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从黎语词汇看黎族社会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族是海南岛上的最早居民,其先民是由大陆迁移到海南岛定居的。迁居之前,它与现在的壮、傣、侗、水等民族的先民都是古代百越(又称百粤)族群。百越族群历史上曾经活动在长江以南的辽阔地区。春秋战国以前,中原汉族与百越民族的来往,主要局限于靠近中原地区的部分百越支系。岭南地区的骆越、西瓯等,当时与汉族联系尚未密切,直到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地区,并设置桂林、南海、象郡后,岭南一带才正式归入中国版图,骆越、西瓯才与中原发生社会经济文化方面的种种联系。历史文献,如《史记》,才有大量关于西瓯、骆越民族活动的记载。百越族群及其后裔,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没有记录本  相似文献   

2.
西瓯是战国至秦汉时期岭南地区百越族群的一支。近些年来,由于考古材料不断发现,人们对西瓯的研究逐渐增多。但关于西瓯的社会经济形态,目前学术界还没有取得一致的意见。有的主张是奴隶制经济形态,有的主张是封建领主制度。我们认为,西瓯自商周时期原始社会逐步解体后即进入农村公社,到了春秋战国逐步向封建社会过渡,秦始皇开发岭南,西瓯受到中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强烈影响,社会经济发生了极其深刻的变化,加快了封建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南方的百越和苗蛮集团中,继荆楚、于越与华夏融合同化之后,其它的越族也出现重新组合,分别组成东瓯(在今浙江南部)、闽越(在今福建)、南越(在今广东)、西瓯和骆越(二者在今广西和越南北部)。秦统一六国和岭南后,在东瓯、闽越地设立闽中郡,在南越、西瓯和骆越地设立南海、桂林、象三郡,但是越人诸部仍各由其君长领其部民。汉武帝时,先后将东瓯人、闽越人内迁于江淮之间,这两部分越人便与汉族融合。而对岭南的越人,虽然在平定吕嘉叛乱后将其地分置南海、郁林、苍梧、合浦、儋耳、珠崖、交趾、九真、日南九郡(后省儋耳、珠崖入合浦而为七郡),但在南越人、西瓯人、骆越人聚居地仍“以其故俗治”。即使其后大批北方人口的不  相似文献   

4.
西瓯骆越族称辨析邱明西瓯和骆越是先秦至两汉时期居住在我国岭南地区的两个土著民族,他们同是百越族群中的两个支系,史书上常常以“瓯”、“骆”并称,《史记·南越列传》载:“且南方卑湿,蛮夷中间,其东闽越千人众号称王;其西匝、骆、裸国亦称王。”《史记》中所说...  相似文献   

5.
半个世纪以来,有开傣族的族源问题,学术界进行过多方面的探讨。一般说来有如下三种观点:一日单元族源论。即认为傣族只有一个族源,其原始先民属百越族群凑越支系的复裔,由於这些原始先民是从古代吴越居住的沿海一带还徒而来,因而这种观点又可称之为外迁论。二曰双重族源论。即认为傣族先民有两个源头,一是来自百越族群,是百越族群的後裔;二是来自早就在澜沧江流域、怒江流域和元江流域一带生息繁衍的土著居民。因而这种观点又可称为融合族源论。三曰多元族源论。即认为傣族先民有三个来源,除了百越族群和云南的土著居民外,还有来…  相似文献   

6.
广西的壮族与越南的岱族和侬族都是古代百越族群部落的直系后裔,在语言文化、服饰文化和节庆文化等方面有着共同的文化渊源。这种共同的文化渊源体现出典型的水稻农业文化特征,表现在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社会组织结构等方面。对其进行研究,有利于促进两国民族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7.
古代"东瓯国"杂考五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学术界探讨古代东瓯国的基础上,尝试提出一些新的看法.一是在侯百朋提出的瓯与岙的关系的看法之后,继续探讨"瓯"的原始意义来自浙、闽沿海的一种地貌,很可能是岙这种地貌,瓯即岙.二是以<逸周书>为主依据探讨古代瓯人与商周朝贡体系的关系.三是对东瓯王驺摇的姓氏进行探讨,认为驺摇为"州句"裔,驺即"州",以证明驺摇确为越国王室后裔,并考证驺摇之"摇"有君上的意思.四是探讨东瓯与徐的关系.五是从铜鼓、鸡骨卜两种风俗推测东瓯、西瓯的同源关系.  相似文献   

