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8 毫秒
1.
成人高等教育是继续教育、高等教育和终身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经历了创建、停滞、恢复、改革与调整和跨越式发展五个时期。当前,成人高等教育考试招生工作主要存在招考制度不完全适应和满足社会需求、生源规模和质量有所下降、考务组织和管理能力不足等问题。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成人高等教育考试招生工作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思考和探索改革发展的新路径:以促进教育公平为根本,把牢前进方向;以终身学习理念为指导,重构发展定位;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明晰招生思路;以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为主线,深化改革创新,从而实现我国成人高等教育考试招生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2.
当前,成人高等教育必须寻求教育方式的改革与创新,大力发展各类非学历教育,从产业结构变化、科技发展以及个人需求等方面出发,培养多层次、多规格的应用性人才;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提高继续教育质量;管理上要给成人高校放权,多形式、多渠道办学,促进成人高校继续教育的开放化、国际化。  相似文献   

3.
关于成人高等职业教育定位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人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应从以下八个方面着手:以大职教观为理念,构建成人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以加大宣传力度为手段,提高社会对成人高等职业教育的认识;以职业生涯发展为导向,推进成人高等教育机构改革;以强化职业性为要求,创新成人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管理模式;以服务“三农”为目标,拓展成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空间;以“宽基础、活模块”为原则,推动成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以彰显个性为出发点,积极凝练成人高等职业教育特色;以强化质量及市场意识为着力点,打造成人高等职业教育品牌。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为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机遇,世界教育理论中的终身教育和回归教育的思想正在对我国的教育发展和社会进步发生重要影响.因此,成人高等教育今后改革与发展的基本对策是:坚持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学历教育应以专科为重点;非学历教育以高层次的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为重点;构建科学的合理的成人教育的布局结构,运用法律手段保证成人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成人高等教育是在职人员提高自身素质、随时“充电”的重要途径,是继续教育、终生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弥补了当今中国职业人才缺乏系统学习教育的缺憾,然而,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成人高等教育也要与时俱进,不断探寻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论成人高教的教育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成人高等教育是国家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 1世纪是终身学习和继续教育的世纪 ,成人教育更应大作为。为全面推进成人高等教育 ,必须从抓住特色、适应时代、体现国际性、优化环境等方面大力创新  相似文献   

7.
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给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冲击和影响,充分认识成人高等教育在人力资源开发中的作用,加快教育模式的转变,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和继续教育,是成人高等教育今后发展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新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不仅会计人员是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主体 ,会计控制者即各单位负责人也是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主体。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必须以“单位负责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为核心 ,把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教育与法规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纳入会计人员、“单位负责人”的继续教育体系 ;积极探索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教育、评价体系 ,促进会计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一、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发展我国成人高等教育近年来顺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如异军突起,迅速发展。据统计,改革开放以来,通过成人高等教育培养的本专科毕业生达850万人,同时还坚持以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为主,着力提高广大劳动者素质,这方面受训受教育人数达3500万。1997年全国高等教育本专科在校生598.83万,其中全日制教育为317.38万,成人教育为272.45万,各占54%和46%,二者之比为1∶0.86。这一规模足以说明,成人教育在小平光辉教育思想指引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成人高等教育体…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使我国成人高等教育摆脱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办学旧框框和“普教化”的现象,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改革管理体制、办学机制与招生制度,努力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成人高教体系与培养模式,实施大众化成人高教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1.
根据21世纪教育发展的趋势和特点,结合目前我国普通高校体育场地、器材等设施条件滞后于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的现状,对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整体改革与建设进行了积极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崇高理想,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也是人才培养的最高标准。而教育,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主体性作用。但是,指挥基础教育并决定能否接受高等教育的现行高考制度却存在严重的弊端。它忽略专业个性、潜质的因素,过分强调公共课考试,不利于真正有专业个性和潜质的人才的选拔,制约着人的全面发展。高考制度设计应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笔者构想“分专业高考制度”,在完善高中毕业会考制度的基础上,将高考的公共科目取消,实行分专业命题考试,能够满足绝大多数学生的专业兴趣发展,能够使绝大多数学生的专业个性、潜质得以释放,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癸卯学制"、"壬子癸丑学制"、"壬戌学制"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三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学制,中国近代师范教育体制也是伴随着这三个学制的颁行而建立、改革和发展起来的.论文通过对"三个学制"及相关文献的研究,分析了中国近代师范教育体制形成与发展的脉络,并对当前师范教育体制改革提出了兴办教育,"首重师范";师范教育,德育为首;突出师范特点,提高教育类课程比例,注重师范生从教能力的培养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创新精神的培养是时代的要求 ,是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选择 ,文章从教师和教材、教学体制改革与素质教育、学生个性发展和非智力因素训练等方面 ,提出了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5.
山东现代教育经历两个显著时期.建国后前17年的显著特点:凸显人的“全面发展”和“专才”培养模式;用政治方式解决学术和知识分子思想改造问题;确立党的领导和突出思想政治教育;创办半工半读教育制度.改革开放30年的突出特点:确立山东教育大省的地位;凸显素质教育主题和复合型、多样性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教育体系,从教育大省向教育强省迈进.其主要启示:教育要满足社会发展、人发展的需要;必须与国家、社会、家庭的承受能力相适应;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并举.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村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教育问题已成为我国教育的首要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当前农村教育的社会背景条件,指出农村在教育体制、教育结构、教育经费、师资等方面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作者提出了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7.
立足于中国成人教育事业 5 0年的历史 ,特别是改革开放 2 0年中国成人高等教育的辉煌成就 ,适应 2 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提出 :“巩固”、“改革”、“发展”是 2 1世纪中国成人高等教育的必然选择和面临的重大课题 ,也是适应新世纪、新形势 ,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巩固”是前提 ,“改革”是动力 ,“发展”是根本。“巩固”是为了“发展”,“改革”也是为了“发展”,“发展”才有出路  相似文献   

18.
孙中山教育思想的形成有三个阶段。辛亥革命以前,主要表现的是教育改良思想,积极推行学校教育,提出只有通过“兴学养才”,将西方先进文明吸纳、融变为中华民族的新文明,才能改变中国的历史命运;辛亥革命期间,倡导教育为革命服务的宗旨,认为“教育是宣传”,要通过教育宣传革命、培养革命人才,主张以革命的手段,在彻底破除封建专制制度的前提下,发展国民教育;建立民国以后,提出了一系列对教育的建设构想,重用蔡元培制定民国新学制,进行现代化教育改革。从孙中山教育思想体系来说,这一时期还比较集中地体现了他的全民教育、人才教育、军事教育和科学教育等诸多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9.
论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高等学校的一个重要培养目标。分析探讨创业教育的内涵、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主要内容,并提出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谈我国高等教育精英化与大众化的并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99年我国高校开始扩招至今的短短几年,我国已经步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为迎击社会各界对高等教育质量下滑的诘难,一些学者提出了扩招后的"大众化高等教育"与扩招前的"精英教育"有别的论点以回避问题.但是精英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与教育方式方法,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与否无关.我国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既需要普通劳动者,也需要精英.我国的高等教育应大众化与精英化并举,并可从加强分类指导、强化精英意识、加强政策导向等方面逐步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