中国公共行政的公共性和合法性流失.因此,在未来的公共行政改革中,应当尝试用公共价值替代效率价值,整合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构建多元网络式结构,实现政治和行政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0.
“村改居”社区是城乡二元结构下城市化的产物,社区内部公共空间、治理结构等在发生巨变后,社区治理存在复杂多变的问题。为落实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实现构建社区治理体系的政策目标,将辽宁省某市S“村改居”社区作为研究主体、具体化的公共性作为切入点,从社区公共空间、社区公共精神、社区公共参与、社区公共交往、社区公共认同5个维度,阐述S村转变为S社区过程中社区公共性弱化的表现,社区公共性重构工作需要社区提供居民开展公共生活的公共空间、创造公共交往机会、保障居民公共参与的权利、培育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相似文献   

11.
公共性: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当前我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选择,公共性是公共管理的本质属性,在公共管理活动中政府的公共性存在偏离的倾向,理解和把握政府公共性的起源及其重要性对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公共性”概念在不同学科领域和话语体系中有不同的内涵。公共性作为讨论现代政府基本属性和目的追求的一种重要工具,主要是探讨政府在代行公民权力时,怎样最大程度地体现公民的共同意志和增进公民的共同福祉。具体地说,“政府公共性”是指政府为解决公共问题、满足公共需要、维护公共利益、实现公平正义而行使公共权力、承担公共责任、处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以及塑造公民的公共精神。当下全球化浪潮和公共性危机、公共性缺失凸显了政府公共性研究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3.
"文学与文学研究的公共性"学术研讨会于2008年8月在新疆师范大学召开,本文从文学与文学研究的公共性的基本阐释、文学批评与公共领域的建构、美学与公共领域的建构、消费主义时代的文学公共性四个方面对此次会议的研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
公共管理的"公共性"是公共部门的基本属性。"公共性"的基本释义可理解为对"私人性"的超越,同时也表现为公共利益、公共意志的实现程度。公共管理"公共性"的生成与近、现代国家形态的转变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既源于传统社会条件下"公共性"的雏形,同时更得益于"以理性代替上帝"这一现代国家成型的意识形态基础、官僚由"私臣"向"公仆"这一现代国家"公共人"的身份转变,以及"行政国家"的规范性特征为其做出基本规定等多因素所共同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社区异质性、社区公共性与社区整合之间的关系问题,是本文关于城市社区有效治理的中心命题。文章通过实地调查,分析了城市社区异质性增长和社区公共性衰减现象,回答了以重建社区公共性来促进社区社会需求整合、构建社区有效治理的方向与可能。研究结论认为,市场化、城市化和"单位制"衰微是城市社区异质性增长与社区公共性衰减的三个重要机制。社区异质性在宏观上呈现为社区社会结构的差异、在微观上呈现为社区社会需求的差别。同时,社区异质性弱化了社区公共性,使社区呈现出明显的"原子化"和"隔离化"状态,威胁了社区整合。因此,重建社区公共性是整合差别化社区社会需求、防止社区"原子化"和"隔离化"状态的关键。重建社区公共性意指建设社区多元主体或社区居民的地域"社会生活共同体"的共识和认同感,社区公共性是一个社区中多元主体共生共处的公共价值,是参与社区治理的多元主体相互承认彼此间差异并能一致行动的合法性基础,是对社区居民具有一定规范性和约束性的公共规则,也是城市基层党组织和基层政府动员不同主体参与社区建设的内生动力。文章从公共价值、公共规则、公共空间、公共参与和公共服务的维度讨论了重建城市社区公共性的出路。  相似文献   

16.
公共性的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共性与人类社会的存在相伴随,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彰显,其在不同历史时代的内涵和表现有所不同。通过梳理公共性的内涵与发展历史,揭示公共性的现实意蕴。公共性在现代社会中的基本特点表现为民主性、公共理性、共生性。对公共性问题的研究不仅有助于培养理性公民,建立民主国家,更有利于人的自我发展与自我价值的实现,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7.
新公共管理运动在非政府组织的兴起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一方面,西方福利国家危机使非政府组织吸引了更多的注意力;另一方面,新公共管理改革中的私有化改革使非政府组织具有公共性,从而导致了公共性的扩散。非政府组织的公共性不同于政府的公共性,非政府组织的社会公共性有助于公共行政从形式公共性转变为实质公共性。  相似文献   

18.
"公共性"是促成当代"社会团结"的重要机制。公共性既是民族互嵌型社区的本质内涵,又是民族互嵌型社区发展建设的根本动力。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积极构建民族互嵌型社区公共性的内在意涵。民族社区的"互嵌"困境主要表现为互嵌空间的不足、精神互嵌的缺失、原子化个人的行动困境及其所带来的公共精神阙如。民族互嵌型社区公共性源于多民族"共在"和"共处"的基本事实。民族互嵌型社区公共性供给的实践路径为需求导向与民族社区公共空间的营造;理性沟通与民族社区公共空间的维系;多元参与和民族社区合作治理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转型期政府在公共产品供给方面明显不足,表现出自利化、人治化和低效化。政府行为公共性不足有其深刻的主客观因素,分析其成因并从政府官员公共行政意识的培养、政府行为模式根本转变、行政法律法规和各项管理制度的完善、政府公共行政生态环境的优化以及电子政务建设力度加大等思考路径,探讨规避政府行为公共性之不足。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公共性思想涵盖了公共性产生的根源、公共性的核心问题、公共性的保障及最终归宿等若干问题,规定了公共精神培养的维度。以马克思公共性思想为指导对大学生进行公共精神培养对其成长为合格的公民、承担社会职责、引领社会风尚、推动社会健康发展都十分有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