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元明清各封建王朝,对鄂西诸土司规定了严格的控制措施并形成制度,以维护封建王朝的利益,达到奴役少数民族的目的。本文只就土司的承袭、升降、朝贡三个问题加以简述。 承袭 承袭是指世袭。所谓世袭,是“指帝王、爵位等世代相传”①。土司是同封建帝王一样坚持世袭,子子孙孙世代相传,保持独家统治特权。 鄂西土司世袭,不只始于元明清土司时期,是从古代发展而形成,是有其历史根源的。《明史·湖广土司传》记载较详:“西南诸蛮……自巴夔以东及湖湘岭峤盘居数千里,种类  相似文献   

2.
明代设施州卫军民指挥使司及大田军民千户所在军事上镇慑鄂西各级土司,在行政上管理鄂西一大片内地边远大山区。据《明史·职官志》:“计天下内外卫凡五百四十有七,所凡二千五百九十有三”,547分之  相似文献   

3.
鄂西土司知多少杨小华古代在鄂西究竟设置了些什么土司?《明史·土司传》和《明史·地理志》说法不完全相同,《读史方舆纪要‘和各剿湖北通志‘记载也各不一样。近来整理’明实录‘中的鄂西资料,否结合和参照鄂西当地的专家们对族谱和口碑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就鄂西土司...  相似文献   

4.
略论湖广土司的文化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关于土司制度的研究在许多方面取得进展,然而对土司时期的文化状况,土司在文化建设方面的政策、措施鲜有论及。本文就明清时期湖广土司的文化政策、文化成就及社会效果进行探讨,以求引起史界同仁对土司制度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研究。一、湖广土司的文化政策元代在今天鄂西、湘西土家族地区正式建立土司制度,明清时期这一地区属湖广土司领  相似文献   

5.
“碾伯守御千户所”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明史·地理志》为代表的一些史籍认为 ,明代的陕西行都司领有十二卫、四守御千户所总共十六卫所 ,碾伯守御千户所是其中之一。这种说法有误。事实上 ,陕西行都司领有十二卫、三守御千户所共十五卫所 ,碾伯所不是守御千户所 ,而是西宁卫的右千户所。《明史·地理志》的错误主要是由对明代守御千户所的属性不清所致。辨别清楚明代守御千户所以及千户所的属性 ,对明代卫所制度和明代地理区划等问题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1 据《明史》,聚居在湘鄂西的土家族曾经分设施南、散毛、忠建,容美和永顺、保靖等土司辖管。容美地处楚地之南徼,古称柘溪或容阳、容米。这里是田氏土司的世袭领地,有所谓“自汉历唐,世守容阳”之说。明王朝多次降诏,令各地土司皆立儒学。据《明·一统志》,朱元璋就曾发布过这样的命令;明孝宗也下令规定土官子弟必须入学才能承袭世职。这一政策的推行,加速了汉文化  相似文献   

7.
我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历代中央王朝都十分重视少数民族的治理问题。秦代,首次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建立特别政区——“道”,并委任少数民族的首领为“臣邦君长”、“臣邦君公”(见《云梦睡虎地秦墓竹简》),这可谓中国历史上“土官土吏”(见《明史·土司列传》)之所始。其后,历代封建王朝沿袭并发展了秦代这一政策。至唐、宋时期,在民族地区设置羁縻州、县,实行了一套较为系统的“羁縻”措施。始于元,完备于明、清的土司制度,既是集历代王朝治理经验之大成,也是在宋代羁縻政策的基础上直接发展而来的。可见,有宋一代的民族政策,在中国历代王朝对少数民族的治理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本文拟就宋代对南方诸族的羁縻政策的主要内容,作一初步的综合与分析。  相似文献   

