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企业如何成功实施战略联盟:不同学者的观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如何成功实施战略联盟是企业战略联盟管理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不同的研究者由于分析的角度不同,因而形成了不同的理论观点.从这些理论观点中,我们可以归纳出一些企业成功实施战略联盟的秘诀,即正确选择联盟伙伴并保持联盟企业间的动态协同、实现联盟企业的资源互补性、选择合适的组织结构、保持联盟企业间的相互信任和合作、建立学习机制共享联盟知识.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国外战略联盟理论的演变出发,将国外战略联盟理论分为早期传统联盟理论研究阶段和近期联盟能力研究阶段,并分析了两者的研究差异;讨论了国内战略联盟理论研究的现状,在与国外战略联盟理论研究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分析了国内战略联盟理论研究存在的问题以及与国外的差距。  相似文献   

3.
产学研战略联盟是校企合作的新机制,对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和高校科研水平的作用日益增强,已经受到了比较广泛的关注.淮南煤矿机械行业产学研战略联盟中有许多不足之处值得研究.因此分析了淮南市产学研战略联盟合作中的障碍因素,提出了加快构建淮南煤矿机械产学研战略联盟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在以前的文献中,国内外不少学者先后对战略联盟的定义、类型、动因、风险等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分析研究,但是对战略联盟绩效的研究相对较少。跨国公司寻求战略联盟的根本性战略动机是为了提高公司的综合竞争能力,以此作为评价战略联盟绩效的依据,展开对各影响因素与联盟绩效的关系的研究。目的是希望找出各影响因素与联盟绩效的关系,为跨国公司在战略联盟实践中如何提高联盟绩效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全面梳理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论,分析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与区域创新体系的关系和意义。探讨了辽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存在着联盟数量少、骨干企业参与联盟建设责任感差、联盟运行体制机制不健全和联盟整体建设层次较低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促进辽宁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发展的建议:强化三螺旋结构,优化联盟伙伴关系,加强不同层面技术研发关系,健全成果分享与风险分担机制,协调政府投入与企业投入关系,优化整体利益和个体利益关系,确立竞争与合作关系,明确资源整合与优化配置关系,协调各种联盟模式的关系以及明确联盟的开放性与有限性。  相似文献   