8.
闽越是百越的一支,福建古代的民族,有待探讨的问题很多。本文仅就闽越族的来源、闽越与东瓯、南海王国的关系以及闽越族消亡的历史过程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一、闽越的来源“闽越”名称最早出现在西汉司马迁《史记·东越列传》包括“闽越”和“东瓯”  相似文献   

9.
壮族是中国最多的少数民族。壮族文化丰富多彩,壮族先民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并享有的稻作文化、铜鼓文化、织锦文化、山歌文化、圩市文化等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增添了光彩,对东南亚文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之所以能有如此深远影响,其原因就在于壮族和东南亚兄弟民族皆同源于百越,壮族作为百越族群发展的主枝,承袭了百越文化的诸多特征,并善于兼收整合并蓄多种异质文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论古代云贵高原的濮、僚族及其和百越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汉时期,称今云贵高原、川西南及桂西插入高原部分地区的民族为“西南夷”。“西南夷”中族系纷繁,民族众多,学术界一般认为其中“西夷”指氐羌族群,“南夷”指百越族群;他们在分布上各有聚居区而又交错杂居。根据考古学文化特征的研究,代表百越文化特征的典型器物如有肩斧、有段石磷及几何印纹陶器,在云贵高原不少新石器时代遗址均有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主体民族华夏族,在汉代也称为汉族。研究中原汉族与周边百越民族的关系,是中国民族史的一个重大课题。百越,也称闽、越、粤,古民族名。商周至秦汉时分布于江南地区,聚居于东南一带及沿海岛屿,见于文献记载的有於越、句吴、闽越、西瓯、骆越、南越、山越、山夷、僚等。自古以来,百越民族就与中原的华夏族(汉族)有着密切的联系。据文献记载,尧曾“申命羲叔,宅南宅,曰明都”。舜“以天德嗣尧……南抚交趾”。禹“定九州,各以其职来贡,不失厥宜。方五千里,至于荒服,南抚交趾”。所谓“南交”、“交趾”,均指五岭以南的百越地区。禹的传说,在百越聚居区的浙江、江西、安徽、湖南等地比比皆是,虽非尽属信史,但传递了一个信息,即禹时与百越先民已有一定关系。到了商代,百越民族已经形成,而中原华夏族奴隶制国家经济、文化有了较大发展。商王朝的势力日益强大,周边的部落或民族都必须以土特产向其朝贡。《逸周书·王会解》载:商初,伊尹受汤之命曰:“正东符、娄、仇州、伊虑、沤深、九夷、十蛮、越沤,剪发文身,请令  相似文献   

12.
三撬人是因清代清水江流域山地开发而由湖南靖州锹里地区迁徙至黔东南黎平、锦屏两县交界区域的边缘族群. 三撬人的迁徙落寨和族际居住隔离模式,既是这一区域间资源竞争中必然结成的合作、区分、对抗的一种物质化的隐喻形式,也是其族群生存必然采取的一种文化保护和文化表达形式. 多族群共生环境中的族际居住隔离模式,既是族群边界区分的一种形式,也是建构族群认同的一种必然形式.  相似文献   

13.
从语言学角度探讨仡央语族群的历史来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仡央语支是侗台语族属下的一支新设立的语支,包括仡佬、木佬、拉基、布央、普标、拉哈等语言,使用仡央语言的“仡央语族群”分布在黔滇桂及越南北部地区,本文通过比较古籍文献资料,认为仡央语言与古代百越语关系密切,现代“仡央语族群”来源于古代百越.又通过与台(壮傣)、侗水、黎三支侗台语言比较,发现仡央语言与黎、临高、侗水等现代并无接触往来的语言具有许多独特的共同成分,从而确定“仡央语族群”是古代岭南一支百越人的后裔.  相似文献   