8.
从元代起,封建中央王朝开始在土家族地区实行土司制度,明代进一步发展至完备。唐崖土司是鄂西历史上以军事武功著称的几大土司之一,明季势力达到鼎盛。加强唐崖土司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研究,对深化和拓展鄂西乃至整个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土司研究与民族文化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田野考察的基础上,依据《覃氏族谱》和地方史料,对唐崖覃氏世袭及其征调进行初步梳理和讨论,以期对鄂西乃至整个武陵山区土司文化与民族文化研究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清代鄂西民族地区的土司,是沿袭明代旧制建立起来的,共有19家。即:容美宣慰司;忠建、施南、散毛、漫水、东乡宣抚司;忠洞、金洞、忠路、忠孝、高罗、大旺、东流、龙潭、沙溪安抚司、木册、腊壁、唐崖、卯洞长官司。与明代相较,其建置变化有三:一是有所损益。如明代的摇把洞、上下爱茶洞、镇远、隆奉等长官司,未见于清代,而清代的沙溪安抚司、卯洞长官司;漫水宣抚司,则《明史》中无记载。二是有所升降。如清代东流安抚司,是从明代东流蛮夷长官司升格而来的。三是隶属关系有所改变。明代,施州卫诸土司之间,彼此存在上下隶属关系,而清代,鄂西土司之间各不相属,它们直隶于流官政权。这一改变的原因在于清王朝为了防止大土司利用从属关系形成势力膨胀局面的出现。  相似文献   

10.
改土归流是鄂西历史上的一项重大改革,本文对鄂西改土归流的经过及其前因后果作一概述。 据一些史志记载,从元代起,中央王朝在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对愿意归附的少数民族首领,采取招抚政策,给以土司官职,以统治本族人民,这种制度,史志上称为土司制度。土司制度是元朝统治者在总结了前代封建王朝;对西南少数民族实行羁縻政策的基础上,也就是在总结了“以土官治土民”的基础上,制定出承袭、考核、朝贡、征调等制度。土司官职按等级分为宣慰、宣抚、安抚、长官或蛮夷长官。元代在今日鄂西自治州境内仍设施州,除了汉族聚居的清江(后并入州)、建始二县设流官外,在土家族聚居的地方,普遍设置了土司,计有施南道宣慰司等十四个土司。明初中央王朝对待元代土司,凡来归附者即以原官授之。其后为了便于控制,还采取将大化小,遂使鄂西土司数目增加到三十一个。这三十一个是:宣抚司四、安抚  相似文献   

11.
明太祖与谋臣刘基共创军卫法,以为明朝的军事制度。在全国范围设置都司、卫、所,作为巩固统治和实施政策的实力基础。其在广西所设卫所及其迁徙,与明朝和广西各族关系发展变化有密切关系,而《明史》土司传、兵志、地理志及今人所绘历史地图册的记绘每多讹误,因据《明实录》将广西卫所设置迁徙情况作若干考订,以为研究明代广西民族史和民族关系史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论文摘要     
壮族的汉化过程(摘要)(日本东洋大学谷口房男)数年来,笔者潜心致力于作为华南民族史研究之一的广西土司制度研究,并有幸对广西土司制度进行调查。在考察土司衙门遗址和土官墓葬的同时,还注重收集与土司制度相关的文字史料,在此期间共考察了二十六个土司衙门遗址,...  相似文献   

13.
广征《明实录》、《皇明进士登科考》、《明清进士题名录》、《国榷》以及有关地方志的史料,在山东大学教授黄云眉《明史考证》之外,对《明史·选举志》中的另外七条错误作了订证。  相似文献   

14.
明代的一条鞭法,是我国历史上一项重要的赋役制度,而目前一般著作,大都依据《明史·食货志》作出下列两个结论:(一)一条鞭法“至万历九年乃尽行之”;(二)方物徭役并入田亩后,“皆计亩征银”。本人根据有关史料,对以上几点,提出疑问,并谈谈个人不成熟的见解。(一)关于一条鞭法实行的年代问题关于一条鞭法实行的年代,一般都依据《明史·食货志》所谓“至万历九年乃尽行之。”是否如此?我们还得要考查《明史·食货志》有关这一段资料的来源。  相似文献   