6.
科学发展观视角下高校战略联盟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战略联盟是高校缓解资源短缺、提高综合实力的有效手段.在分析高校战略联盟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形式的基础上,从以人为本,实现高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及我国国情等方面论述了高校战略联盟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义.进一步对河北省高校实施战略联盟的优势和可行性进行了分析.积极实施高校战略联盟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7.
高新技术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领头雁,它具有与一般企业不同的特征,组建高新技术企业战略联盟,是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最好模式和必经之路。本文对我国高新技术企业联盟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正确有效地实施战略联盟的有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创新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作为一种崭新的组织创新模式,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从战略联盟和技术联盟的定义出发,总结和归纳出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基本内涵;在此基础上,文章分析了产业技术联盟的国内外发展现状;最后,从四个方面论述了产业技术联盟对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大战略意义,即产业技术联盟是产业共性技术研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产业技术发展战略缺失的问题;它是促进产学研结合,完善国家创新体系的新思路;是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产学研、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综合体,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有必要探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长期性、稳定性的成立条件。选取生态共生系统视角,创新性地采用自然科学研究范式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问题进行研究。以食物链理论为基础,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运行本质和联盟运行战略性和稳定性进行探索性研究,提出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的基本思路,对其中的关键问题进行了阐释。探析联盟"食物链"模式与共生体系模式,构建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知识(技术)共生网络,提出了未来联盟运行研究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0.
高校战略联盟是高校间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重要战略手段。站在不同角度可对高校战略联盟进行不同的分类,不同种类的战略联盟肩负着不同的联盟功能。针对中国高校普遍缺乏联盟经验、联盟实践中存在诸如强制联合、契约执行不力等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政府引导基础上的自愿联合;构建契约执行的监督与奖罚机制;由浅入深的联盟发展模式;联盟伙伴选择的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11.
分析中国汽车产业的现状,发现我国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差,且严重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原因是自主开发能力差;跨国战略联盟是中国汽车产业组织结构的重要特征,且联盟中外方与中方的竞争合作关系复杂.在研究中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提高的问题中,对中国汽车产业跨国战略联盟的分析将成为关注的重点.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及其国际竞争力的提高从政府层面和企业层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论高校图书馆战略联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了高校图书馆战略联盟的概念,分析了高校图书馆战略联盟的特点及建立高校图书馆战略联盟的优势,阐述了构建高校图书馆战略联盟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3.
战略联盟的文化差异与文化融合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企业建立战略联盟是实现企业快速成长的重要模式之一 ,但战略联盟会遇到来自不同国家、地区的文化差异和文化冲突。文章分析了企业文化差异 ,并提出文化差异度与战略联盟稳定性的关系 ,进一步探索文化融合的模式和措施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了国际战略联盟的内涵、特征,以及国外跨国公司构建战略联盟的趋势和动因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企业建立国际战略联盟的重大意义,提出通过与国外企业建立战略联盟,实现优势互补,创造双赢格局的战略选择,并对我国企业在现有的竞争格局下如何组建国际战略联盟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主要的营销渠道战略联盟有经销商之间的联盟、供应商之间的联盟、供应商与经销商之间的联盟三种形式.通过对建立营销渠道战略联盟的优劣势分析揭示建立战略联盟是提高渠道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同时要注意维护渠道联盟的健康发展;营销渠道的发展和演变,营销渠道战略联盟发展的八个趋势;建立和维持渠道战略联盟的难点及其应对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战略联盟绩效的影响因素及理论评估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战略联盟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认同,但是大部分战略联盟的绩效并不十分理想,超过半数的战略联盟归于失败。现有的研究缺乏对联盟绩效影响因素的系统分析,为此,该文阐释了联盟绩效的概念及其度量指标和方法,以系统思维方式,从战略联盟的外部环境以及联盟体系本身,对联盟绩效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最后提出战略联盟绩效评估的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17.
构建与管理战略联盟组合是目前企业界和理论界备受关注的战略议题。纵观国内外战略联盟组合的研究,创业机会理论为进一步探索战略联盟组合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复杂关系提供了一个更加契合的研究视角。基于创业机会的视角,战略联盟组合具有促进机会识别能力、促进机会开发能力以及促进机会执行能力三种性质的特征,并且相互影响共同促进企业绩效。通过对182家企业的调研,以联盟组合的功能多样化、价值链广度和联盟伙伴质量分别代表联盟组合促进机会识别、开发和执行三个性质的特征,可揭示在不同环境动荡性情况下,联盟组合特征的不同匹配模式将如何影响企业绩效。研究表明,联盟组合的功能多样化、价值链广度和伙伴质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相互影响作用,共同提升企业绩效,而市场环境的稳定程度对联盟组合的有效性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从资源的战略联盟观的角度,对华为与3COM联盟案例进行了分析.公司之间的战略联盟有着明显的动态特征,公司之间的合作竞争关系是不断变化的.企业战略联盟会因为双方资源能力互补性的消失或互补性资源不能达到预期效用而解体.联盟的解体并不一定是联盟失败,联盟是具有生命周期的,联盟解体是联盟的最终归属.  相似文献   

19.
从战略联盟中战略伙伴的选择和联盟关系建立的视角出发,在总结战略联盟方面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联系公司实践中创业型企业战略联盟的案例,以典型案例的形式对战略联盟与创业型企业的关系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启示性研究。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践案例相结合探讨了战略联盟的建立以及战略伙伴的正确选择对联盟企业的影响。结果证明,以自身能力相结合的战略联盟关系对创业型企业的经营绩效具有正向的积极影响,可为企业资源与发展能力的匹配、发展战略的制定与实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联盟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联盟战略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创新,但目前还存在着战略规划水平有限、实施方式单一、联盟战略定位不准、缺少联盟基础平台、忽视对整体功能的发挥等问题.为了保证联盟战略的成功实施,促进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就应在明确联盟战略所处环境的基础上,提高联盟参与主体的素质以构建综合联盟.系统分析联盟战略的环境以构建柔性联盟,强化沟通协调以构建联盟共享平台,缩小联盟发展差距以实现联盟整体功能的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