14.
西瓯、骆越同源于古越人,是周秦及汉代主要活动于今广西地区的两个不同支系。根据有关文献图籍记载,西瓯的活动地域是五岭以甫,南越之西,骆越之东;大体包括汉代郁林郡和苍梧郡,相当于柳江以东、桂江流域和西江中游一带。骆越的活动地域则在西瓯之西,汉代(爿羊)(爿可)郡东部和东南部,印度支那半岛北部;大体相当于左右江流域、贵州省西南部及今越南红河三角洲一带。广东的茂名、海南岛和广西的陆川、博白、玉林、灵山、合浦一带则是西瓯、骆越的交错杂居地区。  相似文献   

15.
地方社会受到来自其所在的大规模社会体系的影响,引致内部人群在文化意义框架和社会互动模式上的不一致,是基于社会变迁对地方社会冲突予以阐释的理论视角。贵州省东南部南江河流域的一个款组织,以平权理想的实际运作整合了通过地缘依附的不同族群,在一次集体节庆活动中,因其中一个苗族村寨缺席的"反传统"举动而引发冲突。这一冲突绝不是款组织内部村寨交恶的表现,其源自新中国成立后的民族识别、片面强调经济的发展主义思潮、改革开放后兴起的打工潮和民族旅游热,以及文化资本化带来的族群认同重构与强化等因素的交互作用,反映了多族群的款组织在整体社会文化变迁中的遭遇,使得其内部在地缘依附和族群认同上都发生了断裂,其间呈现出来的正是当代特定情境下的族群自觉与传统新构。  相似文献   

16.
太湖流域先吴文化琐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学术界关于吴文化主源系北阴阳营文化和湖熟文化的观点,提出不同见解,认为以太湖流域为中心的吴文化在史前有一个先吴文化阶段,而先吴文化则主要是在大湖流域发展的,至于北阴阳营文化及湖熟文化则是吴文化生成的次要源头。与此相联系,文章还考察了良渚文化与百越族的关系,得出百越族系吴地先民亦即吴人先祖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越濮不同源     
百越和百濮同是我国南方古代大的族群。它们的异同和彼此之间的关系,是百越史研究工作中经常谈论的问题。有的学者把两者作为同一种族看待,在论述百越民族历史时把百濮也包括在内。有的学者把百濮加以划分,  相似文献   

18.
跳香仪式是"武陵民族走廊"沅水流域瓦乡人的宗教仪式,在多元文化互动、融合与发展的背景下,仪式的集体性、狂欢性消退,出现世俗化、功利化的趋势,其传承的文化空间逐渐扩展,传承方式呈现自在、多样化的状态。尽管在现代社会族群认同多元化的背景下,跳香仪式传承区域的族群成员分别归属于汉族、苗族、土家族,但瓦乡人认同这种凝聚内部力量的文化表征,使得跳香仪式得以传承延续,成为表现和强调族群认同的一种叙事,体现了全球化社会中文化的多样性,从而证明族群间的文化互动与文化共享是宗教仪式变迁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汉代南方民族关系刍议李干汉朝是我国民族融合的一个重要时期。是时,在我国南方广袤的土地上,“百越”诸族中的南越在今广东、广西一带建立南越王国;东瓯分布在今浙江南部、福建北部沿海一带;闽越分布在今福建一带;湘、鄂、川、黔四省边境散居着“蛮族”;西南方居住...  相似文献   

20.
于越是我国最早面向海洋走向世界的民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越是百越民族中文化最发达的一支 ,于越又是一个极具开拓精神的民族 ,它素以善于航海和习于水性的族群而著称 ,是我国最早面向海洋走向世界的民族 ,于越文化在世界上曾经产生过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