15.
<正> “羁縻”一词,较早见于《史记·司马相如列传》,《难巴蜀父老檄》中“盖闻天子之夷狄也,其义羁縻勿绝而已.”其含义是“笼络使不生异心”.中央王朝在周边各民族地区设置正式地方行政机构的“羁縻州制”始于隋朝未年,唐朝已广泛使用,宋代得以进一步发展,到元、明时期则为土司制度逐渐取代.推行时间长达六百多年,对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历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明朝定鼎南京后,鄂西土司陆续表示臣服,积极前往贡马。考察鄂西土司贡马的频率和规模,以嘉靖四年、二十二年为节点,可分为三个特征迥异的阶段。贡马不仅仅是土司履行义务的载体,更是土司开展文化交流和赎罪的工具。嘉靖帝令土司贡马"易银储库"后,贡马数量骤减,也反映明代马政发生显著变化。鄂西土司的贡马未能发展成为"茶马互市"制度或朝贡贸易,原因在于其政治意义远高于经济意义。贡马不仅彰显明朝对鄂西土司的"羁縻"性质,更是中央王朝与鄂西土司互动的媒介,是明朝在武陵山区构建有效统治秩序的象征。  相似文献   

17.
《明史·舆服志》是专门记载明代舆服制度的重要文献,全面保存了明代舆服制度的基本史料,所述史实准确可靠。它涉及明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研究明史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一 《明史》卷118,《列传第六·诸王三》载: 伊厉王(木彝),太祖第二十五子。明·王世贞《弇山堂别集》,清·查继佐《罪惟录》诸书亦作太祖“第二十五子”。 但是,《万安康懿王墓志铭》却说: 万安康懿王者,太祖高皇帝六世孙。伊敬王之次子也。太祖龙飞淮甸,混一土宇,  相似文献   

19.
近10多年来,西南、全国及港台学者对西南历史地理作了一些开拓性研究,取得了许多十分可喜的成果.一、西南历史政治地理方面取得的成果最为突出在政区沿革和地名索考方面方国瑜先生在《中国西南历史地理考释》一书中对从上古到明清今云南、贵州大部及四川西南部政区治地沿革、民族部落、山川、馆驿关津作了系统考释,征引广博,考征精辟,成为研究西南历史地理的必读之书.蒲孝荣的《四川政区沿革与治地今释》一书,对战国至建国初四川政区治地沿革作了系统爬梳和注释;吴光范的《云南地名探源》一书,对云南地名发展的特点作了深入探索,特别对傣、彝等民族地名作了开创性研究;史继忠执笔的《贵州通志·地理志·历史沿革》则对贵州从春秋到现在政区沿革和民族部落作了全面系统爬梳通释.  相似文献   

20.
就湖北省来说,只有鄂西历史上出现过几百年有别于汉族地区的一种制度——土司制度。为了系统地深入探讨鄂西历史上这一制度,对几个有关的具体问题有必要予以弄清。 一、鄂西是古代巴族(土家族的先民)的发祥地,恩施(夷城)是廪君的都城。 古代巴族的发祥地有不少传说,但比较集中的一个看法是在长阳武落钟离山。现在鄂西的土家族,是古代巴人的一支后裔。《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说“巴郡南郡蛮,本有五姓:巴氏、樊氏、瞫(音审)氏、相氏、郑氏,皆出于武落钟离山。其山有赤黑二穴,巴氏之子生于赤穴。四姓之子皆生于黑穴。未有君长,俱事鬼神,乃共掷剑于石穴,约能中者,奉以为君。巴氏子务相乃独中之,众皆叹。又令各乘土船,约能浮者,当以为君。余姓悉沉,唯务相独浮,因共立之,是为廪君。乃乘土船从夷水至盐阳,盐水有水神,谓廪君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